觉醒年代里的胡适

字数:3957访问原帖 评论数:7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09 21:45:10 更新时间:2022-05-28 04:41:47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8-09 13:45:10

鲁迅曾对新文化运动的二位主将——陈独秀和胡适有一段妙评: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忆刘半农君》)
这段文字写于1934年秋天,鲁迅的一位旧时好友,曾任《新青年》编辑和撰稿人,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之一的刘半农因病去世,鲁迅为他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发表在上海《青年界》月刊上。文章写的是刘半农,但写刘半农就不能不写《新青年》,写《新青年》就不能不提陈独秀和胡适之。1917年初,新任北大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将创刊一年多的《新青年》从上海搬到北京,又聘请北大教授钱玄同,胡适,沈尹默,刘半农,李大钊等充当编辑和撰稿人,力量大增。翌年,鲁迅受钱玄同之邀加盟《新青年》,发表白话文小说处女作《狂人日记》大获成功,他与陈胡刘等人便于那时相识。都是一条壕沟里的战友,一起为宣传新文化打过不少大仗,彼此惺惺相惜,友情十分深厚。时隔十多年,《新青年》早已停刊,一条壕沟里的战友也尽皆云散,天各一方,有的已不在人世,还有的变友为敌,走到了对立面。然而回想当年大家坐在一起开编辑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每人的音容笑貌仍然生动如昨。鲁迅这段话写得非常风趣,对往昔的峥嵘岁月充满了怀旧之情——正所谓“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但豪英和豪英还是有区分,有高下的。《新青年》每月的编辑会上,最引起鲁迅(别人应该也一样)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二人,可见这两位新文化领军人物的人格魅力超群,哪怕寻常开会商量稿件其光芒也必在众人之上。然而两个人的性格又很不相同。陈独秀革命党出身,江湖好汉味重;胡适留洋博士出身,绅士书卷味重。一个外露直爽,嗓门大爱抢话筒,大刀阔斧,攻击性强:“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一个含蓄温和,彬彬有礼,却绵里藏针,外柔内刚:“内无武器,请勿疑虑。”鲁迅以“韬略”“武库”为比喻,十分生动地把二位的性情作派勾勒了出来。内皆武器的无须提防,内无武器的却要侧着头想一想,这说明在陈胡之间鲁迅又要稍稍偏向于陈,大剌剌的江湖好汉毕竟比曲里拐弯的绅士好处。不过有武库终究不如没有武库,所以鲁迅虽然佩服陈胡,却更愿意亲近不谙韬略,性情淑真的刘半农君。
鲁迅先生写文章最是惜墨如金,他的一段话往往要表达好几层意思,读者不仔细便会漏掉其中的微言大义。从这段话里我至少读出了五层意思:一,《新青年》的编委中,陈胡最牛;二,陈胡二人都熟习韬略,都有“武库”;三,陈的武库门户大开,胡的武库收藏内敛,故一个不须提防,另一个则要侧着头想一想;四,我喜欢刘半农,因为他没有武库;五,我佩服陈胡。
这五层意思中,我以为最值得玩味的是“我佩服陈胡”。鲁迅看得上谁?除了他的恩师藤野先生和章太炎先生,老领导蔡元培先生以外,能让大先生佩服一下的,当世还有几个?《新青年》一口气就是俩!陈独秀倒也罢了,胡适后来可是走到鲁迅的对立面去了的,他是“自由主义者”。而鲁迅尽管没有明确宣称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其思想倾向从他领衔左翼作家联盟之首领便看得分明。两个人一个右,一个左,主义不同,三观不谐,合该是互相攻讦的论敌,而鲁迅却在悼念亡友刘半农的文章中坦言他“佩服陈胡”,足见胡博士当年的才华与风度有多么让人折服!

我看《觉醒年代》最想看的是两个人:鲁迅,胡适。尤其是胡适,难得在影视作品中出场,偶尔露个脸也是给各种“大人物”当配角,跑龙套。文人能在政治风云中扮演多大的角色呢?但这回不同了,《觉醒年代》是一部为文人拍的戏,演的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心舞台在北大,在新青年,怎么可能绕得开胡适呢?胡适是白话文的倡导者,和陈独秀分庭抗礼的旗手级人物,在这部戏里他必须是主角,想把他摆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上,让他给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当配角跑龙套是不成的!他的戏码就算比陈李的少,也不能少太多。
然而由龙套升级为主角的胡适该怎么演,恐怕让编导们犯了不少踌躇。这里面有个政治正确的问题。众所周知,胡适是“右”的,他是英美派,自由派,反对暴力革命,赞成渐进改良,而且非常坚定,从一开始便一以贯之,从未改弦易辙。和胡适形成对照的是李大钊,李大钊从一开始就是“左”的,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宣扬工农革命,阶级斗争,并且一以贯之,毫不含糊,“虽万千人吾往矣”。而陈独秀就比较复杂,比较矛盾,总体上是左,但左里时不时夹杂些右,很难一以贯之。他起初投身革命,反过满清又反老袁,后来对时局倍感灰心,想走思想启蒙改造中国的道路,办了《新青年》,去了北大。他曾放言“二十年不谈政治”,专心办杂志,和胡适惺惺相惜,但做的事却又处处离不开政治,与李大钊常怀默契。他信奉过无政府主义,在李大钊的影响下逐渐转向马克思主义,还当上了中共的创始人。后来呢,政治立场不坚定犯下“右倾投降主义”的大错误,被他一手缔造的中共开除,思想上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陈独秀一生都在变化之中,不像胡适李大钊他们能把一条道走到黑,然而求变善变亦是他这个人所有的独特魅力。陈胡李三个性格迥异才华出众的人碰到一起,撞出的火花好看极了。
但是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上来了,这三个人的位置该怎么摆,形象该怎么塑造呢?陈李没问题,只管伟光正(陈离犯错误还早呢!)关键在胡。政治上胡适是右派,主张实行“西方民主”,是错的,他的光芒绝不能盖过两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但胡适同时又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提倡白话文兼整理国故有大贡献,连鲁迅都把陈胡并称,你若降低他,无疑拉低了电视剧的水准,让知道点历史的观众摇头。折中的办法是一分为二,政治上降低胡适,文化上抬高胡适,既表现了人物的“先进性”,又不掩盖其“局限性”,既让人挑不出毛病,知道历史的观众看了也能满意,两全其美。《觉醒年代》便是这样做的。
比如胡适和李大钊两个人在许多事情上的看法都不一致,经常针尖对麦芒地激烈辩论,而胡博士总说不过李主任(李大钊系北大图书馆主任),每每理屈词穷,落在下风,要靠他的好兄长陈独秀出来和稀泥打圆场。显然,胡博士的连鲁迅都必须佩服一下的“韬略”在无产阶级革命家跟前没法施展。而当他转过身去,面对北大的一帮老顽固黄侃辜鸿铭等辈时,那间深藏的“武库”立刻派上了用场……

《觉醒年代》第16集,胡适在北大小礼堂发表倡导白话文的演讲,正说到精彩处,座中的黄侃教授他的死对头突然发难,说你胡适之讲白话文这好那好,我看有一条白话文就不好,什么呢?不简洁,太啰嗦,叙述同样一件事比文言文用字多,拍电报费钱,接着便举例说明。黄侃举的什么例呢?他指着台上的胡适大声地说:“比方说,你的太太突然亡故,你家里人发电报叫你回家,如果用白话文写就是:‘你的太太死了,快点回来吧!’要用十一个字,而如果用文言文只需四个字:‘妻丧速归!’电报费可以节约三分之二,你说是白话文好还是文言文好呢?”
黄侃的这个“电报”实在太恶毒了,他明知胡适新婚燕尔,故意当着众多师生的面说“你的太太死了”,这哪里是在讨论白话文与文言文的优劣呢,分明是借题下咒,给胡适难堪。礼堂里顿时起了不小的骚动,人们对黄侃的无礼侧目摇头,又纷纷将目光投向胡适,看他怎么应对这尴尬的局面。而此时胡博士的“韬略”便显露出来了。他不慌不忙,不愠不火,不去评价黄侃的“电报”好不好,却转了一个弯,绕过那个含义恶毒的例子,回到语言的属性上去驳斥对方的谬论,他从容地对黄侃及台下的听众说: “这并非白话文用字多,不简洁,而是黄侃先生不知道怎样正确地使用白话文。”
简单的一句话,避开了“太太亡故”这枚毒药,先让对方借题下咒恶心人的企图落了空。接着胡适开始反击,回答对方提出的白话文与文言文谁优谁劣的问题:
“我来举一个例子,昨天教育部有个朋友请我去做行政秘书,但我无意从政,打算拍电报给他回绝此事。请黄侃先生用文言文,我用白话文来拟一封电文,两相比较,看哪个更精炼,更省钱?”
黄侃没恶心到胡适,先吃了一个瘪,此时胡适出题,不好不接,绞尽脑汁拟了一封十二个字的电文:“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他以为十二个字已经够简洁了,没想到胡适的电报只有五个字:“干不了,谢谢。”台下顿时一片掌声!黄侃怒道:“粗鄙,粗鄙不堪!你那个电文既无文采,又没有礼貌,根本表达不了我的电文的含义,简直是有辱斯文!”胡适微笑道:“我看未必吧,‘干不了’就包含了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而‘谢谢’又表达了我对友人费心推荐我的感谢,其中还暗示了拒绝之意。可见语言是否精炼,不在于它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而在于是否恰如其分地选择字词!”
一番话落,黄侃理屈词穷,台下掌声雷动,一场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便以胡适的完胜黄侃的完败而告终了。胡博士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才学风度俱胜人一筹。在此一交锋中,他的“韬略”和“武库”得到了最好的展示。


2021年8月9日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8-09 20:17:47
@巷底臭椿 2021-08-09 15:14:38
----
从鲁迅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他对胡的不信任,对于一个不从鲁迅这句话里可以看出他对胡的不信任,对于一个不信任的人能佩服到什么地步呢
再则,【佩服】只是【喜欢】的陪衬,前者虚,后者实
-----------------------------
鲁迅这篇文章是为刘半农写的,写陈胡当然是写刘半农的陪衬。但鲁迅对陈胡李三人的看法是早就存在的,与这篇文章无关,因为需要所以写进来了,你总不能把十多年前鲁迅的‘佩服陈胡’也看成是他‘喜欢半农’的陪衬吧??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8-12 09:57:50
@巷底臭椿 2021-08-12 09:10:07
再问一句,鲁迅是不是一个有武库的人
-----------------------------
鲁迅有没有武库,我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纵观鲁迅的一生,虽然锋芒毕露,经常处在漩涡的中心,却从没让自己吃过大亏,每有危难总能全身而退,行事有谋划,有策略,不是一上阵就中枪倒下的“勇敢者”,他最后被病魔击倒,55岁的寿命,其实比那时候的很多文人都长(例如比他年轻的刘半农)。这样想想,我觉得他是有“武库”的!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8-14 21:32:42
蔡元培,陈独秀,胡适三个人都属兔,年龄各相差一轮,可谓三只兔子闹北大。。。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8-16 16:57:25


(油画)新青年群英会——认得出来都是谁吗?
楼主:石中火  时间:2021-09-20 15:48:30


26岁的胡适,刚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便受聘北大文科教授,正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