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ina Han游学俄罗斯

字数:199597访问原帖 评论数:93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08-25 08:47:00 更新时间:2021-08-20 07:22:44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01 00:36:42
[这一段我从23号开始断断续续地写,今天终于有时间写完]
佛教讲生命轮回。我在罗斯托夫的生活也像个小轮回。
-----
两年前8月中旬刚到宿舍,只我一人,室友们度暑假还在家。第一天进房间时,靠近房门的床明显是有人住的,靠近窗口的床上堆了一些书和杂物,我以为也是有所属,靠近阳台的床上放了卷在被单里的枕头,我见东西少,就搬开枕头在此睡下。几天后室友Salita到来,才知道那是她床。我便把靠近窗口床上的书本搬到床下,清理走,此时才发现床腿坏掉了。我把那些厚厚的“室内设计”杂志暂且垫在下面,到宿管那里报修。//
那时,陪我办理手续的P和Z叫我去吃饭,Z的室友“张老板”秘制酱汁调拌的茄子征服了我的胃。记得张 当时留着艺术系的长发。一个学期后,Z和张两人从旧宿舍区搬到我这边新宿舍区。一天在园区入口看到张,他长发剪掉了,显得年少很多;他步履匆匆,背着很大的书包,走路不抬脚,发出拖沓的声音。我喊他的名字打招呼。他只看了我一眼,继续“赶路”。我心想,一个学期过去,他可能已不记得我是谁。再那之后,只见到过他3、4次,多是他在我前面或不远处走过。//
来罗斯托夫,第一处游览的当然是顿河。记得那时刺眼的日光、河畔悠闲钓鱼的老人、初见顿河时的欣喜--又一处书本、图片里的景色近在眼前了,还有铁栏杆上五颜六色的同心锁,那时脑海里还一闪而过:会不会日后我也和谁在这锁一把呢。//
-----
此时又是暑假,室友们两周前已离开。Salita四月末搬离后,我把她原来的书桌搬到她原住的床边,电脑摆在桌上,多数时候坐在床上改论文、投简历。可能因为椅子和书桌的高度对我来说不相配,再加上近几个月常常对着电脑,腰越发疼,坐一阵就要平躺休息。床和桌的高度对我的腰来说,更亲和些。
有时我走路太多腿发酸,会横躺在床尾,把腿倒立平贴于墙(背和腿垂直),这样对我来说解乏。我们的单人床都比较窄,因为是横躺,感觉头没完全在床上,有点露在外向下空不舒服,但彼时我又懒得起身下去挪床,就手抓床尾边缘,脚抵着墙,稍稍抬起身,想靠寸劲把床移动离墙远一点点。此时只听“咯嘣”一声--床腿折了!
我对自己的屌丝行为真是哭笑不得。只好把铺盖搬到Salita原住的床上。躺下我才猛然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靠窗的床床腿坏掉,我躺在靠近阳台门的床上。我又回到了“起点”!不禁想起刚到罗斯托夫那晚,我满心的期盼、憧憬和“踌躇满志”,望着窗外由近及远的绿树、居民楼、教学楼,我对着它们、也对自己大声喊了出来:“俄罗斯~我来啦!”//
上周五那天晚上,在离宿舍最近的大超市,我买打包用的真空袋。结账时,看见了相隔的收款台那里“张老板”在排队。许久没碰到,他怎么变黑了那么多?让俄罗斯人猜的话,肯定不会觉得他是亚洲人。他还是背着很大的书包,猜想走起路来,还是不抬脚地拖沓吧。我结款后在车站等公交。几分钟后车来了。当时想上车的人很多,我只3站地就到,便让着其他急于上车找座的人。抬眼看时,张 就在我前面,他买了很多东西,两手拎的都很重似的。他右脚迈上车,想抬左脚时,手里的购物袋被刮在车门上,拎带被扯坏,我在后面赶紧帮忙提一下,旁边一个俄罗斯人手快也帮着抬起来,张才上了车,去后面坐下。我见那似乎是满袋挂面。猜想他暑期大概不回国吧,囤粮呢。他在后面坐下,我在司机后身靠窗坐下,右手边是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右手边是唯一的车门。快到站时,张 提着他的两大兜、背着大书包站到车门边来,提醒司机到站停车。我也提前知会身旁的老太太:这站我也下车。她扭身想给我让开,头却碰到了张 的大背包,一脸嫌弃地用手去推拨,嘴里还数落着。我忙说不急、别推。不想看到自己的同胞被她那样对待。下车后张走在前面。他并不高,而且很瘦。之前和他同房间的Z比他长几岁,很“让”着他。Z去年已经毕业,而毕业前一年就担心自己离开了谁能再迁就小孩子脾气的张。这时,因为东西太重,加上手拎带刚被扯坏不好提,他在宿舍园区门口停脚歇一下。只见他回头看了我一眼,我停顿一秒,觉得他可能对我有印象,便开口:“张*,是吗?”他直接就道:“我以为你不认识我了呢。”我忙说:“我当然记得,刚到校时在你那儿吃过两次饭。我以为你不记得我了呢!”他:“我记性好,我谁都记得。”我们边进园区边简单聊了几句。我跟他说,今年就毕业了;他还有一年学业。我们的宿舍楼在两个方向,就道别了。心里莫名的感动,我们最多也就算点头之交,只在最初几天和最后这天说过话,平时甚至都没“点头”过。那时室友Z对他的担心,是兄长般的关心;而张的脾气秉性,给我的感觉,是小孩子那般没有城府的真实和率性,在这深水的留学生圈里,是难得的。希望他保持自我、一切都好!//
离开罗斯托夫之前,最后的游览之处,自然也是顿河。
那是上周六晚上,Salita知道我还没近距离看过顿河左岸的体育场,便约我还有她一个好朋友Maria去那边散步。Salita怕白天太热:“晚9点以前我不出门”,我们便夜游。她们不想坐大公交(可以直接到顿河右岸附近),嫌开得慢,三人便跳上小公交到火车站,步行去顿河右岸岸边。其实这样远不及坐车快。但我想,反正是散步,没所谓。Maria长得并不很高,160CM左右,很瘦,那天穿了一双平底凉鞋。从火车站到河边的路上,我就发现她走路很快,虽然腿并不很长,步却迈得大而频。 我都要偶尔跑上两步。
到了河边,我以为她会慢下来像散步的样子,然而并没有。那天刚好在本地结束墨西哥和韩国的比赛,河畔好多墨西哥人刚从体育场出来,兴奋不已、又唱又跳。Maria在前面抓着我们的手带路、急急地穿过人群。我忍不住喊了两三次:“慢点啊!我们是在散步啊!”她只慢几步却马上又快起来。
在一处小舞台,墨西哥人在上面跳舞,好多人围着拍,我把她们喊住,也拍了几张。于我而言,更珍惜的是能稍事休息。看够、休息好,我道:“我们走吧。”Maria打头阵从她那侧抓着我们挤出了层层人群。我扭回头看一眼,发现刚刚我站的那一侧人很少,可以很轻易就走出去。这个Maria像没头苍蝇似的不看地形状况就乱闯。
我们上桥,去对面体育场。桥长1KM. 不断有墨西哥人迎面走过,他们还沉浸在赢球的兴奋里,欢呼着和走来的俄罗斯女孩子们击掌,甚至拽过她们跳起舞来。我走在后面假装用手抓头发,其实是不想伸手回应他们。拉丁美洲人有点偏黑,加上他们情绪激动,我有点怕,我还得承认我有轻微洁癖[捂嘴]
Maria还是在前面健步如飞,我和Salita在后面假装藏起来,她都不曾回头找过我们。我们自知无趣只好跑着追上她。
体育场外还有没退去的墨西哥人,他们路过时特意和我们搭讪,他们还特意学过了俄语的“你好”“美女”。刚赢了比赛,他们荷尔.蒙.分.泌过旺呢吧。包括一些俄罗斯男孩子,也不怀好意地来搭讪。
体育馆近看仿佛很小,馆体四周不断变幻着图案。打出“俄罗斯”的俄语拼法:

我们在馆前拍了几张照片留念。从火车站走到这里,已经4.5公里。我们还要再走出去,因为桥上对面的路被封限行(下图黑色段),在桥这边恐怕很难打车。此时我已经累得双脚酸痛。如果锻炼的话,4.5公里并不多,可Maria像去赶集似的领我们匆匆地走,我是真的吃不消了。可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咬咬牙往外走去。如此又急急地走了2.5公里。才到了能打车的地方。此时我已站不稳,而且已将近0点,简直让我靠墙都能睡着。我在想,刚刚在桥对面,真该加些钱叫辆车的!Salita也累了,但她比我有力气;而Maria一点疲惫的样子都没有。此时Maria和Salita商量,这里司机不爱停,要么再走一个街区去打车?Salita道:“恐怕Galina走不动了吧。”她们扭头问我,我压制火气、假装平静、简短有力道:“我们在这等!” 我简直要恨死Maria了,她怎么就这样急急的性子,怎么就像打了鸡血似的?!

跟她“散步”一点都不愉快!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01 21:08:32
毕业季也是告别季。这两周在和一些人见“最后一面”。
上周四和老收藏家告别。他搬了家。现在住的地方,是花费2百万卢布买下的,旧楼,56平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他先后请了四辆车来搬运那些旧家具、古物、书籍、藏品……他们原本的住处很小,虽然现在大些了,可那些藏品还是塞满了每个房间、每个角落。怕是无论多大的房子都不够摆放、都能摆满。
老人月初给我电话、告知搬家,邀我得空去做客。答辩前有时间,我给他去电话,却被瞬间挂断,我以为他在通话中,或一时“不在服务区”;答辩后我再打,还是被瞬间挂断,我定睛看,显示为我取消通话。再打无数次都是如此。不禁内心怀疑:他和我都算是敏感人群,怕不是被有些机关人为地阻断了吧。上周三那天我在朋友那里作客,他给我提前践行,用他的电话立马就拨通了,这才跟老人约定周四见面。
周四傍晚一到那里,他们便欣喜地带我参观。他们说我是搬家后的第一个客人。他们并不太和其他人来往。以前的房子空间小,吃饭时我和婆婆坐在桌前,而老人在旁边坐着看电视的椅子上用餐。现在空间变大,大家可以在同一张桌上用餐了。婆婆端来的一盘里,有鸡肉、土豆、茄子、西红柿,这倒让我想起了地三鲜,但婆婆把它们分开放,是煎的,我喜欢煎后微醺的味道。

我跟老人讲了我没法给他去电话,他立马就提到可能克.格.勃在作怪。听起来怕怕的,脑海里自己就开始脑补各种不可能的情况,真怕自己不能顺利拿到毕业证或不能顺利出境[捂脸]
因为宿舍只有自己在,想到自己可能被监视或监听,不禁颤栗、毛骨悚然。我把室友留下的图钉撒在阳台门口、宿舍门口、房间门口,才去睡,这样有人“夜袭”才会被发现--是不是很古怪[捂脸] 我得承认电影看多了。
上周日午后和另一所高校学习汉语的Arina见面,也是道别,我们坐一起聊毕业后的走向。她有自己的迷茫。她有两个本科毕业证、一个硕士毕业证,会韩语会汉语,也一直在教小孩子学汉语。她说即便如此,仍觉无事可做。之前她尝试申请到中国留学,但条件不足够,再加办事员弄坏了她的签证,现在她只好重新申请签证、重新申请留学。希望她好运!我建议她可以直接受聘于学校来华教俄语,她觉得自己教课的能力不够。她是个有责任心的女孩子,想把母语语法温习一遍再考虑教俄语。我很理解她,因为我也教了两年汉语,虽然是母语,但日常随意说和真站在讲台上去教,完全是两码事。
那几天,我已把东西收拾个大概,要丢掉的、要送人的、要暂留俄的东西分放在不同的袋子里。连续几天,已经丢了一包又一包垃圾和带不走的东西、衣服。之前老收藏家送的书、自己买的书,几个月前已托人带回国一小部分,剩下的大部分--有十几本,怕是塞不进皮箱带不走,只好暂放在俄罗斯阿姨家里。我想着,如果以后能再回来,再取这些书;如果不能,就留给阿姨他们看吧。
上周日那天傍晚,去和阿姨道别,把书本和一些小物件打车送了过去,放在了他们家阁楼里。这两个月阿姨总说,觉得我还会回俄罗斯,觉得我们还会再见面。其实我也有同感。以后如果再有机会到俄欧,我想我会去看他们的。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04 20:44:11
6月初,7号那天,和Inna阿姨去了乡下,和阿姨的妈妈-外婆告别。
外婆房前种了很多花卉蔬菜果树。各种颜色的玫瑰开得正艳:大红色、嫩粉色、暖黄色、淡白色……;地里的蔬菜还在生长;果子还没完全成熟:梨、杏、樱桃--长了满树。乡下真好,能住在这样的地方真是无比幸福,何况还有一栋大房子:

婆婆现在住下面一层,上面是什么我没问。下面有大厨房、大卧室、大客厅、大洗手间,总之所有的空间都宽敞。外婆和阿姨都讲过,让她们住普通公寓楼的话,她们会很憋屈。
那天婆婆的两个朋友也在。一个胖胖的婆婆,坐进椅子后就很难站起来。一个瘦瘦的朝.鲜后裔,今年70多岁,个子不高、后背不驼、走路有劲;我碰到过她的这两次,她都穿朱红的裙子、戴殷红的帽子、抹绯红的脸蛋;而那裙子的样式,是国内70年代的款式,现在不会有谁敢去穿,即便在乡下;这位婆婆在中亚出生,我倒没记住是五国里的哪一个;她已完全讲俄语,不会朝.鲜语,年少时被自己的妈妈批评忘了民族语言;年轻时,也就是苏联时期,她迁来顿河畔,先后嫁过3次人,每次都嫁给了俄裔,而且一个赛一个比她年龄小更多;她的儿孙辈,虽有朝.鲜血统,却抗拒和朝.鲜裔成婚,都和俄裔成了家,一个塞一个的漂亮帅气。有这混血的例子,外婆内心总希望我能留在俄罗斯,希望我和她的外孙Stas或Anton能成,还反问我“不想要那样漂亮的宝宝吗?”我就笑笑。Inna阿姨是自由开放的态度:“不知道,他们互相好像没‘来电’。” 大家随意聊着。这两位婆婆常来外婆家坐,她们没什么事、没别的去处,常常在外婆家从早坐到晚。
两位婆婆终于缓慢地起身、终于磨蹭地带上帽子,回家去了。说“终于”,是因为她们出门后,我才知道Inna阿姨早就盼着她们离开了,不喜欢她们成天地在这坐着,使得外婆有自己的事而不能做,想休息却不能够。
我们开始和面一起包甜馅儿饺子--水果馅儿,里面放樱桃和切碎的草莓。可是水果的汤汁多,有好些都渗了出来。我擀皮;还跟她们说,在中国有些人可以同时擀两张皮,而且动作飞速。
煮熟摆上桌,阿姨把在外面装修庭院的工人也叫进来,入座一起用餐。那工人来自中亚,据我看,他干活磨蹭得很。不过在大俄很正常,雇主都不急不气。
外婆客厅里摆着两个花瓶,一个里面插着五彩斑斓的玫瑰,另一个色彩单一,都今早刚采来。外婆指着两束问我喜欢哪个颜色搭配,让我离开时带上一束。我毫不扭捏地指着颜色多的说:要那一束。
离开前还想和外婆合影,可外婆不答应,一直说自己丑、不上相。Inna阿姨劝说,说是让我留念,即便如此外婆仍不答应。
离开时我们还去了不远处他们家的小店。那边空间、场地很大,外面是食杂店和小餐馆,里面是客房。我在纳闷,乡下有多少人会住店呢?随后才想起,这个村庄靠近一条国道,而这国道是莫斯科一带北方人去南方索契度假的必经之路。俄罗斯人常常全家开车出游,晚上路过的话,刚好在此休息睡下。夏天这三个月,往返的人流量特别大,刚好能赚一笔。帮忙打理店铺的那人说,去年夏天常常床位不够呢。
之前店门前有一个路口,刚好车子可以拐进来;可糟糕的是,去年路口被封死,减少了很多采购和住店的顾客。车子路过这里,看到店铺的牌子,可没办法再反向开回来。我说:“可以在距离这里1、2公里处立个牌子啊,告诉车主前方有旅店。”阿姨却说,不允许--不可以在路边立小的指示牌,只可以投放大广告牌,而后者特别贵,成本高。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12 22:49:30
6月24号那天,和Arina告别后回到宿舍附近,感觉特别饿,就在вкуснолюбов买了一份卷饼。不想等到宿舍里再吃,索性坐在旁边童乐园的长椅上吃起来。
不大的场地里,两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在踢足球;又来两个5、6岁的孩子,穿着拖鞋呢,跟在大孩子身后跌跌撞撞地跑,明知道自己抢不到足球,可还是起劲地追来追去,跟屁虫似的:
看着他们无忧无虑地玩耍,看着旁边的妈妈有的呵斥、有的爱抚,看着不远处的婆婆在荡着秋千上的孙女,想着这样悠闲的生活就要结束,不禁微笑开,闭了一下眼--深深的不舍,但我要前行了,虽然不知前路通往何方……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12 23:37:23
吃了东西回到宿舍,接到Inna阿姨电话,我们见毕业前最后一面。
阿姨一如既往,进屋就让我吃这吃那。可我刚吃得饱饱的,虽然很眼馋,可真的咽不下。我们就坐着聊天。她很希望小儿子Stas的语言学校办起来后,我能来和他一起做。我没应下,但也不反对。这是需要从长计议的事。
阿姨问我回去后的打算。目前看来,只有两个选项。我一年前就开始准备简历,这一年一直在搜索、投递,修改、再投递,让人抓狂的测试题做过几次,却没有公司表现出对我的兴趣。可能也因我不在国内,地理位置不占优势。也有个别公司让我回国后再联系。终于在要毕业时,家乡省会的一家公司和我联系紧密,对我进行了笔试,并让我回国后面试;这是外派的岗位,驻地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我有很大的犹豫,一怕“穷乡僻壤出刁民”,二怕和外界沟通少自己会越来越远离大时代;可再没有其他公司给我积极回应了,已经在考虑先就业再定夺。这时有一家上海公司联系到我,HR的步子很紧凑,先和我电联,又安排人对我进行口试,谈得聊得都甚好,也让我回国后联系面试。上海公司所在的行业很好,学俄语能在这个行业我觉得很理想。
我对阿姨讲了我目前仅有的两个选择,至于这两家公司是否能用我,还是未知数。
那天在阿姨家坐到很晚。阿姨本想送我项链或戒指,但没选到合心的,不知送我什么毕业礼物好。后来阿姨从楼上卧室取来一块巾布,比双臂展开还长,将近一臂宽,上面的花纹边是俄罗斯民族的样式。阿姨说:这个有民族特色,送给你妈妈。我完全没想到阿姨还有这份心,很意外,欣喜地接过。
那天晚上回到宿舍,本来很困很累了,想洗过澡就睡。可没想到洗后反而更清醒了。便把衣服从衣架上卸下,一点一点开始装箱打包。同时还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为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做材料准备。我就那样慢慢的收拾,慢慢地整理,不曾想天竟渐渐发亮起来。高纬度日落晚,日出早,3点半之后就有轻蓝的微亮。我走到阳台上,听着高高的杨树刷刷地响,晨起的鸟儿啾啾地叫,想起两年前刚到这的那晚,激动又感恩地喊了一句“俄罗斯,我来了”,此刻不敢相信两年时光飞速已逝,我竟要离开这里了……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15 22:34:48
两年留学太短暂,总想能再多一年最好。这期间只去过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罗斯托夫周边的一些小城镇;而索契、克里木、伏尔加格勒、阿纳帕,甚至摩尔莫斯克都没去过,还有图阿普谢到索契的沿海小火车也没乘坐过--火车沿着黑海前行,一路碧蓝,据说美得惊叹。
两年的短暂还在于,最后这学期只觉飞速而过。一些所谓的学术论文,还有实习报告、毕业论文、国家级考试,还要准备毕业的材料,加上杂七杂八的,真的填满了这半年。可能最充实、最有存在感的时候,只能算2017这整年了。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17 22:31:46
毕业典礼在6月25号,周一,而且在市外。
以往典礼在物理系教学楼门前的那片草坪,就像我两年前参加的入学典礼也在那儿:四周围起来,有警察和兵哥哥把守。今年毕业典礼安排在塔甘罗格,学校有几个系在那里。我自己猜测,因为世界杯,大概政.府不想在市里聚起那么多人吧,尤其是一群刚毕业正兴奋的年轻人。
多数人自行驱车前往;一部分人乘坐学校给安排的客车,包括我。从宿舍门出来准备去乘车地点,碰到转系前那个班的同学Hoa, 她是一个越南女孩子,是我在俄罗斯遇到过最善良的人,也可以说,是所有我结识的人当中,最善良的。她从没有心机,对每个人都友善。每次在路上碰到,她远远地就和我招手,咧嘴笑开叫我的名字,有时我们还拥抱,虽然这不是我们亚洲人的习惯,但我想拥抱她,拥抱她的乐观和热情;她算不上美,可每次她笑着和我说话时,眼里闪烁的真诚和熠熠的光辉,让我觉得她是最美的女孩。
第一学期在那个班时,我因为教汉语时间紧,常常让她帮忙转交东西、递交成绩薄,她很理解我要赚钱缴学费(她是公费),自己不能亲自送过去,所以总是爽快应下,我每次取回成绩薄的时候,会给她买些小零食;她推还给我不肯收,我就硬塞给她跑掉。
上车前还碰到那个班的其他同学,那些女孩子愉快地和我打招呼。大家都化着精致的妆容、身穿精美的裙子。毕业典礼,每个女孩子都绽放着自己的美丽。
车行驶一个多小时到塔甘罗格十月革命广场。广场不是很大;中间是 台,下面摆了几排座椅;广场四个角,是四个小台,布景的颜色各不相同,上面标注着各个学院。俄罗斯的毕业证有两种:红皮和蓝皮,分别发给优秀毕业生和普通毕业生,分别在 台和四周小台发放,红皮毕业证是校长亲自发给每个人,蓝皮是学院领导发放。严格来讲,我们班没有几个符合红皮标准,但学院在最后一学期给机会补考或重考,这样得红皮的比例就能达到。补考在2月份,我那时懒,也没太在意,想着我一外国人,怕是比不过他们,就没去参加重考。所以到手的是蓝皮普通版。其实真要争取也能拿到。真到发放这天,才知道多羡慕那些拿红皮毕业证的人。

广场上人越聚越多。很多学生到这儿先找到自己学院的小台子,上去拍照,此时还没发放毕业证。我拿着相机随处走,随意拍。
可以说,这一天在这里真的是争奇斗艳:




来参加典礼的,不只毕业生,还有他们的父母、男女朋友、弟弟妹妹,很多都带着花来:

有些人是边工作边读研,所以来到的,还有他们的孩子:


这一个小女孩脸上画了蝴蝶,跑来跑去玩地上的彩条。她妈妈-毕业生-见我拍她的女儿,特意要了我的联系方式,让我之后传照片给她们。我很乐意!
学校还派出在服役的学生在四周站岗:

典礼开始。校领导、市领导、州领导……很多人讲话,讲了很久,四周站着的这些学生都烦了。外围学生渐渐散开来,找地方休息、拍照。 台上的仪式终于结束,四个小台上响起声音。我们事先都知道自己得什么颜色封皮的毕业证,很自觉地,优秀毕业生聚在 台周围,普通毕业生聚到小台边。


每个小台上有一个主持人、一个美丽的司仪、一位学院领导和一个助手(递话筒)。我们学院这边的助手,白衬衫黑西裤,斯文地戴着眼镜,不需要的时候就站在台侧,手背身后,一直微笑着;当有女孩子上台接毕业证时,他总绅士地伸出手来,让女孩子搭一下。在我眼里他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和国内不同的是,学校没有人给拍集体照,都是自己带了相机或朋友用手机互相拍。我也没租硕士服,因为觉得贵,买要花140块,租要付75块。只用1、2个小时,我觉得不值得,没租。并没有什么遗憾。
我领到毕业证下台后,导师还特意叫住我,与我合影。她带了一个中国学生,以后要炫耀吧?
简单的毕业典礼很快就结束了。
典礼开始前,我在广场北边的一家很小的餐厅吃了一份чебурек, 是高加索地区的羊肉大馅饼:(这是半个)

餐厅名叫 Чебуречная Назад в СССР, 完全的苏联装修风格:苏联时期的标语、画报、物品,电视里播放的也是苏联时期的电影《命运的捉弄》。这家店很干净,馅饼也很香,喜欢这里。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19 23:46:12
提前两个月我就买了回国机票。那时问好毕业证6月25号发放,马上买下26号回程票--在外两年,回家心切。但6月开始,就后悔那么急了,学院里零零散散的事,让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心心念念的索契、克里木、阿纳帕这些地方。如果买晚几天,就可以毕业后去看看黑海了。而且很有可能来不及办一些回国手续。
25号毕业典礼结束后,到宿舍已晚上将近10点,本来很困很累,结果又一次这样:洗过澡后精神抖擞,没了困意。我便最后一次打包,装起衣物,分拨出要扔的物品和要留给Salita的一些小物件。大皮箱塞满了,套上外套后又加了几道胶带,贴上名签。我那天跟越南女孩Hoa的朋友借了体重称,她的朋友和她一样热心。我站在称上称出自己的体重,再提起大皮箱,看了一眼重量,相减之差没到23kg,可以托运。我又把小箱基本装好;把电脑收进大旅行包。彼时已近凌晨3点,设置了闹钟,被单都没好好铺开,就很快入眠了。
8点多自然而醒。把被褥毯子枕头叠好,归还给宿管;把一包包垃圾丢掉。那天的门卫大妈是胖胖的那一个,她平时从不笑,一脸严肃,像个包租婆似的有点凶神恶煞。我跟她说要离开俄罗斯了,她笑呵呵地问我,有没有什么中国物件不带走、可以送给她。我一听内心哼道:明着跟我要东西呢!我:“我两年没回国,没什么中国物件,东西都在俄罗斯买的。”她引导我:“像扇子啊,小物件啊,纪念品啊……”我假装为难:“我真的没有中国物件,都是俄罗斯的东西。”她才放过我。真是讨厌!
10点半,完全打包好了。两年下来,汇聚成这三个包裹:

我叫了车,学弟帮忙把皮箱搬到车上。他有点不舍得我离开,昨晚在朋友圈写道:

我没跟他说,他肯定不知道我不是直接去机场。新机场在市外,真要是打车过去,要1200-1500卢布,我舍不得。花了190卢布打车从宿舍区到汽车站,乘坐95卢布的机场小巴士前往。
因为在举行世界杯,巴士没走原来路过体育场的绕城快速公路,而是在市区里穿行。可苦了我们一车人!也不知这一天这一时段怎么这么赌,小巴士像蜗牛一样缓缓匍匐,而这车没有空调,室外达34℃,小车只有顶棚和前侧两处窗户,如果车不提速开起来,车内比室外温度还高、还闷,我们十几人简直像在蒸桑拿,那种难受难忍,真想了断了自己!以往全程只要50分钟,这次单是在市区,就爬行了1个小时;出了市区,畅通起来,车子加速,才感觉到有微热的风吹过,才感觉能顺畅呼吸了。
这是罗斯托夫给我的最后印象--热,透不过气的热!让我对它瞬间没了留恋。
刚刚结束韩国和墨西哥的比赛。据说来了4万墨西哥人。比赛后第二天,在市区里散步时,只觉城市像被墨西哥人攻占了,每走一步都能看到绿色的球衣。这天在机场,也感觉是他们的天下。
2小时后抵达莫斯科机场。这里一点不热,温度宜人,轻风拂面。
在等托运的行李。此时,相隔不远的传送带那里,出现了我大天朝的旅行团,吵吵嚷嚷声音越来越大。我不禁皱眉,很羞愧。作家三毛《温柔的夜》里有一篇名为“亲不亲,故乡人”,适合出过国、没出去过、将要出国的人拿来看看。文章不长,荷西不高兴她写,但三毛“是过分重视国家的荣辱才会有如此的忧念……吃饭,行路,谈话,甚而脸上的表情,都可能是别人衡量我们的标准。我过去所见到的许许多多有辱国体的同胞行为如果不写出来觉得违青了自己的良知,这篇文字可能绝不讨好……” 文章有这样几个部分:我们不是聋子(公共场所控制说话音量);为什么不有备而来(出行前了解目的国文化);请你一定要给小帐(在一些国家要给小费);大家来捏水果(捏了人家的水果不好不买吧);吃饭还是吵架(在餐馆吃饭时不打扰到其他用餐之人);我不是好欺负的(不让你做某些事并不是当地人欺负你);第三类接触(少一些看热闹、多一些关爱);我一定要说(不随地大小便)。
取好行李,出门上了公交车。可一路坐过去,却发现越来越偏僻。我要去莫斯科大学附近,该越来越繁华才对啊!查地图、线路图,深深感觉坐错了车。在某一站向司机叫停,把我的大包小包拖下车。在站台上叹了口气,仔细查线路,又上车、再转乘。拿着这些皮箱大包,我已经疲惫了,还有委屈,觉得自己像农民工兄弟似的,带着大包小包辗转。在我之外左上角,又一个我看着自己感觉特别滑稽。我想哭。
好在下公交车时,有一个男孩子帮我把皮箱搬下车来;去住处的路上,又一个年轻人帮忙拉大皮箱,还帮我找到了预定的住处。我到达时将近晚9点;还好在莫斯科纬度高,夏季日落天黑基本在9点之后。
这是居民区一栋楼的第一层。我选择这里,是因为离要办证明的地方近。1月到莫斯科时,住的床铺700卢布/晚;现在举办世界杯,一个床铺要3000卢布/晚。而且现在,这里多住男性,只有一个房间留给女孩子。
已经很晚了,我已很疲惫,拿了洗漱用品去洗浴间。站到喷头下,才发现下面的水管已断,不能正常出水。心里很生气,觉得很讨厌,都准备好要洗澡却不得不再穿起衣服换地方。换到另一个洗漱间,准备就绪时却发现少拿一样东西,又回房间取。此时我已经恼火了,委屈那般的烦躁,烦躁那般的委屈。毕业以后,东奔西走、大包小包,居无定所,何时才能结束这样的状态!? 想到这,眼泪似决堤一般,喷涌而出。我打开淋浴,在哗哗的水声里,嚎啕哭起来。
这一周有太多的担心和忧虑:忧虑工作;担心毕业前的一些手续、毕业后要在莫斯科和北京办理的手续不能顺利完成。这一刻,我紧绷的弦断了,我故作镇定实则紧张的心绪得到了释放。我哭得猛烈,泪流得猛烈。左上角,跳出我之外的我看着自己,安慰道:哭吧哭吧、流泪吧,带走你的疲惫和不愉快……
那晚我睡得很香。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0 22:09:28
27号早上自然醒,睡到8点多。在莫斯科停留,是为了去中国驻莫斯科大使馆教育处办理“留学回国人员证明”,证明学生读了正规大学、拿到了正规文凭。之前在网上预约到28号上午办理,想预约27号但名额已满。而我回国的机票就在28号午后,时间上很赶。所以我那段时间一直在担心不能按时办理完,担心要匆匆忙忙、跌跌撞撞去赶飞机。
莫斯科的温度很舒服,不像前一天离开罗斯托夫时那般燥热。住处离莫斯科国立大学很近,天气好,我步行着慢慢走过去。进校门之前,我给主楼拍了一张照片。门卫远远望见我是外校人,我已感觉到他要拦我盘问,便掏出手机边走边假装在通话。走过他面前时,他叫我,我对他笑笑,摆摆手;他又叫我,我还继续走,内心很不想理他。真要是停下来,他准要问那些有的没的。
学校简称莫大,在全俄无可争议地排名第一;1755年由教育家罗蒙诺索夫倡议而创办。标志性主楼(斯大林式建筑):


楼前是罗蒙诺索夫(1711~1765)雕像:

我绕着楼走一圈,心想,这里的每一个学子各有其智慧、才学,肯定都很勤奋、钻研。
后来走到马路对面的一栋教学楼门前,那里在拍毕业照,好生羡慕--一群优秀的毕业生,前途不可估量。
在莫大的食堂吃过饭回到住处,稍事休息,带着办理证明需要的文件前往一站地外的教育处。
按理来说,今天不是我的办理时间,但我想碰碰运气,如果在办学生不多,或许我可以今天办好,明天就不必匆忙了。
教育处的大黑铁门紧闭。我按下门铃,门弹开。走进里面我一愣,门卫处坐着一个中国人在玩手机,突然出现的办事员不是俄罗斯人,我倒不习惯了。他头都没抬,我见面前放着笔和签字本,就做了登记,他仍然头也不抬告诉我去115办公室。
办公室里是一位中国女性。我还是有些发愣。两年里周围都是俄罗斯人,突然他们跟我讲汉语告诉我怎么办理,反倒让我紧张起来,好似不知该怎么沟通交流似的,甚至不晓得该怎么打招呼好。
那位女办事员,告诉我哪些内容要修改、如何修改。她,用那种很官方的假客气、假友好跟我讲话,我不禁皱起眉头,很不舒服。她这样对我假声假气的说话,我倒宁愿她对我发脾气、或者对我不耐烦,我希望她用真实的情绪和我交流,现在这样我很恶心。
很幸运他们立刻就给我办理了,也没问我的排号。这样明天启程我就不必心急啦。
晚上躺在床上,不敢相信自己明天就要离开俄罗斯,莫名其妙紧张起来,“我怎么能离开这里呢!?” 我很舍不得,舍不得这样一个彼此交流都很真诚真切不虚假的地方。我喜欢俄罗斯人的这一点。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1 14:38:27
阿姨的小儿子Stas此刻也在莫斯科,一周前和朋友开车从罗斯托夫而来,处理汉语网络办学的事。我本以为他近期一直会在家;早知他要来,就让他帮忙先带一个皮箱到莫斯科了。因为我机票买得不巧,罗斯托夫飞莫斯科这段只可免费托运一个行李,第二件我付了2500卢布呢!
27号傍晚我打电话给Stas,问他要不要碰面,或许有什么我可以帮上忙。他住在莫斯科郊区的富人区、朋友家里。我们讨论几点、在哪碰面,最后讨论的结果是,他第二天来接我,送我去机场,我们路上聊。这可太好了!
28号早上,天气还是一样的好、让人舒服。Stas在开车来的路上,我拿了书坐在小区童乐园的长椅上。有的小孩子荡秋千,有的踢足球,有的开“汽车”。玩球的那个孩子把球踢到了草坪外,指着球哼唧着示意爸爸。爸爸坐在长椅上没起身:“怎么了?去取回来啊!你是男孩子,跑过去自己取回来!”小孩子蹦蹦跶跶、屁颠屁颠抱着球回来了。
一位中亚妇女,是保姆,带着一个2岁多的小女孩散步。小女孩有脑瘫,偶尔会站不稳。“她是被收养的,”保姆跟我说,“可能亲生父母看她有疾病就丢掉了。”我逗那孩子,但她怕生,直往保姆怀里钻。
空气清凉,天空湛蓝;孩子们愉快地玩耍,爸妈幸福地望着他们……这种悠闲的慢生活就要终止了,这种不匆忙的生活状态就要结束了。我还是不敢相信。
Stas和朋友来接上我。在车上,他让我录了一个短视频,鼓动俄罗斯人学汉语。他让我在北京落地以后,也录一段,还是为吸引俄罗斯人报名。Stas还给我描绘了很多“愿景”:等网上学校办好,等在罗斯托夫办起实体学校,等陆续在其他几个城市也办好学校,他要邀请我回来帮忙管理、时而授课;他甚至问到想不想申请俄罗斯国籍。他之前一年在中国接触到的很多人,都不诚实;他说,我是他认识的中国人里,讲俄语最好的,而且他信任我。
他的这些想法我不排斥,但我还考虑到,在俄罗斯就业的话,我不能像他们本国人那样,享受免费医疗等等福利;不像在国内公司就职有一系列保险。我又不能保证会嫁给当地人而和他们一样享受那些福利待遇。所以有这顾虑。再者说Stas年轻,他的想法,虽然都很有前景,但感觉他没有去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相应的损失,怎可能保证语言班会一直源源不断盈利呢?但他的提议在我考虑范围内。
一路上还算畅通,除了接近机场时堵了一段。Stas帮我卸下行李,我们拥抱告别。也可能是暂别呢。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1 19:49:27
过刚进门的安检时,居然要求我把电脑掏出来并开机,我很不情愿,嫌麻烦。我点下开机键,他们看到屏幕亮了,说可以了。我很不理解这是在检查什么。
因为世界杯,机场里每一处队伍都排很长。站在海关外,检查护照前,好友在微信里跟我说:你一过去,你既不属于俄罗斯,又不属于中国。听前半句,只觉后背一凉,浑身发抖,有紧张感,莫大的舍不得。我说:我还是喜欢周围都是俄罗斯人。她:“你也就是现在这样想,说喜欢周围都是俄罗斯人……”她大喘气:“等你回来之后,你更得这样想!!!”
过了海关,移民卡被收走了,我又是一阵内心慌张。俄罗斯真的不要我了。
到候机口附近,周围都是中国人,一如既往的讲话声音很大。我走去隔壁登机口找位子坐。我跟好友说:“这么多吵闹的中国人,我闹心!” 她玩笑:“这你就闹心啦?等回来之后准备根绳吧!”
莫斯科时间15:00准备登机;
15:40飞机开始滑翔;
16:20 出现一只苍蝇,该称它为国际苍蝇! 也不知是现在一起飞去北京,还是北京飞莫斯科再飞北京。总之一只了不起的苍蝇!

17:00 很应景的发个一个足球糖;

17:45 发冰淇淋,大牛那种коровка из кореновки. 我正处在特殊时期不能吃,看着特别馋!

18:05 接近Омск,薄薄的云层下面绿野延绵。以后我想尝试跳伞!
21:40 在机载地图上看,马上要进入中国境内了!好激动!我想家!感觉这个航班时间挺好,莫斯科时间下午起飞晚上到达,乘机不累;月亮圆圆的,在迎接我归来呢!
21:55 飞了5200km,只剩630km,近了近了!
22:20 地图上看,飞机已经亲上北京了;
22:30 能看到下面小汽车在蠕动,we are ready to land!
22:42 困意侵袭;
22:46 能看到东方隐隐的曙光;
22:55 妥妥的降落。我在内心鼓掌--像俄罗斯人的习惯那样祝贺安全起降。周围人手机都哗啦哗啦、滴答滴答响起来。
此时北京凌晨4点。发现苹果手机自动变更了时间。向机舱外走去,慢慢被汉字包围,并不适应;渐渐侵袭我双眼的,是遍地的广告!!!走到外面的候车厅,以及乘车的路上,无处不在、无孔不钻的广告,中国人怕是疯了!
低头看手表,时间还没调,莫斯科凌晨00:40, 很不情愿调时间。
还有,也不想说汉语,很想讲俄语。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1 20:23:46
早餐婶婶带我去吃的豆腐脑、油条,两年间见都没见到过,我以为会很馋这些,然而并没有,只是充饥而已。可能因为还处在疲惫状态中没缓过来。
叔叔去上班了,堂弟和妹妹在学校里。北京蛮热的。我冲了澡,打开空调躺在床上,怀念俄罗斯的悠然、莫斯科的凉爽。又一次这样:洗过澡反而精神起来。我起来和婶婶聊天;我们中午一起包饺子吃。下午2点时,困意席卷,我睡下了。
乘飞机那天,莫斯科时间早8点起床,23点降落,这是15个小时;降落时北京时间4点,到下午2点我才入睡,这是10个小时;加起来我连着25小时未合眼,简直破纪录了,佩服我自己!
三个小时后傍晚5点起来。叔叔已下班,弟弟妹妹都放学回来了,他们很高兴见到我。妹妹和两年前我离开时一样,不停地给我讲这讲那。
晚上11点前躺下。希望能尽快调整过来,所以就要逼迫自己强行按照国内时间作息。
那晚睡了11个小时!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2 11:14:51
刚回国的那两天,每到傍晚就特别难熬,犯困而频频打哈欠;但不到晚上不敢睡。有时还犯迷糊,感觉自己仍在俄罗斯,下一秒马上意识到在中国。有时稀里糊涂,和朋友们聊天时还在+5算他们的时间,立刻想到我们现在同一时区。好友说:我也糊涂,昨天看世界杯,还以为你在罗斯托夫呢!
出国两年,感觉自己仿佛倒退10年。
我一直用苹果5S, 在俄罗斯很平常,他们用的手机也很普通。俄罗斯人并不像我们这样,时时追寻潮流、频频更换手机。我从高三到现在,一共才用过3部,我也不是频换的人。现在,大家的手机屏幕都很大。小妹妹说,她手机上的一张照片都比我手机本身还大。每一个看到我这5S的亲近的人,都劝我换大屏的呢,搞得我在外人多时都不敢把手机放在桌面上。但我目前没有换的打算,还没用坏呢。
两年前拼多多的广告语还是“1亿人在拼”,现在已经是“3亿人”了;朋友们发链接让我帮忙砍价,可这两年一次都没成功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下载APP. 两年前还没听说过都抖音,我到现在也不知道这具体是个什么应用,可每个人说话,都要讲“抖音里那个人很搞笑……”。
现在广告真的是泛滥。不止大街小巷,公共交通座椅靠背上,连高铁行李架上也是,开启某个APP的时候也出现,出地铁口被人追着推销、我不理对方仍不肯罢休,还有手机每天都要接到股票、卖房的问询。每一个商家不肯放过每一个露脸的机会,疯狂地轰炸着消费者的大脑。
高铁已四通八达。我怎么感觉,很多普通列车被挤掉了呢?查票时,基本都是G字头,票价也非常可观,以普通人的工资,购票的时候真得思量思量。
在我叔叔家的小区里,我才知道现在快件可以暂投放在一种小箱子里,走近才明白那叫E站。朋友说“丰巢”,我因为她说“蜂巢”,倒是挺形象。
在公共交通上,大家肆无忌惮地大声讲电话,也不考虑是不是打扰了旁边人;人们隔着其他人就大喊同伴,整个车厢也没人去看他,只我抬头望了一眼,大家都习惯了吧。
国内人穿衣服很少熨烫,好像不在乎上面的褶皱。一个俄罗斯女孩曾跟我说,如果她不熨衣服,妈妈都不放她出门。俄罗斯的旅馆酒店基本都配备熨斗。
俄罗斯到处是坐便。我在北京降落后去洗手间,进去看见蹲便的第一眼还愣了一下。欧美人不会“亚洲蹲”,有人说和这相关。看过一个视频,当街测试英国人“亚洲蹲”,基本都失败,慢慢下蹲后就坐在了地上!哈哈!
感觉商场里衣服价格高。很平常的品牌,半折后3-4百块,都不敢试了。还是俄罗斯服装价格亲民,虽然都是亚洲国家制造。
有些词长久不用,我会说错。逛服装店时,一件深色的裙子样式很好。我问服务员:“有暗色的吗?”心想不对。“有淡色的吗?”这应该对了。服务员问我:“想要浅色的?” “对对对!”内心哭笑不得。好友和她男朋友分分合合,我问:“你们复原了?”她瞪着眼睛看我,我才意识到讲错了,“你们复合了?”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7-27 19:35:00
整理5月初圣彼得堡之旅。
出发前,我做了十足的准备,把要参观的地方都详细地查了一遍,读了一些历史内容,把行程规划和圣彼得堡的地铁线路图都打印出来。年初去莫斯科时,因为那之前在工作,什么都没来得及准备,在莫斯科只是随便逛,多少有点浪费了时间。所以此次准备充足。我是4月初突然想起来该去圣彼得堡玩儿一下;我原想毕业时回国前去,但想到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世界杯,人会多,住宿费物价肯定会抬高,所以决定五月初就过去。
这次我还打算在穷游网上结伴。其实我是可以自己旅行的,轻松自由;有时没结到好的旅伴,会觉得对方特别累赘,很影响游玩心情。但这次是美丽的圣彼得堡,我希望有同伴可以互相拍照。我并没有找这里其他留学生,和他们结伴要照顾彼此的喜好、习惯,需要时间磨合融合,而我并不想花这个时间成本,更不想“冒险”--如果两人彼此不合再闹别扭,日后不好相处。所以就在网上结伴,肯结伴的人多不会娇气矫情,多是随和爽快之人。
起初问到一个男孩子James, 一问才知,五一期间想从国内到俄罗斯游玩的一些穷游er组成了一个群,一共9人。我一听吓到了,人太多!在我看来,理想的是4人成队,6人也可以接受。James比其他人多玩几天,他说后几天约我一起。这可以。
后来又问到一个Kevin. 看他以往拍的照片都是“大制作”,光影和构图掌握得特别好,大师级水准,这正和我意。他在圣彼得堡游玩3天整,我会游玩5天。他问:“要那么多天吗?”我:“我想细看。”他:“嗯,毕竟你懂俄语。”
4月12号买好机票,顿河畔罗斯托夫-圣彼得堡直飞,往返9192卢布。这个时期也不便宜。
4月中下旬一天,学妹J和我聊天时,我提到了5月初不在学校,要去圣彼得堡;她很积极,也想去。她买了和我同一天往返的机票,但航班不同,因为我那两班涨价了。去时和返回时我都比她先出发1-2个小时。
出发那天上午,已经抵达圣彼得堡的James发来一段小视频,我看到风雨交加,人们穿着厚冬衣或羽绒服。马上就五一了,高纬度竟然是这样的温度、天气。我在那之前一天买了一件短款轻薄羽绒,还在犹豫要不要带着,看了这段视频果断装箱了。
罗斯托夫已经很温暖了,从宿舍出发时,很多路人穿短袖短裤短裙;而候机时,同航班的人基本都带了长袖外套。从顿河畔罗斯托夫飞圣彼得堡大约2个半小时。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客舱里似乎越来越冷。起飞时快要天黑;在飞机上望窗外,起初渐渐黑下去;但接近圣彼得堡时,天边反倒亮起来;降落前,云层之上,天边被太阳照得暗彩。快要夏季,越接近北极圈,昼越长了。

出舱之前,我把薄羽绒穿好。出舱后,刚下过雨,冷风吹拂,大家都裹着厚衣服。取过行李,在机场的快餐店吃了点东西,等学妹J将近一个多小时后抵达。彼时已几近晚上11点,我困得眼睛发涩。
有些人来接机,他们手里抱着花束,有郁金香,有玫瑰。这是俄罗斯人的习惯,我一个外人看着,为收花和送花的人开心。
凌晨和学妹到了住处。感觉房间里、被窝里都是冷的。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09-23 21:13:37
圣彼得堡于1703年由彼得一世(生猝年1672/1725 )建城,1712年-1918年作为首都。1914年-1924年叫做“彼得格勒”Петроград,1924年-1991年叫做“列宁格勒”Ленинград. 她是三次革命的中心:1905-1907年俄国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现在圣彼得堡居民大约535万。
这次买了7天不限次数的地铁票,花了680卢布,再加60卢布工本费。具体票价可以看:http://www.metro.spb.ru/pricetickets.html (俄英双语)
我们5月2号那天早上睡到自然醒。住的地方在市中心,喀山大教堂后身,一处居民区内的老式住宅。我们住两人间;有两个公用浴室,带有洗衣机;一个厨房,提供面包牛奶果酱咖啡当早餐。
这里住着一对来自欧洲的夫妇,现在大概记得大约来自荷兰。在厨房,我和他们用英语聊了几句。他们不匆忙、不赶时间,睡到自然醒,吃过早餐后想去随意走走逛逛看看。
学妹还没睡醒。我坐下来吃早饭。进来一位女士,50多岁。开始两句还和她讲英语,当知道我会俄语时,我们用俄语交流起来。她是一位来自欧洲(现在想不起是北欧哪个国家)的地理老师,在这里以俄语授课,教中学生。俄语对她来说也是外语,但她很早就学了,于她难度不大。她的声音,很欢乐,她很健谈,充满活力;她瘦,穿了一件朴素的居家贴身毛衣,不禁让我联想,她自己的家,该是有大大整洁厨房的那种,带着欢乐为家人、或者和丈夫孩子一起,准备晚饭,那晚饭极平常,不过是沙拉、煎肉、烤鸡、果蔬,但一家人坐在一起,聊着那无关紧要的琐碎,最是平淡而幸福。
她拿了面包和果酱,礼貌地问,可不可以和我一起坐,我当然说可以。其实周围还有3个空桌,我也愿意和她亲近。
我和学妹收拾好出门。Kevin这天早上也到了圣彼得堡。他先在莫斯科游玩了几天,再乘坐火车卧铺到圣彼得堡,住在喀山大教堂对面。他出发前不久才看住宿,那时房源已经很紧张了。五一时,外地人、外国人都来圣彼得堡游览。市中心这里尽是商家和游客。
我和学妹跟Kevin会合在滴血救世主教堂(Храм Спаса на Крови)门前。他已排队买好入场票,250卢布/人。估计用我们的学生证肯定便宜些。我给他500卢布纸币,付我和学妹的票。他接过来很兴奋--在俄罗斯玩了几天,才第一次把卢布拿到手里。在莫斯科时,他一直刷银联卡。
我们进入教堂。游客特别多,十几人一堆在听导游讲解,还有散客在随意拍照。下面两张是Kevin拍摄:


这座教堂是仿照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566楼有照片)而建。教堂装饰的独特之处在于,内饰壁画是由无数个精小的马赛克拼接而成,堪称欧洲最大马赛克装饰教堂。另外,售票处的位置,是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遇害时马车停下的地方;教堂内的一个祭坛,装饰以黄玉、琉璃、宝石,是当年他遇害的地方。导游讲到,第一颗炸弹爆炸后,炸伤士兵和车夫,他居然从马车上下来,查看情况;接着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炸伤了沙皇的腿;抢救无效,当日死亡。亚历山大二世是俄罗斯近代化的先驱,1861年他下诏废除农奴制;但同时,使中国失去了15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都是他在位时签订的。
很多人会在外面的“意大利桥”上拍教堂。只可惜我们去时,顶部在修缮,被包裹住了 (Kevin拍摄):


很喜欢和会拍照的人一起玩,那样我就可以专心赏景、不拿相机了。
从这里沿着涅瓦大街往西走,就可以到海军部大厦:

海军部大厦建于1704-1706年,高72米,顶部的小船也是圣彼得堡的标志之一,网上照片:

在前一图喷泉周围,是几个雕像,顺时针看去分别是果戈里(作家,代表作《死魂灵》《钦差大臣》等)、Gorchakov(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主要外交官)、 格林卡(作曲家、俄罗斯音乐之父,曾对柴可夫斯基等很多作曲家产生深远影响。评论家斯塔索夫说,普希金和格林卡规范了新俄语,一个是在诗歌方面,一个是在音乐方面)、莱蒙托夫(诗人、作家,代表作《帆》《祖国》《当代英雄》等)。
这时,James也跑来与我们汇合。我们四人往西南走去。河边是青铜骑士,即彼得一世雕像:

雕像高10.4米;底部台座是一块巨大的山岩,象征彼得一世克服了重重困难;马背上的熊皮代表俄罗斯民族;马脚下踏着一条蛇,一方面可以保持整座雕像的平衡,另一方面也代表踏平敌对势力;彼得一世头上戴的桂冠、腰间佩的宝剑,彰显他作为统帅的身份地位。1976年时,雕像曾出现裂缝,专家进行了修补;同时对雕像进行了X射线扫描,发现马尾也起到平衡的作用。
雕像南面是亚历山大花园,不大;一街之隔是圣以撒大教堂:


教堂建于1819—1858年间。彼得大帝的主保圣人--圣以撒的庆祝日和彼得大帝的生日在同一天,教堂也因而得名。教堂前后经过四次建造。首次建成后,1712年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在此举行了婚礼。第二次建造自1717年,石碶,彼得一世亲自安放第一块砖。第三次修建时,教堂的位置更加远离河岸,也就是今天教堂所在之处。第四次修建,即现在这座,被认为是古典主义晚期作品;教堂高101.5米,内部面积超过4000㎡,穹顶外径达25.8米。这座教堂是可以登顶的。我们几人说好太阳落山之前再来,那时取景更美。
我和学妹有学生证,所以门票只花了50卢布,正价白天是250卢布/人,傍晚要400卢布/人,白天登顶赏景150卢布,晚间要400卢布/人。教堂开放时间:10:30-18:00,售票处17:30关闭,从11月到第二年4月,每月第三个星期三不开放。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8-10-11 21:49:20
从教堂出来后,我们往东北方向走,来到东宫前的广场,东宫和对面的司令部、凯旋门:


前一照片广场中间是亚历山大柱石,建于1834年9月,高47.5米,通体是一整块花岗岩(整块岩石落成的纪念碑中,此为世界最高),在全世界雕塑纪念碑中,高度排第三。它是为纪念1812年战胜拿破仑的卫国战争而建。纪念柱下面的台座,朝向东宫的一面,上部雕有天眼,周围以橡树枝托起,刻写着“1812年”,其下月桂花串,两边各一只鹰抓起;下面浮雕是两个天使托起写着“Александру I благодарная Россия”的牌子,牌子之下是俄罗斯勇士的盔甲,盔甲两边的两个男性形象,分别代表波兰和白俄罗斯的两条河流:

我们从凯旋门穿过走出,有几只鸽子温顺地停在花坛的石阶上,我看它们并不像平常的野鸽子。James很喜欢,想让鸽子落在自己的肩膀上拍照。他走过去轻轻拿起一只,递给我他的iPhone X. 我在后面跟他说,这可能不是免费的。不知他没听到还是怎么,并没理会。才拍几张,周围几个衣着时髦的年轻人马上凑过来,争相教他怎么捧着鸽子,又在他肩膀、手上多放两只。我意识到不对,他们怕是有团体的。其中一个年轻人“热情”地拿过手机去,主动给James拍照。我有点无语,James不是第一次出国玩,此情此景,以他的聪明不会看不出名堂。我有点无可奈何地退后去。我回头看看对面的街道、看看建筑。这时James突然在身后对我们坚决地说:“走,快走。”才迈出一步,其中一个年轻人过来抓James的衣服不想放他走,但又不敢很过分。年轻人一直用英语讲,让James付钱。James说,“我已经付过了!”年轻人又说:“你给他们的鸽子付了钱,还没给我的鸽子付过。”我们问James他们索要多少。James说,他已付过1000卢布,不可能再给,分明是讹钱了。我一听大跌眼镜。James紧紧护住自己的相机和手机,生怕被年轻人抢去,急急地往前面走。年轻人见他不理,转身向我们要钱:“你们的朋友不肯付钱,就得你们替他出。”我一听,满脸的叹号问号!我避开俄语,用英语跟他辩驳:“我们今天上午才开始一起玩。我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我是真的不知道他真名。年轻人不答应,还缠着我们,我和他争论时一不小心、不经意间蹦出俄语单词”Нет!......”意识到不对,马上改说英语。我提议让James随意上某辆公交车离开,这样可以先摆脱掉他。年轻人跟着我们走出去好远,后来可能没了耐心,骂了一句脏话扭头回去了。见状我赶忙叫住刚跳上一辆公交车的James。学妹在旁边哈哈笑:“刚才那人用汉语骂的‘我X’!”哼哼,很说明问题了!
后来我们一起去吃饭,在”Столовая № 1”, 前一个单词是“餐厅”的意思。这里是自选式,食物都很家常,价格比较亲民,吃一餐200-500卢布/人。当时没拍照,从网上找到的照片:


Kevin是拍照大神,到一个城市就会找机位,还喜欢屋顶摄影。我们边吃饭边商量太阳落山之前,到圣以撒大教堂顶端赏景拍照。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9-02-21 21:27:10
夕阳西下之时,我、学妹、Kevin三人站在了圣以撒大教堂的顶端。登顶的楼梯是盘旋式,很狭窄陡峭。
在教堂顶端可以360°远眺圣彼得堡。18-19世纪时期,建筑高度不许超过冬宫,因而城区这里,只要登顶,视野都很宽广。站在教堂顶向不同的方向望去,景象各不相同:北面近处看到海军部大厦的尖顶和冬宫:

脚下流淌着涅瓦河,远远地望见摩天大楼“Лахта-центр”的身形:(Lakhta Center, 目前是俄罗斯及欧洲第一高楼,462m)

南面广场上矗立着尼古拉一世的雕像,隔街是立法议会的办公楼:

再远望,还可以看到各种蓝顶、绿顶的教堂;圣彼得堡近处城区的景象尽收眼底。
从楼顶下来,我们慢慢向住处方向走去。沿着涅瓦大街,两侧的建筑或嫩粉、或天蓝、或淡黄,色彩各异,设计得各有特色,犹如置身童话小镇。

(刚巧军车驶过)我们走到喀山大教堂,拍对面的Singer大楼:

这栋楼有6层,外加顶部阁楼;它建于1902-1904年间,属于现代主义建筑;建成之初,是美国缝纫机品牌Singer在俄罗斯的办公楼。这栋楼建造时运用了多项新技术:俄罗斯第一栋钢构架的楼体;圣彼得堡建筑史上创新使用天井的建筑,阁楼做成玻璃穹顶;内部的电梯应用技术及穹顶自动除雪技术都是当时最先进的……一战时期,最底层曾作为美国使馆。自1938年起,这里用作书店;现在,最下面两层,密密麻麻陈列了一排排书架,每日人来人往;上面几层是俄罗斯社交软件В Контакте (VK)的办公地。在书店二层拍摄对面的喀山大教堂:

这座教堂(Казанский собор)建于1801-1811年间,摆放喀山圣母的圣像。
虽然已过晚8点,但天亮如白昼,我们不想就此回去休息。Kevin依然想找登顶之处、继续拍照。
以他丰富的“相关经验”,他推测楼体内部或周围居民楼会有通向顶端的楼梯。可是,我们绕了一圈,到处都挂着重重的门锁,根本无计可施。我们站在街边听青年人弹唱:

不经意间回头之时,见身后一个年轻人举着牌子,英语写着“屋顶游览”。我们向他打听价格、时间段、登顶地点。听起来都很合意,我们便跟在他身后,来到对街,走进一栋居民楼。
原来这男孩子是一个高中生,才17岁,生得睫毛长长、面容娇嫩,分明奶油小生一枚。他收了我们每人400卢布,可以观赏一个小时,他还会给我们解说。在一栋老居民楼的铁门外,他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门,让我们静静地走进去;上到三层时,见楼下有人来,他让我们停下,不许讲话;待那几个人走掉,我们继续上楼;来到最顶层,他又掏出钥匙打开一道门,我们进入三角状顶棚,从天窗爬了出去,我们就站在屋顶上了。我们4人牵着手、抓着天线、踩着屋棱,来到视野极佳处,黄昏笼罩下的城市色彩鲜艳。夕阳再红艳些更好呢。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9-08-04 01:45:46
2018-05-03 星期四

这一整天,我、学妹、Kevin游览了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该博物馆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每个月第一个星期四博物馆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刚好是今天周四。
*周二、周四、周六、周日开放时间:10:30-18:00,周三、周五开放时间:10:30-21:00。
*门票虽免费,但仍要凭护照入场。自2019年,每个月第三个星期四是免费开放日,3月8号、5月18号、12月7号也是免费开放日;不分国籍,持俄罗斯学生证免门票。
*博物馆每周一闭馆,每年1月1号、5月9号“胜利日”闭馆。
*联票700卢布/人,包含博物馆及广场对面的司令部、彼得一世冬宫、涅瓦河对面的缅希科夫宫、城东南的皇家瓷器工厂博物馆。中英文语音导览500卢布/台,俄文350卢布/台。
*可以网上购票:https://www.hermitageshop.ru/tickets/
当日票730卢布/人,两日票1020卢布/人。

冬宫建筑群并非正南正北的朝向。它西北背对涅瓦河,东南正面是半圆的广场,顺时针依次是:冬宫、埃尔米塔什、小埃尔米塔什,大埃尔米塔什、新埃尔米塔什,还包括埃尔米塔什剧院。
博物馆400个展厅和陈列室内藏有3百多万件艺术品,主要是绘画、雕塑、版画、素描、出土文物、实用艺术品、钱币和奖牌。有如下一份馆藏统计:

(来自“俄罗斯旅游中文网”)据说若想看遍全部展厅的全部展品,行程约22公里之长;如果在每副画作前停留1分钟,则要5年观展时间。

冬宫现有1084个房间,1476扇窗户,117处楼梯;朝向涅瓦河一面的墙体长210米,朝向广场一面长175米,楼体最高处23.5米。冬宫最早建于1754-1762年间;建成后,1762-1904年作为俄罗斯帝国的皇宫。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欧洲购回大量名贵画作,陈列在靠近河边的一座宫殿里,后来这栋楼得了一个法国名字——“埃尔米塔什”,意为“隐居之地”。随后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建造了小埃尔米塔什(1764-1769年)、大埃尔米塔什(1771–1787年)、埃尔米塔什剧院(1783–1787年);尼古拉一世时又建起新埃尔米塔什(1842–1851年)。而1837年12月29日这里曾发生一场大火,3天后才彻底扑灭;修复重建工作进行了两年。1844年,尼古拉一世曾下令,圣彼得堡居民住宅的高度不可超过冬宫,最高只可建到23.47米。
冬宫属巴洛克建筑。其墙体的颜色几经改变:二战期间,为加以掩饰,墙体曾被涂以灰色;而现在外墙面为浅蓝绿色,白色双廊柱,窗楣和柱头粉饰金色,屋顶装饰以雕像和大花瓶。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9-08-04 02:47:02
我们三人早早来到冬宫门前,已有游客排起队。虽是5月初,但北纬60度的5月透着丝丝凉意。很快,我们身后的队伍越来越长,博物馆还未开门,队伍却扭扭拐拐有2-3百米了。冬宫大门顶端的双头鹰:

排在我们前面有几个小女孩,冷得在旁边蹦蹦跳跳,也不知谁起头,她们竟跳起舞来。和着拍子,她们矫捷地扭动手臂和腰身,为我们这些排队的人平添乐趣。
大门开启后,人们一窝蜂地涌向博物馆入口。取到票后,要先在楼下衣帽间存外套,较大的背包也不许带入。
参观从一楼大厅尽头的“大使阶梯”开始;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来自各国的使节沿着这座楼梯进入宫殿,等候女皇的接见,楼梯因此得名。楼梯亦名“约旦阶梯Иорданская лестница”,因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当日被视为受洗节,如此命名阶梯,也就意味着每位来访者穿过这里进入冬宫都要做好在精神上接受一次隆重洗礼的准备。

(此照片以及以下大厅照片来源于冬宫博物馆官网www.hermitagemuseum.org)
由阶梯步入大厅,一路参观下去,我们不断地被冬宫的富丽堂皇所震撼。北京故宫留给我的印象是庄严方正威武;冬宫给我的感觉是圣洁奢侈华丽。
博物馆太大,时间却有限,自然要先去有代表性的大厅、先看有代表性的展品:
彼得厅/小皇座厅Петровский зал:内设小皇座--

展览厅Павильонный зал:孔雀钟和泪泉为看点--

拉斐尔长廊Лоджии Рафаэля:梵蒂冈拉斐尔长廊的重现--

圣乔治厅大厅Георгиевский зал:内设大皇座--

1812年军事长廊Военная галерея 1812 года:332位参加1812年反拿破仑战役和1813-1814年远征将领的画像--

国徽厅Гербовый зал:金灿灿的大厅廊柱--

亚历山大厅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ий зал:典雅圣洁的白色内饰--

大花瓶厅Зал Большой чаши:世界最大、来自阿尔泰边疆区的“花瓶女王”--

小客厅Будуар:深红色的华丽装饰--

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孔雀钟。

这座机械钟由18世纪英国著名的钟表设计师库克斯设计制作,原是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情人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在英国定制、预备送给女皇的礼物。这座黄金钟由橡树、孔雀、猫头鹰、公鸡、蜻蜓、松鼠、蜗牛、蜥蜴、青蛙、蛇和蘑菇、南瓜等组成,仿佛一个小小的动物园。待到整点,各种动物开始表演,先是猫头鹰出场,摇头眨眼,它笼子上的小锤好似花瓣,敲击着铃铛发出曼妙的音乐声;孔雀缓缓开屏,背转过来展示自己银色的羽尾;公鸡仰头,它体内藏着机械风琴,发出啼鸣声;而蘑菇上的蜻蜓作为秒针不停地转动。这座华美的钟表自制成后,直到今天还能准确报时,堪称杰作,令人震撼!
其实,孔雀钟只在每周三报时。我们三人并没有看到,只在旁边电视机播放的视频里欣赏到。但前一天James特意来参观,正为了看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孔雀钟报时。
而我最喜欢的,是尼古拉二世的书房:内部复式,英式哥特风格,胡桃木雕刻的天花板和书架,厚重的桌椅、楼梯,中间层镀金压花壁纸,使整个书房色彩浑然一体。望着那满架整齐的藏书,我好生羡慕。


另外一些名家名作也不容错过:达·芬奇画作《圣母丽达》(或《哺乳圣母》Madonna Litta)、《柏诺瓦的圣母》(或《持花圣母》Benois Madonna)-214号厅:


米开朗基罗雕塑-230号厅;安东尼奥·卡诺瓦雕塑-241号厅;毕加索作品-348、349号厅;
伦勃朗作品《达娜厄Danaë》《浪子回头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圣家族The Holy Family with Angels》-254号厅:


著名画家乔凡尼·安东尼奥·卡纳利(卡纳莱托)于1726-1727年创作的《法国大使在威尼斯的接见》,这幅画被称为焦点透视的杰作-238号厅。(照片来自乐途旅游@七大洲旅行家牟鹏)

而这幅画我并没有注意到。据“七大洲旅行家牟鹏”描述:“人站在正中位置赏画,画中城墙大概占50%比例;如果人跑到画的左侧去看,城墙的占比就成了三分之一;人再跑到右侧去看时,城墙的占比突然增大到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

楼主:转角逆光  时间:2019-08-04 02:56:49
(上面有两张照片错位了)
国徽厅Гербовый зал:金灿灿的大厅廊柱--

亚历山大厅Александровский зал:典雅圣洁的白色内饰--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