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艺术之不写而写

字数:79906访问原帖 评论数:103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02 17:03:06 更新时间:2022-08-27 05:47:35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6 10:16:40
十二钗结尾曲里的十二钗的排列,作者没有按照前面的顺序(可能是按照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情感)。除了元春仍然排在第一,其他就看不出有什么规律。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成对排比句式。

为官的家业雕零(元春),富贵的金银散尽(宝钗)。

有恩的死里逃生(巧姐),无情的分明报应(妙玉)。欠命的命己还(王熙凤),欠泪的泪已尽(林黛玉):冤冤相报自非轻(迎春),分离聚合皆前定(探春)。欲知命短问前生(可卿),老来富贵真侥幸(李纨)。看破的循入空门(惜春),痴迷的枉送性命(湘云)。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为官~富贵。有恩~无情。欠命~欠泪。冤冤相报~分离聚合。命短~老来。看破~痴迷。

作者在这里摆了一个迷魂阵,他在排序上不按套路出牌,使得读者不容易看出结尾曲的特指属性。元春仍然排在第一,但作者又使出拖刀计,用了很容易造成误解的‘为官’概念。

作者迷魂阵与拖刀计的效果如何呢?应该说很有效,将无数红粉,乃至于红学家,斩于马下。使他们迷迷糊糊,把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解读为红楼梦的最终结局。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6 11:15:43
十二钗里,史湘云的结局最为扑朔迷离。

有人说,她跟卫若兰如何如何了。也有人说,她跟贾宝玉如何如何了。甚至还有人说,史湘云就是脂砚斋。

实际上,前者是误解,不靠谱。后者是附会,更不靠谱。

首先,史湘云跟卫若兰的关系,红楼梦书里没有任何史湘云与卫若兰相关联的暗示线索。说史湘云跟卫若兰如何如何,仅仅是根据一个署名畸笏叟的猥琐老头的剧透,这畸笏叟姓甚名谁?在何处行走?一概不知(有人说他是现代人陶洙),因此根本不足为据。

其次,贾宝玉,无论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都不可能跟史湘云发生关系。说史湘云跟贾宝玉如何如何,显然是想多了。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6 13:26:06
十二钗结尾曲里,惜春与史湘云结成一对,倒是值得注意。或许,对解读史湘云的最终结局有帮助。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可以看出史湘云是非正常死亡。结合史湘云判词曲,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也都暗示死亡。

因此,可以判定,史湘云的结局为非正常死亡。

死亡原因呢?可能就是结尾曲里的痴迷。

于是,问题来了,痴迷是什么含义?

结尾曲里,痴迷与看破相对,因此,我个人认为,可以解读为史湘云未能看破红尘。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7 11:31:05
总体上,十二钗都属于薄命司,而其中最为薄命的,可能就是史湘云。襁褓里父母叹双亡,出生即成孤儿。十几年后出嫁,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才貌仙郎,却又短命。如果史湘云婚后有个儿子,这儿子又能长大成人,那么还好一点,如果没有儿子,那么史湘云就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在婆家,她无法守节,勉强赖在婆家,遇到的也只能是白眼。回娘家,她又是孤儿,无家可归。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7 11:32:08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如果后者说的是林黛玉的结局。那么前者就是史湘云的归宿。‘渡’与‘葬’相对,这里面暗含的意味,难道不应该令人深思吗?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7 11:32:50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鹤者,一夫一妻,忠贞不渝。若一方死亡,另一方会悲痛欲绝,发出凄惨的叫声。

史湘云,就如同一只痛失情郎的丹顶鹤,在情郎先她而去的地方徘徊悲鸣,直至最终。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7 11:33:21
对于史湘云之殉情,作者同情但不赞成。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8 10:57:58
香菱之谜。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两地生孤木,拆字法,合为桂字。

长期以来,红学界把桂字理解为夏金桂。我个人观点,这个理解错了。

谓予不信,有书为证。

第120回。

雨村听到这里,不觉拈须长叹。因又问道:“请教仙翁:那荣宁两府,尚可如前否?”士隐道:“福善祸淫,古今定理。现今荣宁两府,善者修缘,恶者悔祸,将来兰桂齐芳,家道复初,也是自然的道理。”雨村低了半日头,忽然笑道:“是了,是了。现在他府中有一个名兰的,已中乡榜,恰好应着‘兰’宇。适间老仙翁说‘兰桂齐芳’,又道‘宝玉高魁贵子’,莫非他有遗腹之子,可以飞黄腾达的么?”士隐微微笑道:“此系后事,未便预说。”

雨村还要再问,土隐不答,便命人设具盘飧,邀雨村共食。食毕,雨村还要问自己的终身。士隐便道:“老先生草庵暂歇。我还有一段俗缘未了,正当今日完结。”雨村惊讶道:“仙长纯修若此,不知尚有何俗缘?”士隐道:“也不过是儿女私情罢了。”雨村听了,益发惊异:“请问仙长何出此言?”士隐道:“老先生有所不知:小女英莲,幼遭尘劫,老先生初任之时,曾经判断。今归薛姓,产难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此时正是尘缘脱尽之时,只好接引接引。”士隐说着,拂袖而起。雨村心中恍恍惚惚,就在这急流津觉迷渡口草庵中睡着了。

几个看点:

一,荣宁两府,将来兰桂齐芳。兰为贾兰,已经中举,桂指宝玉之子,尚未出生。桂指宝玉之子,但宝玉之子名字不会叫桂,因为按照贾氏家族的排序,宝玉之子应该是草字头辈。

二,英莲难产完劫,遗一子于薛家,以承宗祧。我个人认为,此子之名为‘桂’。即薛桂。因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说的是香菱生薛桂,难产完劫。

三,香菱之子,为什么叫薛桂?我个人认为,暗含兰桂齐芳之意。兰桂齐芳也包括薛家。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1-12-18 10:59:45
长期以来,受新红学派影响,红学界把十二钗结尾曲里十二钗结局(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误解为整部红楼梦的大结局。

实际上,作者的思想理念,决定了红楼梦的大结局不会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谓予不信,有书为证。

第13回。

凤姐方觉睡眼微蒙,恍惚只见秦氏从外走进来,含笑说道:“婶娘好睡!我今日回去,你也不送我一程。因娘儿们素日相好,我舍不得婶娘,故来别你一别。还有一件心愿未了,非告诉婶娘,别人未必中用。”凤姐听了,恍惚问道:“有何心愿?只管托我就是了。”秦氏道:“婶娘,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你。你如何连两句俗语也不晓得?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又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凤姐听了此话,心胸不快,十分敬畏,忙问道:“这话虑的极是,但有何法可以永保无虞?”秦氏冷笑道:“婶娘好痴也!‘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岂人力所能常保的?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以常远保全了。即如今日,诸事俱妥,只有两件未妥,若把此事如此一行,则后日可保无患了。

关键词:否极泰来,荣辱周而复。

这才是红楼梦作者的思想理念。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10 09:02:23
再论秦可卿。

其实,回想一下,为什么说金陵十二钗最后一钗是秦可卿?有根据吗?唯一的根据就是情天情海幻情深,但是,细读原著,秦可卿来自情天情海吗?非也,秦可卿来自情天孽海!因此,说秦可卿是第十二钗,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秦可卿之所以被用来顶缸,其主要原因是宁国府合适的女性太少,唯一能沾点边的也就是秦可卿了。因此大家只好矬子里拔将军吧。

但是,十二钗最后一钗的判词曲,给这个人的定位是:败家的根本,宁国府家事消亡的罪魁祸首。这跟秦可卿临终遗言献贾氏家族繁荣稳定百年大计的人设对完全不上号。

因此,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思路。这个第十二钗也许是红楼梦书里没有正面登场的人物!

也就是说,第十二钗不是秦可卿,而是另有其人!

谁呢?贾珍嫡妻!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10 09:06:35
订正前文,应为:跟秦可卿临终遗言献贾氏家族繁荣稳定百年大计的人设完全对不上号。

如果第十二钗是贾珍嫡妻,那么一切疑问就都迎刃而解了。为什么呢?因为她没有正面登场,所以读者可以大开脑洞,按照判词曲里的人设,合理设想。

一,出身。贾敬世袭三品将军,又是进士,文武双全,因此贾珍嫡妻的出身门第肯定不低。(实际上秦可卿出身养生堂,这也是她进入十二钗正册的一个硬伤)

二,擅风情禀月貌。贾珍嫡妻很漂亮,倾国倾城级别的,又很多情,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她勾引了贾敬,因为贾敬文武双全,实在是太优秀了!

三,贾敬把握不住,爬了她的灰。但不幸被人撞见,她含羞上吊。贾敬心灰意冷,离家出走。这就是宁国府家事消亡的起点和根本原因!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10 09:07:23
长期以来,一直有一个误解,就是说贾珍爬了秦可卿的灰。

其实,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贾珍爬了灰。相反,有确凿证据能够证明贾珍没有爬灰。

如果爬灰的是贾敬,那么焦大的那句爬灰养小叔子的名言就可以得到正解了。

一,已经有确凿证据证明,贾珍是小叔子,他与他的一位堂嫂合作,生了贾蔷。

二,贾珍应该平反昭雪,爬灰的是贾敬。

三,焦大的那句名言之前,作者交代了一句话:越发琏贾珍都说出来了。是的,现在可以知道了,确实爬灰小叔子都跟贾珍有关,只不过前者是间接的,后者是直接的。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10 09:10:35
红楼梦书里的秦可卿人设集锦。

第十回。

(尤氏说)连蓉哥儿我都嘱咐了,我说:‘你不许累他,不许招他生气,叫他静静儿的养几天就好了。他要想什么吃,只管到我屋里来取。倘或他有个好歹,你再要娶这么一个媳妇儿,这么个模样儿,这么个性格儿,只怕打着灯笼儿也没处找去呢!他这为人行事儿,那个亲戚长辈儿不喜欢他?

(秦可卿为人行事,无可挑剔)

第十一回。

秦氏拉着凤姐儿的手,强笑道:“这都是我没福。这样人家,公公婆婆当自家的女孩儿似的待。婶娘你侄儿虽说年轻,却是他敬我,我敬他,从来没有红过脸儿。就是一家子的长辈同辈之中,除了婶子不用说了,别人也从无不疼我的,也从无不和我好的。如今得了这个病,把我那要强心一分也没有。公婆面前未得孝顺一天,婶娘这样疼我,我就有十分孝顺的心,如今也不能够了。我自想着,未必熬得过年去。”

(关键词:公公婆婆当自家女儿似的待。完全排除了贾珍爬灰的可能性。)

第十三回。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闷,都有些伤心。那长一辈的想他素日孝顺,平辈的想他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他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秦可卿忠孝仁义,几近完美)

试想,这样的人设,怎么可能是宁国府败家的罪魁祸首?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21 13:16:58
原文地址:让辨伪的子弹飞——俞平伯甲戌本题跋(二)
原文作者:通灵唯心

在文物古籍市场有一个规律,造假者出售成功或被人当做真的,会在或大或小的圈子里张扬吹嘘;自己买了假货被别人指出来,会恼羞成怒。甚至被自己视为真货的东西别人指出是假的,也会因自己智商被贬低怒挥老拳。梁章钜《楹联四话·杂缀》载一趣事,曾向张师吉借阅《妙复轩评石头记》初稿而失之的铭岳,一次在宣武门遇刘铨福前辈同事廉玉泉欲买一无款对联,以为是文征明真迹,铭岳看后说:“此廊坊戴本义之作伪,以药水染纸,遂似数百年物耳。实不值百钱也。”廉玉泉本来可以避免上当赔钱,谁知他反而对铭岳“大相诟詈”,幸亏一个裁缝(不捯饬文物古籍的裁缝不是好蒸锅铺师傅)调解,廉玉泉出三千钱买归。
红学界像廉玉泉这样的“轴人”太多了,lxf批评周玉言对脂本有着难以理喻的“符咒般的崇拜”,与周氏兄弟录副并秘藏垄断伪甲戌本绝对相关(如果甲戌本为二马先生收藏,绝对是另一番景象)。但胡适毕竟是蒋介石御封的“狐仙”,太顽固、太粗暴了不合他的性格与身份。胡适曾一度接受了俞平伯题跋的主要结论,即这是一部“过录本”,也就是传抄本。他在1933年为庚辰本所写题记和长跋,也说甲戌本和庚辰本都是过录本。上世纪五十年代,俞平伯以史诗般的耐心和毅力对脂本进行了整理,更深切认识到脂本讹谬丛出,不堪卒读。他在《红楼梦八十回校本·序言》中说:“所有的‘旧抄本’,并草稿的资格也还不够。”享乐主义者胡适对俞平伯的勤奋业绩表示敬佩之余,也鹦鹉学舌,说曾被他奉为古本、真本的抄本是“残稿劣抄”。这种本子在古籍市场价值不高,学术研究引用也不严肃。胡适在不危及自己地位时虚衷从善,较之后来左棍学阀马二把持中国·红学会,唯我独尊,说一不二,指哪打哪(至今死马二仍吓倒活会员),还应该对狐仙提出表扬。
在二十世纪红学大家中,俞平伯是唯一一个有过近似贾宝玉式富贵公子生活的,还有点妙玉式的高冷。虽情韵余于器识,堂庑格局不及《红楼梦》作者,但文字表述之精致圆融、幽微曲隐,二者颇相接近,于《红楼梦》神韵体会亦深,而其沉静、淡泊、超然、勤奋,著述等身,在浩劫轮回的二十世纪,亦间世难遇。特别是他善 于内省,勇敢反证和自我否定,万万高出大胆假设,先入为主,粗率论证,拼命叫卖的胡适之徒。胡适始终欣赏俞平伯的学术,这是没问题的。但正由于俞平伯是太较真、太坚持胡适玩口水的科学精神甚至境界更高,胡适只能忌而远之。他需要一个能够被自己所迷惑的人,需要一个对自己无条件崇拜的人,需要一个卖力为自己吹捧抬轿的人,需要一个能被自己牵着鼻子走的人(最好还能为自己捉刀代劳的人)。于是津沽经营航海贩运的同立号子弟,年过而立想成名急红双眼的燕大三年级学生周玉言出现了。他能扎硬寨,走极端,用蛮力,打死仗;善于见风使舵,趋附强势,勾兑交易;辩足以饰非,慧足以惑愚,悍足以犯险,蛮足以慑人;尤其是周玉言身后,还有一个为了家族利益,用毕生的坚忍、劳苦支持他的兄长周四。由于周氏超强力的传销,胡适鲁莽灭劣之学,变本加厉,流毒环宇。
周玉言在1976年版《红楼梦新证》之《附记》中说:“胡适本是当时混入文化革新运动中的一个投机分子,冒充了一下头面人物,捞得资本之后,不久他就助成并利用潮流的分化,向右转,开倒车。”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胡适一度重新走红的环境下,周玉言提起批判胡适的话有些忸怩,但这段话其实有些水平,与钱穆、梁漱溟、徐复观等对胡适的评价相发明。胡适凭其灭裂浅薄之《文学改良刍议》,为其同乡陈独秀教猱升木,暴得大名,成为文化偶像,名利双得(比徽商贩卖文具和津商浮海投机更安全保险且成本小),他以后的岁月就是用尽伎俩,继续保持自己的地位,咬尾巴转圈子亦无妨。上流社会被人捧,中流社会被人挤,下流社会被人踩。胡适的同乡恩主陈独秀被排挤(胡亦暗地投石者),沦落下层,靠给大户人家抄写家谱度日。就胡适秋蛇春蚓的书法,到时连中户人家也不会请他。他鹦鹉学舌宣传那些科学考证方法也许不全是做戏背台词,不过一旦遇到威胁其学术地位的情况,便把它们忘到九霄云外甚至打倒在地,再踏上几只脚。钱穆说胡适“骨子里不是读书人” (是个交际狂花花公子),天下岂有不是读书人而能成就学问者乎?胡适依靠抄袭和学术剥削而成的学问,几乎没有一件被行家看上。但他纠结一帮青年学生对年高德劭的蔡元培进行的群殴,却影响空前(学术毫无价值,矮化蔡元培抬高自己才是真正意义所在),所以他要尽力保住这块给他带来“荣耀”的阵地。当他看到久久沉寂的新红学突然有周玉言冒了个泡,立刻在报刊发公开信回应(以他的虚名,在报刊上发表公开信和现在发微信、推特一样方便)。
在胡适纠结炮制新红学、串供作伪材料的小团伙中,除了俞平伯,其他顾铭坚、周玉言、杨斐云、邓文如、孙子书等,或经济困难,或想发表文章,或想出售伪书,或想拿特殊津贴……都有被胡适控制的抓手,而以周玉言最甚。如果我们将俞平伯和周玉言借到伪甲戌本后的表现稍作比较,就可发现两人的个性、学品相差何等之大。
本来,三十好几的超大龄学生收到虚名冲天的胡适来信,就感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胡大校长把甲戌本借给他,更使他和赋闲居家的周祜昌认为万古难逢的机会来了。其实此时甲戌本自俞平伯题跋指出是转抄本,作假被识破,胡适以为付给胡星垣的三十饼袁头砸锅里了,已视之为平常之物。否则,用旧报纸一包,随便送人,长期不过问,通不是对待“无价之宝”的态度。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21 13:18:48
从周玉言拿到伪甲戌本以后的极度兴奋、高亢的种种表现,真令人替他精神健康担心。胡适对周玉言封锁庚辰本的消息,关照持有庚辰本及其晒蓝本的人不要把庚辰本借给周玉言,要求周玉言要谦虚、除成见(对于周轴人,你越是让他少成见,他越坚定不移),有些从这方面考虑。不过胡适封锁庚辰本难不倒周玉言。周拿着甲戌本招摇交换,不但见到钞本,见到晒蓝本,并因此结交了大批古籍界收藏界名人,还使被胡适断定是传抄本的甲戌、庚辰都咸鱼翻身,成了孤本、古本、真本,身价百倍!亲自运作庚辰本以十根金条价格卖给燕京大学。“胡大博士,得了吧您嘞,瞧好吧您嘞!”
X


周玉言借胡适维护自己学术地位之迫切,如强力胶粘上,不但指使胡适提供资料,如使唤老仆书僮,还有其他奢望:“先生如不以我为谫陋不可教,希望指导我,赞助我,提携我。且此亦不过诸事之一,其余治学作人,我既识先生,即咸需先生之指教提掖。”玩其语气,差不多成要挟了。胡适用一小纸头粘覆在“先生即咸”四字上面,由于用力太大,后人都揭不下来,还要请周五亲注。胡适在粘贴时,可能如同那只听说渔婆要当海上霸王的金鱼的心态:“WHO ARE YUO?何厌之有!”那些把胡周相互利用、祟乱红学的勾当解释成为一个博大精深、虚怀若谷的宗师,谦辞俯就,无私扶植一个真诚坦率,意气风发的光明少年,真像弱智幼女一样天真——胡适对待与自己路数不同的牟宗三、冯友兰,用尽浑身解数长期打压,难道是因为二位大师的人格学品不及周五?
不宁唯是,郁郁不得志的周四(可能八年日占时期没有像周玉言一样躲在地窖里,拒不参加汉奸组织“新民会”——这一点周玉言比胡适强。如果不是蒋介石派胡适到美国去,悲观低调、暗恋汪精卫甚殷的胡适有极大可能随汪投敌。在美国期间,胡适置争取军事外援于不顾,到处接受美国文教界道义支持中国卓绝抗战的博士文凭为自己加持的同时,把大使馆变成棋牌室和国家通缉的汉奸之庇护所)也似有枯木逢春之感,看到了“起复”的希望。他在胡适手书中看出胡已把周玉言视为亲信“自家人”后,通过弟弟频频向胡适示好。他在不告而录副的甲戌本原本第一回甄士隐助贾雨村处贴一浮签,其实就是向胡适乞怜(谁让周玉言一直不向胡适明言):“予若能遇士翁这样的朋友,也不至于如此矣。亦不至似雨村之负义也。”以胡适影响力,这其实也不过是一半句话的事。美国(包括共济会)因胡适的歌功颂德,很是受用,以致干涉中国内政,曾施压蒋介石让胡某出任国府委员兼考试院长。周氏兄弟助推胡适学术地位,劳苦功高,介绍个工作也是应该的。可惜时局急转,没有下文了。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1-21 13:25:43
周玉言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打着批判胡适的旗号,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标签(阶级斗争、批孔批孟、回归传统礼教),继承和发扬胡适红学观念,将“写实自传说”、“高鹗伪续论”和“脂本真本观”三大支柱观点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都为俞平伯所抛弃)。令人联想起宗族主义者为保存自家的贞节牌坊,用石灰覆盖“冰清玉洁”“贞烈壶范”等榜文,刷上革命标语,甚至画上领·袖像,这样即使是砸四旧的革·命小将经过,也要立定敬礼,不敢动一指头。俞平伯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虽批判胡适相习成风,其实都是他的徒子徒孙。胡适地下有知,必干笑也。”这正是“反胡适者中弘扬胡说典范”的周玉言导致的。胡适不但“干笑”,还加封周玉言为“关门弟子”。周玉言半推半就,有些不心甘。因为他不想只当胡适的跟包,催帮,他想唱主角。至于俞平伯,面对这种现象,只有无限痛心。《木偶奇遇记》中,良知的声音如蟋蟀唧唧,势力和欲望的声音则如野驴之吼夏雷鸣,分贝悬殊太大。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未必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们也不要期望《红楼梦》读者研究者比红卫兵小将更难忽悠。
政治纸头人性,没有善恶;政治纸头学术,没有是非。有自由精神独立思想的学者不想被纸头。但周玉言这样的人对强权势力的纸头有强烈偏爱。一旦政治开明,不怎么指头学术文化了,他就会失去方向。直到人老珠黄,还频烦给高层领导写信,希望再被纸头。
呜呼,士无恒产,不能远离喧嚣,负笈荒江寒山间,餐吸沆瀣,凝神静虑,侔造化而契真知。势力之逼勒,潮流之裹挟,名位之诱惑,考成之促迫,资料之匮乏,习惯之厚黑,人情之遮掩……万重千匝尘网中,欲求真去伪而证道,岂不难哉!俞平伯先生,二十世纪一人而已!
楼主:emou2021  时间:2022-08-24 17:42:35
从第22回内容看制谜过程。
……说着,四人仍复如旧(四人为宝玉,黛玉,宝钗,湘云) 。
忽然人报,娘娘差人送出一个灯谜儿,命你们大家去猜,猜着了每人也作一个进去。四人听说忙出去,至贾母上房。只见一个小太监, 拿了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专为灯谜而制,上面已有一个,众人都争看乱猜。小太监又下谕道:'众小姐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每人只暗暗的写在纸上,一齐封进宫去,娘娘自验是否。 '宝钗等听了,近前一看,是一首七言绝句,并无甚新奇,口中少不得称赞,只说难猜, 故意寻思,其实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 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且又听太监说:'三爷说的这个不通,娘娘也没猜,叫我带回问三爷是个什么。'众人听了,都来看他作的什么,写道是:
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
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
众人看了,大发一笑。贾环只得告诉太监说:'一个枕头,一个兽头。'太监记了,领茶而去。
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 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几个看点:
一,宝玉,黛玉,湘云,探春四个人也都解了,各自暗暗的写了半日。 一并将贾环,贾兰等传来,一齐各揣机心都猜了,写在纸上。然后各人拈一物作成一谜,恭楷写了,挂在灯上。
1,作者明确交代了参与制谜的人和制谜过程,根据书里内容,可确认的制谜参与者有:宝玉,黛玉,宝钗,史湘云,迎春,探春,贾环,贾兰。没有惜春。如果惜春也参与了制谜,那么作者应该不会单单把惜春省略掉。
2,惜春没有参与制谜活动,这也符合惜春的性格逻辑。
二,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 自己越发喜乐,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围屏灯来,设于当屋,命他姊妹各自暗暗的作了,写出来粘于屏上,然后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贾政朝罢,见贾母高兴,况在节间,晚上也来承欢取乐。
1,贾政是在制谜活动结束后,晚上才出场。
2,在贾母面前,林黛玉史湘云不会有什么顾虑,这种场合正是她们显示才华的时候。她们做灯谜是合乎逻辑的,不做则不合逻辑。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