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被骗还是装瞎

字数:1414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23 23:40:10 更新时间:2021-10-27 16:32:51

楼主:云开雾散云开雾散  时间:2021-10-23 15:40:10


【资治通鉴】汉纪八 汉景帝后元年(戊戍,前一四三)

【原文】初,不疑为郎,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稍迁至中大夫。人或廷毁不疑,以为盗嫂。不疑闻,曰:“我乃无兄。”然终不自明也。

【译文】当初,直不疑做郎官,同住一处的某人告假回家,错拿了同处另一位郎官的黄金走了。不久,同住一处的郎官发觉自己丢了金子,怀疑是直不疑偷去了;直不疑向他道歉说确有其事,买来黄金还给了失金人。后来,告假回家的人回来,交还了错拿的黄金,丢失黄金的那位郎官大为惭愧。因此,直不疑被称为长者,他慢慢地升官直至做了中大夫。有人在朝廷上诋毁直不疑,说他与嫂子私通。直不疑听到了,就说:“我并没有哥哥。”可是终究不自我辩白。

【解析】第一遍读到这一段直不疑事件的时候,感觉直不疑是位很高尚的人,行为不同于常人。读第二遍的时候,才发现有不少疑点。寥寥数字背后,其实隐藏了很多故事。

疑点一:金子是非常重要的东西。肯定会放在房间比较隐蔽的地方。两人金子数量以及装金子的都会有不少差别。那位告假回家的舍友,何以能这么轻易的错拿了另外一位的金子?他们两的关系非常好,不分彼此,共享钱包?如果共享钱包,第一个想法,应该是被这位回家的舍友拿了,而不是直不疑。

疑点二:甲乙丙三人。乙的金子莫名其妙的不见了。甲回家了,怀疑丙拿了。正常情况下,丙应该做一番解释,表示金子并不是自己所拿,可以等甲回来再核实一下。然而,丙在没有拿的情况下,做了道歉并赔偿金子。错拿金子的舍友回来后,所谓的真相大白,直不疑因为这件事被称为长者。这件事就他们三知道,谁传出去的,使得直不疑被尊称为长者,并慢慢升官至中大夫?

疑点三:有人在朝廷诋毁直不疑,说他与嫂子私通。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直不疑的回答内容却很耐人寻味,“我并没有哥哥"。仔细一想,我们不免会有疑问,朝廷上那位说直不疑跟嫂子私通的人,是真的要诋毁他吗?要诋毁一个人,连要诋毁的对象有没有嫂子都不确定的情况下,就诋毁跟嫂子私通?而且还在大庭广众在朝廷之上?疑点这么重,朝廷何以没有人指出来?

从两件事的结果来看,受益者毫无疑问都是直不疑。本着谁收益,谁就是背后操盘人。我尝试对两件事情做一番推测和预演。

金子丢失事件。我猜直不疑处在升官的关键时机。那位告假回家的舍友就是直不疑请的托。直不疑提前已经知道舍友金子存放之处,故意让这位告假的舍友拿错金子。当舍友发现金子丢失后,自然怀疑直不疑。直不疑态度诚恳的道歉并赔偿金子。告假舍友回来后,通过他的口,来证明金子并不是直不疑偷的。而是自己错拿了。然后,这位告假的舍友乘机包装,大肆宣传,弄的人尽皆知。那位错怪直不疑的舍友,会觉得对不起直不疑,同样会帮着宣传。证明直不疑的高尚品德。相关机构正在考察直不疑,正好能用上。顺利成章获得荣誉和加官进爵。

被诋毁私通嫂子。受益者同样是直不疑。无非证明直不疑这个人作风非常正派,恰恰这是一位官员最基本的要求。这位当廷诋毁直不疑的,同样是托。显而易见的虚抑实扬的操作,朝堂之上那么多要员居然没有指出来。说明直不疑已经过了权利的第一阶段,在朝堂之上,具备了一定的控制力。至此,完成了权利攫取。

生活中,托的例子随处可见。有的餐饮店刚刚开业,门可罗雀。这个时候,会请一些托过来排队,给路过的潜在顾客,造成生意红火,饭菜美味的印象。很多不明就里的客户就会随着人流进来用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