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杂谈(添加中)

字数:54062访问原帖 评论数:7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3-02-06 05:22:00 更新时间:2020-11-18 08:37:02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2-05 21:22:00

动植物杂谈(添加中)
高致贤
人到户外活动,有意无意中都会接触到一些动植物。有心人可以发现动物活动与人有许多相似、甚至于相同之处;留心观察,便会受到不少启发。植物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活动,但也可以令人从它们的生长变化中获得一些教益。
我在对某些野外动植物的观察中,也不时受到一些启迪,并零零星星发了一些帖子。我近来收集整理书稿时,发现这些帖子也有一定意义,拟将它们收集连发在一起,便于以后整理书稿。

观鸟杂谈之一
高致贤
不管到公园漫步,还是登山赏景,观鸟赏花成了我的积习。
我的晨练地之一的大沙河公园,浓荫密布,绿草如茵,葱葱郁郁,鸟语花香。随着东方破晓,旭日初升,鸟儿们也舒身展翅,竞展歌喉,以一曲《园中鸟语》的大合唱拉开了新一天生活的序幕。
有一种个头大、尾巴长的鸟儿,不是喜鹊,也非鹦鹉,歌声也很单调,我不知它们的名字,只觉得它们的群团意识不错:
草地上觅食在一起,展翅一起登高枝。它们活动的那一带地方,常青树多,只有两三株落叶乔木,那就成了它们专门享受的王国。我每每看到它们在那些光树枝上追逐、嬉戏,虽然不会拥抱,却会互相梳理羽毛,不时亲一亲嘴儿;
有时双双落在树枝上,不禁令人想起电影《天仙配》的插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容......”来。
那天,我突然捕摄到花朵上的一只鸟,真是绝妙的“卖油郎独占花魁”!
在该公园的南门健身广场边,我和一位来自内蒙的姚姓公园保安聊起鸟来,他说:那里有一个鸟巢。循指望去,鸟巢筑在高高的木棉树上。木棉树叶已经落尽,那个孤零零鸟巢显得十分抢眼,令我不禁遐思: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2-06 12:03:36

观鸟杂谈之二
——疾风练劲翅
高致贤

2001年7月5日夜,4号台风“尤特”从汕头正面登陆,那时我刚好在那里,首次,也是迄今为止我唯一亲历的一次台风登陆实景。夜里不敢开门窗,一家三口龟缩在教师楼的7楼上,承受着户外的台风肆虐。
次晨,十二级的强台风已经过去,余风还很大,但从未见过台风登陆造成什么境况的我,很想看看台风过境到底留下些什么足迹?于是,起床后便登登登往我们平常观海的八层楼的平房顶跑去。谁料刚出楼门,我便感到仿佛有人重重地推了一掌,我160多斤重的身躯,不由自主地晃了几下,原来是十级左右的热带风暴还在刮。我赶紧依墙而立,抓住护拦远眺,只见东南面树倒墙倾堤塌,一派惨景,往日鲜活的汕头古城,而今死了一般。我生平第一次目睹台风之害,虽未泪下而已独自怆然!
余风仍在不停地刮着,天空灰蒙蒙一片,看着看着,风暴中突然冒出一种动点:一群小黑点从海滨路那边死灰色的天际间倏尔向我射来……,看清了,那原是一群飞鸽,是校园内一青年饲养的。它们也是好奇地来看此台风?群鸽顺风而飞,飞速如箭,显然是借助了台风的推动。但它们并未被风力左右,而是借台风造成的恶劣环境锻炼翅力。不是吗?你看,它们顺风而射出,又逆风而飞回。逆风而飞,不时被风力压下去,可它们又飞起来,压力越大,反冲越力,尽管飞得十分吃力,但它们并未停翅,亦未躲避,而是顶着台风奋力飞。
代表和平的鸽子为何还要那么艰苦训练翅力?为什么风越紧它们越奋飞?就是为了永保和平而锻炼!代表和平的使者更不能放松警惕。疾风中炼翅,就是为保卫和平而飞。
看清楚了:它们从海军基地而来,掠过空军基地,仿佛变成了我海陆空军的一种意识和一种毅力。我被它们的勇气折服了!仰天高赞:和平鸽也是勇敢的化身!像高尔基歌颂的海燕一样!
第三日,晴空万里,台风暴雨把天空洗涤得格外亮丽。我再登斯楼顶,看到我空军基地训练的海鹰正编队于我头顶上的长空掠过;海军基地的长虹舰队也在鸣笛启航……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2-15 06:32:39

观鸟杂谈之三

——近山未必识鸟音
高致贤
古语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是说环境对人的影响。总体说来是这样,具体到每个人那就未必如斯了!
鄙人写了一篇《深圳,人鸟和谐征服内地人》的文章在网上发表,倍受关爱,回复多多。回复中有表扬有批评,这都是很正常的。但有位批评者的理由是:他(她)来深圳十多年了,只见过几只麻雀,哪来的人鸟和谐?我相信其说此话是真的,但对其意见不敢苟同。我也同情其是个精神生活十分贫乏之人,所以其不知深圳有许多种鸟类和若干若干鸟儿。连常在长空盘旋的大雁和房前飞舞的紫燕他们都没有见过,真是可悲又可怜呀!
这是一种怎样生活的人呢?要就是一天工作12小时的农民工,连星期天都没有休息,除了干活、吃饭、就是睡觉,且十多年从未挪过窝,蜗居一室。即使有点休息时间,也困于室中打牌喝酒上网吧,并不会在早晚逛公园,他们怎么会看见鸟呢?这种人是值得同情的。但其又在上网发表评论,这就只能说其是有业余时间或玩电脑的,那就只能说其不会生活,更不懂什么叫观察体验生活了!
须知,要听鸟儿叫,切莫睡懒觉。春天正是草长莺飞、百鸟欢唱的季节,但鸟儿们都起得很早:有一种打更鸟,每更天叫一次不说,我们花园西南角的树林里有只春雀,每天清晨5点过钟就开叫了。我们迎着它那美妙动人的“起床号”音,走进百鸟齐鸣的林畔晨炼场,倾听鸟儿们的大合唱。唱到7点来钟,它们便呼朋唤友分散活动,抑或携妇将雏求生活;中午鸟儿们也会休息的,起马是不会大合唱了,到傍晚它们归林歇宿时,也有一次大合唱。所以,上午7点过才起床,下午6点就归家的人,是享受不了百鸟合奏的交响乐的,足不出户者更享受不到了!鸟儿毕竟是在野外生活的嘛。
鸟儿是喜欢安静环境、不爱轰轰烈烈的。当鸟儿们正在欢歌曼舞时,你若在那里歇斯底里大发作,呜烟瘴气大吼大叫,鸟们马上就会藏匿起来,你连鸟毛都看不到!所以,那种在深圳十几年了,只看到几只麻的人并不罕见,只可怜他们的生活太单调乏味了,可怜呀!
要看鸟儿请起早,户外活动少不了,有闲便去逛公园,鸟语花香风景好!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2-20 05:34:03

观鸟杂谈之四

——大雁之晨炼
高致贤
今日晨炼中,我正领着炼友们打四十二式竞赛套路太极拳时,突然发生“呆头事件”:不知下个动作怎么打了,引起炼友们一阵惊笑。
呆头事件何以发生?成群结队的成百上千只大雁正在我们拳场的上空盘旋,变幻着各种阵势练飞。这便引起我的联想。想到大雁传书的典故;想到大雁将北飞,飞到贵州高原,去到威宁草海。心想:头上的大雁,你何时起程?请你捎个信儿到家乡,旅深的老高想念父老乡亲……,一下走了神儿,打拳便错了套路。
我的故乡每年能看到两次雁过长空:春天由南往北飞,秋天又从北飞回南方去。我们只见高飞雁,没有近距离看过雁形,对雁颇感兴趣。每当听到长空雁叫之时,便要邀约起少年朋友们齐声向雁群高呼:“长竹竿—!长竹竿——!”“簸箕圆!簸箕圆——!”“铧口尖——!铧口尖——!”大雁仿佛听懂了我们的话,答应了我们的呼求似的。一会儿飞成一个“一”字,一会儿飞我一个“O”形,一会儿又飞成一个“人”字。让我们高兴得手舞足蹈,狂奔乱叫。但我们就是不知道大雁为什么能飞那么高?能飞那么远?这个问题对我一直是个谜。今天我突然想到了一点点道理。
雁之能飞高飞远,原因之一就是它们坚持锻炼,为其远行打下体质基处。深圳是大雁过冬的地方,市政府为它们在红树林风景区开辟了过冬园地,在公路边建造起若干公里的隔音墙,避免车辆噪音影响它们的生活。我多次目睹它们在大海边悠然地生活着,但它们并未因之而乐不思蜀,不忘春天要飞回北方。它们虽不因之卧薪尝胆,却也加强锻炼。在体质锻炼中进行阵容训练,多群互争先,层层推进,好似在进行选拔赛,选出精英来领头?艰苦卓绝的晨炼天天进行,从不间断。千里马需吃万石粮。万里雁怎不日日炼?
初春的晨炼中,我经常看到深圳的大雁在长空锻炼,在训练。没有炼与练,怎能飞高远?这不是雁们好高骛远,而是它们生活之需。
雁且如斯,人何不然?
2007年2月11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3-07 05:51:34

观鸟杂谈之五

——频借疾风力 练翅掠长空
高致贤
台风在深圳登陆后之余风,正在中南花园和凯旋城这两排高楼之夹道间逞威,我伫立于阳台上观察狂风吹树,树弯腰之时,突然发一个黑点儿从我眼前倏尔掠过,接着是一个,两个,三个……钭刺里闪电般穿过我眼前。定睛久看,原来是几只鸟儿在借风练翅。这些鸟儿为何择其为训练翅力这场所?
这狭道里的风力比宽敞地带大得多,绿化带之树高已有十余米,大的胸围一两尺,脆的已折腰,韧的,风来弯腰风去抬头,正是鸟儿平时栖息处。久看方知:鸟儿们逆风练翅力,顺风练速度。风力七八级,那拳头般大小的鸟儿不敢在空旷地带逆风飞行,也飞不去。逆风时,它们傍着绿化带低飞,借绿化树挡去一些风力,自身快速扇动双翅,飞到一定的地方,大概它们累了,一张开翅膀,借风呼一下腾上树梢,倏一下顺风射去老远;一会儿它们又几乎贴着地面逆风飞行于原路线。它们就这样在狂风中反复飞练着……
狂风停息之后,我再看它们,原来就是我们住宅楼下绿化林中的一对花脸雀!它们平时飞不高,也飞不远,但却飞得快。这是不是与它们的疾风练翅有关?
古人说:疾风知劲草。那是迎着疾风不弯腰的正直精神。我看有些树在疾风过时弯弯腰,应该说那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为的是疾风过后又挺立。如果说这仅是一被动应付的话。那么,利用疾风练翅力的鸟儿,便是一种主动提高!
2011年9月11日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3-13 05:56:23

观鸟杂谈之六

——点 水 雀
高致贤
偶然捉住一只叫点水雀的小鸟给孩子饲养,竟然给养活了。
闲暇时对其作了点研究,通过笼内的研究笼外的,意外发现了一些新东西。点水雀之名是民间取的,源自它爱“点水”之特点。
一是它常行于水边觅食微生物,或飞在空中追食蚊蝇。它们闪电似的啄食,宛若“点水”;
二是爱“点”那些邪恶势力之“水”。它以轻巧灵活,具有善于高空迅飞之优势,飞啄各种小害虫。一旦发现邪鹰、恶鹞加害无辜之时,他们便三五成群围攻鹰鹞。“叽叽——!叽叽——!”边攻边叫,一面干扰邪恶,一面唤醒弱小,拯救无辜。它们个子虽小却灵活机智、团结勇敢,秃鹫也怕它们。从小害虫到大恶魔它都敢“点”它们的“水”。小小点水雀有这般胆识,着实令人钦佩!
进而研究,又发现一个问题;点水雀的英勇机智,猛斗邪恶之举,须在自由天地中表现。一旦关进笼子,便会日趋消失。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3-17 05:42:09

观鸟杂谈之七
——千啼百转总揪心
高致贤
文人们常以“鸟语花香”来描绘春山之幽美,细想起来,写花香的文章不少,可写鸟语的并不多。身在杜鹃王国的我,很难将杜鹃花海描述。值此“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时节,不敢冒昧写“花香”,钻个“冷门”写《鸟语》,而且只写几种拟人化的鸟语。常言“近山识鸟音”,拟人化的鸟音,不近山的人也可识。
“关关雎鸠”是我国较早用鸟语描写爱情的诗句,可见那时男女婚姻之自由自主,常谈情说爱于青山绿水间,男唱女和,自由自在。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社会劣习之加深,妇女受着多种多重压迫,恶婆婆虐待媳妇之残酷,使那些常“在河之洲”上“关关”欢唱的“鸠”们,也改变了“曲调”。飞到房前屋后的竹林中或树枝头,“媳妇苦!媳妇苦!!媳妇苦——苦——”地向着苍天诉苦。这便是斑鸠拟人之语。
有许多鸟儿,山民们叫不出它们的学名,但都给它们取了小名。这种小名往往又是根据它们的叫声来命的。就如学名中的布谷鸟一样。这种依其叫声命名之鸟,我家乡就有许多。有一种叫“哥哥酒醉”的鸟,身如鸡蛋大小,羽毛绿中带褐,常在灌木丛中跳跃,有时也腾飞于乔木枝叶间,叫出来的声音十分响亮:“哥哥——酒醉!”第二个“哥”字的尾音拖得很长。而“醉”字的尾音又突然提高,叫出个既短又快的阳平调来。听起来非常清快。久久呼之,其间也会变幻出几声“哥哥酒醉知?”和“哥哥酒醉知酒醉?”来。传为兄弟二人外出打工,久久找不到工作,回家途中乘凉时,哥哥喝些闷酒,很快烂醉如泥,倒睡于山林之中,气息奄奄,人命危浅。弟弟怕其死去,火速回家求援,谁知途中被恶狼所害。弟弟死不瞑目,灵魂化为小鸟,久久呼救于山野丛林之中。
有一种叫“油炒金豆(芸豆)壳”的鸟,因其栖于崇山峻岭,只闻其声,难见其形,不知其为何样。只闻其夜间飞鸣于山野,飞得越快叫得越急。停在树上叫为“油炒金豆壳”,“油炒干金豆壳!”飞鸣时,则是一串串的“油炒干金豆壳壳”,“油炒干金豆壳壳……”好像是在为穷农民们一年辛苦到头,可终年的最高生活水平就是油炒干金豆壳而鸣不平似的。
还有一种叫“点灯捉虼蚤”的,声音清脆真诚。它总是在山民们上灯的夜里啼叫,正好反映旧社会里,穷人们衣被破烂而虼蚤臭虫成堆的苦难生涯,故尔最易引起山民们的共鸣。穷孩子们听到它殷切呼唤之时,总爱在它的尾音后续上两句:“捉又捉不倒,强盗拿起被窝跑”,有时再续上一句“莫把茅草棚棚烧着了!”提醒人们在点灯捉虼蚤的时候要防火防盗。
家乡鸟儿中还有一种叫“干断大河”的。每当旱灾来临之前,它总是围绕田边地角叫得十分殷勤。白日从山头飞到田边,夜间掠过村庄田野,反复高叫“干断大河!”“干断大河!”不变音,不改调,循环反复,不断提醒农家防旱抗旱。农家听了它的警报,加强保水蓄水。此种鸟不啻于一位忠心耿耿的气象预报员。
近山识鸟音,这些鸟音虽不婉转,倒也高昂、诚挚,从不见风变调。这便是这些鸟音在我脑海中不可磨灭的印象。
人们啊,爱鸟吧,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3-23 06:31:11

观鸟杂谈之八
—— 群居单婚的鸟
高致贤
鸟儿多为群居,但我所见的鸟儿多不群婚,而是一夫一妻制的单婚。就以人们常见的留鸟麻雀和候鸟燕子为例,它们从“秋分”开始到翊年“春分”这段时间都是过的群居生活,可却未看到它们在群居期间有过性生活,故不存在性乱之群婚。
可它们又如何繁殖后代?鸟的交配也是有的,只是到了“春分”时,它们便解散了群体,并一雌一雄地成双配对分开过夫妻生活,筑巢孵卵抚育下代。经过夏天的训练,让它们的下一代完全能够独立生活了,到“秋分”之后,它们又带着爱情的结晶汇合成本族大家庭,过上群居生活。
怎么知道它们是单婚呢?候鸟中的“雁孤一世”,是人们早已知道的。就是说,如果将一对雁中的一只害死,另一只连徙居时都被排斥在远飞的群体之外,是自己有从一而终的思想,还是雁有不准再婚的规矩使之雁孤一世?留鸟中的画眉是最明显的。画眉的雌雄叫声完全不一样,人们都养雄的。我家住在山村,青少年时我养画眉多年,如果春天将一对画眉中的雄鸟网来笼养,那雌鸟便会在山间日夜哀鸣,四处寻夫。雄的听到雌的呼唤,便会在笼里高声答应。雌鸟听到雄鸟的声音,便会不辞辛劳,不避风险地飞到养鸟人家房前屋后的竹林中,或树梢上日夜哀鸣,求放其夫。直到被人打飞,或完全绝望才飞离。还有争夺丈夫的。我家对面的罗家大坡上常驻一对画眉,早晚鸣唱,雄声悠扬,雌声嘶哑。某年三月,一只声音清脆的雌鸟从圆山包上飞上罗家大坡,与那声音嘶哑的雌鸟飞鸣厮打两天后,声音嘶哑的那只雌鸟被赶到一边哀鸣去了,她便与那声音悠扬的雄画眉夫唱妇随起来。足见鸟也并非乱性,也不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这也应该算是一种“鸟德”吧!


其间我见过一种当地人称为“偷窗子”的鸟儿,内蒙人称它为寒鸟,个头比麻雀小,绿花毛色,集体筑一个布袋似的大巢,集体孵卵育儿。它们是否群婚就不知道了。
本人并非动物学家,只是在山区生活了19年,喜欢玩鸟。本文全属生活经验,绝非科研成果。写写生活,亦怕犯知识性的错误,故敬请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4-12 06:12:11

观鸟杂谈之九
—— 他们被鸟征服
高致贤
内弟明凤翊、涂永会夫妇,从贵州六盘水来深圳探亲,我先陪他俩乘车于市内转转。近观路旁,花红草绿;放眼市内,高楼大厦,他们处处感到新奇。但深圳到底是怎么个样子?他们摇头,心中没个完整印象。
三月三日,我带他俩登塘朗山赏深圳全景。山腰传来画眉悠扬婉转的歌唱,引起我与弟妹唱起“亏了亏,不见画眉岭上心……画眉关在八角楼……”的阿牛与刘三姐对唱的山歌……
我说这山上叫的是野生画眉,他俩不相信,说,这样大的城市中间,车水马龙人如潮涌,哪能还有野画眉?鸟叫声近了,内弟掷出一颗石子,把正在鸣唱中的画眉吓飞起来,他俩才相信。我说深圳很爱鸟。滨海大道旁有个候鸟越冬区,为避免车辆噪音影响鸟儿生活,市政府拨出专款修起好几公里隔音墙。
人爱鸟,鸟恋林,深圳市内的野生动物不怕人。他俩在世界之窗与多群红鲤相戏、到明思克与白鸽群同乐,我问怎么样?他俩说那红鲤、白鸽都是豢养的。我说野生的也一样:以前我们常到荔香公园晨炼,多次看到深圳大学北边的荔枝丛林中有野兔和锦鸡出没,他俩也不信……
我约他俩到我们中南花园小区的罗马广场看晨炼。只见两只蜂鸟在希美丽花丛中觅食;一群绿鹊在三重角树上嬉戏;几只花翅鸟在高树枝间追逐;一只百灵鸟独占椰子树梢纵情高歌,它们仿佛在为晨炼中翩翩起舞的老人们伴唱。他俩近距离观察蜂鸟和绿鹊,鸟儿们一点怕意也没有。还有小孩正与鸟儿同乐。几个小孩静观九里香丛中的一个鸟巢,巢中有2个鸟卵,谁也未去惊动那孵卵的鸟娘。永慧问凤翊:“你看人家深圳,到处花红草绿不说,人鸟亲如一家,你佩服不佩服?”凤翊说:“自然佩服!”
2007年3月于深圳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4-20 06:07:00

观鸟杂谈之十
—— 可敬的老人 可爱的苍鹭
高致贤

远离故乡好些年了,李可安等老人还好吗?十余年前,我和小熊到大方县白布乡采访,踏上小寨村头,顿时被路坎下的一树“鲜花”和树下的一片“雪景”迷住了,赶快揉揉朦胧的眼睛,伫立看个究竟。原来,那“鲜花”是栖息在树梢上的三百多只苍鹭,雪景是鸟儿拉下的粪便。
面对这异景奇观,细品漫赏,继而蹑足前行,惟恐惊动这锦簇花团!
“呵喔——”一声吆喝,长长的马帮,带着叮冬的铜铃,夹在欢快的人群之中,沿着一条名曰“千岁衢”的驿道逶迤而来,从“花”树旁的石阶路上经过,苍鹭若无其事,自然鸣戏于树梢,真是人过“花”还在,铃响鸟不惊。我们匆匆走到树下观察。苍鹭栖息在一棵黄麻柳树上,树胸围有两人合抱粗,鳞干虬枝,高二三十米。树西的高石坎上有一幢茅屋,屋顶与树梢等高。站在屋前,正好平视苍鹭,院坝就是最好的观“花”台。
我们拾级而上,来到茅屋院坝中。院中站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双警惕的眼睛将我盯住,目光显得十分威严,冷冷地不言不语。为打破僵局,我恭恭敬敬地递过一支香烟,说:“老人家,我们想借您这里看一下苍鹭。”
“看那老青装(苍鹭)吗?”老人问:“你们打它不打?”我连忙说:“不打不打,那是珍贵动物,任何人都不能打,我们只是来看看,想写篇新闻报道……”老人的脸上立即绽开了笑容,热情地说:“对不起,对不起,快请坐。有些干部爱来打鸟,我以为你们也是来打鸟的,差点错怪了好人。你们先喝杯茶,我让你们看个饱,坐会儿我会叫它们飞起给你们看。”
我们一边喝着老人送来的香茶一边说,这群苍鹭很好看,准备写篇文章好好宣传宣传。老人听了十分高兴,马上打开了“话匣子”。
老人叫李可安,当时已78岁,是李姓族长。那棵黄麻柳树已有两三百年了!长在李可安老人的自留地里,也就成了他的自留树。老人保住这群鸟,首先是保住了这棵树。为保这株树、这群鸟,他可费了不少心思啊!
1958年的一天,为保驾“钢铁元帅升帐”,一个干部带着人来砍树。老人苦苦哀求,换来的只是一顿呵斥。老人只好泪眼看人动刀。适逢狂风大作,暴雨倾至,枯枝落下,正好打在砍树者的头上。老人趁机说:“那是‘神树’,乱砍不得!”砍树者便慌慌张张逃走了。世上本无什么神树。老人无法制止乱砍,只好这样说,竟然奏了效,使这株大树过了砍伐关。
当年周遭百余里的大树很多,苍鹭散居各地,这株树上只有十几只。后来,其它地方的大树都随着“钢铁元帅升帐”了,习惯了栖息于高树的苍鹭便来到这里群居。“百鸟来朝,是寨里兴旺发达的兆头。”老人常常这样教育村里的人们。
站在可安老人家房前,随便抛颗石子就可打上树梢。有的小孩喜欢甩石子打苍鹭,老人发现了,便要教训他们一番:“这些吉祥鸟,不吃人,不害人,你们打它做哪样?”有时还要把他们的家长找来警告一通。谁若再打一次鸟,他训十次不嫌多。寨里开会,不管什么内容,只要老人到场,他总要趁机讲一通“不要打鸟”的道理。久而久之,爱鸟护鸟,便在小寨蔚然成风。
1967年,当地遭受一次特大冰雹,苍鹭被打死许多只。李可安老泪纵横地掩埋了苍鹭尸体。幸存的苍鹭,备受老人关怀。白天,老人要看鸟儿几次;夜 里,听到苍鹭的惊叫声,便要起床观察,老人与苍鹭的感情越来越深。每到秋末,苍鹭要飞到南方过冬,次年春天回来,只留一对老苍鹭守树。老人怕留守的苍鹭感到孤独,常常站在房前与它们对话。冬天来了,山头冰冻雪封,树梢常有霜花,老人对着苍鹭:“老伙计,冷不冷啊?下来烤烤火吧!”苍鹭仿佛听懂了,回报他“嘎嘎”几声,飞到河中觅食去了。1980年,邻村一小伙用火药枪射伤一只苍鹭的脚,当即被李可安和几个村民发现,他们一边扯来草药为苍鹭包扎伤口,一边把打鸟者扭送公社处理。后来,曾有几个外地回乡探亲的人相约赶来这里打鸟,一进村就遭到李可安老人的训斥。消息传开,附近的人再也不敢来这里打鸟了。
我告诉老人:现在国家已有保护珍稀动物的条令,可以用法律来保护它们了。老人听了,十分高兴,要我给他一份。我说身边没有,他要我写个条,好用来对付那些打鸟的干部。我说:“个人写的不管用,我又不是官?”他说:“你是上头来的,把你刚才讲的这些写给我,我有用处。”经不住老人的软缠硬逼,不,应该是深受老人的精诚所动,翻开采访本的空页,写下:
“同志们:爱鸟是人类的美德,亦是义务;打鸟是野蛮的不法行为。李可安老人爱鸟之心、护鸟之行,实为可尊可敬。奉劝诸君,重国家条令、念老人真情,不要打鸟,切切!一个新闻工作者的忠告”。我把纸条给了老人。他让我念给他听后,折好放进放进珍贵的小铜盒里。
我们在小寨中住了两天,目睹白鹭、喜鹊等飞来与苍鹭为邻,画眉、八哥等也飞入小寨自然村,它们都在这里受到相应的保护。清晨、傍晚便听到一场百鸟齐鸣的鸟儿大合唱。大树成了鸟的天堂,小寨便是鸟的乐园。
我们写了篇《人爱鸟,鸟恋林,小寨村,鸟成群》的通讯刊播后,全国多家媒体转载,省电视台及时播映专题,小寨一下提高了知名度,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干部、群众纷纷向我们提供群众爱鸟的新闻线索。我们相继报道了新场乡黄家寨一棵50多米高的“沙糖树”上栖息百余只苍鹭和中箐乡瓦房寨的一松树林中群居两三百只白鹭的奇观。黄家寨护鸟的是80余岁的黄南宣族长,瓦房寨是史二公寨老保护鸟儿。前述三个村寨均处于丘陵地带,离河流较近,附近有良田千顷,茂林修竹,更有行善积德的老人和百年古树。 这之后,大方县将这三个爱鸟之乡开发为旅游景点,村民因之获得经济实惠,这又促进了人们的爱鸟行为。人鸟和睦的环境竟然像清水涟漪,向周遭扩展着,扩展着……
为写此文,笔者咨询了家乡笔友,得知原来的三个小乡,现已分别合并到高店、八堡和黄泥塘乡(镇)了。李三爷、黄幺爷、史二公三位护鸟老人已经作古了。好在护鸟已有后来人。接力护鸟的仍是当地寨老或族长,很有威望的。苍鹭、白鹭等野生鸟儿仍在当地老人们的关怀下,安全地生活着,繁衍着……
这也可以告慰三位老人的在天之灵了!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4-26 06:29:58

观鸟杂谈之十一
—— 幽美山村聚珍禽
高致贤

步出大方县白布大寨村,沿田间阡陌西行800余米,登上一座小山岗,一个幽静恬雅的小山村展现在眼前。它名叫小寨村。
小寨村三面依山一面傍水。200米开外便是《中华名胜大辞典》上有名的“千岁衢”,蜿蜒的古石阶路盘山而上,一直伸向白云深处。清清的白布河宛如一条玉带从村前飘然而过,岸边是一片梯田,水波盈盈,倒映着蓝天白云;一片片黄果树、冬青树呈墨绿色;一行行棕榈树青翠欲滴,一簇簇竹林翠绿成荫,柳树、白杨嫩芽初绽,鹅黄嫩绿;红艳艳的桃花、杏花,白雪似的梨花、李花点缀其间,千娇万媚,春意盎然。竹篱茅舍,间杂着红砖青瓦房,掩映于红花绿叶之中。足可使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写的“土地平旷,房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景象为之逊色。
进入村中,只见画眉、八哥、麻雀和一些毛色鲜丽,鸣声优美的我们叫不出名字的小鸟,飞在树丛中嬉戏着,挺立技头上鸣唱着。在一农家院坝中,十来只野八哥与一群家鸽子混在一起,悠闲地觅食、嬉戏,主人走来也不惊不飞。我惊讶:“这些鸟儿都喂家了!”陪同我们的李定华——我的老同学接口说,“哪是喂家的,只是人们不伤害它们,它们就不怕人了。”“真没想到。”我解嘲说。定华亦狡黠地笑了笑:“你没有想到的事情还多呢。不信?你过去看看!”
转到村南,猛然看到一幅“雪景”:一块突兀的大岩石及其周围的棕榈树、柳树上覆盖着一层雪白的东西。我正惊疑间,“哗啦”一声鸟飞,引我抬头:哟嗬,大树上栖息着几十只美丽的苍鹭。乍一看去,群鹭静立枝头,宛如含苞待放的白玉兰之青蕾;定华一声“喔哈”,故意惊动群鹭,它们展翅欲飞之时,胸脯白毛一露,又似玉兰怒放;间或鸣叫,清脆婉啭,悦人耳目。我们急忙取出相机,摄下那珍贵的奇观异景。
到了树下,仔细端详,那是一株红粘树(又称黄麻柳),胸围两人合抱,主干长满绿茵茵的青苔,枝叶却不怎么茂盛。可就在这冠幅不大的枝桠上,竟然密密麻麻地垒着几十个草帽般大小的鸟巢,无疑是苍鹭所筑。
苍鹭,是鹭科鸟类中的一种,似鹤似鹳,俗称长颈鹭鸶、老青装,生活于江河湖畔,或水田、沼泽地带,主食鱼、蛙、贝类及甲壳类生物和水生昆虫等。以前,我国南方各地均常见,后因滥捕乱杀,近年来已罕见其踪迹了!不期在这小山村中看到那么些苍鹭群栖一树,真乃奇迹!我很想了解出此奇观的根由,李定华便带我们去拜访一位护鸟老人。
老人叫李可安,当时已76岁,却仍然粗神矍铄。听我们悦明来意后,便兴致勃勃地说:“我搬住这里已有50多年。这株树已有200多年了!自从那块地划给我作自留地后,不少人想砍我都不准。人们都说那是神树……”以前,该树未宿苍鹭,大跃进把方圆上百里的大树砍光了,喜栖高枝的苍鹭就来此树做窝孵卵,受到老人的特殊保护,便越来越多。
我向李可安说:“老青装享您老的福了!”
老人高兴得笑起来:“哪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哟,全寨子的人都在保护它们。前年河对面寨子有个小伙子,拿起火枪来打死一只,全寨人都不饶他,把他扭到公社去!”
老人的话使我深受感动。我想:要是人们都像李可安老人和小寨村人那样爱鸟护鸟,祖国何愁不能早日建成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国度!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10 06:00:31

观鸟杂谈之十三
—— “安”鸟方式
高致贤

安鸟,即是捕鸟,“安”是我们当地的方言,有如安电话,安玻窗之“安”即是安装之意,这里的“安”便是捕捉飞禽走兽的意思。
我当农民进入20岁才离乡读书,在父兄们的潜移默化下,我有十来年的捕鸟龄,十余岁后还和本村苗家兄弟们猎过野兽,学到一些捕鸟猎兽的方式方法,但已有半个多世纪没有用过了。在社会进入维护生态环境、保护珍禽贵兽的今天,这些捕猎方法应该彻底抛弃!我只想写一点青少年时捕鸟的乐趣,作为往事回忆,不具实用价值。
最常用的排套安鸟。所谓排套,就是将马尾毛做成若干活络套,将几十个套子编排列成一串,俗语叫一铺,根据鸟身大小确定套眼的大小和制套马尾毛的多寡。如安红斗儿和麻雀之类小鸟的,用独根马尾制套,套眼直径约2-3厘米,一铺2尺左右长;安画眉之类的排套,就要用3根马尾拧索制套,套眼直径4-5厘米,一铺可长3-4尺;安锦鸡之类飞禽的,就要用十多根马尾搓成细绳,套眼直径约15厘米左右,每铺2尺左右长。安野山羊之类的就只能用细绳子做一个独套,还要加上刁竿使用……
如何安呢?找一个林与林之间的狭窄过渡林带,砍开一条路,将路的一边用枝叶塞住树木空间,其中留下一些技叶间的路口,在路口上横置一二根适合鸟儿歇脚的横杆,俗长为路杆——鸟儿行路栖息的木杆,将排套牵在路杆上。人们便用吼声加甩石头泥块等方式,将鸟儿们从宽阔林中往狭窄过渡林带赶;当鸟儿进入安有排套的狭窄路口时,加紧一轰,迫使鸟儿从路这边飞向安有排套的那一边,因路中没有停脚处,对面的大部分空间被堵死,只有停在路杆上,一站上去就被活络套勒住脖子,只等潜藏一旁的猎人来捉。若不及时解套,鸟会窒息而死。此为安画眉、红斗儿之类的低飞禽。如果安野鸡山羊之类,就要将套子安在它们经常出没的路口上。
用排套或独套安的地方,也可用鱼网似的鸟、兽网来安。安鸟的方式方法很多,我想再介绍一下打笼、虚笼安捕两种罢了。
打笼,是一种用圆篾丝穿斗而成的边长一尺左右的四方形鸟笼,分上下两层;上层分为两间,每间顶上装一扇翻天门,门上设有活动机关,鸟儿站到机关上,重心转移,门就自动往下翻,把鸟儿翻进笼内,天门自动盖严。下层分为五间,中央一个四方形小笼,这个笼中笼的四边各有一间,每间的外壁中央开一正方形门,门下设有悬梯机关,梯顶将门扇擎开。鸟儿进笼必须通过那悬梯,可鸟儿一站到悬梯上,体重使梯便往下坠,鸟儿便随悬梯一起坠入笼中,门扇随之下落关严。那么,鸟儿为何要踏上机关自投落网?
这是专门安红斗儿用的。红头儿是一种小个鸡蛋般大小的鸟儿,群居,生性好斗,欺生,见了本群以外的同类雄鸟,便要追去与之斗争。猎人便利它们这一特性,在打笼下层中央那个笼中笼里放入一只养熟了的“媒子”红斗儿,轻轻将打笼挂在有红斗儿群的灌木丛中去挑逗野红斗儿。山野的红斗儿听有异族入境,便趋向打笼,向笼中之“媒子”群起而攻之,好斗的打头阵,率先落入打笼中。养红斗儿是为斗鸟,所以打笼常常安到好斗的红斗儿。
虚笼,篾丝编制,两仓连接;前仓为倒伞形,前口直径可达1米多,长近1米,后口直径不过10来公分。后段为镡子形,腰径50来公分。将虚笼安在独路口上,前段口边用树枝叶伪装,后段亮开出路,把鸟儿赶到虚笼口边时,掷出一段撂捧,鸟儿以为兀鹰俯冲来抓,便一下往低处飞入洞口逃命,正好落入后仓,后仓肚大,返飞口小,不易飞出。捕鸟者很快将前仓的后口一塞,鸟儿便在后仓内就擒了。打鱼者也常用虚笼。
不管用什么方式捕鸟,第一次碰到的鸟儿容易上当,被安过几次的,看到同伙被捕的鸟也就学狡猾了,以后再被追打,也会想法逃脱。
我不安鸟已有50多年了,安鸟是一种犯罪。现在写写在家乡捕鸟的行为,借以思念故土,希望乡亲们不要再捕鸟啦!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14 06:26:04

观鸟杂谈之十四
—— 闻声几十年终于见其身
高致贤

有一种被我们当地人称为“狗窝”的鸟,就是根据它的叫声“喔喔”来取的名。两个“喔”的声调不同。第一个是去声,第二个是阴平。有些地方叫它“喔喔雀”,不知它的学名,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就叫它喔喔雀吧。
喔喔雀在我们贵州大方县是春天叫到夏天就不叫了,在深圳一年四季都叫,只是春天夏天叫得最勤。它的叫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70多年的记忆中,它都是单鸟发声,哀哀独鸣,日夜不停;尤其是在更深夜静的凄风苦雨中,它的叫声显得特别凄凉,仿佛是在孤独无助之中寻求失踪亲人的呼唤,凄之凉之,沁人心脾;有时又好像是一位坚持不懈的爱情追求者,不断向对方倾诉内心的情感......不管它是为什么,那种执着精神均令人感动!
70多年来,我从深山小寨一步一步移住到国际大都市,年年都听到喔喔鸟叫。可是,白天它总是躲在森林中单鸟独鸣,夜里飞到村前寨后的大树上也是孤独发声,老是看不见它的身影。听声音,它不是小鸟。但他有多大?何形何色?我一直没有看到过。
癸巳年,我在深圳南山欧陆经典过春节。这里处于塘朗山公园山下,四周林木森森。我每天到大沙河公园去晨炼,渐渐了解了3只喔喔雀各自的鸣叫地盘,我必经的行道树上就有一只,它基本固定在几株大树上鸣叫,我经常留心于树下观察,但都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直到有一天,在一个青年人的帮助下,我终于看到它在一株木棉树上鸣叫,就抓拍了它,以后又在另外一株落叶乔木上抓拍了它。之后,我在沙河公园里看到另外一只喔喔雀飞过;我们小区旁边就有一只日夜鸣叫......
听它悲鸣几十年,而今看到它掠过公路,形似鹞鹰,栖息枝头,近似于乌鸦,全身黑毛,眼珠血红,他是候鸟还是留鸟?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学名?我还是不知道。我只是从听到它的声音到看见它的身影,进一步的看清了它的毛色,但是,我并没有认识它。认鸟如斯,认人如何?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18 06:51:22

观鸟杂谈之十五
—— 终身执着的杜鹃
高致贤

类似“我饿”雀悲鸣的杜鹃鸟,学名杜鹃,亦名子规,民间多称为阳雀,我们当地称它为“贵贵阳”,这是根据它的叫声来取名的。据我所知,这“贵贵阳”在文人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名气,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的传说——
不知道多少年以前,有一个叫杜宇的人在四川那边称了帝叫望帝。这望帝是个模范丈夫加标准父亲,对妻女非常的爱,视如己身;他还非常的勤奋,而且非常爱民,隔三差五便卷起裤腿跑到田里去,跟自己的子民百姓一块乐呵呵地犁田、种地。后来,因为他的宰相治水有大功,又因为这位宰相貌似一位极高尚并极有抱负的人,他开始觉得自己不如人家,不好意思再坐帝位了,于是一咬牙将帝位让给了那位宰相,自己却一个人躲到西山清修去了。
心想,国家交给更有能力的人打理,将是万民之福。哪想到,那宰相坐上帝位之后,竟然慢慢变了样,不仅把国家治得乱七八糟,还占去了他的妻子和女儿。一个个传言飘到望帝的耳边,望帝变得心急如焚,于是想赶回都城劝那宰相回心转意。可是,人家城门紧锁,根本连都城都不给他进。望帝求也没用,喊也没用,只好郁郁寡欢地回到西山,并日夜掩泪痛哭。
哭得久了,可能是悲伤过度吧,他黯然断了气。不久,他化作了一只鸟,目光呆滞地站在树梢上,望着远处曾经熟悉的都城哀声啼鸣,而且常常啼出一片片红红的鲜血。这滴滴鲜血洒在地上,竟然不断扩大慢慢的染红了整片山坡,花吸收了之后就变成了杜鹃花。这不但成了“子规啼血”的来历。而且这鲜血还化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而今享誉全球的贵州大方县的百里杜鹃自然林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小时候,我听父亲说,贵贵阳原是一位忠贞妇女,她丈夫叫李贵良。丈夫外出求生未归,她在盼望中忧郁而死后,化为名叫贵贵阳的鸟儿四处寻夫。她飞遍千山,掠过万水,日夜呼唤“李贵良”......我们当地民间就把她作为思念亲人的象征。我从贵州退休旅居深圳后,致香兄写信说:二哥让你听听“贵贵阳”,叫你归贵阳了!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记取章江门外血,他年化作杜鹃红。”等以子规、杜鹃为题材的古今诗词很多。我见过杜鹃鸟,它的大小与“我饿”雀差不多,毛色好似斑鸠,虽然我没有抓拍到它的形象。但我却很佩服她的执着精神!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18 06:55:42

观鸟杂谈之十二
—— 雨夜鸡鸣
高致贤

入冬,气温骤降,夜雨浙沥,不时夹着几片雪花,已进数九寒天了!
我在伏案写作中,窗外不时传末悉悉率率的声音,同雨打枯叶之声一起敲响了我的耳鼓。这是什么在行动?在这般寒冷之夜,在我灯光照射的小窗前。我轻推玻窗窥探,原来是围墙上蹲着一只大公鸡,红色桂冠略带苍白,红毛也似乎变黑了,双脚链着草绳,受我推窗之惊,轻轻挪动一下又伏了下去。是邻居买的新鸡?或是谁家收的礼品?怎会栖息于这室外墙头?
墙头没有什么东西遮雨,全凭它的羽毛御寒。时过午夜,邻居早已进入梦乡,它已成为无人照管的“野鸡”了。
我上床了,雨仍在下,雨雪交加,我赶快圈入冰冷的被褥,风雨声声,已不觉那鸡之所在。渐入梦境,飘飘悠悠中我仿佛变成了那天露宿墙头之雄鸡;全身被雨湿透,但又不冷。眼角流出寒泪,仿佛觉得雨水正从我的鬓角往下流;颇感孤苦伶仃地处于无边风雨的黑暗之中。愈越墙头就要坠地,只好提心吊胆地久蹲于雨中。雨越大,风越紧,我越紧张,忽觉两脚踏空,把我从梦中惊醒过来,吓出一身冷汗。窗外的风雨仍在继续,我忽然想到那只鸡还在那里吗?那只鸡……
“啪啪啪”,我在迷蒙中受到一种震撼,接着是一声“咯喔喔——”之长鸣将我从似梦非梦中彻底唤醒,接着又是几声悠扬的“喔喔”长鸣。原来那只鸡还在那里鸣唱。静夜中的鸡声显得格外嘹亮,让我细品漫赏,听出鸡声与以往有些不同之处:每一声都是开头昂扬,渐次降低,尾音变成一串“勾儿——勾儿——”渐弱渐弱下去,最后好像吞了一大口水似的结束。娓婉曲折,如泣如诉,心中不禁浸出丝丝凉意。
听,那无家可归的雄鸡,正在凄风苦雨中呼唤朝阳,向往温暖,带出我的一种共鸣:真是何时天明鸡报晓,露宿雄鸡更早知!尽管一夜雨雪将它的羽毛全部湿透,但它并未因之忘记报晓之责。是一种什么力量在驱动它呢?本能?习惯?职责?也许都是,或都不是,抑或兼而有之……
(发表于1995年12月15日《大方报》)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27 06:08:01

观鸟杂谈之十六
—— 建议称呼它的俗名为“我饿”
高致贤

我在《观鸟杂谈之十四——闻声几十年终于见其身》中介绍:有一种被我们当地人称为“狗窝”鸟的帖子中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学名”。叫它“狗窝”,就是根据它的叫声“喔喔”来取的。它叫的两个“喔”的声调不同。第一个是去声,第二个是阴平。


帖子发出后,得到网友们的关心和帮助:
高宾发明创新修谱(1091943967) 5:50:17
我正在找一位老的农学家给你看看,他86岁,五十年代农学大学生,从事农业研究,制作各种标本。他认识应该没问题。我已经把照片发给她女儿。静候回复!

“赤水——佘思良 : 在我们家乡也有。父亲曾告诉我说,这种鸟叫狗饿雀。另外还有一个悲惨的故事。
说是一个给地主家的长年(工)。他常年累月的干活。他的饭量很大,一顿要吃很多饭。而地主心肠挺黑,重来都没让这长年吃饱过。有一天,长年耐不住肚子的饥饿。溜进了地主的饭房便大吃了起来。不料,被地主发现了。他便遭了地主一顿毒打。长年便大骂地主黑心。地主就将长年活活打死了。
长年在临死前,许下缘(立下誓言)说:我死了,也不会让你安宁!我就是饿,想吃一顿饱饭!
长年死后,化作成一只鸟,不分白天黑夜,在地主房前屋后叫:“饿!饿!.......”一直叫到现在。”
“蒙云深对你的博文《闻声几十年终于见其身》发表评论:品着老师的文字,让我也回想起了家乡的这种鸟,夜夜悲啼。小时候还听大人说,叫的凶就证明要出荒年了,因为“狗饿”,狗都饿了(方言“饿”音为wo声的阳平)。。。。。。。
你回复说:根据佘思良的回复:.......我认为应该为它取名为:“我饿”!不知你以为如何?”
“蒙云深对你的博文《闻声几十年终于见其身》发表评论: 我家是威宁的,应该说那一带都有这种鸟。以前不知道您说的这故事,看了真的很悲切。我从小也听过很多关于地主的行径。不要说那个时代,就我这90后的人,小时候也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一听到这种鸟叫,就特别惊心,特别难受,特别担心,怕来年又不够吃的。现在也偶尔听到,还是那悲啼声,让人不能忘记以前的饥饿,是一种最好的警醒。 所以,真的不是“狗饿”,而是“人饿”,只是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了。以后我们就叫它“我饿'吧!”

在没有得到专家定名之前,根据佘思良的传说和蒙云深的看法,我建议先给它取个俗名“我饿”。这除了根据他的叫声谐音外,更重要是提醒人们:有时要把无时記,勤俭节约不能丢,不要挥霍浪费食物。虽然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比过去丰富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就像我们的国家比过去强大了,但是,我们的国歌仍然要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样,时刻警惕自己: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所以在文革中被篡改了的国歌歌词,拨乱反正后又恢复了。一种鸟名虽然说明不了什么,但有一种“我饿”!“我饿”!的鸟声长鸣,伴随这位长工的故事流传开去,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会有一定的教育作用。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28 06:48:52

观鸟杂谈之十七
—— 假鹰扰乱视线
高致贤

癸巳春节前后,我每天清晨到大沙河公园最高点——三生亭拍照。每天都看到一只雄鹰在公园南面的天空自由翱翔。我十分羡慕它的凌空展翅、自由飞升,常常凌驾于众鸟之上,显得十分矫健。我几次抓拍它飞翔的雄姿,最后才知道我这是一种盲目崇拜。何也?
一天,我零距离地看到那只凌空翱翔的雄鹰。原来是一只风筝,本身没有生命,全赖于它的主人每天清晨来到放飞坪,率先把它放上长空,人们只看到它矫健的身影,没有看到它的飞翔受制于其主人。这时我才感到自己的盲目可笑:一只活的鹰为什么老是在那么一片小小天地里逞英雄?而且总是孤零零一只,不用说没有鹰群,连一只雌鹰也没有。这不是一种假英雄吗?
诚然,这不是放风筝的人有意造假,而是我盲目成性的悲哀!真正的雄鹰是有生命的,它不会受制于某个人手中的那条纤维。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5-30 06:18:21
观树杂谈之三
芒果传奇
高致贤
保姆买来一些芒果,散发出浓郁清香,女儿问这清香是不是从楼下的芒果树上发出的?时值芒果上市季节,小区内的芒果树群果实累累;超市里的芒果品种多多,任你挑选。面对琳琅满目的芒果,我不禁想起:文革风靡一时的芒果热!“
上一张
开始
停止
下一张

首都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二团六营北京仪器厂印制的金芒果宣传画
1968年,“文革”进入“斗、批、改”阶段。出于推动全国形势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决定向一些问题突出的单位派出工人、解放军,主持这些单位的群众运动。为了慰问这些“战斗在革命第一线”的领导阶级,鼓舞斗志,以示关切,领袖决定送给“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一些芒果。这批芒果,原是巴基斯坦外宾访华时送给毛 的,现在 不吃了,把它送给自己心爱的革命者。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很快掀起了一阵接送芒果、感恩戴德的旋风。
芒果是一种热带水果,现在要吃不难,但在1960年代那可叫金贵,国内很少见到。毛 的芒果首先送到清华大学,人们热烈欢呼,纵情歌唱,传诵这一特大喜讯。清华大学的“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们舍不得吃,把它分送给其他单位的工作队,又引来了下一阵欢腾。但这批芒果不过十几只,很快就不够送了。有人想出了法子,用蜡制芒果代替。有了复制品,转赠就方便多了。
很快,转赠芒果的热风席卷神州大地。长春游行,四川游行,福建和济南的代表们捧起玻璃镜框盛放的蜡芒果,小伙子抬起大型的丝绒台座,安置一枚蜡芒果。全国载歌载舞,欢庆毛 关怀咱工人阶级贫下中农,表达把“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赠送礼品激发了人们的亲族关系想象。几个芒果,能够引起一波狂热的忠诚,这正是“文革”中的“算政治账”。文字来源:《同舟共进》杂志 (环球网历史综合)”
我60岁以前未见过芒果,从上述之类的报道中懂得一点理性知识,但是没有实感,只觉得这芒果很神秘。1997年到西双版纳开会、旅游,才看到了芒果树和尚未成熟的芒果,我悄悄摘了两个小小的带回家乡让朋友们对实物进行直观。
回想起来,在一个造神的国度和一个造神的年代,一种普普通通的水果,也可以被造化为神物!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6-01 06:20:07
她为何要断它们的口粮?
高致贤
早餐时,一只麻雀从阳台上跳进我们的客厅,并慢慢向餐桌跳来。这就引起我的一些回忆:
两年前,我曾住在这里。那时,每天早晚都有一群麻雀飞到阳台上来觅食。保姆袁春梅带着小嘉文就会给它们撒些米粒,小嘉文还会逗它们玩玩,人鸟相处,和谐融洽。后来我住到宝安,还不时提起那群家麻雀。
今年春节我又回到这里来住,却不见那群麻雀来了,也未究其因。今天看到这只麻雀,才引起我的注意,便向袁春梅提起那群麻雀来。她说,那群麻雀越来越多,天天叽叽喳喳争米吃,边吃边拉屎,又是噪音,又不卫生,烦死人了!吃人家的米,还要拉屎在人家阳台上,那鸟粪很难拖干净!于是她就不再给它们撒米,麻雀也就很少来了。


小袁断麻雀的口粮自然有其道理:一则她没有提供鸟粮的责任;更重要的是麻雀们不知感恩,还以为那是它们应该得到的享受,便为所欲为,不顾施恩者的生活安宁。麻雀这样做,因为它们不懂人事。如果人也不懂报恩,甚至于恩将仇报,那还配得上称人吗?
人要知恩图报。报恩不仅是一种思想修养,也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调节剂。故“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在我国一直经久不衰地流传着。
楼主:贵州老高  时间:2013-06-03 06:37:45

观鸟杂谈之十九
—— 雀子也是一条命
高致贤

我家阳台上种了一株葡萄苗,全家人精心呵护,今年挂果三串,好不容易才培养到快要成熟之时,几只人称花脸婆的雀子便来啄食。开始来一只,接着两只,三只,四只......
它们开始啄时,葡萄尚未成熟。它们先在一颗葡萄上啄一下,大概觉得很酸,接着又啄第二颗,还是酸的,再啄第三颗......葡萄经过它们这样啄试之后,就不再成长了。虽然它们没有吃到葡萄,却将不少葡萄损坏了。此后,它们就不时前来光顾。待到葡萄成熟时,它们便大开吃戒。



好不容易亲手培养出来的葡萄,频频遭到那些花脸婆的践踏,令人不禁感到心疼,于是,我们开始以手势吓它,它们飞去一会儿又回来,进而骂它,它们还是不听话,而后就吼它们,它们还是继续来偷吃,大有鸟为食亡之英雄气概!可是,在循环往复的夺食与保果过程中,我多年养成的爱鸟之心渐渐被那些花脸婆的贪吃冲淡了,于是,抓拍了它们偷吃葡萄的证据,并在葡萄附近的保险铁丝上结上一些网线。凭我以往的经验,这就足以吓唬抑或挡住那些鸟儿了。可是它们却站在我结的网线上啄葡萄,真是羞煞老夫,欺人太甚!于是,我重新拾起青年时捕鸟的方法:在葡萄旁边设下粘鸟露杆,虽然粘了它一下,但因鸟儿大,双面胶粘力弱,使它有惊无险地挣脱了。一会儿又来了一只,它就不站在那有粘胶的露杆上了,而是站在保险铁丝上,斜身啄吃。看来,为了生活,鸟儿也贪得无厌!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民谚来。
在对那几串葡萄保与夺的斗争中,老伴怕我对鸟儿使坏,便说;雀子也是一条命。于是,我们只保不攻,鸟儿得寸进尺,肆无忌惮的来夺食,实在难保,我们只好于6月1日摘下葡萄,由嘉文邀约幼儿园的几个同园举办个家庭“6.1葡萄会”,孩子们载歌载舞,其乐融融!鸟儿从此也不再来夺食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