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文历法是最先进的!

字数:581045访问原帖 评论数:155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2-15 21:01:58 更新时间:2022-01-17 14:14:08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2-08 13:36:38
宇宙理论的深化

图 宇宙、星系的动态图



宋元时期,宇宙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关于宇宙演化的思想和宇宙无限性的论述尤为精彩。

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即空间和物质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气在太虚中“升降飞扬,未尝止息”,即物质总是在运动着,物质与运动是密不可分的。

“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入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这就是说,气乃是生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和初始物质,气象万千的世界万物只是气聚集的不同形态,它们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存在着最终离散还原成气的铁的必然性,进而,又孕育着新的聚集,如此往复无穷,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描绘了宇宙在时间上的无限性和气生万物,万物归气的生生不息的演化图景。

稍后,宋代的朱熹,在描述以地球为中心的天地生成过程的时候指出:

“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二气。这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朱子全书》卷四十九)

这里,朱熹把气如何聚集成天地的机制具体化了,其中,他强调了摩擦、碰撞和离心力的作用。在朱熹看来,地由此自然悬浮于空中,天乃由气组成自然运转在外,天和地都不必借助于水的承托,这是朱熹对传统的浑天说的理解。

图 宇宙 璀璨 星空,玻璃珠



元代邓牧在其《伯牙琴·超然观记》中指出:“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耳。虚空,木也,天地犹果也;虚空,国也,天地犹人也。一木所生,必非一果;一国所生,必非一人。谓天地之外无复天地,岂通论耶?”

元代的另一著作《琅环记》也认为:“人物无穷,天地亦无穷也。譬如蛔居人腹,不知是人之外更有人也;人在天地腹,不知天地之外更有天地也。”他们都以通俗的比喻,阐明了同一个深邃的思想:天地之外复有天地,天地虽大,它却如一粟、一果、一人或一虫那样,是有限的,而整个宇宙却是无穷的有限空间的总和。

在这种无穷的天体系统的思想基础上,明代《豢龙子》一书更指出:“或问天地有始乎?曰:无始也。天地无始乎,曰:有始也。未达。曰:自一元而言,有始也;自元元而言,无始也”,即认为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天体系统来说,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的,但是就由无穷的天体系统来说,那便是无始无终的了。这是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的精辟论述。

这是明代对时间和空间一体的宇宙所作的理解和解释,远比今天西方的“大爆炸理论”更合理,也更符合天文观测到的现象。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表现在宇宙中,就是“时间尺度上的有限可以确定,空间位置的无限不可确知”,在地球上进行天文观测需要将两者结合,才能确定人类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这是中国真正的经过长期天文观测实践才能获知的“时空一体观”!

西方一开始知道的却是“空间理论”,而不是理应同步发展的“时空一体”,而据称牛顿力学的也只是“绝对时空观”,而非“相对的时空一体观”,怎么能够说西方天文学在明代就比中国“先进”呢?

这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一开始西方就从未观测过天文,它们从一开始获得的就是书籍上面的天文理论知识,所以,才会有这种错误百出不符合实际天象观测的理论出现,既然西方不可能有过天文实测,也就不可能给中国送“先进的天文历法”了!

所以,上面众多的“古希腊”和中国相似的“水一行说”、“气是万物本原”的说法,以及西方的天文学理论知识只能来自于中国。这就是真正的真相!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2-08 13:43:31
中国“浑天说”与西方地心说


古代赤道坐标系的“地体为天地的球心”

常常有人把中国古代的“浑天说”理解为类似西方的“地心说”,并加以批判,认为是“落后的”天文学说,不如“日心说”那样“先进”,这是不理解不了解中国古代“浑天说”理论造成的误解。

实际上,古代中国天文学赤道坐标系是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与西方的“地心说”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浑天说”是以“地球极轴为中心”,众星绕北极星旋转,来对应天象,进行天文观测实测的印证。为了方便理解,实际观测的需要,假想出了一个“天球”在地球的外面,这样就是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进行天文测量计算等等。

西方的“地心说”才是真正的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转动。

中国的赤道坐标系的“地体为天地的球心”,却不是从来没有过将地球认作静止的,更不是将地球认作宇宙的中心的这种错误天文理论。

在将地球作为一个天体这一问题上,中国古代的先哲们,是把地球和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等同看待。认为“地体”与五大行星是同一类物质。

如《素问》就明确指出:“观五星之东转,则地体左行之理昭然可知也。”、“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是“太虚之中一物尔。”这两段引文的意思是:观测木火土金水五大行星自西向东旋转,那么地体自右向左运行是明明白白可以认知的。地体在人的脚下,太空之中。不过是太空之中的一个物体罢了。

《尚书·考灵曜》也指出:“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不自觉也。”地就象一条航行着的大船,人坐在船中,关着窗户,船在行驶,人却觉不出来。

《列子·天瑞》则说:“运转靡已,大地密移,畴觉之哉!”地球是不断地旋转着,只是人的感官不能觉察。

《春秋纬·元命苞》记述了:“天左旋,地右动。”

《春秋纬·运斗枢》则说:“地动则见于天象。”天空中天体的移动体现了地体的运动。

《尸子》:“天左舒而起牵牛,地右辟而起毕昂。”即天是从左向右伸展开来,起点处是牵牛星宿----冬至起点;地是从右向左旋转,起点处是毕、昂两组星宿。牵牛与毕、昂在二十八宿中处于遥遥相对的位置。那么地体凭借什么而立足呢?“大气举之也。”也就是说,地球和五大行星一样,共同漂浮在太空之中。它们和太空中的所有天体一样,都被大气托举着。

这些观念就是古代中国天文学的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之出发点。有了这些正确的出发点,无论是对北极星的观测也好,还是对北斗星、太阳、月亮、五大行星等天体的观测也罢,认知的都是地球与北斗、太阳、月亮、五星、二十八宿等天体复合运动的现象,测定的都是天体(自然也包括地球这个天体)在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对应规律。

赤道坐标系的天球坐标系就是以此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而且其科学性也是无可置疑的。不然的话,现代天文科学就不会“在计量恒星精确位置这一同样重要方面却完全是中国式的。”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2-08 13:47:11
西方“地心说”才以地球是宇宙中心

那么,西方的“地心说”、“日心说”等理论在中国这些关于宇宙的探讨中,并不新奇先进,有什么理由值得被徐光启等人引进的呢?

图 “日心说”、“地心说”动态图



西方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地居于宇宙的中心,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都绕地球转动。

所以,中国的“浑天说”不背黑锅,中国古代天文学也不背黑锅!中国古代从未把“地球当做宇宙的中心”,一直以来都是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地球极轴为天地的中心”!这是西方传教士自己不理解,污蔑抹黑把它们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中国,使得中国背负了不该有的污名!

但是,西方自己说法是西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这就奇怪了,如果早就知道了岁差,为什么还会认为地球是静止位于宇宙中心呢?这不是倒退了吗?!

图 节气点的西移导致回归年小于恒星年



要知道,知道了“岁差”就说明发现地球在不停的转动了,才会发生每年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上的状况,又怎么可能认为“地球是静止”的呢?!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实际上,就是根本西方从未发现过“岁差”,也不知道地球是否转动,不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未有过天文学,才会制造出这种前后矛盾的漏洞来。

图 地球自转动态图



再者,“日心说”同样也有问题,在古代的条件下,没有卫星,没有哈勃望远镜,谁来替“古希腊人”站在宇宙中观察太阳系各星球运动情况呢?

图 “太阳系”动态图



根据现在天文学的研究,所谓的“太阳系的中心”也并不是总是在太阳上面,如果是太阳和木星互相旋转的话,中心点就在两者之间了,而不是落在太阳上,如果按照太阳系的说法,这么多行星绕着太阳转的话,根本无法表示清楚,会显示的非常混乱,因为中心点不总是太阳!

这也说明太阳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一般表示“太阳系”的时候却都是把太阳当做静止不动的来看待。

据称,西方建立的还是“黄道坐标系”,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建立起整体的天球定位体系,也就没有完整的宇宙观,只能观察到“黄道”附近的天象,又怎么可能发现“岁差”!

而且,黄道坐标系也是建立在“赤道坐标系”上才能使用的。西方没有“赤道坐标系”要黄道坐标系用来做什么呢?!又不可能生活在太阳上面!

图 对比中国古代的黄道图和西方的黄道图



实际上,中国的“赤道坐标系”才是最符合需求的观测系统,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加上地球的组合成的复杂的天体运动轨迹,投射到地球上所看到的天象,只有站在地球上观察,并推测出各天体运动轨迹,才能对应上观测的天象!

这是一件相当复杂困难的事情!

但是,中国的天文历法做的就是这件事情,建立了“赤道坐标系”-天球定位系统,才能观象授时,既然都能观察到这样复杂的天体运动情况了,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日月地球五星运行呢?反倒是满清以后,这些天文知识的断代失传,惹得中国人惊奇,真是件怪事!

实际上,进行到这一阶段,大家应该已经建立起基本的“赤道坐标系”的天球定位系统了,再怎么样也不会出现西方“地心说”的那种认知了啊!如果明朝的中国需要学习西方这种知识,只能是倒退,而不是进步!

而现在天文学对宇宙的观察,其实并没有超出明代《豢龙子》的思想,很多宇宙的图像很好看,我也很喜欢,但是,这并不是人类能够看到的,都只不过是电脑模拟出来的景象,实际上,恐怕连太阳系都没有了解明白!

目前对宇宙的观测,各种猜想,宇宙的起源,宇宙的年龄与光年的距离长度相矛盾,诸如这样的问题:为何宇宙年龄是138亿年,直径却是920亿光年?.......很容易得出认为时间是距离的认识,所以,才有什么宇宙膨胀论的说法!但是,依然不能够解释观察到的宇宙现象!

现在在微观上对观察的越来越细微,无穷尽啊!那么对宏观宇宙的观察,也是距离越来越远,无穷尽呀!


所以,在这种无穷的天体系统的思想基础上,我认为明代《豢龙子》一书的思想就很好的说了这个问题:“或问天地有始乎?曰:无始也。天地无始乎,曰:有始也。未达。曰:自一元而言,有始也;自元元而言,无始也”!

即认为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天体系统来说,在时间上是有始有终的,但是就由无穷的天体系统来说,那便是无始无终的了。这是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的精辟论述。

是的,又重复一遍,这个解释实在是太好了,对于目前的宏观和微观上的观察来说,解释的非常清楚了,在没有更新更好的理论出现之前,我认为这个解释是最好的!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2-08 13:51:55
“浑天说”宇宙论

中国历法的核心思想来源于《周易》,遵循“阴阳互补原理”。因此,中国夏历既要观测太阳的运动规律,又要观测月亮的运动规律,故一定是“阴阳历”。其基本的核心思想还要遵循“五行生克原理”,包容“木、火、土、金、水”的运动周期。

故夏历一以贯之地采用“十天干”、“十二地支”排列组合的“干支周期”,以至于六十年、六十日等特殊周期,被包含在历法周期之中。使得中国的夏历无论如何改革,但是一年一年,一天一天依照“干支周期”排下去,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差错。

先秦时代的“古六历”建立在“盖天说”的基础上;落下闳实际制作“浑天仪”、“浑天象”,这个实物模型就是“浑天说”的模型。基于系统观测、数学算法、逻辑结构方面的一系列创新,形成的“落下闳系统”,与据说比他晚200多年的“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所建构的“托勒密系统”相比较,各有特色。

通俗言之,落下闳直接根据他多年观测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的物理模型--浑天仪。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扬雄在《法言·重黎》中肯定了落下闳的浑天说,并如是评价:“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鲜于妄人度之,耿中丞象之,几乎莫之能违也。”

张衡更是直接在落下闳制作的“浑天仪”基础上,加以系统改进,系统说明,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受落下闳影响,张衡在《浑天注》中才写出:“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中国传统历法系统(夏历)是“道法自然,三生万物”的复杂系统。“二十四节气”反映黄道系统(太阳视运动),“二十八宿”反映赤道系统(地球的自转),“朔望月”月相变化反映白道系统(月球的运行)。

中国传统历法将这三个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虽然是“三体系统”了,但是在数万年内,有其周期解是基本稳定的。除此之外,还进一步得到包括“五星”的会和周期“八大系统”的总周期解(太极上元)。《太初历》不强调日、月、五星的运动轨道,只给出多体-周期解。

《太初历》使时间系统与空间系统对应。落下闳经过数十年的观测,认识到太阳运行到二十八宿的哪个位置,在大地上应该对应哪个节气。于是,他才可能在《太初历》中规定: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方便使得“二十四节气”在历书的安排更为接近太阳的实际位置。同时,这种置闰方法(包括十九年七闰),使得以朔望周期来定月所形成的一年(12个月或13个月,1月29日或30日)与太阳回归年平均长度更为接近,协调了日月的运行的周期。

中国古代历法将时间和空间联系起来,也将太阳运行的周期与月球的相位变化协调起来。

“二十四节气”与二十八宿联系起来建构的系统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的系统。由此可见,“浑天说”、《太初历》是既有系统观测,又有逻辑体系。

中国的“落下闳系统”不同于古希腊“托勒密系统”。“落下闳系统”是“多体-周期解”的数学系统;“托勒密系统”是“本轮-均轮”的几何系统。

“落下闳系统”的出现,在现代写的历史里比“托勒密系统”早200多年。

按照现在的说法,西元2世纪建立的“托勒密系统”,经过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到“开普勒三定律”,擦发展到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直到20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立物理学的出现才突破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在不同时代、不同科学家的努力下,正在不断发生演变。“时间-空间”融合的物理观念,探索“多体-周期”系统的“概率解”的数学算法更接近20世纪以来的新物理学的概念,而“浑天说”的宇宙图像已经很近现代宇宙学的图像。

【实际上,西方的“托勒密系统”根本不及中国的,当然也不可能真的是西元2世纪,西方的宇宙观依然很幼稚,这个系统根本就不符合实际天体运动,我们都能知道日行迟疾、月行迟疾,太阳、月亮、五行的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说明“托勒密系统”根本就不是实际天文观测得到的!

而是西方当时不能够理解中国这种“多体-周期解”系统导致出现的简单化“本轮-均轮”系统结构。

西方不管是天文学,还是其他学科,有一个问题,就是都是特别的有规则规整,可是这些并不符合实际,因为现实是复杂多变的,根本无法简单套用这些特别规整的东西,这不像是通过观察现实的来的东西,这是先学习的书本知识,这是有人规定好的规则,仅仅为了便于学习理解而制定的,却是错误的。】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2-08 13:53:56
中国早就出现了时空一体的观念了,根据西方自己所说,“古希腊”很早就知道“岁差”、“太阳运动不均匀性”等等天文现象,也出现了很多与中国相差无几的计算公式,按照常理,其基本理论认识也应该与中国差不多才对,在这种经过实际天文观测,时空一体观是很容易就建立起来的!

为什么西方要发展到爱因斯坦阶段才能知道时空一体,这不符合西方当时所取得的成就!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各种“全才”、“天才”人物,其思想与科技不相称,有了那么大的科学成就,却得出了幼稚的天文认知观念,这只能证明当时的西方人对天文的理解就是如此幼稚,其成就本来就不属于他们,所以,才有了颠覆它们世界的“地心说”、“日心说”的出现,这对于它们来说已经是突破性的学说了!

它们在思想上并不高明,也并不“先进”,如果说中国要学习这种学说,那就是思想上的倒退!而实际上,正是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学说的无知,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偏见,才会使得中国天文历法蒙受不白之冤!更是让中国走了弯路!

技术上的发达,不代表思想上的进步,现在所取得的成就,不过是消耗从前中国千年的积累而已,如果,思想上不能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也就无法使得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思想就是这样影响物质,影响技术发展的!

因为,人的思想决定走向何方!这是有选择性的,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后果,这就是为什么基础如此重要!总是说创新、创新、创新,却看不上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国的一切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落后”的,也不愿意去了解,只会批评、批评、再批评,实际上什么都不懂!

不过是拾人牙慧,都是西方思维下的无知的表现!因为理解水平低下,中国文化对于西方太过高深,受影响的中国人也变得弱智了,才会对本国文化产生误解!

因为不理解,就把高级的东西变成低级的,这就是它们的解决办法!

大家看不上的基础,看不上的中国文化,才是真正的宝藏!没有基础,怎么能有创新?!没有基础的创新不过是猎奇,空中楼阁而已!

而没有基础就得到了成果,所以,才会不明白原因!

西方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直到现在才逐渐理解中国上古就有的时空一体的观念,这足以说明它们有多落后?!又是多么的名不副实!多么的欺世盗名!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1:16:58
历法检验环节

我们根据目前对天文历法的了解,学到的一些知识,来看看这些“古文明历法”是否真的是如介绍那样吗?


伊斯兰历法

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的历法,又称回历。它纯粹以朔望月为历法的基本单位,奇数的月为30日,偶数的月为29日,平均每个历月为29.5日。积12个月为一年,共354日,12个朔望月实际上约有354.3671日。为使月初和新年都在蛾眉月出现的那天开始,回历采用置闰的办法,每30年为一周,共加11个闰日。在30年循环周期中,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年为闰年。闰年在12月底增加一日,共355日。

回历年比公历年约少11日,因之岁首逐年提早,约33年循环一周(即比西历多出一年)。

回历的起始历,元定在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到麦地那的一天,即儒略历公元622年7月16日(星期六)。

【伊斯兰教历属于月亮历,即阴历,不考虑季节因素,也不考虑“年”,只是纯阴历,朔望月的初一日和中国略有不同,但是比西方理解阴历概念要正确的多!

所以,伊斯兰历是没有“年”的概念的,也不会知道四季,这样就会导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不知道,与现实的季节脱节了,那么一年是多少天也不知道,只是不断循环下去而已。

记住,这才是真正的“阴历”,中国历法是阴阳合历!】

--------------------------------------

两河流域的太阴历

两河流域的人们,通过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编制了太阴历。他们规定七天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班,从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别是:太阳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我们现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就是由此演变过来的。

【根据说法,观察月亮圆缺的确是阴历,但是却无历法使用记录,和阴历置闰规则,既然毫无记录和置闰规则,又是怎么判断出是“阴历”的呢?

可是,既然只是月亮历的话,就没有必要去观测日月及五星了,又是怎么给金木水火土的五星命名的呢?更没必要观察太阳啊,不观察太阳,就不知道“太阳”的概念,为何要命名一个“太阳神”呢?

应该只知道“月亮”才对,却偏偏命名了太阳、五星,还弄出了“星期”,这明显不正常嘛!

这里出现了“星期”的使用方法,只是据说就将“星期”的起源归于两河流域了,这就很无耻了,使用历法,却不记载历史吗?

而且,一星期的排序,恰好顺序是:日、月、火、水、木、金、土,与中国一样。

但是,按照现在所说,佛教是地、水、火、风四大物质,西方也是土、气、水、火四元素,就算命名也只能是四种星名,不可能会有“五种”!

即便命名,出现的也只能是诸如地水火风这几个名字才对,更不可能出现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的,因为只有中国才有“五行”之说!

历法的发明,就会让人们有时间观念,这些资料难道就是为了说明一件事“星期”制度的出现吗?!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1:29:30
古埃及的太阳历

据说,西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太阳历。后来他们又根据尼罗河泛滥和农业生产的情况,把一年分为三季,叫做洪水季、冬季和夏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每月里10天一大周,五天一小周。全年12个月,另加5天在年尾,为年终祭祀日。

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它和回归年相差约0.25天,因而在日历上每年的开始时间越来越早,经过1461个历年,各个日期再次与原来的季节吻合,以后又逐渐脱离。看起来,天狼星年好像在回归年周期左右徘徊,因而又叫它为徘徊年、游移年,1461年的循环周期被称为天狼周期。
后来,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年的真正周期是365.25日,但僧侣们为了使埃及的节日能与祭神会同时举行,以维护宗教的“神圣”地位,宁愿保持游移年。后来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有用埃及文和希腊文所写的碑文,记载了欧吉德皇帝在公元前238年发布的一道命令:

每经过四年,在第四年的年末五天祭祀日之后、下一年元旦之前,再加一天,并在这天举行欧吉德皇帝的节日庆祝会,以便让大家记住。欧吉德皇帝校正了以前历法的缺陷,这增加一天的年叫定年,其它年叫不定年。

在古埃及,每当天狼星在黎明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时(这种现象在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正是一年一度尼罗河水泛滥的时候,尼罗河水的泛滥,灌溉了两岸大片良田,于是埃及人又开始了他们的耕种。古代埃及人认识到该星偕日升起,即正好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时尼罗河三角洲就开始每年的泛滥。而且他们发现,天狼星两次偕日升起的时间间隔不是埃及历年的365天而是365.25天。古埃及把黎明前天狼星自东方升起的那一天确定为岁首。可以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这种历法的前身,最早就是从古埃及诞生的。

我们知道,金字塔都是从天文学的角度构思建造的。天狼星是少数与金字塔相关的星球之一,不过,恰恰是这种对天狼星的关注倒使人感到相当奇怪。因为,人们要从孟菲斯城观察天狼星时,只有在尼罗河泛滥初始,贴近地平线的茫茫晨曦之中才能见到它。

在埃及有一本内容详细的历书——公元前421年的,够让人感到迷茫的!这本历书以天狼星升起(初显为7月19日)为准,并且确定年周期为3.2万多年。 (争议:《天狼星历书》看来完全是一种纯粹假定的产物,一种概率计算,因为它确实从来没有能预报过尼罗河泛滥和与之相关的现象,即天狼星在晨曦笼罩的地平线上出现,纯系偶然.尼罗河不是年年泛滥的,况且尼罗河不总是在同一天泛滥的.究竟为什么出现一本《天狼星历书》呢?这方面也再次出现一种古代的文献资料?有没有被古代祭司作为秘密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的经文资料或者承诺呢? 我们无从得知)。


【根据现在关于“古埃及”历法的资料,“古埃及”使用太阳历,那就是观察太阳一回归年的天数而制定的历法哦!

1.太阳历和天狼星历

太阳历,就是指主要按太阳的周年运动来安排的历法。


但是,这里的资料却出现了矛盾,“这种以365天为一年的历年,是由于观测天狼星定出来的,叫天狼星年。”

什么时候,观测“天狼星”可以获得太阳一年运转的天数呢?

那应该是天狼星一回归年的天数,那不如叫“天狼星历”好了,怎么能叫“太阳历”呢!

观测太阳一回归年的天数,才能知道太阳年是一年365天!观测天狼星是没法知道太阳一年天数的,知道的应该是天狼星一年的时间。

况且,要有“天狼星历”的话,“古埃及人”得去天狼星生活才对啊,在地球上没法用天狼星历的,因为地球上影响最大的是日月,对应不上天狼星历的天象哦!

“古埃及”可真够厉害的了,不观察太阳、月亮,却观察天狼星来制定历法,那他们的一年可就不是365天了!

图 天空中的“天狼星”




它们是怎么说的?

假设为真的话,根据资料所说,实际上“古埃及”人的历法不应该知道太阳一回归年大约为365天,而应该以天狼星一回归年为一年。

当然,这里面的资料自相矛盾,暂时就以此为例吧!

它们仔细观测天狼星偕日升的周期--也就是说就是“天狼星年”,知道长度是365.2507日,由此他们得出一个天狼星周期:

4×365.25=1461年

这样就可以预测:每隔1461年,就会有一个“三合一新年”到来。

在这里,现在通行的说法里出现了错误,应该为:

4×365.25天=1461天

而不是1461年!(到底会不会算数啊!怎么能把“天”算成“年”的?!想要1461年也可以,那是说要过365.25年,再乘以4个周期吗?!“古埃及”人打算怎么过365.25年啊?!)

把所谓的“天狼星年”换算为地球天数的话,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不知道天狼星一天等于多少地球天!

况且,在这个关于“古埃及”资料中,运用的一“年”的概念,属于太阳一回归年的365天数,不应该计入“天狼星年”当中!


我们就当“古埃及”人算出了“一个天狼星周期”为1461年!

假设就当1461年为“一个天狼星周期”,一个天狼星年和和地球年应该为:

一个天狼星周期=1461地球年

一个地球年=1年=365.25天(按资料的来)


同样表示4年的概念,“古埃及历法”和中国阴阳历:

4个“天狼星年”=4×1461年=5844地球年(天狼星历)

4个“地球年”=4×1年=4地球年(阴阳历)

所以,中国人过4年是天数算,五千八百四十四年就是5844年,在“古埃及人”的“天狼星历”中过5844年才相当于过了4年啊!

一个文明才刚开始啊,“古埃及人”过的哪里是“人”的日子呢,人家历法按“年”算!

“古埃及人”怎么可能灭绝呢?!它们的文明在历法中才只记了4年啊,人家能在地球上过“天狼星年”,还能是人过的日子吗?!这哪里是人能想出来的啊!它们就不是人啊,哪里能待在地球上呢!想必是受到天狼星感召,集体回归天狼星啦!


2.太阳历最开始是多少天?

太阳历的历法制定,仅仅依靠观测太阳是不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历法的,还需要观测月亮以及更多天体,这样历法就变成阴阳合历了。


这里说“古埃及”人的历法是太阳历呢,既然是太阳历,就该懂得“二分二至”了,可是居然在它们的一年中没有四季,只有三季!

既然是“太阳历”了,如果只观察太阳,获得的历法精度必然很差,就像中国尧舜时期“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初始历法,至少知道一年366天啦!

但是,“古埃及”历法资料怎么说的?“最初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它们居然一开始不知道一年366天,而认为是360天,后来才改为365天,能说它们知道一年是多少天吗?它们的历法真的是“太阳历”吗?

如果不继续提高精度,它们的历法也就只能维持到366天左右了!但会继续累积误差,很不方便。

而这里的资料却说,它们的历法精度达到了“365.25天”!

根据“古埃及历法”精度为“365.25天”可知,同样精度的中国夏历为西汉《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

记住了:它们既不观察太阳,也不观察月亮,它们观测的是“天狼星”。也就是说它们没有地球上的“年”、“月”,“日”的概念,却获得了属于地球时间概念里的“太阳历”一年的天数!

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古埃及人”没有这些概念,是无法制定地球上的历法的!也就不可能知道地球“太阳历”。

当然,人家过“天狼星历”,压根就不是“地球人”啊!那要什么太阳历啊,这是不是说明“古埃及人”有毛病呢?!明明说是用“天狼星历”却过上了“太阳历”,自己用什么历法都不知道,还说什么其他的啊!


3.尼罗河水泛滥得到“太阳年”

根据“古埃及历”的资料介绍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到天狼星偕日升起,即正好出现在太阳升起之前时尼罗河三角洲就开始每年的泛滥。而且他们发现,天狼星两次偕日升起的时间间隔不是埃及历年的365天而是365.25天。古埃及把黎明前天狼星自东方升起的那一天确定为岁首。


“古埃及人”的历法怎么算出一“年”是“365.25天”的?谁相信可以根据尼罗河水泛滥就能知道“年”的概念,还能推算出大致是365天!

这尼罗河水还能叫水吗?这莫不是把“太阳”搬到尼罗河上了,天天绕着给“古埃及人”看,让它们通过洪水泛滥得到“太阳年”的天数!不观察太阳算什么太阳历啊!我看这“天狼星”历法又得改名了,不如叫“尼罗河历”好啦!

4.岁首

岁首:一年开头的一段时间,通常指正月。《史记·孝武本纪》:“夏,汉改历,以正月为岁首。”

中国对“岁首”的解释是指正月,也就是月亮周期的朔望月形成的“月份”概念,一年大致12个月,一年的第一个月,汉代改历是以正月为岁首了。

也就是说,需要观测月亮才能知道“月份”概念,可以说“古埃及历”的资料里看不到有观测月亮的行为,而且经常自相矛盾。

说什么“古埃及把黎明前天狼星自东方升起的那一天确定为岁首”,这就有问题了,根据“古埃及资料”假设一个天狼星周期=1461地球年,地球上看到天狼星一次相当不容易啊,更是没法知道天狼星一天的时间,因为“古埃及人”住在地球上,而不是住在天狼星上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古埃及资料”里又说要看尼罗河水泛滥知道了“太阳年”。

总之,自相矛盾,胡说八道的东西太多了,这些西方挖出来的“古文明”也并不先进,不懂一点中国古代天文的才容易上当受骗。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1:34:27
苏美尔的历法


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即6000年前,我们还处在河姆渡时期),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制定出太阴历,一年12个月,6个月30天,6个月29天,一年354天。太阴历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天,每过一个阴历年就会比太阳年少11天,三个阴历年就会比阳历年少一个多月的天数,这样下去会发生一种奇的怪现象:今年的8月是夏天,再过个十几年8月就成冬天了,这显然不利于农业生产。

苏美尔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们的反应也太慢了点------九百年后,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就需要在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才能准确预报季节。反应这么迟钝,难怪被古巴比伦给灭掉。有证据表明苏美尔人文明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源最早的文明,而其楔形文字则无疑是最早的文字。按理两河流域的“新月沃土”应不次于尼罗河的淤泥,所以这一说倒也可信,不过两河流域民族太多,先是闪米特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老祖宗,神奇吧),后是亚述人,在这些民族的不断侵扰下,在公元前20世纪开始衰落,到公元前17世纪就销声匿迹了。留下了他们的历法、文字、星期制、轮子等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后,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看其描述,“苏美尔”最初使用阴历,即月亮历,但是,阴历大小月的朔望月规定,中国和伊斯兰教历都不一样呢!

中国最开始是用的“平朔法”:用朔望月的平均长度计算、没考虑日月运行的不均等性;缺点:含有真正的“朔”的当天有时可能会出现在前一月的最后一日(“晦日”、即夏历廿九日或三十日),有时会出现在初二。

战国时期的石申可能已经知道月亮运动的速度是有变化的。西汉刘向(约前77-前6)在《洪范五行传》中有关于月行九道的记载。东汉贾逵也认识到月行有快慢。他认为月行快慢是由于月道有远近造成的。

张衡也提倡用九道术。在古代文献中也记载了月行九道图。九道术是我国早期对远地点变化的认识。

刘洪在《乾象历》中第一次考虑到月行的快慢问题。

《乾象历》计算月行的快慢问题,主要是为了推算日月食发生的时刻和位置,所以它不但能求出定朔望时候的经度,此时中国可以知道定朔望的地点“经度”了,不是徐光启“引进西方经度”的哦,而且还能求出日月食发生的时刻

中国知道“月行迟疾”和“日行迟疾”以后,尤其是张子信发现太阳运动有快慢以后,为定朔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隋代的刘焯、张胄玄开始,在历法中推算定朔时刻的时候同时考虑月行和日行的不均匀性。

所以,从此以后历法采用“定朔法”,使得所有朔日(新月)都在初一,每月十五、十六一定是满月,初一一定是无月,同时日食只能发生在初一;夏历一个月一定是一个月亮阴晴圆缺的周期。

当然也可以新定一种历法标准让满月都在十五,但这时新月就不一定在初一了。

这样导致的朔望月也不一样啊!难道“苏美尔”人规定的朔望月和中国人一样吗?!


还有,既然是用阴历,如果不通过观察天象,不知道四季,不测定冬至点,是无法知道一“年”的概念的!

看现在的资料,“苏美尔”人从不观察天象,谁告诉他们一年是365天的呢?并且一开始就知道“一年12个月”,这是错误的说法和理解,因为真正的伊教历也就是月亮历,是不知道“一年”的概念的!

这种历法不采用闰月,每年都是12个月,都是354天。完全根据月亮的盈亏而来,导致每年的寒暑月份不确定。也就是说,可能今年冬天是5月份,过些年冬天变成了10月份。

所以,一年12个月是354天哦,而不是365天,这必然是知道“一年”是365天以后,为了协调12个月354天和一年365天之间的差距,但一年13个月384天又多了11天,而出现的“置闰法”才能解决一年=365天的问题!

可是,关键是苏美尔的历法不是月亮历吗?没有必要观察太阳,更不知道节气。

连四季都不知道,九百年后突然就知道在历法上加一个闰月与一年相等了吗?!

伊斯兰教历就是一直过下去的,春夏秋冬颠倒错误都不会发现的,根本不会突然间就意识到需要历法置闰“九百年后,苏美尔人才了解到,每隔几年就需要在年历上另加一个闰月,才能准确预报季节。”,更不会突然意识到一年四季过错了。

这种表述,显然已经事先知道了“年”、“月”的概念了,更是大概知道了中国“阴阳合历”需要闰月的历法知识,才会以为年、月、日的概念很容易知道!


实际上,对于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年”的认识,要较“日”、“月”困难得多,需要长期观察,更是因为寒暑、雨旱,以及渔猎、采集乃至农业生产活动无一不与它有关。

中国古人是由物候——草木枯荣、动物迁徙、出入等的观察入手,大约是探索一年长度的最早方法,随后才是对某些星象的观测。后者所得结果要较前者来得准确。

中国是基于农业的需要,观察得到一年的长度,“苏美尔”人是为何知道的?!

肯定是作者知道后,告诉“苏美尔”人的吧!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1:36:21
古罗马的历法

古罗马人使用的历法经历了从太阴历到阴阳历、阳历的发展过程。罗马古时是意大利的一个小村,罗马人先是统一了意大利,而后又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最早,古罗马历全年10个月,有的历月30天,有的历月29天(这十分类似太阴历),还有7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罗马城第一个国王罗慕洛时期,各月有了名称,还排了次序。全年10个月,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共304天,另外6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以罗马城建立的那一年,即公元前753年作为元年,这就是罗马纪元。某些欧洲历史学家直到17世纪末还使用这个纪年来记载历史事件。

第二个国王努马,参照希腊历法进行了改革,增加了第十一月和第十二月,同时调整各月的天数,改为1、3、5、8四个月每月31天,2、4、6、7、9、10、11七个月每月29天,12月最短,只有28天。根据那时罗马的习惯,双数不吉祥,于是就在这个月里处决一年中所有的死刑犯。这样,历年为355天,比回归年少10多天。

为了纠正日期与季节逐年脱离的偏差,就在每四年中增加两个补充月,第一个补充月22天,加在第二年里,另一个23天加在第四年里,所增加的天数放在第十二月的24日与25日之间。这实际上就是阴阳历了,历年平均长度为366.25天,同时用增加或减少补充月的办法来补救历法与天时不和的缺点。但这样却更增加了混乱:月份随意流转。比如,掌管历法的大祭司长在自己的朋友执政的年份,就硬插进一个月,而当是仇人执政,就减少补充月,来缩短其任期。民间契约的执行也受到影响,祭祀节与斋戒日都在逐渐移动,本该夏天的收获节竟跑到了冬天举行。

当儒略·凯撒第三次任执政官时,指定以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为首的一批天文学家制定新历,这就是儒略历。

儒略历的主要内容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5日。以原先的第十一月1日为一年的开始,这样,罗马执政官上任时就恰值元旦。

儒略历每年分12个月,第1、3、5、7、9、11月是大月,大月每月31天。第4、6、8、10、12月为小月,小月每月30天。第二月(即原先的第十二月)在平年是29天,闰年30天,虽然月序不同于改历前,可是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点,是一年中最短的月份。
儒略历从罗马纪元709年,即公元前4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这一年,为了弥补罗马历与太阳年的年差,除了355天的历年和一个23天的附加月外,

又插进两个月,其中一个月为33天,另一个月为34天。这样,这一年就有355+23+33+34=445天。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乱年”。
西方历法从儒略历实施开始,终于走上正轨。滑稽的是,那些颁发历书的祭司们,有本事从乌鸦的争斗预卜吉凶,却把改历命令中的“每隔三年设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这个错误直到公元前9年才由奥古斯都下令改正过来。

“奥古斯都”是神圣、庄严、崇高的意思。在古罗马,这个尊号过去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上才授予的。在公元前27年,元老院把它授给了屋大维。他是儒略·凯撒姐姐的儿子,是凯撒遗嘱的第一继承人。

想当年,伟大的凯撒大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后来更成为事实上的独裁者。树大招风,遭到许多人嫉妒。公元前44年,当凯撒意图公开称帝时,却在元老院的议事厅遭到刺杀。此时屋大维还不满20岁,但他却颇具智力和手腕,逐渐积蓄力量,到公元前30年,击败所有对手,成了罗马“第一公民”。屋大维实际上就是唯一具有无限权力的统治者,他结束了罗马共和时期。因此,历史上把从公元前27年开始的罗马,称为罗马帝国。

当奥古斯都准备改正闰年错误时,已经多闰了三次,于是他下令从公元前8年到公元4年停止闰年,即公元前5年、公元前1年和公元4年仍是平年,以后又恢复为每四年一闰了。

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功绩,罗马元老院通过决议,把儒略历的第八月改称为“Augustus”,即奥古斯都月,因为他在这个月里曾取得过巨大的军事胜利。但这个月是小月,未免有点逊色,何况罗马人以单数为吉,而30天却是个双数,于是就从2月份拿出一天,加到奥古斯都月里,8月就31天了,可怜的2月在平年只有28天,碰上四年一次的闰年也不过29天。7、8、9月连续三个月都是大月,看起来很不顺眼,使用也不方便,

就把9月改为30天,10月为31天,11月为30天,12月为31天。这样,大小月相间的规律破坏了,一直到两千年后的今天还受到影响。

奥古斯都修改过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一模一样了,但它的纪元,即计算年代的起算点还不是公元元年,它的闰年方法与现行公历还不完全一致。这两点差别与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基督”一词是古希腊语的译音,意为“救世主”。传说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他作为救世主,许诺穷人死后升入天堂,而富人要进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由于拨动了社会下层人民的心弦,基督教逐渐传播开来,引起罗马统治者不安,在提庇留皇帝时代,罗马派驻犹太的总督,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第三天,耶稣从坟墓中复活过来,并升了天,他将来还要对所有的死人、活人施行末日审判。后来,基督教徒把这些传说和耶稣言行记录下来,编写了《新约圣经》。

早期的基督教,因为打破了罗马帝国的神权统治,而多次遭到镇压。后来,罗马帝国日渐衰落,奴隶制日趋瓦解,原来的社会上层分子在彷徨中纷纷加入基督教,并逐步控制了它,努力寻求统治者对教会的支持。统治者对教会转而采取怀柔政策,到四世纪末,罗马帝国终于宣布基督教为其国教。

公历的纪元,就是从“耶稣降生”的那年算起的。这与基督教的兴盛密切相关。

此后,儒略历被认为是准确无误的历法,于是人们把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却带来了未曾料想到的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觉,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这个昼夜相等的日期越来越早,到16世纪末已提前到3月11日了。

春分逐渐提前,是由于儒略历并非最精确的历法,它的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日,还是比回归年长了11分14秒,这个差数虽然不大,但累积下去,128年就差一天,400年就差三天多。


【西方对儒略历的描述,接近于阴历,因为根据月亮周期变化,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354天,它们也知道一年大致是365天,这种历法实际上就是阴阳历,但是只有中国才使用阴阳合历。

西方获得这部历法后,只是知道这些知识,但是不知道如何置闰,才会出现这种错误“每隔三年设一闰年”误解为“每三年设一闰年”,这其实就是阴阳历的最简单的“置闰法”,所以历法产生误差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天文计算,进而改历,只能胡乱安排月份,以保障最终的天数=365天就可以了。


看其表述,“古罗马”历法最早很像太阴历(月亮历),那么月亮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

“古罗马”第一个国王罗慕洛改历怎么会改成“有的月30天,有的月31天”,这就不是月亮历了!还是一年10个月“共304天,另外60几天是年末休息日”,这里就显然已经知道“一年=364天左右了”!

要知道,伊斯兰教历就是纯阴历,阴历平年354天,是不可能知道太阳历的“一年”等于多少天的!

所以,如果是真的话,“古罗马”人不可能知道一年是多少天,而如果知道了一年是364天左右就显然不是月亮历了!

不过,最早的中国历法一年也是366天啊!即《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而不可能是364天的!

这里显然是错误的,“古罗马”就不可能有历法,也不可能是月亮历,自然也不是太阳历了!这是已经对阴阳历有概念的认为的历法啦!


还有,在“奥古斯都”修改过的历法格式与现行公历一模一样了,那么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西方怎么知道把“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的呢?

中国阴阳合历的春分与西历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如果不将中国历法的“春分日”换算为修改后的“儒略历”日期,西方是不可能知道儒略历的春分日期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3月21日对于西方来说是春分,只能是西方把西历月份安排成今天的样子,才能根据节气对应算出这个日期,如果西历月份没有变成今天的这样,或者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月份排列,都不会是3月21日左右是春分!

【如果我们规定一年13个月,一月28天,这样就有364天,然后平年给最后一月加一闰日,闰年给最后一月加两闰日,再结合如今流行的七日一星期的传统,每年大部分的时间挂历上都是整整齐齐的了!(显然比现行西历排列的更好嘛!)

那么,谁知道这样安排的西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应的西历日期是什么日期吗?春分在西历哪天呢?!如果这样安排的话,就需要根据中国夏历节气重新换算成新的西历日期,那就不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西历3月21日左右是春分了哦!

而是需要重新按照新的西历进行换算,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新西历日期也就将会改变,所以,西历日期是可以人为改变,因为西历与天象毫无关系,没有任何天文意义。】


那么,中国历法不替西方换算日期的话,谁来替西方换算儒略历的春分日期呢?!西方又是如何知道要将“3月21日固定为春分日”的呢?

所以,这恐怕只能是已经事先知道中国的节气春分日换算为西历日期为“3月21日”左右了,才会如此表述的!

【中国不给西方换算西历日期,西方就不知道西历的春分日是“3月21日”左右了。】


这里还提到西方发觉儒略历“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的情况,但是,这只有使用节气“春分日”的地方才能发现“春分点”移动的情况,进而发现这是“岁差”导致的“交点退行”,那么只有中国使用“二十四节气”,也就只有中国才能发现“岁差”!

西方不使用“节气”,对于儒略历来说,既不表示“月份”,也不表示“节气”四季情况,它们显然就不可能发现“春分日”变动的情况!

这只能是西方通过中国知道“岁差”以后,才能出现如此的表述“真正的春分不再与当时的日历一致”的说法!

所以,西方当时根本不会发现儒略历的“春分日”发生了改变,它们不使用“节气”啊,也就不知道哪一天是“春分日”!

所谓“春分点西移”那是后来以春分点为起点才能出现的事情,中国发现岁差那是发现“冬至点西移”,可是在历法节气中“冬至日”中,人们每一年过冬至日是不会发现有什么变化的!

因为中国历法节气都是制定好的,“平气定朔法”时也好,“定气定朔法”也好,只有制定历法的人们在历算时,进行历年比对才有可能发现“岁差”这一现象,过历法的人们是发现不了的。

这就像今天的中国人如果只过西历,不过夏历,春夏秋冬四季根本不会清楚是什么时候,毕竟,只有按照夏历的节气才能分清一年的开始和季节节气起于何时,按照西历的1月1日还在冬天,可是没人会意识到这有什么不对的!

只有中国历法每年计算二十四节气点,才能每年对应西历日期,如果,不再计算的话,就不再对应当年节气日期!至于西方使用儒略历,它们过的早就和节气无关了,因为儒略历本身不具有天文意义!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假)阳历的产生是由于中国阴阳历传播后,不懂得天文计算改历的民族使用后,只能保留一回归年的天数变成阳历的,产生误差也不知道。

因此,我们根据的儒略历的历年平均长度等于365.25日,可以对照中国历法中具有相当回归年天数的历法!

中国历法中只有《太初历》一回归年为365.25016日,差不多等于一年365.25日,比较符合条件,因此,这不是什么罗马历法,这就是太初历西传的产物!

根据阴历、阴阳合历、阳历的产生过程,就可知阳历其实不符合真正的“节气”太阳历,现在的阳历不具备观察太阳必须的“二分二至”太阳历标准,而其回归年天数精确值又较高,这只能是阴阳历西传后的产物,所以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西历一年天数对照中国历法天数找到答案,更方便快捷精确!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1:42:59
格里高利历法

为了不违背宗教会议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设立了改革历法的专门委员会,比较了各种方案后,决定采用意大利医生利里奥的方案,在400年中去掉儒略历多出的三个闰年。

1582年3月1日,格里高利颁发了改历命令,内容是:

一、1582年10月4日后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号仍然连续计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这样,就把从公元325年以来积累的老账一笔勾销了。

二、为避免以后再发生春分飘离的现象,改闰年方法为:

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

格里高利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日5时49分12秒,比回归年长26秒。虽然照此计算,过3000年左右仍存在1天的误差,但这样的精确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由于格里高利历的内容比较简洁,便于记忆,而且精度较高,与天时符合较好,因此它逐步为各国政府所采用。我国是在辛亥革命后根据临时政府通电,从1912年1月1日正式使用格里高利历的历法。


【我们知道中国最初的历法《尧典》“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为366天。

想要获得更精确的历法回归年数据,就会逐渐变成阴阳合历,因为“节气”与“置闰”密不可分,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三个周期(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月球公转)的关系,但这三个数值不是倍数关系,所以,农历要同时考虑三个周期的倍数关系,才能继续提升精度!

农历需要观测天文,才能制定精度更高的历法,西历没有“月份”和“节气”是没有天文意义的历法,现在通过置闰来解决误差问题,没有必要继续提高回归年天数的精确值,它们也就没有必要制定新历法!否则需要改历,对于西方来说极其麻烦不便,也做不到!


当阴阳历的历法不再符合天象时,就会变成只具有太阳一回归年天数的“阳历”,真正的太阳历应该具有“节气”功能,因此,这个阳历是“残缺版”的太阳历,什么天文意义都不具备!

这就是阳历的真实来历,因此,我们看到现行西历的一回归年数是365.25日,这是当年西方获得这部历法的一年天数。

而在中国,历法有很多,符合这个数值的只有宋代统天历,元代授时历!

其中,邢云路著《古今律历考》,对上自古四分历,下至授时历的历法作了全面的评述。邢云路还在兰州立六丈高表,进行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至时刻的实测工作,进而算得回归年长度值为365.24219日的新值,与理论值之差仅约2秒,是为我国古代、亦为当时世界上的最佳值,这个精确值更高,但是西方没有采用该数值,也就没有获得这部历法!


统天历,宋代庆元五年(西元1199年)施行的历法.由杨忠辅创制.此历不用上元积年的方法,以29.530594日为一月,以365.2425日为一年,只比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的周期差26秒,和现行公历的一年长度完全一样,但比西方早采用了400多年.

《授时历》,为西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原著及史书均称其为《授时历经》。其法以365.2425日为一岁,距近代观测值365.2422仅差25.92秒,精度与西历(指1582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300多年。

但因《统天历》推测日食等不验,仅使用到开禧三年(1207)。所以,《统天历》不可能传入西方,那么符合条件的只剩下《授时历》。


《授时历》,为公元1281年(元至元十八年)实施的历法名,因元世祖忽必烈封赐而得名,授时历有可能是随着蒙古西征传入西方的。

蒙古西征有三次,蒙古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蒙古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西征),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

根据时间对比,授时历为西历1281年要比蒙古第三次西征晚,不过,蒙古打通了中国与中亚、西亚的联系,当时的元朝也重用色目人,还有四大汗国,推定《授时历》传播时间是在1281年以后了。

而格里高利历法,是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3月1日颁发的改历命令,也就是说西方在1582年之前获得了授时历,1582年才颁布该历法,这才是真正的西方使用历法的时间,由于不会天文计算,历法出现误差也不知道,也就一直使用到今天,当然现在可以通过置闰调整误差。



明史记载,欧罗巴人用的是回回历。而据说所谓的纯阳历是1582年才颁布的。利玛窦,1578年到印度,1583年到中国。所以利玛窦传授中国天文知识是不可能的。他也不知道什么格里高利历,真要传播也是回回历,可是回回历也是明朝的历法,和授时历同时存在。

图 明朝时欧洲使用回回历(月亮历)



这一点完全印证了我的说法,所谓的格里高利历就是缺失“月份”和“节气”功能的授时历,因为更准确的明朝邢云路著《古今律历考》,西方尚未得到!

邢云路还在兰州立六丈高表,进行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至时刻的实测工作,进而算得回归年长度值为365.24219日的新值。

邢云路是在1608年才算得更精确的回归年365.24219日数值,传教士利玛窦在1582年是不可能得到这部历法的,得到的只能是明朝当时使用的授时历!

由于欧洲没有天文台,自然不可能有天文历法,也就不可能有历算、历史,自然更不可能得到与天文历法相关的数学成就、天文成就!也就不可能在明朝的时候,出现徐光启等明朝信徒,由传教士们“教授”天文历法知识的情况!

更由于欧洲没有天文台,授时历的“月份”和“节气”功能失效,只保留精确的回归年数值,符合推断!

同时,它们也就不能改历,“月份”完全是胡乱安排的,其西历3月21日左右是春分想必是很晚才通过中国夏历换算后得到的!

满清时期,重用传教士,钦天监由传教士控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所以,这一切证实了我的说法,明朝的信徒徐光启、李之藻等人是出卖了中国天文地理、数学、物理等科技文化知识的叛徒!

它们将属于中国几千年积累的科技文化知识伪装成西方的“先进”科技,然后出卖给西方,还污蔑抹黑中国的科技文化知识,让中国从此背负了“落后”的名声!它们却成为了“功臣”,在今天受所有中国人敬仰!

真是讽刺,笑话啊!有眼不识叛徒!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2:06:31
图 金星和月球。你可以看到水星正在冉冉升起。这张图片拍摄于2012年12月11日。




玛雅历法

太阳历(Haab)是根据天文测算而来的金星历法,因此对玛雅人的农耕作息十分重要。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30天,另有5天禁忌日(不吉利的日子,玛雅认为这5天中人间和地狱之间的门会打开),这样一年为365天。精于星象观测的玛雅人经过长期观察、周密计算,将一年的长度修正为365.242129天,这同今天科学测定的绝对年长365.242198天的数值,相差不足万分之一。

当神历年轮回了73圈后,刚好和周转了52圈的太阳年回到同一个标记上,由此形成一个52年的大周期,称Calendar Round。并没有证据显示玛雅人把这52年定为一个世纪,但是对玛雅人来说每个52年大周期结束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们会大肆祭拜神灵祈求神赋予他们另一个52年。这个周期中最后一年的5天禁忌日由此变得异常的不吉利,玛雅人相信冥界的神灵会在几天内来到人间吞噬人类。目前一些流行的玛雅兴趣读物中所提到的“世界末日”恐慌估计就是来自这个。

太阳历

玛雅人精确计算出太阳年的长度为365.2420日,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日,误差仅为0.0002日,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

阴历

即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这里的玛雅人又和“古埃及”人一样,喜欢把别的星星当做历法制定对象,玛雅人又不住在金星上,算什么金星历法呢?

而且这里没有说明“玛雅”人是如何算得太阳历和金星历的。


我们已经知道制定精确的历法,需要参考众多影响历法的因素,仅凭观察太阳只能得到366日的初始历法,想要更精确,就只能变成阴阳合历。

这里的“玛雅”历法不参考月亮变化、五星运动等等,是不可能得到精确历法的。

它们的历法也没有“节气”,连严格的太阳历都不符合条件,却得出了精确的太阳一回归年天数,这不是通过实际天文观测得到的数值,因为天文观测很复杂,制定历法也很不容易,天文计算更难!

所以,这里的太阳历不能算“阳历”,没有“节气”就不是太阳历!它们也没有“月份”概念,看历月安排就知道是胡乱安排的,和格里高利历一样的问题,是不具备天文意义的历法!

这样的太阳历,只有一种情况才能出现,就是阴阳历的“节气”和“月份”失效后,才会有这种太阳历!

根据“玛雅”历法的回归年天数365.242129日,参考中国历法的回归年天数,可知,只有明代历法较符合条件,邢云路在兰州立六丈高表,进行了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冬至时刻的实测工作,进而算得回归年长度值为365.24219日的新值。

所以,这部“玛雅历法”应该是根据明代历法数据创作出来的。但是,西方又是怎么得到中国历法数据的呢?



还有,“玛雅”还是用“金星历”,正常的话,应该是生活在金星,才会使用“金星历”,但是“玛雅”人生活在地球上,却使用“金星历”,这不是正常人的思维!

况且,金星历算什么阴历,只有观察月亮得到的月亮历,才能叫阴历。

观察金星只能是“金星历”,观察金星得不出月亮历的!

就算使用“金星历”,那么它们是怎么得到“金星年”的呢?很多关于“玛雅历法”的资料里都没怎么提到如何得出这个数值的。

据说,金星历,玛雅人费了384年的观察期,算出584日的金星历年,现代人测算为583.92日,误差每天不到12秒,每月只有6分钟。


关于这个结果,中国天文观测中是对于“五星会合周期”的计算,如果因为中国得出了同样甚至更精确的结果,就以为“玛雅”人也可以做到,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是忽略了双方的背景习惯,中国是长期积累,阴阳合历需要制定吻合天象的历法,而“玛雅”人和中国人又不一样,就算能做到,也不能以中国的计算过程来认定“玛雅”人的算得过程!

以下是中国关于“五星会合周期”的资料:

1.对五星运动周期的测量。人们已经把行星的恒星周期(行星运行一周天所需的时间)和会合周期(行星两次晨见东方的时间间隔)区别开来。石申和甘德都指出木星的恒星周期为12年(应为11.86年),其实,这一认识的产生当不迟于春秋时期。石申还指出火星的恒星周期为1.9年(应为1.88年)。

甘德又测得木、金、水三星的会合期分别为400日(应为398.9日),587.25日(应为583.9日)和136日(应为115.9日)。

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星占》中,也载有木、土和 星的会合周期,依次为395.44日、377日(应为378.1日)和584.8日,此当为战国末年的观测结果,与甘德当年所测的精度互有短长。

2.祖冲之对于五星会合周期,也进行了重新测量,得木星398.903日(误差0.019日),火星780.031日(误差0.094日),土星378.070日(误差0.022日),金星583.931日(误差0.009日),水星115.880日(误差0.002日),从总体上看,其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刘焯同时的另一位天文学家张胄玄,也吸取了张子信的工作成果,约于610年编成大业历。虽然大业历对于类似问题的处置不如皇极历周全,却也别树一帜,尤其在五星运动的研究上最为突出。

张胄玄测得五星会合周期分别为:木星398.882日(误差0.002日),火星779.926日(误差0.011日),土星378.090日(误差0.002日),金星583.922日(误差小于0.001日),水星115.879日(误差0.001日),它们是我国古代所取得的最佳成果。又,张胄玄对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进行描述时,以为在某些动态段中,五星的运行速率是依等差级数变化的,并解决了等级差数求和的问题,这在天文学上和数学上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根据上述结果,“玛雅”人关于金星历的天数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金星周期584.8日最为接近。

而马王堆汉墓是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之一,这个资料应该外国也是知道的。

所以,金星历和太阳历的精确数值都不可能是“玛雅”人自己算出来的,只能是有人获得了这个数据,以此来充当“玛雅历法”先进性的证据,本身编造的故事并不能体现其历法的先进,说不出过程的“先进”都是骗人的,只有结论没有过程都是抄袭的表现!

不过,祖冲之、张胄玄计算的金星周期也都可以大致约等于584日的,那么,这本来应该是中国独有的资料,为什么西方会知道中国的天文数据呢?!

但根据它们的表现,其实对中国阴阳历并不了解,对很多中国古代天文学不是很明白,只是西方知道的还有多少呢?!真是令人担心啊!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2:33:19
根据前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可以了解阴历、阴阳合历、阳历的基本概念了,通过对中国“二十八宿”建立起中国的“赤道坐标系”,即以“地体为天地的球心”的整体天球定位系统,了解赤道、黄道、白道的知识,也能对西方“黄道坐标系”有所理解,因此,下面对西方历法、“古埃及历法”、“苏美尔历法”、“玛雅历法”等,或者和历法有关的“年、月、日”概念,亦或是对历法错误理解的说法,进行一些检验,通常都是说西方影响中国,真的如此吗?


年、月、日的检验


【根据以上知识,我们知道了年、月、日的概念,也知道了历法的由来,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宿等都与历法有关。就来验证一些事情好了。

年:根据地球上看太阳视运动轨迹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冬至”起始点,二十四节气。

月:根据月亮绕地球旋转,地球上看月亮出现的朔望现象,形成“月”的概念,也是“月份”的由来。

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一昼夜。

现行西历与农历,夏历过年要比西历大约晚一个月左右,为什么会这样呢?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新年呢?这就涉及到年、月、日的概念的了。

西历据称是太阳历,与月亮盈亏无关,一年约=365.2422天,其“月份”划分并不能对应真实的月相变化,为人为数字游戏,也就是说,可以将365天任意划分为X个月,每个月X天,只需要最后=365天就可以了!


“月”的概念:月亮的圆缺变化,是一明显的和意义重大的天象。说它意义重大,是因为月亮的亮光对于人们夜间活动的安排是关键的要素。经过长期的观测和计数,人们逐渐发现月亮圆缺的周期约为30日,这便进而导致一个较长的时间单位“月”的产生。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月球绕地球旋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从朔到下一次朔或从望到下一次望的时间间隔为长度,平均为29.53059天。我国的先民们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完全见不到月亮的 一天称“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称“望日”,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为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为29天半,实际上是29天12小时44分3秒。

以月相定日序:它逐一推算日月合朔的日期和时刻,每月的初一就是合朔的日期;根据先后二次合朔包含的日数,确定前月的大小。如果从这一合朔到下一次合朔的间隔是30天,那么当月便是大月;如果只隔29天,便是小月。

这就是大小月的由来,而西历的大小月是人为规定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月相变化产生的“月份”。


那么,西历,既然与月相变化无关,也就不可能产生“月份”的概念,以英语为例,

“月,月份”=“Month”。

“Month”英文释义:

1. one of the twelve divisions of the calendar year;

2. a time unit of 30 days。

这说明它们知道“月、月份”的概念,并以此来命名划分西历十二个“月份”,西方太阳历是怎么得知“月份”的概念的呢?

并不是说,随便将一年365天十二等分就是“月份”了,没有月亮产生的朔望月,日月合朔得出的大小月概念,“月份”也就不是“月亮的盈亏周期”的概念了!

因为,没有“月份”概念的历法,其划分的任意X等分,完全可以命名为其他名字,而唯独不可能是“月、月份”的概念,年、月、日的概念产生,都与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互相公转、自转运动的出现的四季、朔望、昼夜交替现象有关!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就会相应得出年、月、日的概念,这样的历法只能是阴阳合历!

--------------------------------------


那么以英语中关于星期的说法为例,我们还会发现,如:

1.“日曜日”:Sunday(Sun.)—Day of the Sun(太阳日,星期日)。是耶酥复活日,因此西方把这一天看作最神圣的日子,称之为“安息日”或“主日”,同时也是一周的第一天。公元4世纪,在指定罗马历法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把这一天定为合法假日,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2.“月曜日”:Monday(Mon.)—Day of the Moon(月亮日)。在古英语中写作Monandoeg, 即 day of the moon,拉丁语为Lunaedies。 在古罗马神话中,月亮神为太阳神之妻,因此一周中,也应有她一天。

3.“火曜日”:Tuesday(Tues.)—Day of the Mars(火星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战神Tyr而由他的名字命名的。古英语中Tyr的名字写作Tiw。Tiwesdoeg的意思是Tiw’s day(战神日),它是由拉丁语dies Martis(即 day of Mars)翻译而成的。Tyr原是北欧神话里的战神,也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神。他用自己的手作诱饵,捉住了狼精,他的手却被狼精咬掉了。为了纪念他这种勇敢的精神,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Tuesday这一天。

4.“水曜日”:Wednesday(Wed.)—Day of the Mercury(水星日)。这一天是以北欧神话中掌管文化、艺术、战争、死亡的神Woden的名字命名的。Woden是战神Thor的父亲;他勇敢地将在宇宙间制造混乱的“混沌”(Chaos)杀死,并将阵亡将士的英灵请到天界,使他们享受天伦之乐。为怀念他,人们用他的名字命名了Wednesday这一天。

5.“木曜日”:Thursday(Thur.)—Day of Jupiter(木星日)。这一天是用北欧神话中Thor的名字来命名的。Thor是掌管雷电之神(God of Thunder and Lightning)。他常驾驭着由山羊拉的战车奔驰在天际间,风儿飕飕成了闪电,车轮滚滚成了雷鸣。

6.“金曜日”:Friday(Fri.)—Day of Venus(金星日)。Friday在古英语中写作Frigedoeg。Frigga是掌管婚姻的女神。她是Woden之妻,Thor之母。因为以Woden之名命名了Wednesday,以Thor之名命名了Thursday,为了抚慰她本人,便以她的名Frigga命名了Friday。

7.“土曜日”:Saturday(Sat.)—Day of Saturn(土星日)。这是一星期中最后一天,它是由掌管农业之神,罗马主神朱庇特的父亲(the god of Agriculture, father of Jupiter)Saturn的名字命名的,也是英语直接用罗马神话中神名来命名星期名称的唯一的一天,其余几天则是以北欧神话中的神名来命名的。


在这里,英语的“日曜日”是Day of the Sun(太阳日,星期日),“月曜日”是Day of the Moon(月亮日),说明它们知道“日”、“月”的概念,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它们没有观察天象,测量日影的计时工具,又怎么有“日”的概念呢?它们的历法与月亮的月相变化无关,又怎么可能有“月亮日”的说法呢!其“月亮日”是从何而来呢?

在国外,“七曜”也是相当出名的,很多地域以“七曜”代表一个星期的七日。月神主管星期一,所以星期一称“月曜日”;火神主管星期二,即称“火曜日”;水神主管星期三,即称“水曜日”;木神主管星期四,即称“木曜日”;金神主管星期五,即称“金曜日”;土神主管星期六,即称“土曜日”;太阳神主管星期日,即称“日曜日”。

“七曜日”分别代表一周七天的叫法,据说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公元前七百年左右,“古巴比伦”出现了一个星期分为七天的制度,四星期合为一个月。“古巴比伦”人建造七星坛祭祀星神。七星坛分七层,每层有一个星神,从上到下依次为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神。七神每周各主管一天,因此每天祭祀一个神,每天都以一个神来命名。所以,西方每星期是以星期日开始计算的,同中国以星期一开始的习惯不同(以星期一开始是后来改的,实际上七曜、七政在中国的易学、占星、命理依然有使用,中国依然是以星期日为一星期为起点的,该用法也流传日本。)。

伊斯兰教历的星期,使用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法(与日本相同),逢金曜即阳历的星期五为“主麻日”,穆斯林在这一天举行“聚礼”。“七曜日”的称法在日本普遍的使用着,相信很多玩过日本游戏,看过日本动漫的人都有所发现吧。

其实,中国是最早使用“七曜”的,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合称“七曜”,古代中国,韩国,日本,朝鲜分别用来称一个星期的七天,以日曜日起点,如“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其余依次类推。

周天来源很早,易经中就有“七日一来复”的说法了,七曜在黄帝内经就有出现“九星悬朗,七曜周旋”。

通常日历上日曜日会在月曜日前面,不符合人们一到七的普遍认知规律,这是因为,我国古代历法中,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七曜论中,太阳为首,太阳为尊,为万物之始,自然应置于最前,其余顺次排下。

因此日本通常采用由日曜日至土曜日的一周计算方法,但我国在改历法时不知为何采用了“星期一”“星期二”直到“星期六”,以至于忘记了中国本来的纪日方法,据称因为“星期七”不顺口且有西方“礼拜日”和日本“日曜日”之说便改作“星期日”。(实际上忘记了本来“日曜日”就是中国说法,自相矛盾了,这也是被西方伪史“古巴比伦”影响中国后导致的思维。)


那么,为什么一星期是日、月、火、水、木、金、土呢?

中国是日月+五行,佛教四大物质,西方“古希腊”四元素。

其中,五行只有中国有,其他地方都是四大物质、四元素,都与中国的“五行”不同,就算按名字意义来算,与中国相同的也不过是水、火、土,第四个物质、元素一般为风、空气,而没有金、木!也就是说五星中的金木水火土,其他地方不可能产生金、木两星。

为什么西方不把五星中命名为水、火、土、风或气这四星呢?另外一星可以另起名字嘛,完全不应该出现和中国五行一样的五星名字!


再者,星期排序,为什么不是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呢?

星期排序而是以“日、月、火、水、木、金、土”这样的顺序来排列。

按道理,中国的应该是按“日、月、金、木、水、火、土”来排列啊,是不是哪里出错了呢?是不是就真的不是中国的了呢?!

其实不是的,中国的确是按照“日、月、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排列的,为什么会变成今天的顺序“日、月、火、水、木、金、土”呢?

我们慢慢来看!

图 七曜与星期



图 二十八宿轮值日



二十八宿名称构成基本是:“星宿名+(日月金木水火土)+星宿的动物原型名称”,结合四神兽形成四象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从角宿开始,自西向东排列,与日、月视运动的方向相同:

东方青龙七宿: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朱雀七宿: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白虎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玄武七宿:斗木豸,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蝓。

图 十天干、十二地支、七曜、二十八宿



二十八宿轮值日记日法,分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有奇”,是以一宿代表一日,二十八宿代表二十八日,周而复始。二十八日为一个周期,正好四个星期轮流一个周期。

“宿”本身过宿的旅舍的意思。最初,二十八宿是用以标准月亮在一个恒星月中的运动位置。恒星月每天是27.32天,一个恒星月中月亮每晚在满天恒星中都有一个旅居的地方,一个月共换27个或28个地方,所以叫做二十八宿,这是古今通称。


由此而产生的二十八宿轮值日记日法,一宿为一日,轮完二十八天,其“七曜日”顺序就恰好为“日、月、火、水、木、金、土”了,这就是“七曜日”的由来,也是今天一星期的由来。

这就是现在星期排序“日、月、火、水、木、金、土”的原因了!


但如今却说,该用法来源于“古巴比伦”,然后影响中国,真是奇怪!更是莫名其妙,中国关于“七曜”来源是天文历法,使用也很早,历史清清楚楚记载的,却被不知道从哪来的“古巴比伦”说成是最早的,然后就这么以讹传讹被中国某些人当成是真的教给大家!

尤其是“日曜日”的用法,为什么中国和西方一样呢?!西方没有任何理由以“日曜日”为起点,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西方完全可以用“火曜日”为起点啊,甚至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星星表示七星,这样的胡说八道,简直是在说“中国人影响中国人自己”,西方明明就是受中国影响才有这样的星期用法,却倒打一耙,反诬中国学习“古巴比伦”,学习西方而来!真是无耻!

显而易见,西方关于“年、月、日”单词的定义,只能由外界输入,它们才能获得相应的概念!那么,现在一直所说的“古巴比伦”的七曜影响西方,影响中国的说法也就不可能存在,只可能是中国的“年、月、日”历法概念,“七曜日”影响西方,而不可能是反过来西方影响中国!

西方这样伪造历史,倒打一耙,否定学习自中国的历史,反而想当中国的“老师”,其心可诛!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2:56:38
而“日”的概念:太阳对人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是以太阳的出入作为作息时间的客观依据。太阳出入造成的明暗交替出现的现象,于是以太阳出入为周期的“日”,于是也是最早认识到的时间单位。

中文“日”的基本字义:

1、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星辰。日晷(guǐ)(古代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2、白天,与“夜”相对:日班。

3、天,一昼夜:多日不见。今日。日程。

4、某一天:纪念日。

5、计算工作的时间单位,通常以八小时或六小时为一个工作日。

6、时候:春日。往日。

7、每天,一天一天地:日记。日益。

8、特指“日本国”。


以英文“日”的释义:

1. time for Earth to make a complete rotation on its axis;

2. some point or period in time;

3. the time after sunrise and before sunset while it is light outside;

4. a day assigned to a particular purpose or observance;

5. the recurring hours when you are not sleeping (especially those when you are working)。

英文的中文释义:

1. 一天,时期;2. 天;3. 白昼日、日间用;4. 日子等

总之,说明西方知道“日”的含义的,且与中文“日”的字义较接近,有不少是差不多的释义!


但是,要知道一“日”的概念,必须要明白昼夜的界限,这就是“晨昏线”昼与夜的区分,并不是地球上所有地方都能明白一“日”的现象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高纬度地区,昼与夜的界限不再明显,分不清白昼与黑夜,又怎么知道前一天过去了,新的一天来到了呢?!

这就是常说的“白夜现象”。

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34′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到了北极圈(66°34′即大于纬度66°34′)以后——即大于66°34′的高纬度地区,就成为极昼——在此地区出现极昼的前后几天也有白夜现象。

欧洲许多国家如德国、波兰俄国的莫斯科等等大都在北纬45度以上,欧洲整体纬度要比中国高的多,相比中国更接近北极圈,也处于白夜现象出现的范围。在我国最北端漠河附近(属于中纬度),夏季接近夏至日时,会发生白夜现象。

图 某位网友在2020年1月14日所说的在英国出现的“ 白夜现象”



所以,西方不知道一“日”什么时候过去,有什么时候来到,分不清楚白昼与黑夜,自然无从知道“时间”的概念,更不可能知道“空间”方位了,时间与空间是一体的呀!

图 《黎明破晓的世界:中世纪的思潮与文艺复兴》部分



西方的很多小说都会写到漫长的黑夜与冬天,比如很火的《冰与火之歌》,黑夜漫漫,白雪无尽,何时才能会迎来阳光?!白夜,白夜,太阳不落山,白昼的时间太长啦!

因此,我们可以从中得知西方语言里关于“日”的概念本非它们自己所有,而是来自于外界,也就是从中国输入的“日”的概念!


而且,中国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图 十二地支+时辰图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

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在中国,因为“日”的概念出现,也就出现了计时单位,计时工具。中国古代圭表测日影,逐步发展出“日晷”专门的圭表确定一天、一年的时间。圭表虽然能够计时,但功能有限,一天之中只能确定正午的准确时刻。于是,中国古人对圭表进行改进,创制出计时功能更强的计时装置——日晷(guǐ)。

时辰制

时辰: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十时辰制: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即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图 五更、五鼓、五夜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3时又72分钟,即4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晚上11时又96分钟,即0时36分。


十五时辰制: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对此,西方的用法就很少了,而且中国因此但是了计时单位和计时工具,西方却在没有这些的基础之上,懂得了“日”的释义,而西方表音字母文字没有外界赋予的含义时,只能是一串无意义的字母,西方又是通过什么获得了“日”的释义的呢?!

中国因为一天“日”计时的需要,产生了计时工具“铜壶滴漏”,而西方并没有产生这类工具,却直接产生了钟表,也是直接用九十六刻制,并无演变历史,西方是如何产生“日”的概念呢?!

如果没有相应的历史发展,是不可能产生相应的概念的,西方是自己不能产生“日”的概念的,只能由具有这种观念的地方输入,显而易见,西方只能是由中国获得“日”的概念的!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3:14:32
“年”的概念:更长一些的时间单位“年”的认识,要较“日”、“月”困难得多,但这是对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意义更为重大的一种周期,因为寒暑、雨旱,以及渔猎、采集乃至农业生产活动无一不与它有关。所以,人们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由物候——草木枯荣、动物迁徙、出入等的观察入手,大约是探索一年长度的最早方法,随后才是对某些星象的观测。后者所得结果要较前者来得准确。

据传说,在颛顼帝时代,已设立“火正”专司对大火星(心宿二,天蝎座α星)进行观测,以黄昏时分大火星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时,作为一年的开始,亦即这一年春天的来临。由此不难推得一年的长度。这是我国古代观象授时的早期形态。据研究,这大约是公元前2400年的事。

又据《尚书·尧典》记载,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其具体的观测方法与结果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据推算,这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时的实际天象。

《尧典》还记述了这时人们已经采用了“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初始历法。这里以一年为366日,当是人们对恒星周年运动周期的测算得到的结果。由于一年的长度与月的长度不存在整数倍的关系,该初始历法已采用了置闰月的方法予以调整,这显然是一种阴阳历,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阴阳历的最早记载。

这就是“年”的来历!


中文“年”的基本字义:

1、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一年。三年五载。

2、每年的:年会。年鉴。年利。年薪。

3、一年的开始:年节。新年。

4、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画。年礼。年货。

5、时期,时代:近年。年华。年号(a.帝王用的纪年名称;b.公元纪年名称)。年限。年深日久。

6、收成:年成。年景。年谨。荒年。

7、岁数:年纪。年事(岁数)。年高。年轮。

8、人一生所经年岁的分期:幼年。童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

9、科举时代同年考中者的互称:年兄。年谊(同年登科的关系)。

10、姓。


以英文为例,“年”的释义为:

1. a period of time containing 365 (or 366) days;

2. a period of time occupying a regular part of a calendar year that is used for some particular activity;

3. the period of time that it takes for a planet (as, e.g., Earth or Mars) to make a complete revolution around the sun;

4. a body of students who graduate together。

英文的中文释义:

1. 年(365天);2. 年份;3. 年龄;4. 一年等。


英文的“年”的释义很多与中文汉字“日”的意义差不多,它们也懂得“年”是365天的哦!它们是怎么知道的呢?

从历法制定开始,最初中国人只知道一年大约是366天呢!西方人却一开始就知道了一年是365天啊!那么它们是通过观察天象、季节、物候等知道“年”的概念吗?!

观察天象,一开始就要知道四季,知道“二分二至”,这对于历法制定来说相当重要!

那么我们来看西方历法中有“二分二至”吗?从它们自己的“历史”描述来看,它们的各种历法来历都没有使用过“节气”,自然就不知道“二分二至”,而一回归年的确定起点在于“冬至”,西方在没有“冬至”的情况下怎么制定历法的呢?难以想象啊!


对于中国阴阳合历来说,“冬至”在全部二十四节气中起着“定时针”的作用,因为“冬至”固定在十一月(固定在11月是因为中国制历规则规定的哦!),于是“大暑”、“雨水”等节气才相应固定。

因此,“冬至”的定位对于一年来说非常重要,在一年中如何安排二十四节气就涉及“平朔”、“定朔”、“平气”、“定气”的问题,这就是“节气”与“置闰”,才能获得高精度的历法一回归年数据!

所以,二十四节气与太阳、月亮都息息相关,也是历法产生的依据,而西方历法没有“二十四节气”,却有对应节气时间的“黄道十二宫”,没有“冬至”,却有了太阳历,更有了历法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这本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没有“冬至”的概念,就无法定位一回归年的起始点,也就无法产生历法!

西方“年”的概念不是直接来自于对太阳的观测,而是来自于外界输入获得的“年”的概念!


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并没有历法发展演变的历史,很多关于天文历法的知识,甚至是单词的定义都不是出自于它们的知识,而是来自于中国,却拒不承认这点,还反过来企图污蔑中国天文历法,想给中国天文历法当祖宗!

它们这种直接获得了历法的过程,自然无法详细说明历法是如何产生的,因为它们本来就不知晓历法是如何诞生的!

制定一部历法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我们的祖先通过观象授时,通过空间上的定位,进而获得地球上准确对应的时间,确立了时间、空间的概念!

这是多么难得的事啊!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3:24:42
西式(假)阳历是“先进”的吗?

【西式(假)阳历是“先进”的吗??

这个问题很重要,因此衍生了很多相关问题,只有弄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明白西方历法史说的对不对!

也才能明白为什么中国的阴阳合历需要经常计算,而西历不需要。不是中国历法落后,也不是西方历法先进,只是源于人们的无知的误解,才会将“先进”当做“落后”,将“落后”认作“先进”。

通用的公历,或者叫格里高利历,也叫太阳历,但没有“节气”不能算真正的“太阳历”,一个月的月长与真实月亮变化无关,也就不能叫“月份”,都是人为安排的,所以从日期中是无法反推出月相。

伊斯兰历法是太阴历,即月亮历,所以新年可以出现在夏天也可以出现在冬天,月份是无法指示四季变化的。

阴阳合历则是结合了太阳历的“节气”和月亮历的“月相”的历法。

真要说方便,中国的夏历(农历)可以类比为一个巨大的钟表:用太阳当时针,通过“节气”就可以知道四季中的大概位置;用月亮当分针,通过月相变化就可以知道朔望月。只是,很多人习以为常了,并没有意识到“月相”在生活中的意义,其实很重要!

但不少人却觉得西历更方便,而节气日期固定在西历某些日期中出现,所以可以废掉农历。


那么,先说个别的事情,阳历是怎么来的?

最初的历法制定,离不开日、月的观察,才有了“日”、“月”的观念,而一年的概念则很难产生,但是又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意义。

因为寒暑、雨旱,以及渔猎、采集乃至农业生产活动无一不与它有关。所以,人们对它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由物候——草木枯荣、动物迁徙、出入等的观察入手,大约是探索一年长度的最早方法,随后才是对某些星象的观测。后者所得结果要较前者来得准确。

据《尚书·尧典》记载,在传说中的尧帝时,“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其具体的观测方法与结果是:“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即以观测鸟、火、虚、昴四颗恒星在黄昏时正处于南中天的日子,来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以作为划分一年四季的标准。据推算,这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时的实际天象。

《尧典》还记述了这时人们已经采用了“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初始历法。这里以一年为366日,当是人们对恒星周年运动周期的测算得到的结果。由于一年的长度与月的长度不存在整数倍的关系,该初始历法已采用了置闰月的方法予以调整,这显然是一种阴阳历,是我国古代长期使用的阴阳历的最早记载。

据《夏小正》记载,正月“初昏斗柄悬在下”,六月“初昏斗柄悬在上”,其间的五个月为半年;五月“时有养日”,十月“时有养夜”亦以五个月为半年。

四分历是以365 1/4日为回归年长度调整年、月、日周期的中国古代历法。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则1/4日记在斗宿末,为斗分,是回归年长度的小数,正好把一日四分,所以古称“四分历”。战国至汉初,普遍实行四分历。

也就是说,我们所知的历法(阴阳历和阳历)有两种:一是有四时的“节气”太阳历,一年约为366日;二是无四时节气的阳历,366日。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格里高利历,亦或是儒略历都不是366日,而是精确值较高的回归年天数,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呢?


那么无节气阳历能够发展为较为精确的格里高利历吗?

冬至点对于历法一年的测定非常重要,而冬至点的推求由于太阳的位置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间接推得,早期测定冬至点的方法大致是利用当时给定的冬至日,以漏刻得到夜半的时刻,由这个时刻中天的恒星的入宿度,反推得到太阳的位置。这一方法由于漏刻定的时间难以准确,所以测得的数值也比较粗略。

不考虑月亮对太阳、地球的影响,就很难继续下一步历法的精确,所以中国发展为阴阳合历,历法制定需要考虑“节气”和“闰月”的问题,才能进一步观察到太阳、月亮运动不均匀性,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等等天文现象,以及“岁差”的发现,纯阳历只观察太阳的话,历法精度必然不能继续提高,最多只能保留在366日。

根据这些可知,格里高利历的一年天数不是366日,也就不符合历法发展规律,也没有演变修历的过程。


中国的阴阳合历出于对历法精确性的要求,会不断提高历法精度,所以,冬至点观测的问题在南北朝的时候得到解决。

冬至点是否是不变的呢?

冬至点也是影响太阳历的准确性的因素之一,纯阳历不考虑其他天体,却一定要考虑冬至点的问题,关系到一年的测定。

今天的人们有多少人知道呢?在晋代以前,我国的天文学家相信冬至点的位置一旦测定,就永远不变,所以战国时期到西汉大都沿用冬至点在牵牛初度这个数据。汉代人通过实际观测,已经明显地察觉出冬至点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是还能不能确定,只是含糊其词的。

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又由于自转轴对黄道平面是倾斜的,地球赤道那里的突出部分受到日月等吸引而引起地轴绕黄极作缓慢的移动,大约26000年移动一周,由此产生了岁差现象。这种变化是缓慢的,冬至点在赤道上每年西移的度数,依我国古代所用的度数计算,大约77年差一度。

所以,南北朝时期后秦的姜岌,想出了一个巧妙方法,就是在月食的时候测量月亮的位置,这样推得太阳的位置,再核算到冬至太阳的位置。这种方法是相当准确的。他实测得冬至点的位置在斗17度。

冬至点是会变的,这就是岁差现象,也就是无节气阳历不可能存在的原因之一。

所以,儒略历、格里高利历的存在情况很奇怪,其太阳历缺乏“节气”功能,这是太阳历不可缺少的部分,这种历法不是天文观测自然得到的历法!

实际上,这样的历法甚至不应该称为“太阳历”,因为节气正是太阳在黄道一年视运动轨迹的24个关键节点,只有具有“节气”的历法才能叫太阳历,而事实上,儒略历、格里高利历通通没有节气,又怎么能称之为“太阳历”呢?其历法明明与太阳无关啊!

所以,西历是(假)阳历,没有代表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节气”怎么能称之为“太阳历”呢?!而西历就是这样的(假)阳历,误导了很多人。


根据儒略历、格里高利历的情况,不可能获得准确值较高的回归年天数,却偏偏有较高精度的太阳历;按其置闰规则,儒略历、格里高利历也不需要高精度的历法,也就无需发展天文观测,也就不可能获得更高精度的太阳历!

进行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只有阴阳合历才需要进一步提升历法准确性,也才能提高历法精确性,才能继续天文观测,才会有众多的天文现象的发现,这是阴阳合历需要符合现实天象所带来的必然性!

西历这种“假阳历”是做不到的,那么假阳历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岁差”现象,所以阴阳历才需要每年进行历算制定历法,否则,“节气”和“月份”很快就失去功能了,出现误差,这就告诉我们,其实,只要“阴阳合历”失去“节气”和“月份”功能后,就会变成“纯阳历”,也只会变成一种保留该历法回归年数值的“假阳历”!

而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历法,只有儒略历、格里高利历最符合该种情况,所以,这就是西历的真实来历!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3:28:19
夏历每年都需要计算,大小月不固定,是落后吗?

【什么是先进?什么又是落后?

现在所说的先进落后,都不过是强权之下的语言,根本和事实上的先进与落后无关,就如同今天很多人觉得农历落后,西历先进一样!

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天文,也不了解历法,那么这些主观认为的先进与落后,都是个人想法!

严格的讲,历法离不开天文,没有天文意义的历法是不够资格谈“历法”二字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历除了一年的长度之外,岁首、大小月安排、每月天数等完全没有任何天文意义,这就意味着西历其实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先进”!

夏历之所以无法固定日期,正是因为它试图与天象吻合,而天象是不固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显然夏历才具有天文意义,如果说科学,那么也只有夏历更符合很多人眼里的科学!


之所以造成夏历这种情况,是因为根据现在观测的天体运动周期编制农历,会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历法的精确性:

1:三个周期(地球公转,地球自转,月球公转)的倍数关系,这三个数值不是倍数关系,而历法要尽量按照倍数编制,多出来的就要闰天或者闰月,即使这样也无法完全达到倍数关系。

2:就是天体运行的非周期误差,潮汐效应,其他天体微扰,等等。这个对历法的影响较小,只有借助现代的高精度观测设备,才能观测到若干年1秒的误差,出现闰秒的情况。

有人认为这种扰动不在历法的考虑之内,观测到误差达到了1秒,可以做个闰秒。

经过查证,其实,闰秒是不能解决日期误差的。闰秒解决的是:当地球自转1日不等于3600*24秒的时候,增加或者减少1秒,闰秒解决的是修正地球自转偏差的问题。但由于岁差的原因,地球的公转会有误差,农历的闰月、公历的闰年修正的是地球公转的偏差。二者不是一回事,闰秒无法解决公历自身的误差。

也就是说,不是因为天体的运行不是周期性的,而是夏历同时考虑三个周期的倍数关系,根本做不到简单的闰日闰月。简单规整的三个周期倍数只能是人为规定出来的假象,不符合实际天象,也就不能依据天文历法得知现实天象,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中国的夏历(农历)这种需要考虑三体-多体运动的历法,是不能做长期精确推演。

没想到的是,而这一点,却成了很多国人眼中的“落后”的表现!



夏历真的“落后”吗?

夏历包含日月周期的两个信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是一套太阳历系统,事实上现代节气的预报也是天文观测的结果,每年各节气的西历日期前后波动事实上是西历“不准确”的结果)。

夏历十九年七闰只是一般情况,实际是否置闰要根据节气和月相来判断。

夏历采用“定朔法”,使得所有朔日(新月)都在初一,每月十五、十六一定是满月,初一一定是无月,同时日食只能发生在朔日初一,月食发生在望日;夏历一个月份一定是一个月亮阴晴圆缺的周期,这都是西历做不到的。

图 中国夏历朔望月与日食月食形成示意图



因为月球公转轨道是椭圆,速度时快时慢,所以到望(满月)时就可能在十四到十七了。当然也可以新定一种历法标准让满月都在十五,但这时新月就不一定在初一了。

因此,有人称西历为阳历,夏历为阴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夏历是阴阳合历。穆斯林由于在新月日礼拜,他们使用纯阴历。

图 月亮朔望月-每日周期月相变化图



图 二十四节气在地球上的四季变化图



所以,我们的夏历表现形式是“阴月阳年”,同时补充二十四节气,这样就可以通过月相判断初几,可以根据二十四节气判断季节,这就是让日月变化成为我们的挂在天上的“钟表”和“日历”啊!

难道不够“先进”吗?如果这都不算先进,还有什么历法算先进?!

这是否是在说地日月的运动也不够先进呢?!不听地球人的话,为什么不按照简单规整的三个周期甚至是多个周期运行?!


夏历和西历一年之所以会差十几天,这是对“年”的定义不尽相同,夏历作为阴阳合历仍然决定于现代天文观测和计算,同时保证一个朔望月的月相周期变化,也要保证一年的太阳位置的周期变化,在事实上是一种更“有用”的历法。

在这一点上,西历并不能体现日月运动,也不能根据日期变化来判断现实天象,西历虽说是太阳历,可是太阳运动的位置并不能通过西历日期来判断,因为缺失了“节气”功能,从这一点上来看,西历并不能算做是真正意义上的太阳历,只是因为其回归年天数是地球绕日运行一周的天数而已!

所以,二十四节气是夏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夏历月份的不体现季节变化,但“节气”就弥补了这一点,气候当然每年都在变化,不可能年年一致,规定节气日期也无法作为农事指导,因为节气本来体现的就是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它的周期与太阳运行有关。

加之现在夏历完全使用天文观测来修正,能精确确定冬至点的位置,所以理论上说夏历是没有误差的,中国历法是一个动态修正的历法,从置闰的规则就可以看出来,根据节气(天文位置)置闰,而不是仅仅根据规则置闰(已经超越了规则置闰的阶段!)。

因此,夏历本质上是阴阳合历,既体现了地月关系,又体现了地日关系,因此从科学性上来说,它比西历先进得多。至于夏历的衰落,与它科学与否无关。

在这里,从事实上证明了夏历(农历)是先进的,但是,对于不相信不喜欢的人来说,可能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也希望能够加深很多人对中国历法的认识,毕竟,只能从事实上证明,却无法轻易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只要还有人相信我们的历法是最先进的,这也许就已经足够了吧!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3:36:34
夏历(农历)节日可以挪到西历过吗?

【这种想法太落后啦!太晚啦!已经有人试过了!

有人说把农历(夏历)节日搬到西历中去,日本已经这么做了,所以日本的节日已经和现实天象产生了脱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月圆,符合月相变化,简单的将农历日期换为西历日期,是不可行的,也就变成半轮残月过中秋。

不过,也有人说日本还有过旧历的,有些地方在“八月十五”月圆的时候过中秋节。

当然了,实际上中国人也已经把真正的新年“元旦”正月初一如同日本那样,换到了西历的1月1日,以至于很多人都不识得了自家的“元旦”大年初一了呢!

至于节气与西历日期对应,这是夏历经过上千年协调日、月、地球三者关系,才逐渐实现的,一开始的节气并不会固定,随着时间变化,夏历每年需要制定,是因为天象如此,天体是变化的,夏历是符合当时天象而制定的,而西历不考虑这些。

而且,西历这种历法,其中的“月份”和月亮无关,属于人为安排的,那么如果我们规定一年13个月,一月28天,这样就有364天,然后平年给最后一月加一闰日,闰年给最后一月加两闰日,再结合如今流行的七日一星期的传统,每年大部分的时间挂历上都是整整齐齐的了!(显然比现行西历排列的更好嘛!)

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也符合太阳一回归年365天的天数啊,或者变成另外一种方式安排“月份”也是可以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农历节气对应西历日期就不是今天的日期了,夏历的“二十四节气”反而不会变,阳历日期反而会产生变化!

所以,真到那个时候,需要根据“二十四节气”判断季节变化,然后再推算西历日期,真正不会改变的是“二十四节气”呢!

只不过,西方改变历法的代价太大,不能这么做而已,西历的历法不具有天文意义,都只是人为规定的,什么都不能反映,西历没有任何天文意义。


还有,西历过年比夏历早一个多月了,人们现在认为夏历比西历“晚”一个多月,事实上,应该说西历已经和实际天象脱节有一个多月左右了,产生了一个多月的误差了。

这样就变成了明明还在过冬,西历却开始了新的一年,与真正的季节毫无关系,真正的新年应该以夏历(农历)新年(元旦)为准,这才是太阳运动轨迹的真实状态,代表着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因此,有人发现2013年网上的在线万年历,挂历和报上登载的冬至日期竟然不一样,可见确定夏历节气并不容易,事实就是如果中国节气没有确定出了问题,换算西历日期也会发生错误,并非所谓的西历节气日期“永远固定”,而是证明了西历节气日期取决于夏历节气!

24节气才是严格的太阳历,是天文台观测得来,比西历更准确,而非按日期计算。夏历的难点不是计算24节气,而是如何计算闰月,也就是如何弥补月历与太阳历的差值。

如果夏历节气不能确定,西历的相应日期也就不能确定了!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和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就像两个旋转的陀螺,陀螺自转轴与公转轴不平行时会出现进动和摄动,致使公转周期并非匀速。如要推算每月的天数和24个节气的具体日期并不容易,要考虑地球和月亮的公转、自转、进动和摄动等,据说还要计算天体的潮汐变形。

每年的夏历要根据上一年紫金山天文台发布天文年历编制,相当复杂。据说也有天文机构推算出了较长时间的高精度的天文年历。




上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都有关系,需要分开解答,但是最好一起看!
楼主:长安今何在  时间:2020-03-04 13:47:40
夏历(农历)节气是否可以挪到西历日期中呢?


【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哦!很多人觉得西历“先进”,夏历(农历)“落后”!

中国的节气总是差不多固定在西历相同的日期,所以,总有人觉得可以将节气直接挪到西历固定日期中过。

实际上,这个想法很可笑,现实的例子就是十二星座,十二星座日期就是对应二十四节气点的,和今天节气在西历日期中是差不多时间的!

按理说,这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今天的十二星座变成了十三星座,为什么就不对应今天的中国节气了呢?明明日期还是一样的呀!

(说实话,农历的节气也并没有变化多少啊,每年也是差不多日期的啊,西历日期也不可能真的固定在某个日期的,还不是有波动的情况!)


历法的制定,离不开冬至点的测定,那么,冬至点会永恒不变吗?

只有冬至点永恒不变,节气点才不会产生变化,那么十二星座日期才能没有问题,那样只能说地球没有自转和公转了。

但是,冬至点会移动,这种移动是因为地球自转轴转动产生的岁差,导致每年都不会回到相同位置,也就使得地球上看到的星象在变化,不再是前一年看到的天象。

十二星座固定了日期,固定了当年的星座图,妄想每一年都过在同样日期进行占星,这不就是和今天有人想要固定西历日期过节气的想法一样吗?!这岂不是想要让地球、太阳、月亮永远固定在天上不动吗?

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毕竟,地、日、月都不听地球人的使唤,不可能不动的,天体的自转、公转等各种转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时间长了,就变成了12星座那样多出“蛇夫座”!


为什么我们今天感觉不到这种变化呢?

因为“岁差”的导致每年春分点都会向西移动,所以,历法中的节气没有固定在具体数值上,也就需要每年计算获得新数据,以符合当年地日月运动状态,每年的节气都是移动后的最准确的数据啊!

这样就导致“春分点”就算移动了,我们也看不出来,感觉不到,总不能让历法不准确吧!这也使得换算后的西历日期跟着移动了,因此西历日期与节气日期保持了一致,这样就显得每一年的西历节气日期是固定的了。

原本因为“岁差”黄道西移的现象,使得平均每71年差一天的日期,也就不能体现在西历日期中了,这就让人们感受不到日期的改变!

也正因为如此,每年太阳位置发生的变化,在节气中体现出来不固定,在较为固定的西历日期中没有任何体现,人们也就察觉不到,懂天文的也少,星象上的细微差别也很难察觉的出来。

这种日期上的固定,使得人们以为节气点是永恒不变的,才想要放弃节气,过固定的西历日期,没想到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了符合天文上的准确,反倒成了它的罪过!

这种想法,难道只有变成12星座那样才能显示“先进”、“优秀”吗?!


虽然看似十二星座日期不变,可是,事实上,十二星座变了,多了一个十三星座“蛇夫座”。因此每年的真实节气点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实际上过的并不是千年前的“节气”时间。

图 十二星座+二十四节气



不过,十二星座的名称和图像,中国早就已经有了。

中国古代是叫十二星宫。

图 欧洲十二星座来源于中国28宿,(宣化辽墓壁画中的星宫图)



宣化辽墓(墓主张世卿卒于辽国天庆六年,即1116年)壁画也有一幅十二星宫图,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白羊宫、金牛宫、双子宫、巨蟹宫、狮子宫、处女宫、天秤宫、天蝎宫、摩羯宫、宝瓶宫、双鱼宫。除了金牛宫图案被盗洞破坏之外,其余十一宫的图案都保留完整。

(请看《黄道十二星宫图在中国》、《十二星宫图像部分中国原型》)

正好这是个现成的例子,通过固定星象十二星座、日期的12星座的改变,来证明这点!

图 十二星座多出的十三星座“蛇夫座”



经过1500年地轴的变动、太阳系的移动以及恒星之间的运动,如今的黄道十二星座位置早已不一样,而变动过后就出现了另外一个星座,那就是蛇夫座。

现代天文学则强调第十三个星座“蛇夫座”也通过黄道,星座日期为12月1日至12月19日,夹在射手及天蝎之间,所有的星座日期将因此全部改变。

所以,如果蛇夫纳入第十三个星座,金牛的人将变成牡羊座,双鱼变成宝瓶,而天蝎座改为11月廿5日到11月卅日,从原本卅天大幅缩短为六天,射手座有一半以上日期,变成蛇夫座,冲击最大。

12星座的日期固定的图像不会随着“岁差”改变,而黄道12宫的起始点以黄道和天赤道升交点的春分点为“黄经0度”,能够随着春分点移动,时刻保持与24节气一致的情况!

以下是新日期的说法:

白羊座 更新日期04.19.~05.13 原来日期03.21.~04.20

金牛座 更新日期05.14.~06.20 原来日期04.21.~05.21

双子座 更新日期06.21.~07.19 原来日期05.22.~06.22

巨蟹座 更新日期07.20.~08.19 原来日期06.23.~07.23

狮子座 更新日期08.20.~09.15 原来日期07.24.~08.23

处女座 更新日期09.16.~10.30 原来日期08.24.~09.23

天秤座 更新日期10.31.~11.22 原来日期09.24.~10.23

天蝎座 更新日期11.23.~11.29 原来日期10.24.~11.22

蛇夫座 更新日期11.30.~12.17

射手座 更新日期12.18.~01.18 原来日期11.23.~12.21

摩羯座 更新日期01.19.~02.15 原来日期12.22.~01.20

水瓶座 更新日期02.16.~03.11 原来日期01.21.~02.19

双鱼座 更新日期03.12.~04.18 原来日期02.20.~03.20

图 十二星座日期对应太阳实际经过星座时段图



千年前的春分点日期的确还是3月21日左右,和今天春分点西历日期一样,但是,当时的星空天象和现在的星空天象已经大不一样了。

所以,按照今天太阳实际经过星座时段来看:

以千年前的节气日期为准,到今天的节气,已经换成了上面的更新日期了,说明经过千年,真实的节气时间其实是变动了的!


因为岁差的缘故,“春分点”是以每年50.3角秒向西移动,大约71.6年移动1°左右,导致节气点也发生变化,大雪节气不再落在天蝎座,而落在了“蛇夫座”。

我们会看到人们按西历日期过星座生日,就算天象发生变化了,人们依然不知道,因为西历日期不反应真实天象,所以,人们不知道天象已经改变的事实。实际上,太阳实际经过星座的时段早就不是千年前的日期了,要过也该过更新后的新星座日期了!

如果节气真的改成西历日期,过的也不是当年的节气,人们感觉不到,所以就以为过的还是当年的节气,却不知道过的是曾经的节气日期,这是无知的表现啊,怎么称得上是“高明”的举动呢?!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知道今天反推过去依然是同一天的西历节气日期,其实真实天象时间也发生了变化的。


我们还可以根据二十八宿可以给太阳定位的知识来推算。因为这二十八个星区的位置是亘古恒定的,从地球上看又在太阳的运行轨道上,因此古代圣人便选定了它们作为太阳运行的坐标。

图 二十八星宿、黄赤道、测定“春秋分、二分二至”图



太阳的定位非常重要,因为太阳的位置决定了地球的四季,太阳就像是二十八宿当中的指针,指向什么位置,地球上就是什么季节了。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白天不长不短“昼夜平分”的时候,太阳在星宿的位置,是春分时节;

“日永,星火,以正仲夏”,白天最长的时候,太阳在心宿的位置,是夏至时节;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晚上不长不短“昼夜平分”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在虚宿,是秋分时节;

“日短,星昴,以正仲冬”,白天最短的时候,太阳的位置在昴宿,是冬至时节。


据说有学者在一档优秀的天文软件“虚拟天文馆”上进行了推演,发现在西元前8700年的天空,太阳对应二十八宿的四季位置,与《尧典》的记载相吻合,也就是说春分点在星宿之上,秋分点与虚宿相对,只要太阳与昴宿相对就是冬至,与心宿相对就是夏至。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依照现行西历来说,西元前8700年的春分是在6月2日左右,秋分是在11月29日左右,而太阳对准心宿时也就是夏至时节竟然是9月11日左右,而对准昴宿,也就是冬至的时间则是第二年的2月28日左右。

而本应该是同一天的西历节气日期的说法是错误的,变动了日期时间,通过西历却很难发现。

这说明因为“岁差”影响,“二分二至日”在西历当中并非是永远固定在今天的日期,但是,通过星宿对应节气,反而永远能够留下当时的天象!

如果今天的人们仅仅依据相同的西历日期来推算中国古代历法节气时间,那就会出现极大的误差错误,因为西历本身没有任何天文意义,不能用来作为历法时间的天文复原参考,西历相同的日期,不代表相同的节气天象!同一节气时间,天象表示,西历日期也不一样。



其实,节气根本就没有固定日期,也固定不了啊,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怎么固定日期呀!如果某些人愿意只过节气的西历日期,自然也是可以的,但是,可不要认为还是当年真实的节气时间哦!

如果按照西历日期来看的话,会以为地球日月都不会转动呢,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变化嘛,西历不表示天文现象呀!

真实的节气时间早就发生变化了呢!没有变化,那是因为每年都是换算后的当年节气日期呀!自然还是那个时间喽!

难道这是在说只有不准确的“节气”,不准确的历法才是最“先进”的吗?!那就难怪是西历成为“先进”代表了啊!


那这样一来,岂不是证明什么“先进”、“落后”啊,都与事实无关嘛!人们主观认为的“先进”就算是落后的,也是“先进”!

就算事实上“先进”的阴阳历,因为人们不认可其先进,所以“先进”的历法也被认为是“落后”的呀!

这么看来,幸好历法制定权不由这些人掌握呢!不然的话,好多优秀、先进、精华的东西就要这样被判定为“落后”啦!


但是,这样的认知还真是令人担忧,总是有人鼓吹中国天文历法“落后”,中国古代各种“落后”于西方,这样通过洗脑来改变国人的思想,进而可以改变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

如果我们不努力还原真相,正本清源,我们就会丧失华夏文明!请问大家,真的愿意见到那一天吗?!真的就要任由某些人肆意妄为,胡说八道吗?!我们就真的要这样坐以待毙吗?!

毕竟,相对于它们的实力、势力、财力都相当雄厚啊!而我们并没有掌握任何权力,相比之下,真的是太弱势了啊!

可是,作为华夏儿女,岂能眼睁睁看着祖国被污蔑呢?!真的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揭露西方伪史,还华夏公道的愿望啊!

我们一起努力,觉醒的人越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否就能够看到那一天呢?!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