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玉石器欣赏,了解远去的文明

字数:69867访问原帖 评论数:62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10-08 06:26:25 更新时间:2021-09-28 14:15:02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1:08
【玉环】新石器时代,外径9.6厘米,厚0.4厘米。
玉为淡绿色,有黄褐色沁斑。器断为三截,粘接而成,为不太规则的圆形。扁圆环状,边缘呈刃状,通体光素无纹饰。
玉环在新石器墓葬遗址中有很多发现,有的还打磨得非常规整圆润。此件玉环做工比较粗糙,打磨也不甚圆滑,尽显北方民族的古朴浑厚。
对于玉璧与玉环的区别,现在学术界一般将那些孔较小的玉器称为玉璧,孔部明显大于体部者称为玉环。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2:23
【玉玦】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公元前6200—前5200年),径4.1厘米,孔径1.5厘米,厚0.7厘米。
玉受沁为鸡骨白色,但透过灯光可见黄绿色的玉质。器为圆形,一侧有一缺口,两侧的边缘呈刃状。通体光素无纹饰。
玉玦在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置于死者的耳部,当为耳饰。兴隆洼遗址4号墓女童右眼眶内嵌有一件玉玦,表明了玉玦的另一种用法。古人配玦还有很多含义,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早期的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出土时多在人头骨的耳部,但也有兽形玦,形体较粗大,有的缺口处仍相连。
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史前东亚地区从8000年前到4000年前,在中国大陆的北方、南方和台湾地区,日本、朝鲜都出土有玉玦,存在一个玦文化圈。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3:17
【玉锥形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长18.7厘米,宽1厘米,厚0.9厘米。
黄绿色玉质,表面有白色及黄褐色沁斑。呈四方柱形,尾端自然收尖,整体光素,顶端榫处原有对钻孔,因孔残断,已磨去。
玉锥形器盛行于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时期,有圆锥形和方锥形两种,方锥形器多出土于手部。对于其用途,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是古代医疗砭针,有人认为是骨簇的礼器化,也有人认为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等等,其中多数认为其应为礼仪用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4:05
【玉凿】新石器时代—商,长14.2厘米,宽2.9厘米,厚2.3厘米。
玉质原为碧绿色,已受沁为褐色。一端有刃,刃部有竖向的打磨痕及磕缺。
玉凿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用器石凿,为小型的砍砸工具。玉凿或为古代的礼仪用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4:46
【玉牙璋】新石器时代陕西龙山文化,长27.4厘米,最宽5.7厘米,最厚0.7厘米。
玉已受沁为黑褐色,通体光素,首端刃部内弧,锋利。近刃部打磨内凹。柄部两侧各出一小齿牙,柄端一孔,单面钻。
牙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其可能来源于生产工具,后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礼仪性兵器的象征。《周礼•典瑞》云:“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5:44
【玉兽面纹圭】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长20.8厘米,宽6厘米,厚1厘米。
玉质已受沁成牙黄色,间有褐色斑。长条形,一端略宽,有刃,另一端钻有二孔。器两面刻画有兽面纹饰,两面纹饰不同,但均为手工刻画而成。
此器的纹饰风格类似于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玉器,但具体纹饰并不相同,十分少见,有待进一步研究。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6:29
【玉斧】
新石器时代,长22.2厘米,宽7.3厘米,厚1.1厘米。
碧玉质,玉器表面有红褐色沁及白色沁。下边刃有磕缺。一端一孔,表面抛光。
玉斧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玉质工具,其为仿石质斧形器而来。石斧既是生产工具,又是一种兵器,而玉斧更多的是一种权力的象征或礼仪的表达,如是兵权的一种象征,并不具备实用功能。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7:11
【青玉钺】

新石器时代,最长22.2厘米,最宽16.2厘米,厚0.3厘米。
黄绿色玉质。整器光素,呈斜梯形,表面有白色及褐色沁斑。上端有两孔,一面有明显的线切割痕。
玉钺是从石斧、石钺发展而来,《说文解字》中有“戉,大斧也”的解释。故钺从斧发展而来,但已失去了早期石斧类的生产工具功能,而演变为武器与权力威严的象征物。玉钺是上古时期十分重要的礼仪用玉。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7:52
【玉人首】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高3.7厘米,宽4.2厘米,厚1.7厘米。
玉料青白。整体呈梯形,下部略窄,中部凸起,背面凹进。正面刻有凸起夸张但又具象的人面五官:枣核形眼,圆眼珠;三角形鼻高翘,上面琢有阴线纹饰;方形嘴,牙齿外露,并有一对獠牙;边缘有耳,耳垂部有孔。头上有冠。冠、颈部、右耳下各有一孔。
此器是石家河文化的典型玉器。玉人首在石家河文化遗址中已发现多件,样式复杂,此玉面带獠牙,当与巫觋有关。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8:35
【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7.3厘米,内直径8.9厘米,外边长11.7厘米。

青绿色玉质,外部已受沁为红褐色。整器造型内圆外方,分两节,各阴刻人面纹。人面圆眼,并阴刻出两尖眼梢,羽冠部分简化为横直线。嘴部浮雕,上阴刻回纹。玉琮内壁平直、光滑,阴刻乾隆御题诗一首:“辋头于古不为重,重以历今千百年。物亦当前弗称宝,人应逮后乃知贤。试看血土经沈浸,已阅沧桑几变迁。张释之言真可省,拈毫欲咏意犁然。”后有“戊戌季夏御题”,及“乾”字圆章,“隆”字方章。

玉琮为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器,对于其意义有多种解释,如象征着天圆地方,为祭祀礼仪用器等等。周以后,玉琮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礼仪重器功能,逐渐不为人认识。清代乾隆时期早已不知此为上古玉琮,将之识为车之辋头,定为汉代之物。此件玉琮由清人将内孔重新打直,并配一珐琅铜胆,作为香熏使用。因未能识别器物的外部纹饰,这首乾隆的《题汉玉辋头瓶》诗和外部的纹饰琢刻方向相反。其后配的珐琅铜胆上也写上了相同的诗句。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9:20
【十二节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通高31厘米,大端边长7.5×7.5厘米,小端边长6.5×6.4厘米。

玉琮本青绿色,玉料斑驳,后沁为黑褐色和暗红色。以12节简化的人面纹为饰,每节均以棱为中心,刻饰简化的神人纹,冠、嘴均简化,大多眼纹已模糊不清。玉琮两端对钻孔,呈明显的喇叭口状,管钻穿孔。在大端射口中间部分雕琢一符号。

玉琮是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后世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之说,认为璧和琮象征着天圆地方,为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

刻有符号的良渚文化玉器,主要为玉璧与玉琮,但数量不多。有人认为这些符号可能与原始文字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原始宗教有某种联系。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19:56
【玉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外径22.1厘米,内径4.2厘米,厚1厘米。
青绿色玉质,玉料斑驳,表面有大量的黄褐色沁斑。玉璧扁平,厚薄不匀,外壁有旋磨痕,也非正圆。器表光素无纹,两面均有多道线切割痕,内孔壁两面对钻,并有台阶痕。
玉璧在中国古代玉文化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古人认为其象征着上天,为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即所谓的“苍璧礼天”。以后玉璧也被视为重要的瑞器,即祥瑞之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27:48
【玉镂雕勾云形佩】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6.4厘米,长13.7厘米,厚0.75厘米。
玉料为淡黄绿色,一边有褐色沁。器为长方形玉片,镂空雕作卷云形状。四角有卷勾,上端有二凸脊,下端出三凸脊,两面磨出与内外轮廓相应的浅凹槽,边缘呈刃状。上部中间有一穿孔。
这类玉器在红山文化墓葬中屡有发现,由于整体器形如卷曲的云形,故被称作勾云形器。它的用途目前尚无定论。此器上中部的穿孔可能用于穿系。此类玉器出土时发现多置于人骨胸前的位置,依次情况推测,可能是佩系于胸前或作避邪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28:34
【玉人兽神像】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27.7厘米,最宽11.7厘米,厚1.5—3厘米。
青绿色玉质,背面有土斑胶着于玉器之上。整体近似长方形,中部厚,正面略呈微弧,边缘较薄,并有一定的钝刃感。整器部分镂雕,由一人和一兽复合而成,上人下兽。神人头戴勾云形高冠,身体两侧围绕着云形装饰,五官鲜明,三角形鼻凸出,所穿服饰臂膊及后背上饰以网格纹。神人双手合于胸前,手持一长杖形物,赤脚踏一弧形角状物。角状物下有一兽,似熊,呈投降状伏卧,双前足伸出。玉像背面是正面纹饰的反面,饰有网格纹和瓦沟状勾云纹。
这件玉人兽像于20世纪60年代初辗转由天津到北京,于1963年入藏故宫。近些年,随着东北地区红山文化的考古发掘,大量红山文化玉器展现在世人面前,提供了鉴定红山玉器的标准器。这件玉人兽像,其细部纹饰特征均不出红山文化玉器的范围,加之入藏较早,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为红山文化玉器。只是玉像构图的复杂性前所未有,应是目前所见红山文化中等级最高的玉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29:12
【玉巫人】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14.6厘米,宽6厘米,厚4.7厘米。
黄绿色玉料,身上有大面积铁褐色沁斑。人像蛋形首,尖下颏,面部窄而前凸,眼睛及嘴部均以阴刻线刻画。全身赤裸,唯头上戴一动物头形的冠帽,动物眼睛圆凸,有两个竖直的长角,双耳镂空。冠帽前缘、人首额头处有浅刻的网格纹。人像细腰长腿,呈坐姿,上肢弯曲抚于腿上。后颈部有大的对穿孔,可以悬挂佩带。
这件玉器是1983年初由内蒙古几位牧民卖给故宫博物院的,目前类似造型还未在考古发掘中发现。过去一些学者认为作品是兽面人身的造型,但仔细观察,可以看出作品为人戴着动物冠的形象。经研究,其和2002年在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四号墓人骨骼左侧骨盆外侧出土的一件玉立人,以及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姆博物馆(Fitzwilliam Museum)收藏的一件中国早年流散出去的玉坐人像,均表现的是同一类人,即红山时代巫的形象,是巫在作法时不同状态下的表现。故宫玉坐人和剑桥玉坐人可能为作法前或后的入定状态。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30:30
【玉兽面纹琮】


良渚文化,高6.7厘米,口径8.2厘米,孔径6.2厘米。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31:32
【玉刻图长方形板】


新石器时代凌家滩文化,长11.4厘米,宽8.3厘米,厚0.7厘米。
玉板片状,中部微隆起,边缘呈阶状凹下。玉板表面饰有阴线琢出的环形图案及放射形的箭头状图案。
此玉板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出土时夹于玉制的龟背甲及腹甲之间,表明它是占卜的工具。对于图案所表现的内容,学者们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上古之时的河图、洛书,或认为是文字产生前的八卦图像,或认为另有含义。总之,其文化内涵极其深刻,尚需作深入的探讨。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32:06
【玉花斑弧刃斧】

新石器时代含山文化,长23.7厘米,宽8.7厘米。
此玉斧玉料呈青灰色并有较多的自然纹理而形成暗花。斧为长条形,略扁,刃部呈前凸的弧状,斧顶略窄,近顶部有一圆孔。
此玉斧于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的M4号墓葬出土。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玉器,其中包含许多精品,如玉勺、玉龟甲、玉刻图板等,并有大量玉斧。由此推测,墓主人是地位显赫的人物,所葬玉斧既象征权力,又标志着财产的丰厚。此件玉斧是随葬玉斧中制作最精致的一件,斧的刃部锋利,有一定的厚度和重量,具有实用性。其玉材虽因埋葬时间久远而发生了颜色的变化,但仍不失华丽的本色。斧的表面光滑,磨制精细,顶部略糙,可知顶部原嵌于木柄中因而未将其磨光。此件作品显示出玉斧由实用工具向礼仪用器的转化。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33:09
【玉刀】


高28厘米,宽6.4厘米,厚1.1厘米。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
表面呈黄色。长方片状,一侧及下端斜收有锐刃,另一侧饰有两单向穿孔。
一面阴刻篆书五言御制诗:“琰圭有銳鋒,不知認刀斧。斯器長九寸,製正合乎古。溫潤而廉剛,喻因除慝取。那辨幾千年,嗟出誰家土。”末署“乾隆辛亥御題”及阴刻篆书“八徴耄念”印。另一面琢剔地阳文篆书:“古稀天子之宝”、“太上皇帝”及阴刻“八徴耄念之宝”。
经多年大量发掘与研究表明,龙山文化的系统与来源并不单一,可区分为山东龙山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和陕西龙山文化,其中陕西龙山文化出土玉刀最为著名。故宫传世器中有颇多相似的大玉刀,这类玉刀的质地与器形,较相似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出土品。但由此件实物观之,所用玉材及加工方式均有所不同。




楼主:安昊儒233  时间:2019-10-07 23:33:49
【玉龙形『0114』】

商,高2.3厘米,长6.5厘米,宽2.5厘米。
『0114』(音勒)以青玉制,有白色沁,圆筒形,两端粗细不等。器表饰龙纹,其龙纹特点是“臣”字眼,并饰有重环纹、鳞纹等。
商代的玉龙,由龙眼的变化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龙眼为方形或菱形,中、晚期为“臣”字形。重环纹和鳞纹直至西周中晚期才出现在青铜器上,因此本器上的这两种纹饰对于玉器和青铜器装饰纹样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