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是恒道, 指永恒真理

字数:2212访问原帖 评论数:12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2-31 05:08:14 更新时间:2022-06-05 19:25:39

楼主:开言  时间:2021-12-30 21:08:14
把旋变表述得很体系化的易经,易字可概括之。谈道不多,“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这个其他论道者包括老子当然是知道的,中华文明的早熟因此远超其他原始信仰。当时求道之风盛行,百家阐道,但得道者寡,所以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同时表明道字作为终极追问的指代是共识。“道”来自生活实践,必有形而上学论述才能称为哲学概念,所以道就是中国人发明的本体论。
老子开篇,其实是回应时代之问道。老子作为道理论与实证的集大成者,其经本质上应为修道指南,体用兼具,非一般学术。否则关尹不必辞官,用于庙堂岂不发达?
老子是从众说纷纭的道可道也,拨乱反正,指出非恒道也,展开论述。原生的道字衍生多义,规律是其一,百家各有其道,各道各说,但都非恒道。恒道,是得道者的终极体验,可译为永恒的真理,是终极表述,打破神信仰。老子特意匡正,进而名之为天地母,内涵深进了,相当于本体。
道可道与名可名对应,第二个道是说道,第二个名是命名,名词动词化。用其他字不对偶,文言是讲究的。老子活用了很多字,前所未见,所以不奇怪。老子这两句表达了能指与所指的差异,与佛陀的名说法相似。抄本错误不仅是笔误,更多是抄者无法理解而自行其是。

楼主:开言  时间:2021-12-30 22:25:11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
命名也
楼主:开言  时间:2021-12-31 07:12:41
老子一开篇先对道作区分,因为道的范畴从日用而不知的规律到最高境界都涵盖,所以指出大家常说之道都非恒道,就是说没有达到永恒大道的层面。
接着作名与实的语言分析,名称都可以命名定义,但名称不是内涵外延一成不变的。然后分别定义了无和有。
楼主:开言  时间:2021-12-31 13:39:46
重点来了,道是名称符号,今译不必换词,不管是规律,还是真理。如果不理解当年的语境按今人的各种硬译,都别扭未解。老子基于当时道的宽泛理解,必须开宗明义,从概念定义入手,仅仅加了个恒字,作为精到细分。
道可以是大家说道的规律方法,却还不是永恒大道(终极真理)。
他要说明的就是这个道,并且是开创性的终极表述---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1-01 07:27:00
南怀瑾认为道被当作说是很晚的事情,所以第二个道不做说解,但又没有说明白应该怎么解?确实,春秋不以道作说,但文言语法在名词动用之后,道就不是单一个动词说字,而是一个动宾词组说道了。后世的以道作说,也是由此演化。至于“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这种套用佛家的句式解释并不合语境。因为老子前两句是先作厘清,把概念和定义说明白,然后亮出前所未见的概念无和有,不是无名和有名----名还是名词动用,命名万物之始之母。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1-02 14:56:23
道并非老子首用,如果道字是对译外来词表示旋变,应该流传已久,不需要老子重复解释。旋转变化属于用,不是体。《道德经》是体用兼论的。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1-17 11:31:28
老子的道,是恒道, 指永恒真理


—————————————————
@甘钉 11楼 2022-01-17 10:14:00

真理是指truth,并不是“道”、规律的意思(西方人用logos来指代类似但更深刻、丰富的含义),而是真、真实、实在的意思

老子压根没有求真这根筋,他写的那些东西只是原始人对自然的好奇心引发的一些初级思考,但与同时代的古希腊相比,他的水平基本相当于一个山村傻婆娘级别

你把外国概念套老子头上,用外国人的思想来强奸老子脑袋,楼主,不怕他从坟墓里爬出来咬你?
—————————————————
西方人翻译道时并没有用logos,而是音译Dao,就你自作聪明。truth不适用于哲学概念。Dao包含logos和truth,还有非人格化的God,第一推动力的意涵。西方人没有强译,比你识趣。真理具有永恒不变的性质,符合恒道说,所以这是最接近的白话意译。
道德经作为西方印刷量和圣经相当的经典,被你小看,好像你就站在东西方的最高处俯视。老子不至于出来咬你这个不自量力的货色。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1-18 09:40:15
图腾是人类原始崇拜的象征,也是凝聚组织的logo。作为得道者的老子,没有使用阴阳鱼图符,因为不必要。后世不断升级优化才有今日通行图标,而晚近的韩国国旗又有变异,思密达想表达什么?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1-18 09:52:05
不是修行者的哲学家王东岳,他的常识理解是老子不可能西出荒凉,所以否认史记相关记载,他的臆断没有证据。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5-19 17:06:18
本质和现象这两个不同命名,才能区分表达所指,但也是符号之名,代其实而非其实。
楼主:开言  时间:2022-05-25 18:36:49
作者:金果大战梅丁丁Lv 8 时间:2022-05-24 23:09:22
我的意思老子也是俗人,也会被名利所累,不用神化他和他的作品。
天涯就有比老子更牛的存在,某不才,有幸见识过某潘姓教授在天涯发表一篇论文。洋洋洒洒数万余字,文采文理皆感人。其论文最终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言传与身教的优劣。硬是写了数万字的长篇大论,关键这教授还自我感觉良好。
三锅我读水浒,全篇就记住了一句:风紧,扯乎。百无一用是书生,是有几分道理的。
黑名单 | 举报 | 34楼 | 埋红包 | 点赞 | 打赏 | 回复 | 评论(3)
开言:2022-05-24 23:23:36 评论

你既然 “某不才”,却敢说教授比老子更牛,教授都不如你自我感觉良好
金果大战梅丁丁:黑名单 举报 2022-05-24 23:55:48 评论

评论 开言 :请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能一句话讲清楚的观点用了几万字,比老子五千言不厉害吗。能把废话说得清新雅俗也是本事,就像你这样学舌的工具人,废话连篇,言之无物。
开言:2022-05-25 12:46:46 评论

评论 金果大战梅丁丁:老子大战潘教授?请提高你的哲学思辨能力。几万字白话文,比老子五千文言厉害吗?把老子翻译成白话文的书就超过几万字。能把哲学说成废话,并用字数比较的,你的哲学课是算术老师教的吧?还是你的作文苦于达不到规定字数而当几万字是本事?像你这样学舌都言不及数的差生言之无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