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心》——以轻松的语言,历数全球化以来世界头号强国的兴衰更替史

字数:88971访问原帖 评论数:5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28 18:57:29 更新时间:2022-05-18 14:25:29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0 12:00:10
其实,这里存在着一个中西文化的差异。历史上的名人很多,欧洲人又比较喜欢用有名望的名字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这就造成了很多名人也存在重名的现象,比如有好几个伊丽莎白、好几个亚历山大,就好比我们国家,有不少李刚,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用同样的国号,比如唐、宋、汉等。名字重复了就不好区分,所以后人就会想办法对他们进行区分。我们国家对于国号比较喜欢用方位进行区分,比如南唐、北宋、西汉等,而西方国家比较喜欢用数字对重名的历史人物进行区分,这里就存在翻译的问题,其实更好理解的、中国式的翻译可以翻译成“一号伊丽莎白”、“二号亚历山大”,而因为习惯更多地翻译成了“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二世”了,至于“伊丽莎白一世”和“伊丽莎白二世”之间是否有直系血缘关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阿方索五世继任为葡萄牙国王的时候才5岁,这个年龄显然不能行使权力。根据杜阿尔特一世的遗嘱,本该由其母亲埃莉诺摄政,但因为其母亲是外国的阿拉贡人,贵族们颇有微词,便拥戴杜阿尔特一世的另一个弟弟佩德罗王子摄政。这个佩德罗王子有一个外号,叫“七次向世界出发之王子”,人如其名,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到处游历的人,对于航海事业自然也是十分支持。1441年,在从丹吉尔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之后,恩里克王子继续沿着非洲沿岸向南进发,这一年探险队创造了向南航行的新纪录——布朗角(今毛里塔尼亚的努瓦迪布角),也是在这一年,另一支探险队带回来十个俘虏,这标志着葡萄牙人首次开始了奴隶贸易。
葡萄牙人继续南下,1442年,探险队抵达了奥罗河口,1443年,葡萄牙人抵达了佛得角、塞内加尔、冈比亚一带。在这里,葡萄牙人试图降服当地的黑人部落,但因为当地土著黑人人数众多,葡萄牙人较少,权衡之后葡萄牙人决定在各个部族之前挑拨离间,让其互相残杀,于是战败者就成为了葡萄牙人可以卖钱的奴隶。尝到了贩卖奴隶甜头的葡萄牙人忽然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旷日持久的航海、武装殖民军队以及维持殖民地秩序需要巨量的资金,虽然殖民掠夺也可以获得一些收益,但在贪婪的殖民者眼里这些还远远不够,长期的资金紧平衡也让国内批评声不断,这让航海者倍感压力,他们开始将眼光瞄向了黑奴。1444年,特里斯唐到达了布朗角的塞内加尔河口附近,这里的海岸由原先黄色的沙漠与褐色的礁石变成了植被繁茂的绿色,经过十几年航海的不懈努力,葡萄牙终于到达了他们曾经梦寐以求的“绿色国家”。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0 20:04:39
也是在这一年,恩里克王子组织了以掠夺奴隶为目的的航行,一次带回了两百多名奴隶,并在拉古什郊外出售,这便是延续四百年的罪恶的欧洲规模奴隶贸易的开端。据统计,从1455年起,每年就有至少八百个黑奴被卖到葡萄牙本土为奴。当时,时任摄政王的佩德罗王子授予亨利王子在博哈多尔角以南的海域和陆地的航海、战争、贸易的特权,将其用于航海事业,并免除航海所得收益的一切税金。后来亨利王子还在萨格里斯前面的海角上修建了一个小镇,这里就是著名的圣维森特角,他将在这里修建教堂、烽火台和欧洲本土第一个奴隶市场,这一模式也影响着后来欧洲人对于黑非洲的经营模式和态度。从此以后,葡萄牙人的航海除了探险、殖民之外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奴隶贸易。
其实,最早开始黑奴贸易的是阿拉伯帝国,从建朝开始,阿拔斯王朝就不断从东非输入黑奴,然后运到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马克思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我们把自己的目光从资产阶级文明的故乡转向殖民地的时候,资产阶级文明的极端虚伪和它的野蛮本性就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它在故乡还装出一副很有体面的样子,而一到殖民地它就丝毫不加掩饰了”。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葡萄牙人从西非沿海贩运黑奴去本国充当家务和农业劳动力,或贩运至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等大西洋岛屿新辟的甘蔗种植园中工作,每年贩奴大约500—1000名。据统计,在400年的黑人贸易过程中,非洲黑人被杀了上千万;圣多明各岛在十八世纪上半期共输入奴隶280万人,而到1976年仅剩下65000多人,平均每年要死亡四万多人;按照每运至美洲一个奴隶,最少要牺牲10个左右非洲黑人的计算方法,奴隶贸易使非洲损失一亿人口,这个数字相当于1980年非洲人口总和。有一首美国诗歌这样写道:

大海的深处,
泥泞的沙里,
躺着被人遗忘了的、
锁着铁链的人骸。
在死沉沉的黑暗里,
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
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
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



罪恶的黑奴贸易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1 15:32:53
为了进一步鼓励航海,葡萄牙政府为一些民间探险队颁发了许可,允许他们获得他们所发现的一切,政府从中获取一定比例的抽成,这等于是在告诉民间探险者,只要他们敢冒险,就有机会发大财,这进一步刺激了民间探险的热潮,而对于官方来说,可以充分激发民间的力量,在有重大发现时也可以及时共享成果。很快,每年都有近三十艘船开往非洲海岸“探险”,他们源源不断地将攫取到的财富运回国内。
阿方索王子渐渐长大,他也想要重新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力。1446年,阿方索王子重新掌握权力,佩德罗王子则命丧于与之相关的叛乱。虽然王室的权力一直在更迭,但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一直在有条不紊地发展。1448年,恩里克王子派人在布朗角的阿尔金岛建立永久性的堡垒,以此为中心修建港口、市政厅、修道院,作为葡萄牙探险的贸易中转站,后来的葡萄牙海上帝国就是由这一个个散布在各个战略要地的贸易站,和贸易站之间的海域组成的。恩里克王子在这里以黄铜、铁器、小麦、马匹交易非洲内陆的黄金、象牙和奴隶。他的理想是用几内亚湾地区的葡萄牙贸易站作为闸口,将印度洋到红海、埃及、阿拉伯等地的贸易线路穿过非洲牵引到几内亚湾,进而构建葡萄牙与东方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绕开威尼斯共和国等海上共和国,还有希望减少马穆鲁克埃及的贸易量,进而削弱其实力,最后减少十字军收复埃及的阻力。以武力垄断海上贸易路线、进而削弱对手经济的思路,就是从恩里克王子这里开启的,垄断印度洋贸易的思路则指引着迪亚士、达伽马、卡布拉尔等人前赴后继,在印度洋上浴血奋战。
这一时期,葡萄牙航海者又“发现”了塞拉利昂,并开始对亚速尔群岛和马德拉进行殖民统治,以攫取其在蔗糖和酒类生产上的利益,飞速获得的资本特别是来自黄金等贵金属极大刺激了葡萄牙的商业能力。告诉增长的黄金储备和飞速发展的经济贸易让葡萄牙在欧非贸易和欧洲贸易中的话语权逐渐提升,他们开始尝试铸造货币,用于贸易和战略储备,更好地把握在贸易中的主动权。据说当时葡萄牙曾打造过一款叫“克鲁扎多”的高纯度金币,因为做工精美、纯度上佳,直到百年之后都没有发生贬值。“贸易”越做越大,财富越来越多,葡萄牙国内对航海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少,赞美和支持开始占据了主流。
1449年以后,恩里克王子组织的航海的主要目的,就由地理发现转变为勘探一些已经发现的大河,从而寻找“约翰王”和黄金。
在殖民地不断扩大的同时,葡萄牙的国力也快速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赢得了君士坦丁堡战役,灭亡了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率领下持续东进,令整个欧洲为之震动。教皇尼古拉五世赶紧号召各国组织十字军对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是很多国家慑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强大的军事实力,都是唯唯诺诺、不敢发兵。葡萄牙看准这一时机,是提升自己国家在西方世界中地位的好时机,便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摩拳擦掌,开始组织军队,并购置武器和船只,着手准备讨伐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当时,这一决定也引发了国内反对的声浪,很多葡萄牙人担心陷入战争的泥潭,特别对手是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样强大的对手。恰好就在这时,教皇与世长辞,于是出兵计划便不了了之。军队组织好了,武器也买好了,但这仗不打了,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总不能浪费吧,于是葡萄牙人调转枪口,开到了北非,占领了阿尔卡塞尔·瑟盖尔。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1 20:46:01
1460年,葡萄牙航海的旗帜恩里克王子去世了。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先行者,葡萄牙人的“大航海时代”虽然比中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玩了几十年,但以他为代表的葡萄牙航海家将世界更近地联系在了一起。尽管他们采取了野蛮残酷的武装政府、殖民统治、黑奴贩卖,但也应客观地看待他们在促进世界贸易与发展进程中所做的划时代的贡献。他的去世,标志着葡萄牙海上探险一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虽然恩里克王子去世了,但葡萄牙的航海工作还在继续。1463年,葡萄牙占领北非城市卡萨布兰卡。1469年,葡萄牙将几内亚湾的贸易权都交给了一位叫费尔南·戈麦斯的商人,条件是每年要为国王开发至少一百海里远的海岸线,并上缴一定数量的贸易收入。民间力量的进一步参与使得殖民地的开发进程大大加速,港口、码头、货站、要塞一时间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合同签了5年,合同期满后,为了表彰费尔南·戈麦斯在开发殖民地方面的贡献,王室授予了他新的贵族封号,他的族徽也换成了新的:一个盾牌上面刻着一个黑人的头像,黑人的耳朵、鼻子和脖子上都是黄金饰物。这个标志的意思很清楚:戈麦斯为国王找到了黑奴和黄金。后来,这个商人甚至当上了御前大臣。1472年葡萄牙人第一次穿越了赤道线。
前线的捷报接连传来,此时的国王阿方索五世又再次将目光投向了丹吉尔——那个伤心之地。其实,自上次进攻丹吉尔失利之后,阿方索五世就一直耿耿于怀,此番“发现”非洲形势一片大好,国王将目光再次投向了这里。1471年,阿方索五世再次御驾亲征,率军包围了丹吉尔,这一次葡萄牙的国力与上次相比又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快便拿下了丹吉尔和另一座城市阿尔吉拉,摩洛哥被迫与葡萄牙签订了和约。
葡萄牙的航海事业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力蒸蒸日上,而他们的邻居——日后在航海事业上的建树不输于他们的邻居西班牙,形势却岌岌可危,正处于内战的边缘。
1475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收到了邻国卡斯蒂利亚刚刚去去世的国王恩里克四世的女儿胡安娜的求援。通过她阿方索五世得知,卡斯蒂利亚已故国王并没有留下合法的男性继承人,胡安娜作为国王恩里克四世的女儿,是国王指定的皇位继承人,但她母亲葡萄牙人的身份引起了卡斯蒂利亚国内一些贵族的非议。于是恩里克四世的妹妹伊莎贝拉趁机加入了皇位的争夺,而她的身后,则是被称为“西地中海霸主”的阿拉贡国。如果葡萄牙出手相助,很有可能有机会趁机吞并卡斯蒂利亚,一举奠定葡萄牙西欧乃至欧洲大国的地位;但是如果他们出手,那么阿拉贡国很有可能也会干涉,与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冲突后果是很难预料的。风险与机会并存,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会如何选择?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2 18:52:35
【第六章 半岛混战】

卡斯蒂利亚、阿拉贡和我们所熟悉的西班牙又是什么关系呢?
其实,十五世纪中后期,在伊比利亚半岛上还未有西班牙,那时整个半岛大约由5个国家占据,分别是西海岸的葡萄牙王国、南海岸的格拉纳达王国、东北海岸的纳瓦雷王国、东海岸的阿拉贡王国以及中间广大土地及北海岸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其中,国力相对较强的便是占据伊比利亚半岛最广大土地的卡斯蒂利亚王国和势力范围延伸至地中海的阿拉贡王国。


15世纪的伊比利亚半岛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2 18:54:53
谈到卡斯蒂利亚王国的继承权之争,还要从老国王恩里克四世说起。前面我们曾经提到,欧洲有不少女王掌权的现象,就是因为很多国家的国王在位时无男性子嗣,因此便将王位传给了女性的继承人,恩里克四世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恩里克四世的外号叫“无能者”,这或许和他在继承人方面的“无能”有一定关系。他一生结了四次婚,却只有唯一一个女儿胡安娜,即使是这唯一一个女儿,也被当时的人们怀疑有可能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葡萄牙人)和别人的私生女,而非恩里克四世亲生。原因很简单,他和第一任妻子长达15年的婚姻中,从未诞下过子嗣。而更让人们怀疑胡安娜非国王亲生的,是因为国王的第二任妻子——也就是胡安娜的母亲被休的方式,正是因为红杏出墙。胡安娜出生的时候国王恩里克四世37岁,国王“老年”得女,胡安娜一出生便被定为王位继承人,但正是关于她是否是国王亲生女儿的猜测让她继承人的身份不那么稳固。尽管恩里克四世反复强调这是谣言,坚称胡安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但贵族们仍然不依不饶,要求取消胡安娜的继承权,更有甚者呼吁恩里克四世本人退位,让有“能力”的人上。
随着矛盾不断激化,1464年9月,反对派贵族们发表声明,要求恩里克四世让位,并开始以武力相要挟。无奈之下,恩里克四世被迫于11月30日宣布废除女儿胡安娜的继承权,立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阿方索为王储。权力让人眼红,反对派的贵族们似乎等不及了,仅仅半年后,反对派贵族们便在阿维拉召集会议,宣布废黜恩里克四世,改立阿方索为卡斯蒂利亚国王。这下可不得了,恩里克四世立即派兵镇压,反对派贵族也起兵反抗。可就在一个月后,事情又突发转折,被反对派扶上位的阿方索忽然死去了。群龙不可无首,于是,反对派又将新王的目标人选锁定在了阿方索的姐姐——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一世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2 18:58:18
作为皇亲国戚,伊莎贝拉的童年过得并不是优渥,这和当时的国王恩里克四世有一定的关系。1454年,当时的卡斯蒂利亚国王、伊莎贝拉的父亲胡安二世去世,伊莎贝拉的异母哥哥恩里克四世继位,他把一向与自己不和的继母连同年幼的伊莎贝拉和阿方索赶出了皇宫,当时,伊莎贝拉只有3岁,而弟弟阿方索只有8个月大。伊莎贝拉跟着母亲来到农村,在阿雷瓦诺城堡住了下来,生活上一落千丈、背负屈辱和贫困的母亲渐渐变得精神失常,最后成了疯子。伊莎贝拉不得不肩负起照料弟弟和母亲的责任。
尽管如此,但伊莎贝拉却不愿意对王位取而代之,她表示只要兄长恩里克四世,任何人也无权篡夺王位。可她身后的利益集团却不乐意了,花费了那么多周章、动了那么大干戈,到头来一场空?况且,如果恩里克四世继续掌权,难保后面不被秋后算账。于是,大家各退一步,1468年9月,反对派与恩里克四世达成《托罗斯·德·吉桑多协定》,伊莎贝拉承认恩里克四世为国王,恩里克四世立伊莎贝拉为王储,并强调伊莎贝拉的婚事必须由他本人亲自决定和安排,这个约定为日后埋下了一个隐患。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3 19:19:50
很快,婚事这个潜藏的雷便引爆了。恩里克四世准备安排伊莎贝拉嫁给卡斯蒂利亚国王阿丰方索五世,但是伊莎贝拉却和阿拉贡的王储费尔南多相恋了。恩里克四世知道后非常生气,他立即强调,作为王储,伊莎贝拉的婚姻必须由他亲自作出安排,否则将取消她的继承权。可强扭的瓜不甜,伊莎贝拉权衡利弊之后,派人秘密前往阿拉贡王国,与王储费尔南多暗中商量对策。两人合计之后,秘密订立了婚约,费尔南多在婚约中保证遵守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法律,永不背叛妻子,半年后,两人在巴利亚多利德的胡安·比维罗宫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这一切都是瞒着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进行的,但纸终究包不住火,1470年10月,得知这一消息的恩里克四世非常愤怒,废除了伊莎贝拉的继承权,并宣布胡安娜是他的亲生女儿,恢复为王储,同时要求伊莎贝拉嫁给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兄弟。有了靠山的伊莎贝拉自然也不甘退让,他立即公告全国,谴责恩里克四世背弃了当初的协定,并表示绝不会屈服。这样一来,朝中的贵族们也根据自己的利益与立场分裂为两派,一派支持胡安娜公主,一派支持伊莎贝拉。这样紧张的局面一直持续了数年,直到1474年12月,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四世去世了。继承人的问题还未很好地解决,国王又去世了,这成为了卡斯蒂利亚陷入混乱的导火索。
老国王一去世,伊莎贝拉便抓住这一时机,在塞戈维亚举行了登基加冕仪式,宣布自己为卡斯蒂利亚王国新国王伊莎贝拉一世,她的丈夫费尔南多为共治国王。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反对派贵族的强烈不满,他们立即出谋划策,让胡安娜公主向她母亲的母国——葡萄牙的国王阿方索五世求助。在反对派贵族们的撮合夏,胡安娜公主和阿方索五世结婚了。
这样一来,伊比利亚半岛上形成了非常微妙的局面:卡斯蒂利亚的两个王位继承人,一个的丈夫是葡萄牙国王,一个的老公是阿拉贡国的王储。葡萄牙经过长期航海殖民的经营,国家实力已经今非昔比;而阿拉贡国控制着伊比利亚半岛东海岸及地中海西岸乃至亚平宁半岛的部分土地。为确保万无一失,胡安娜公主还向素来与阿拉贡关系紧张的法国求援,获得了法王路易十一的联盟承诺。卡斯蒂利亚国内分裂的两派背后各有强大靠山,两派之间势如水火,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有如炸药桶一半,紧张的局势一触即发。
1475年5月,葡萄牙阿方索五世率先发难,带领两万人左右的军队进入卡斯蒂利亚境内,战争正式打响。伊莎贝拉立即赋予她的丈夫费尔南多极大的权力以调动军队及各方面资源积极应战,很快,他们便组织起了4万人的军队。战争之初,葡萄牙军迅速占领了邻近的埃斯特雷马杜拉和加利西亚的很大一部分地区,进而占领了托罗和萨莫拉。此外,布尔戈斯等地控制在反对派手中;法军则开始攻击卡斯蒂利亚的北部边境。但初步取得战果的葡萄牙人反倒采取了守势,这与他们的指挥官国王阿方索五世不无关系。长期以来,葡萄牙人的作战经验更多地是在海上,为数不多的路上作战经验也主要是在北非,且更多的是依仗先进武器(如火枪)及重装骑兵的优势。在欧陆,与他们的对手——在伊比利亚山地作战经验丰富的阿拉贡及卡斯蒂利亚人来说,无论是陆军数量还是陆地作战经验方面都处于下风,相反,西班牙人拥有更多的山地作战经验以及更适合在伊比利亚山地作战的轻骑兵。
很快,战局开始朝着不利于葡萄牙人的方向发展,卡斯蒂利亚人的部队对葡萄牙军队进行了反包围。无路可退的葡萄牙人被迫与西班牙对手决战。但由于地形和恶劣天气,这一战实际上成为了相对独立的两个战场。阿方索五世与王子若昂,分别率领一支部队,迎战同样分隔两地的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联军。率领葡萄牙左翼士兵,成功击破了当面的西班牙右翼分队,在激烈的骑士对战中不落下风,但指挥中路与右翼作战的国王阿方索五世反倒缺乏放手一搏的勇气,很快便被对手击退。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4 19:10:01
在战役中还涌现了一名可歌可泣的英雄,他的名字叫做阿尔费雷斯·杜阿尔特一世·德·阿尔梅达。当时卡斯蒂利亚骑兵冲乱了葡萄牙的阵型,试图一举夺取葡萄牙王旗,从而迅速结束战斗。旗手阿尔费雷斯面对几名敌人的包围,还是死死地握紧王旗。敌人挥剑削下了他的右手,他便用左手继续高举大旗;敌人挥剑又削下了他的左手,他便用两个手腕护住王旗,同时用牙齿紧紧咬住旗杆,宁死也不让敌人夺去这面旗帜。周围的士兵见状深受感动,奋力拚杀,保护着这位英雄旗手和王旗突出了重围。
然而这还是难以扭转葡萄牙人在整体战场上的颓势,见葡萄牙人已经无力挣扎,西班牙军便开始劫掠葡萄牙营地里的财物,这时葡萄牙的若昂王子又率军折回,打了西班牙人一个措手不及,并收回了一些土地。于是,双方都宣布自己是这场战役的最后胜利者。阿方索五世因为在战场上拙劣的表现,逐渐失去了卡斯蒂利亚反对派的支持。
在战场上陷入劣势的葡萄牙人开始敦促盟友法国加大支援的力度,而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的西班牙人很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知道法军的介入会很轻易地改变战场上的平衡,于是阿拉贡宣布放弃对它与法国存有严重争议的罗塞永管辖权的要求,法军由此停下脚步开始选择观望。随后,伊莎贝拉一世将宫廷迁到古都托莱多,举行王国会议,而后奔赴南方,整饬那些地区的封臣关系,北方战事交由丈夫全权指挥。
在基本稳定了陆地上的局面后,信心大增的西班牙人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了葡萄牙人更有优势的领域——海上,他们希望对葡萄牙人的“自留地”开展打击,以动摇葡萄牙人的根基,收割战争的果实。双方海上的较量也如火如荼。伊莎贝拉下令组织本国商人和船队,鼓励他们进攻阿方索五世开拓的几内亚沿海基地。葡萄牙人自恃海战经验丰富,不断袭击卡斯蒂利亚的沿海城镇,并经常劫掠出海的渔船。这样的分散兵力,给了伊莎贝拉的舰队以很大活动空间。他们顺利抵达几内亚地区,并首次将西非黑奴带回了西班牙宫廷。阿方索五世原本期望路易十一的法军能从北方进攻半岛,但后者却在两年内被勃艮第公爵和英国军队所牵制,根本无心顾及南方战场。一直到1476年春季,才有小股部队尝试翻越比利牛斯山脉。但在他们并不熟悉的山地战场,遭到西班牙军队的成功阻击,立刻选择撤退回国。唯一的协助,来自活跃在比斯开湾的海盗船队。他们成功拦截了一些去往卡斯蒂利亚北部的商船,却对全局没有任何影响。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5 08:19:59
这期间,在大西洋上发生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著名的海战——圣玛利亚角海战,可交战的双方却是葡萄牙和拥有他们的“盟友”法国的通行证的船队之间,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一切,都还得追溯到一个叫老哥伦布的葡萄牙军队指挥官身上,没错,他和那个享誉全球的航海家哥伦布还是近亲。这个老哥伦布是职业船员出身,但因为祖国热那亚的贸易萎缩不得不下海做了海盗。在那个时代,这可是个风险高收益也高的行当,老哥伦布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爬滚打,不长时间便成为了一个拥有独立船只资产的跨国大盗。他选择在法国西海岸的比斯开湾扎根,伏击从附近经过的伊比利亚或西北欧船只,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成功地海盗船的数量增加到了8艘。树大招风,他引起了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关注,虽然他的船队很强,但远没有到可以和国家抗衡的地步,很快便被俘获。在那个航海大发展、人才奇缺的年代,阿方索五世并没有严惩他,反而在第二年便将他任命为国王直属舰队的指挥官。在这场战争中,西班牙人准备在直布罗陀海峡设伏,阻挡葡萄牙人在地中海到大西洋之间的活动,而阿方索五世也不含糊,出资让规模更大的全装帆船力量出动,在老哥伦布的指挥下,对卡斯蒂利亚劫掠者实施反追杀。可是,在战场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老哥伦布并没有改掉原先当海盗时的利欲熏心的坏毛病,1476年8月,他在圣玛利亚角伏击了一支拥有法王颁发的通行证的舰队,老哥伦布以在对方船上找到了勃艮第公爵旗帜、对方属于西班牙的盟友为借口,下令对所有商船展开袭击。那个时代,还未有现代意义上“海战”的形式出现,侧舷炮门技术尚未出现,依然还是要靠身披重甲的战士站在艏楼、尾楼和瞭望塔充当堡垒,发射手中的十字弓、投石或标枪进行战斗,因此官方舰队和民间舰队战力的差别不大。结果一番混战之后双方都损失惨重,葡萄牙这边有约500名士兵丧生,老哥伦布也狼狈地落水,九死一生地游到岸上;而商船队则损失更为惨重,有约800名热那亚船员和500个法国人死亡。这场尴尬的“海战”,让葡萄牙人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变,他们逐步尝试将更多火炮装上舰船,并增加作战时的远射依赖比重,某种意义上,圣玛利亚角之战正式开启了持续400之久的欧洲海权时代。



红圈中为圣玛丽亚角,毗邻卡斯蒂利亚边境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5 20:24:52
1477年,也就是开战后的第三年,卡斯蒂利亚的舰队已经占领了原本属于葡萄牙殖民地的几内亚沿岸。当然,拥有丰富海战经验的葡萄牙人也不愿意轻易认输。他们利用季风南下,避免在大西洋岛屿间进行消耗战,直击西班牙的堡垒埃尔米纳。见到突然出现的葡萄牙军队,停泊在河口的西班牙船只乱作一团,很多人根本没在船上,很快便被葡萄牙人全部歼灭和俘虏。
这场你来我往、时断时续的战争一直从1475年持续到了1479年,战争让双方都消耗巨大。在交战过程中,伊莎贝拉也一直在不断对内进行着治理。1477年,她开始在全国设立宗教法庭,并设最高宗教法庭;1478年,她和丈夫费尔南多与法王路易十一签订了一份和平协议,解除了来自法国方面的军事威胁。双方谁也无法完全击败对方,于是便尝试开始和平谈判。
经过一个夏天的讨价还价与罗马教廷的从中斡旋,双方终于在1479年9月签订了《阿卡科瓦条约》。解除阿丰索五世与胡安娜的婚约,葡萄牙军撤出卡斯蒂利亚,胡安娜也选择退隐去修道院过完余生。这场历史四年的战争最终以伊莎贝拉一方的惨胜而告终。条约签订后,伊莎贝拉则顺利登基为卡斯蒂利亚女王,是为伊莎贝拉一世。她的丈夫也于同年登上王座,成为了阿拉贡国的国王,是为费尔南多二世。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成为了事实上的联合状态,虽然两国仍然各有自己的议会、政府、法律、军队、税制和货币,但实际上两国的所有决策都是由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共同决定,这成为了日后西班牙的雏形。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6 18:45:41
《阿卡科瓦条约》也让葡萄牙失去了加纳利群岛。在葡萄牙航海“发现”加那利群岛之前,已经有一些卡斯蒂利亚商人在岛上开始活动,此前关于这个群岛双方一直争议不断,条约也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卡斯蒂利亚对群岛的所有权。在不久之后,这里将会成为西班牙人通向美洲大陆的中转站。作为交换条件,卡斯蒂利亚人也承认了葡萄牙对其他大西洋沿岸的占领权,这进一步促使葡萄牙船队沿着几内亚湾南下,探索非洲更多的领域。整个战争期间,位于半岛南部的格拉纳达穆斯林都选择作壁上观。他们在战前就拒绝了阿方索五世的联盟要求,也就此坐视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联合君主国的顺利形成。恐怕用不了几年,他们就会为自己当初的短视而后悔。
这场战争被后世称为“卡斯蒂利亚王位争夺战”,它并不是一场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战争,参战双方都是伊比利亚再征服运动的主力,在交战时多少有所克制,但却基本奠定了伊比利亚半岛的格局,这种格局甚至基本延续至今日。这场战争中的参战双方,葡萄牙以及日后的西班牙,都乘上了航海的快车道,先后成为了左右世界格局的大国,考虑到航海对于世界的重大影响,可以说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全球化以来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因此足可称得上是意义深远。
在这场战争中一直不怎么得志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在不久之后便退下了王位,让他的儿子,在战争中表现突出、更富有进取心的若昂二世继位,他也接过了葡萄牙扩张的大旗,继续阔步向前。虽然阿方索五世的战争才能并不怎么样,但葡萄牙人对他的评价依然不低,这得益于他在探索非洲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也因此获得外号“非洲的”。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6 20:12:10
1481年,葡萄牙新国王若昂二世继位后,继承了前人的衣钵,继续大力发展航海事业,他想在父亲成果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寻找到传说中的祭祀王约翰,并发现通往东方的海洋道路。
一年后,若昂二世派遣迪奥戈·阿桑布雅为首的船队前往黄金海岸建立殖民据点,他们后来在黄金海岸一个金矿附近建立了米纳堡。接着,探险船队中一艘船的船长迪奥戈·康即继续南下,绕过赤道附近的洛佩斯角,来到了非洲第二大河刚果河的河口。康在这里竖起一个石柱,刻上了葡萄牙国徽、若昂二世、自己的名字以及发现的日期,声明已代表葡萄牙国王占有了这片土地。接着,康派遣几个水手驶入刚果河,溯流而上不远到达了刚果王国,并与该国建立了联系。接下来,康继续向南航行,到达今天安哥拉海岸的圣玛利亚角,并在这里竖立了第二根石柱后返航。在返航途中,他还发现了几内亚湾内的火山岛安诺本岛。回国后,他受到若昂二世的重赏,被封为王家骑士、授予家族纹章。两年后,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基督教国王长老约翰之国,康肩负国王的使命再次启程,这一次,他在比上一次更远的地方——克罗斯角树立起了石柱,此次航行又将欧洲人已发现的非洲西岸向前推进了1400公里。康最终还是没能到找到祭祀王约翰,也没能到达非洲的最南端,但他有将葡萄牙人对非洲的认知往前推进了不少,他们离心中的目标其实已经很近了。
这次挫折给了若昂二世和葡萄牙王室一次打击,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大力选拔人才,不看出身地位,只看能力,于是身边聚集了新一代才华横溢、忠心耿耿的航海家与水手。于是,国王重整旗鼓,重新安排了新一轮的大规模航海活动,这一次他们将兵分三路:第一路继续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寻找绕过非洲的路线;第二路派遣会说葡萄牙语的非洲土著深入内陆打探、寻找祭司王约翰;第三路派遣会说阿拉伯语的人,进入东印度腹地,打听香料产地、祭司王约翰及通往印度洋的可能航线。
其中,第二路人马由迪亚士率领,于1787年7月出发,船队由两艘王室提供的卡拉维尔帆船和一艘横帆补给船组成。船队在越过了之前迪奥戈·康树立的最后一根石柱后,为防止不测,迪亚士让补给船停靠在纳米比亚海岸,等待另外两艘船返航时再汇合。两艘卡拉维尔帆船继续南下。航行了一段时间,船队便遭遇到了风暴,逆风与逆流让船队寸步难行,原因是船队恰好处在了由南向北的本格拉寒流上。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船队开始向西航行,之后再转向南航行。在向南航行不久遇到了,进入到了西风环流带,就这样船队顺风顺水地飘向了东方。由于他们是一只沿着非洲大陆的西海岸南下航行,如果此时一直往东,应该很快能看到非洲大陆。但他们航行了很久,一直没有见到,此刻迪亚士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猜想:他们可能已经越过非洲大陆最南端了。于是,迪亚士下令船队改为向北航行,不久之后便再次看到了非洲大陆。1488年2月3日,船队在非洲大陆莫塞尔湾登陆后,继续向北航行了200海里。这时,迪亚士和他的船员们发现,海岸线开始折向东北,海水也开始变得温暖,方向也向延伸向了印度。他们非常兴奋,大胆猜测这里便是驶向印度的航向,此时经过长距离的航行,船员们已是筋疲力尽,补给也不多了,于是他们决定开始返航。在返航的途中,迪亚士船队又经过了上次遇到了风暴的地方,回想来时的路,虽然这里暴风难行,但越过了这里——非洲大陆的最南端,便是风平浪静的好天气,与看到更多世界的好希望,后来这里便被命名为“好望角”。
和平稳定往往成就快速的发展,在半岛混战结束后,葡萄牙开始了一个航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国王若昂二世也终于实现了他的“小目标”。而此刻他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邻居西班牙,也正如火如荼地收复失地,开始了他们“追赶”葡萄牙的步伐。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7 20:15:20
【第七章 嫉妒的邻居】




(这部分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发不出来,改为截图来发吧)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7 20:17:00
前面曾经提到,葡萄牙在13世纪左右就基本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那么这个“收复失地”到底是谁从谁手里失去,又为什么会失去?
其实,在很早以前,伊比利亚半岛上是有西班牙王国的。大约在将近一千年前的7世纪起,阿拉伯半岛上逐渐兴起了一个强盛的国家——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朝建立后,其势力便开始进一步影响西亚、北非等地,并将目光瞄准了西班牙王国。711年,由塔里克·伊本·齐亚德所组织的远征军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向伊比利亚半岛进攻。同年7月19日,侵略者在瓜达莱特河一带击溃西班牙人,而西班牙国王罗德里克战死。罗德里克死后,西班牙王国后继无人,而倭马亚王朝便趁著西班牙人内部的混乱而开始扩大其支配范围。大约714年左右,伊比利亚大部份的土地已经落入外族人的手中。征服者在一开始采取了宽容的宗教政策,实现和当地的西班牙人共存。但因为信仰上的差异,问题逐渐累积,于是入侵者开始强迫西班牙原住民改信伊斯兰教。718年,西班牙贵族佩拉约率领阿斯图里亚斯的西班牙人举旗反抗,并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王国,这便是收复失地运动的开端。所以,这个“收复失地”讲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原住民(葡萄牙和西班牙)反抗外国入侵者(阿拉伯帝国)并从其手中夺回原本属于自己的土地。
格拉纳达在12世纪时被阿拉伯人征服,称为穆瓦希德王朝,到1238年时建立了奈斯尔王朝,一直到卡斯蒂利亚王位继承战时已经延续了两百多年,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后的伊斯兰王朝。要完成轰轰烈烈的收复失地运动,实现西班牙的统一与复兴,这里是伊莎贝拉一世和丈夫必须啃下的硬骨头。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率先发难的却是相对弱小的格拉纳达王国。



收复失地运动的过程


收复失地运动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8 18:43:10
1481年12月,格拉纳达国王哈桑在一个暴雨之夜,突袭了西班牙南部边境重镇萨阿拉要塞,这个要塞地处高山之巅,上方是巍峨的城堡,下方是万丈深渊。格拉纳达的穆斯林士兵趁对方不备打了一个闪电战,攻占了城堡,并杀光了全城的男女老幼。可是这场胜利,却也敲响了格拉纳达王国的丧钟。
其实,弱小的格拉纳达王国敢冒险率先进攻强大的西班牙实属无奈之举。在哈桑登上格拉纳达王座之前,危如累卵的格拉纳达王国就一直靠向西班牙纳贡苟存,在他登基后,格拉纳达王国的形势就越加凶险了,北边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的强强联合几乎将他逼入了绝境。绝望的哈桑知道,此时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如果继续坐以待毙,那灭国便是眼前的事了,与其坐等对手摆好阵势做好准备前来攻打,不如主动出击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筹划之后,便突袭了萨阿拉要塞。
萨阿拉要塞被攻占的消息传来,费尔南多二世勃然大怒,原本他和妻子伊莎贝拉一世就在筹备收复失地,这下格拉纳达王国的主动冒犯让他们有了更多动兵的理由,新仇旧恨一起算,他们决定趁热打铁,将枪口对准这个南面的老熟人。
研究之后,费尔南多二世决定派遣加蒂斯侯爵,率军进攻格拉纳达王国腹地的阿尔哈马城。这里人口众多、商贸繁荣,周围众多河流环绕,由于地处格拉纳达王国腹地,所以一直以来守备松懈。1482年2月,加蒂斯侯爵率军突袭了阿尔哈马城,一小队精兵在黎明前的夜幕掩护下悄无声息地登上了城墙,与城外的士兵们一起里应外合,拿下了城池。
因为阿尔哈马城战略位置重要,费尔南多二世猜到哈桑会派兵支援,便提前准备。果然,3月5日,格拉纳达国王哈桑率一队援军围困了阿尔哈马城,但早有准备的费尔南多二世也派出援军,反而将围城的格拉纳达军围困了起来,为避免腹背受敌,格拉纳达军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破围而归,西班牙的军队顺利占据了阿尔哈马城。夺取阿尔哈马城这一战略要塞后,费尔南多二世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军事基地,驻军约2万人,并筹划下一步的作战方略。
虽然西班牙人的国力比格拉纳达王国要强很多,但战局远没有费尔南多二世想象的那样轻松。由于格拉纳达境内多山地,地形复杂,格拉纳达军队屡次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打成了伏击战。当然,西班牙人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在一次作战中,他们俘虏了格拉纳达国王的儿子阿卜杜勒(也有说侄子)。经过讨论之后,费尔南多二世决定采取分化瓦解格拉纳达王国的策略,释放阿卜杜勒回国,但条件是:阿卜杜勒每年向西班牙进贡一万二千金币,并允许西班牙军队自由过境。这让西班牙人取得了战略上的优势,但战术上,他们还有不少需要改革的地方。一方面,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将民族和宗教的精神作为军队凝聚军心、鼓舞士气的支持,改变了以往先是双方将领单个比武、然后一场混战的作战模式;另一方面,他们有针对性地改编部队,组建强大的炮兵,成立补给纵列,并建立一支破坏兵团。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8 20:40:58
因为格拉纳达地区多山地,费尔南多二世因地制宜,改变了一个一个攻取城池这样消耗过大的战略,改为了以破坏格拉纳达的战争和生活基础设施为主。他们一路前行,将科因、卡塔马、阿尔梅希雅、卡萨拉伯尼拉等原本富裕的地区变成了不毛之地。他们继续往前,一路走一路破坏,从帕皮亚娜和阿尔汉丁地区到马加拉平原,摩尔人赖以为生的农田和橄榄林全数被付之一炬。到了晚上,一股股浓烟掺着血红的火焰从摩尔人的城郊升起,妇人们站在城墙上望着被毁坏的家园尖叫号哭,这样的景象令人叹息。
屋漏偏逢连夜雨,之前费尔南多二世策划分裂的计谋产生了效果,阿布杜勒选择了背叛哈桑投靠西班牙人。人民流离失所和儿子的背叛,都没有击垮哈桑这位顽强的摩尔斗士。他一方面广散钱财招兵买马,一方面组织摩尔轻骑兵骚扰西班牙人的补给线。摩尔轻骑兵十分胜任骚扰的工作,灵活轻便的他们在熟悉的山区如鱼得水。1484年8月,在莫克林之战中,哈桑的王弟埃尔·扎加尔率军击败了西班牙士兵,原本对于格拉纳达王国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夜晚,但这一夜,老国王哈桑在王宫逝世了,这也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老国王在世时,尚能制衡王弟埃尔·扎加尔和王子阿布杜勒的矛盾,使绝大部分摩尔人团结在王室的旗下的一致对抗外敌,在他死后两人的矛盾迅速扩大化乃至兵戎相见,内忧外患让格拉纳达王国岌岌可危。
1485年.费尔南多二世率军出征,直至马拉加。马拉加的地位仅次于格拉纳达王国首都格拉纳达城,它是连接格拉纳达王国和非洲的重要枢纽。马拉加的居民约有一万多人,守城部队有数千名将士,其中绝大多数是非洲最精锐的部队成员组成,守将为哈米特。城市四周由坚固的城墙环绕,城中还有一个卫城,也叫作“热内亚堡垒”,它可以用火力控制四周的城墙;城内还有一条甬道,连接着吉贝尔法罗要塞。西班牙人首先用排炮猛烈轰击城墙,待不少段城墙出现豁口后,开始发动总攻。西班牙士兵朝城墙的豁口蜂拥而入,一场血腥的肉搏战在等待他们,摩尔人密集的箭矢和子弹给予了西班牙人不小的伤亡,虽然他们寸土必争,但人数较少的他们还是渐渐不支,于是他们退回内城,用泥土和栅栏设置了新防线。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29 20:12:02
马拉加人的顽强超出了西班牙人的预料,他们一边招降守军,一边一方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工匠建造攻城云车。但守将哈米特不为所动,反而下令朝西班牙人的地道灌入大量粪便和垃圾,把西班牙士兵和工匠统统闷死在里面;还命人用火箭和油料烧毁了西班牙人的攻城云车,用火炮反击,打沉了港外几艘西班牙桨帆船。长时间的围困使得马拉加城内的情况非常糟糕,很多人饿死病死,见守城难以为继,哈米特将守备部队撤至吉贝尔法罗要塞,并派人向费尔南多二世议和。之前费尔南多二世曾多次派人招降均被哈米特拒绝,现在城破指日可待,曾经的“爱理不理”如今已经是“高攀不起”了,马拉加人的谈判团三次求见都被费尔南多二世拒绝。无可奈何,哈米特于1487年8月18日开城投降。第二天,吉贝尔法罗要塞也举旗投降。西班牙人进入马拉加后将城市财富搜刮一空,1.5万名摩尔人被作为奴隶出售。
1488年6月,费尔南多二世挥师直指阿尔梅里亚。这又是一座坚固的城池,围困许久也没有攻克,他们只得暂时撤退。一年后的1489年5月,费尔南多二世又率领八万名步兵和一万五千名骑兵对巴查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寒冬的来临,也没有迫使菲迪南撤兵回师,相反,费尔南多二世命令大军修建了许多茅舍,展现出一付长期围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势,而全军的后勤物资保障全都仰仗伊莎贝拉的亲自指挥,两人夫妻齐上阵,配合默契,成效斐然。据说有段时间军中流行瘟疫,卫生勤务保障及时,全军没受多大影响。而巴查城却力尽援竭,四面楚歌,被迫于12月4日交出城池投降。马拉加和巴查的相继失守,让守军丧失了对抗的勇气,他们决定向西班牙人投降,交出了包括阿尔梅利亚和高地克斯在内的土地。
至此,格拉纳达王国的大部分领土都悉数为西班牙人所占领,埃尔·扎加尔也在屡战屡败后选择了向西班牙人投降。在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面前的,只剩下了格拉纳达城,而此时的格拉纳达城的控制者阿布杜勒此前曾投靠了费尔南多二世,看起来胜利唾手可得。
就在这最后时刻,阿布杜勒却又一次产生了摇摆,选择了坚守城池。格拉纳达城位于尼华达山脉脚下的两个丘陵之上,其间有吉尼尔河和达罗河流过。在小山顶上有阿拉门布拉和阿尔贝拜辛两个要塞。在阿拉门布拉要塞之下,是一片开阔地,一直延伸到城外。城市的四周都有砖质护城墙,城墙上设有许多碉堡,并以火力控制着城墙内外。全城有二十多万人口,还有一些败军残部也退守这里,并决心死守到底,因此,格拉纳达城的防御基础可以说是相当厚实的。磨刀不误砍柴工,意识到这将会是一场持久战的费尔南多二世从1490年春天开始,指挥军队开始毁坏城西的肥沃平原,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将格拉纳达城外围的二十四个小市镇以及许多村落夷为平地,将所有粮食和牲畜一扫而光,这样,就等于完全断绝了格拉纳达城的物资供应。考虑到直接攻城的损耗太大,1491年4月,费尔南多二世率领八万大军在格拉纳达城下安营结寨,准备长期围困。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半年时间,11月25日,几乎弹尽粮绝的阿布杜勒与费尔南多二世达成协议:格拉纳达城在六十天内自动投降,并交出全部武装和要塞,但费尔南多二世允许保留其财产、法律、宗教和风俗习惯,并由格拉纳达的官吏统治该城,而这些官吏要接受西班牙国王委派的总督节制。1492年1月,格拉纳达城投降,阿卜杜勒亲自向费尔南多二世献上了城门的钥匙。四天后,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在长矛和十字架的簇拥下踏进了格拉纳达城。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09-30 20:30:55
至此,历时七百年的收复失地运动终结,以西班牙人彻底击败阿拉伯入侵者宣告结束。在实现统一后,伊莎贝拉一世和费尔南多二世建立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他们夫妻二人也因此被称为西班牙的“天主教双王”。经过他们的努力,西班牙王国的版图一再扩展,已经占据了伊比利亚半岛上大部分的土地,它横跨地中海与大西洋,北面坐拥比利牛斯山的天险,南面与非洲只相隔一个直布罗陀海峡,已然置身欧洲强国之林。
既已统一稳定,当谋发展复兴。这时,刚从连续的战火中解脱出来的西班牙人发现,他们原先不起眼的邻居葡萄牙,此时已占据了非洲西海岸直到最南端的土地,甚至已经寻找到了从海上前往东方的方法,这令他们眼红不已。其实,原先西班牙人也有尝试航海,比如1402年时卡斯蒂利亚国王恩里克三世就曾派探险家让·德贝当古前往加那利群岛建立殖民地,只是因为屡经战火让西班牙人无暇顾及往外探索,官方的航海更是很少。眼见着身边这个曾经的小邻居通过航海成了“暴发户”,西班牙人也开始琢磨大力发展航海事业以从中分取一杯羹。这其中,最为热衷此项事业的当数伊莎贝拉一世了。
伊莎贝拉一世极力推进航海的原因,除了前面谈及的和葡萄牙类似的那些原因之外,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及宗教因素。在当时,很多欧洲国家都有人航海,但无论在哪里都不如在伊比利亚半岛来得强烈。这是因为,伊比利亚半岛自公元711年起就开始沦为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的统治之下,欧洲人的势力被赶到半岛西北一隅,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长期处在同穆斯林的圣战之中。收复失地运动就是伊比利亚半岛原住民反抗异族、异教徒的反压迫斗争。在统一的西班牙王国建立后,伊莎贝拉一世就开始在国内推行强硬的宗教政策,他颁布命令,要求西班牙境内所有犹太人和穆斯林要么改信天主教,要么就离开西班牙。在扩张中,她发现爱更多的地方有更多的穆斯林有待消灭,有更多的异教徒有待于从盲目崇拜中解救出来,这与他们不断开拓海外殖民地的行动不谋而合。因此与葡萄牙人要寻找和联络基督教的长老约翰王有所不同的是,西班牙人想联络东方的蒙古大汗等异教徒,侧击穆斯林。
此时的西班牙发现,才没过多久,他们在航海上就已经落后于他们的邻居了,非洲西海岸都已经被葡萄牙人划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当时的西班牙人普遍已经认同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说法,他们认为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马可·波罗曾由陆路到达过的“东方”,于是,经过考虑之后,他们决定走一条和葡萄牙不一样的路——扬帆西进。经过伊莎贝拉一世此前一系列的改革,此时西班牙的王权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帝王拥有非常大的权力。而国家组织航海需要极大的彩礼、人力、物力的支持,拥有相当大的发言权的伊莎贝拉一世在推动航海事业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有了女王的支持,有了钱,有了技术,但西班牙最缺的还是人才,这让刚刚完成统一、百废待兴的西班牙人有些一筹莫展。恰好此时,一个人的到来解决了伊莎贝拉一世的燃眉之急。
楼主:多维Dovic  时间:2021-10-01 08:06:09
【第八章 哥伦布的奇幻漂流】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大名鼎鼎的航海家。1451年,他出生在热那亚(今属意大利)的一个工人家庭,是信奉基督教的犹太人后裔。哥伦布自小就热爱航海冒险,受马可波罗《东方见闻录》的影响,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在当时,很多人已经开始相信地圆说,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哥伦布也深以为然,同时,他还认为从西方到达东方并不十分遥远(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只有欧非亚洲而没有美洲),因此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向西越过茫茫的海洋,开辟一条直接通往神秘而富饶的东方的航路。长大以后他当上了舰长,拥有了非常娴熟的航海技术,但这个向西寻找东方的梦一直埋藏在心底不曾忘却。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棒,但真到了付诸实施的时候,哥伦布就遇到了现实的难题——远航急需要钱又需要人,而他即没钱又没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想到了求助王室。
哥伦布在其少年时代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主要是帮父亲干活和经营。侨居葡萄牙让他有机会从一个小工转变为一个航海家和探险家。葡萄牙和里斯本当时是欧洲航海事业的最主要国度和中心,哥伦布在这里获得了远洋航行的技术和经验,学到了许多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知识,掌握了观测、计算、制图的学问,他还和在里斯本从事地图、海图绘制的弟弟巴托罗缨合伙开了一个地图、海图制售店,这些都为他后来组织指挥远航准备了知识条件。
在当时航海事业发展最为兴盛的葡萄牙,哥伦布于1483年和1488年两次向当时的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提出了他的计划,若昂二世让负责航海探险的学术委员会研究之后,以海洋航程实际距离远远超过哥伦布所提供的数据为由拒绝了他的西航计划。在当时,葡萄牙人已经有了一条绕过非洲开辟去印度、东方的航路,哥伦布提出的这条从西欧向西横渡大西洋,到达印度、亚洲的东海岸的新航路在他们看来花费和不确定性都太大了,这个决定让哥伦布非常失望。
接下来,哥伦布又在1485年8月来到了西班牙(卡斯蒂利亚),经过美迪纳赛公爵的介绍,哥伦布把他的计划献给伊莎贝拉女王,希望获得她的批准并答应出资组织这次探险。由女王的神甫和宫廷官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在长达四年的审议之后,对哥伦布的计划做出否定的结论。委员会以哥伦布计算错误为由认为他的计划不可实行,这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了他。再者,在1487年至1488年期间,西班牙忙于战乱,所以,他的西航计划没有任何进展。1491年11月底,哥伦布在女王的忏悔主教的介绍下,在圣塔菲城,一个在格拉纳达附近的军事要塞,又一次的受到了女王的召见。 这次的委员会重新审查了他的计划,与会者又神学家、天文学家、法学家等。可是,他的计划再一次被拒绝了,理由是哥伦布提出的要求过高。其间,哥伦布又分别向英国、法国等国国王请求资助,但都以各种理由被拒绝了。看起来,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并不受认可,欧洲的航海大国纷纷都投了反对票,但哥伦布并没有放弃,并终于等到了事情的转机。



哥伦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