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精神生产再生产

字数:2383访问原帖 评论数:1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3 15:56:05 更新时间:2021-09-04 04:51:25

楼主:观颐轩  时间:2021-09-03 07:56:05
人之精神的生产再生产,确切的说是精神自身和精神物的生产和再生产。它是由精神和精神物两个部分组成。由于精神的生产和再生产不管在代际上还是实践运动的二级层级的台阶式结构,都会分化为两个部分:精神的生产和精神的再生产,精神的再生产转化为精神物,生产和再生产又各自独立形成了生产再生产,所以有精神的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物的生产和再生产。
精神是不同于物质生产的,毕竟是性质不同。精神生产有自己的特征。首先是精神生产具有能动创造性,实践的超越都是精神的功能,只有精神才具备创造性,精神中的意识活动和认识活动是创造性的源泉。其次是精神生产具有观念性。精神外化为精神物,或精神产品如书籍、光碟,也属于精神性范畴,都是观念性的东西。再次是精神生产具有积淀性。精神产品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历代精神生产物和精神反映物,都可以积累沉淀下来,成为精神财富。
精神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其内涵是意识的生产和意识社会化的生产。意识的生产是生产精神自身的本质力量,生产精神自身再生产的生产资料。精神自身的本质力量如意志、情感、社会意识和意识形态,精神的生产资料如感觉、知觉等。精神的再生产是产生精神生产的社会性,如风俗、传统、价值观念等。精神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精神自身运动的本质特征,与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相对应,生产既可转化为再生产,为再生产服务,产生精神自身消费的主体,产生精神自身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精神的再生产,为精神的生产产生社会基础和条件,提供社会保障,形成精神生产的社会性。精神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在结构上,表现为反映力和反映关系,反映力,代表着精神自身生产再生产的自然属性,反映关系代表着精神自身生产再生产的社会属性。反映力和反映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反映方式,反映方式即是精神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运动方式。
最后,关于精神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地位,它是整个精神实践的根本,是整个社会实践的基础。精神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社会地位是与人自身的生产再生产的社会地位相一致的。
精神物的生产和再生产其内涵是知识和文化的生产。认识是意识的再生产,文化是认识的社会化,是认识的精神物。精神物是相对于意识生产再生产而言,精神物是意识(包括社会意识)的外化物,最终表现为文化、精神产品。精神自身的生产再生产在整个社会里是精神消费的属性,精神物的生产再生产,在整个社会里是精神生产的属性。它一方面生产自身的本质力量——认识,生产自身的再生产机制,为再生产服务的生产资料,如概念、判断、推理,也生产科学形态,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政治、经济,与其他的如书籍,光碟;另一方面,产生为再生产服务的社会基础、社会条件,提供社会保障,形成再生产的社会性,如学习条件,教育环境和文化基础,把生产积累成为再生产的条件。
认知力和认知关系构成人类社会的认知方式,认知方式即是精神物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社会运动方式。认知方式在人类历史中的不同阶段有自己的历史类型。在氏族社会后期,认知型的宗教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类型。一神化的宗教和早期关于世界本原类的哲学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到阶级社会里,不同的哲学形态和不同的思维方式,代表了阶级社会时期的不同阶段的认知方式。从亚里士多德时代到牛顿时代,从牛顿时代到爱因斯坦时代,是最有力的不同时代认知方式的代表。不过这种代表是代表西方文明的路子,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在认知方式上走另外一种道路。代表中国认知方式的是东方模糊思维方式下的模糊的概念。从早期宗教到祭祀文字,从周礼到儒学,从儒学到理学的大概发展和代表形式,理学是中国人的经院哲学。当然除了哲学之外,科技成就、科学理论也能充分的代表不同时代的认知方式。至于精神物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形式,主要体现在知识分子或文化人的生产形式了。越是早期的社会,这种生产方式越是体现个人的性质,但也一直受到上层建筑的垄断和控制。在奴隶社会时期,已经产生知识分子为政权服务的先例,甚至有古希腊罗马的大学场所。到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和政权的结合更为密切,产生宫廷文化和科举制度等等。直到资本主义社会,知识分子才走出个人的窠臼,精神物的生产再生产也用了企业的方式,最终成为社会的生产门类,纳入了工业化的轨道。
最后,关于精神物的生产再生产在社会中的意义和地位,它是属于精神产品的生产位置上,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是平衡对应的。在精神领域内,精神物的生产再生产与精神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是互为规定的,从社会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同角度,他们是互为对应的作用。
精神的生产再生产即反映方式是观念的生产再生产,它相当于生活方式是人口的生产再生产,观念是与人口相平行、相对应的。精神物的生产再生产即认知方式是文化的生产再生产,它相当于生产方式是物质的生产再生产,文化是与物质相平行、相对应的。在精神领域的整个生产再生产中,价值的生产再生产是基础的,代表精神的生产含义,文化的生产再生产是核心,代表精神的再生产含义,所以是文化决定价值,文化起决定作用。价值相当于人口,文化相当于物质,人性=物性,因而有观念性=文化性。观念与文化,是精神生产再生产的二个内容,观念的创新和一代代传承,象人口的代际传承一样,是通过文化的中介,文化是观念的中介和代价,观念有自身的意义和生命;文化的创新和一代代传承,象物质的代代再生产一样,是通过观念的中介,观念是文化的中介和代价,文化有自身的意义和生命。观念、文化、人口、物质构成整个社会的基础。观念与文化的交叉运动关系,和人口、物质关系一样是运动的台阶式结构引发的,它们的关系如图:
观念的生产再生产→→观念 → 观念 → 观念 → 观念
↘ ↗ ↘ ↗ ↘ ↗ ↘
↘ ↗ ↘ ↗ ↘ ↗ ↘
文化的生产再生产→→ 文化 → 文化 → 文化 → 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