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2021夏全面修订稿

字数:594378访问原帖 评论数:29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15 17:21:00 更新时间:2021-09-05 00:22:13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1 17:38:40
精怪18

猴娃娘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女子,坐在绣楼梳妆打扮。涂了胭脂,描了眉眼,往头发上戴了珠花,然后她照了照镜子,好看是蛮好看了,但她觉得美中不足。
“要是能有一对金耳坠,该有多好呢!”
正遗憾呢,窗外飞进来一个黄蜂,在屋里回旋,一边飞,一边唱:“嗡嗡喂,嗡嗡喂,我有一对金耳坠;你若答应嫁给我,耳坠我就送给你。”
那女子抬头一看,蜂子抱着一副纯金的耳坠子,正向她飞来。她心头一喜,暗想道,不过是只黄蜂子,答应了它,有什么要紧呢?顺口说:“那我嫁给你吧!”
“好好好,说定啦,过三天我来娶你。”
话没说完,“卜嗒”一声响,一副精巧的金坠子落到她的前襟上。拾起在手里,一看再看,戴起来,照见镜子里的她自己,真真美得像仙女似的。她乐得心里开满花,再抬头看那个蜂子,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过了两天,一个老猴精挑来一担鲜桃子,放在屋中央,它递上一张红帖子,对女子的母亲说:“你是我的丈母娘,我是你的新女婿。这担桃子是聘礼。明天晚上,我来娶你的女儿。”
说完,歪歪扭扭地敬了个礼,转身跑了。
一家人着了慌,一宿睡不好,青天白日也慌张:“好端端一个美女子,怎么能嫁给老猴精呢?”
可是呀,天黑下来,还没来得及点灯,那老猴精吹吹打打,一顶花轿已经到门口来了。
那女子哭哭啼啼,硬不肯下绣楼,但后悔已经来不及啦。老猴精是个又凶又丑的异类,这一嫁定是凶多吉少了,不知道嫁在何方?以后还能不能回家来呢?那女子的娘在屋里踱来踱去,总算给她想出个法子,她找到一包菜籽儿,塞到女儿手里:“这菜籽儿你藏身上,待会儿坐花轿,一路往外撒,等菜秧子出来,娘就去看你。”
“新娘子,上轿来,咱俩恩恩爱爱,生下一堆猴娃崽。”老猴精乐呵呵地招手,喜孜孜地唱。
那女子仿佛着了魔似的,不由自主迈开脚步,出了门,上了花轿。
花轿抬了起来,跑得飞快,一眨眼工夫,消失在黑夜里,连影子都看不见了。

别的女子出嫁呢,第三天要回门拜见父母,这女子嫁了出去,总不见回来。
她的娘想到女儿跟了那老猴精,又是担心,又是害怕。过了十来天,下了一场雨,门前的菜秧子绿生生长了起来,娘顺着青绿色的菜秧,走到村子外头。走过田野,来到原野,没想到,原野有一群羊,把菜秧子全吃光了。没了菜秧子,四野茫茫,路在哪里?
娘没有法子,只得掉转头,回家了。
大家都说:“不要再想她了,就当没有生养这个女儿吧!”
亲生的女儿,怎么能不想呢?娘愁得头都白了。她辛辛苦苦熬着,过了一年多,一天清晨,娘从女儿的床底下扫出来一卷红头绳,握着那卷红头绳,眼泪不能抑止地流了下来:“唉,女儿呀,也不知你是生是死。死了倒好,活着的话,不知道怎么样受苦呢!”
正伤心,窗外来了个喜鹊,冲着她,“吱喳”“吱喳”“吱喳”叫了三声。
“喜鹊呀,你要是知道我女儿在哪里,带我去找她吧!”
老娘跑出门外,来到树下,把那红头绳的一头抛给喜鹊。喜鹊衔起红头绳,牵着老娘,朝大山飞去。娘跑得慢,那喜鹊倒也照顾她,飞一阵,停一会。飞呀飞,飞了半天,来到一个猴洞,喜鹊落在洞门前小树上,停下来,不飞了。

那猴洞阴暗又潮湿,洞门口被一块大石头封住,外面的人进不去,里头的人出不来。
“女儿呀,我的乖女儿,你在这里吗?我是你的亲娘呀!”
听到亲娘的叫唤,猴洞里头,那女子“呜哇”一声哭了:“娘呀娘,你可来救女儿了!老猴精不在家,你帮我把大石搬开吧!”
娘在外面搬,那女子在里面推,费尽了力气,总算把大石头搬开了。娘走入猴洞,看见女儿脸色苍白,瘦得像鬼一样,怀里抱着个小猴娃,正在喂奶。
“女儿呀,你怎么给老猴精养起娃来了呀!不能再待在这里了,跟娘回家去!”
那女子呜呜呜哭起来,母女俩正说话,老猴精从外面回来了。
“啊呀,不好,它回来了,要吃人的!娘,你躲到米缸后面吧。”
娘刚躲好,老猴精就进了猴洞:“啊呀,猴娃娘,洞门怎么开了?”
“我憋得慌,把它推开啦。”
“不对,屋里有生人气!可恶,谁来了?”
“你疑心生暗鬼,哪有谁来?”
老猴精不信,这里翻翻,那里倒倒,眼看要抄到米缸了。它的丈母娘吓得直抖,抖出声音,给它看见了。
那猴娃娘抢着说:“哎呀,猴娃爹,这不是外人!她是我的亲娘,你的丈母,猴娃的亲外婆呀!猴娃的亲外婆来看咱家猴娃来了呀!”
“哈哈,原来是外婆!贵客,贵客!快坐下,来,吃鲜桃,吃山楂,吃榛子,吃山猪,吃人肉!”
老猴精从袋子里取出鲜桃,取出山楂,取出榛子,又取出半边山猪,一条人腿。
猴娃的亲外婆从米缸后面走出来,在老猴精对面坐下,看它泡了竹叶茶:“女婿,你老眯着眼,是不是眼睛有毛病呀?”
那老猴精正闹枯眼病,听了这话,连连点头:“对呀,眼睛不好,痒死了,疼死了!”
“我会治眼疾哩!你躺下,让你媳妇儿给你点几滴眼药水,准好。”
老娘塞给女儿一瓶胶水,示意老猴精躺下不要动。老猴精躺下,闭上眼,他媳妇往它眼帘涂胶水,一边涂,一边哄它:“猴娃爹,你静养着,不要动,等我烧好午饭,再叫你起来吃。”

老猴精闭着眼,听到锅碗瓢盘一阵响,以为媳妇在烧饭。其实呢,那猴娃娘从墙上取下个大布袋,到厨房收起金饭碗、金筷子、金擀杖,带走了。
过了好一阵,没闻到米饭香,老猴精说:“猴娃娘,午饭烧好了么?不要怠慢了外婆。”
没听到答应,老猴精大喊起来:“猴娃娘!猴娃娘!”
小猴娃吃了惊吓,哭起来。
老猴精听得声音不对,跳起身想看个究竟,可是呢,眼皮给胶水死死粘住,怎么挣扎都睁不开眼。他急得拼命擦,好不容易才把胶水撕开,眼睛红得像火,痛得火烧火燎的。但它顾不上啦,出了门,拔腿就追。它是个妖精,力气又足,追得像风一样快。
那女子和她的老娘裹了脚,走得老慢,眼看老猴精要追上来,女子说:“不怕,我有法子。”她从布袋里取出一摞金碗,扔到路的左边。那老猴精生性吝啬,怎么舍得丢弃金饭碗?它捡起金饭碗,跑回去放入猴洞,又继续跑出来,追它的猴娃娘。眼看又要追上,那女子取出金筷子,扔在路的右边。老猴精气得要爆炸,但它爱惜家财,忙不迭捡起金筷子,跑回猴洞,放起来,又搬石头塞住猴洞,继续追他的猴娃娘。眼看又要追上啦!那女子从布袋取出金擀杖,扔在路中央。老猴精跺着脚,大声骂:“造孽呀,造孽呀,净会糟蹋东西的坏婆娘!”它把金擀杖捡起,跑回猴洞,放好了,又再追出来。可是呢,来不及了,猴娃娘和猴娃外婆已经回到家,把大门紧紧关起来了。

那老猴精舍不得那女子,每到天黑,就拎起猴娃,父子俩并排坐在那女子门前的石碾上,哀哀地哭,苦苦地喊:

猴娃娘,狠心肠,
抱起猴娃哭一场!
我不要那金碗金筷金擀杖,
只要我猴娃崽的亲生娘!

夜夜叫,月月叫,叫来叫去总是这套话。那女子的兄弟听得不耐烦,有一天,他们堆起柴火,把那石碾子烧得通红。
老猴精眼睛不好,天又黑,压根看不清楚状况,那会儿,它抱着猴娃,又来到门前,照例把小猴精一放,往石碾子一坐。只听得“哧啦”一声——糟啦!老猴精屁股上的毛全被烧掉了,“吱哇吱哇”怪叫,跳出老远。那小猴精呢,小毛屁股也给烫成个赤红赤红的光屁股,哭得好凄凉。
屋里的人大声问:“毛东西,还来不来了?”
“不来了,再不来了!”
老猴精与小猴精跑了,再不敢来了。
那家人把那女子嫁给远处的一户人家,每到夜里,她总听到山风中传来一个声音:

猴娃娘,狠心肠,
抱起猴娃哭一场!
我不要金碗金筷金擀杖,
只要我猴娃崽的亲生娘!


后记:猴娃娘的故事,从看到钟敬文的民谭型式就一直在追,这回终于在林兰童话看到各式各样的文本了。要怎么写这个故事呢?从前也试写过好多次,总写不下去。倒不是资料不齐备——难道,我是在心疼那个小小的猴娃崽么?人世间,多的是悲欢离合的故事,这老猴精与猴娃娘的姻缘,映照着寻常百姓的某一类婚姻。这里头的命运,经历过也就经历过了,这里头的眼泪,流过了也就擦干了。
只是,那个可怜的猴娃崽,以后,它怎么办呢?

本故事参考资料:钟敬文《中国民谭型式》之“猴娃娘”型;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312A[母亲或兄弟入猴穴救女];林兰童话之《猴屁股为何没有毛》、《殉情的妖精》、《五郎子》、《猴儿娘》;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1 18:43:47
精怪19

火魔王和他的第十二个妻子2021

一苇 述

古时候,山寨里出了一个凶恶残暴的魔王。
魔王肚子里熊熊燃烧着烈火,看哪个不顺眼,嘴巴一张,立马喷吐出火球,那火球少则三四个,多则八九个,火球上下左右把人一包围,那人再无活路,只能眼睁睁地活活被烧死。
官家组织军队围剿他,可是呢,那火魔一身铜皮铁骨,还长了个石头脑壳,刀剑砍不伤他,弓箭射不入他。魔王火烧不坏,水淹不死,官家奈何他不得,只好把他活生生埋在地底下。
可是呢,一不留神,又给他钻开泥土,跑了出来。

火魔独霸一方,为所欲为,越来越猖獗,到处劫取金银,抢了奴隶抢美女。四面八方,人人深受祸害,个个敢怒不敢言。
火魔已经有了十一个妻子,那些妻子一个比一个漂亮,但他不满足,又抢回来第十二个。
第十二个妻子不但美丽,而且聪明。她恨透了火魔,但表面上,却装出爱他的模样。因为她装得很像,慢慢取得了魔王的信任。火魔从来没有被人爱过,渐渐感到幸福,越来越宠爱他的第十二个妻子,越来越依恋她,几乎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诉她。

一天夜里,趁他高兴,第十二个妻子给他端上美味醇厚的迷魂酒。火魔喝了迷魂酒,话越说越多。第十二个妻子问他:“大王,他们说你永远不会受到伤害,永远不会老,永远不会死,这是真的吗?”
“啊,不是的,我也有弱点。”火魔把他的第十二位妻子搂入怀里,“我只告诉你一个人,你千万要为我保守秘密啊!”
“大王的秘密,我永远不告诉别人。”
火魔嘴巴贴着她的耳朵,轻声告诉她:“宝贝,我长了一头红发,红得像燃烧的烈火,但是,中央有一条是绿的,绿得像河底的水草。如果你拔下绿色那根头发,用它勒我的脖子,我马上就死了。”
第十二位妻子抱住火魔的头,哄他入睡。
火魔睡着了,渐渐鼾声如雷。
第十二位妻子温柔地抚弄他的头发,拔下绿色的那一根。她拉直那根绿头发,往火魔脖子上勒了一圈,一用力,火魔的头颅从脖子断开,像西瓜似的,“骨碌”一声,滚到床底下。

就这样,火魔死了。
但是,他的头颅仍然在喷火。滚到椅子旁,椅子着火;滚到桌子旁,桌子着火;滚到衣柜边,衣柜着火。
眼看着那头颅就要点燃房屋,把整个寨子烧成灰烬。
火魔的第十二个妻子对头颅说:“不要再喷火了,到我怀里来。”
她弯下腰,把火魔的头颅抱起来,温柔地抱在怀里。说来也怪,她一抱起那颗头颅,头颅就不喷火了。于是她干活抱着它,吃饭抱着它,睡觉也抱着它。她抱着那颗头颅,一直抱到那一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魔王的眼睛闭上了。但是,他的口又再喷出火来。
“快,朝我身上泼水!”火魔的第十二个妻子说。
于是,人们有的拿水瓢,有的拿水桶,纷纷朝她身上泼。泼呀泼,泼呀泼,火终于熄灭了。
火魔的祸患平息了。
为了纪念这件事,也为了纪念火魔的第十二个妻子,泼水节一代一代传下来,一直传到现在。

后记:这是傣族泼水节故事——也许为了附会泼水节,故事才这样讲述。我猜想它是个佛家故事,因为火是嗔怒的象征。佛家常说“火烧功德林”,劝人戒定慧,对治贪嗔痴。以我自己体会,贪易治,嗔难修。
如何修炼情绪的定海神针?这是个大难题。
像一切好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给出了答案。火魔的第十二位妻子以柔克刚,拔下火魔惟一的绿头发,勒断了他的头颅。然后她把那喷火的头抱在怀里。她温柔勇敢地,持之以恒地,一直抱持它——最后,水浇熄烈火,泼水节从此诞生。

本故事参考资料:云南民间故事《泼水节》 林木搜集;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1 19:04:09
精怪20

板桥三娘子2021

一苇 述

话说唐朝时候,汴州西面有一座板桥,板桥旁边有一间客栈,名叫“板桥客栈”。
客栈的老板娘三十岁上下,模样儿说不上华美漂亮,但也有点儿秀丽动人的风情。她没有儿女,也没有亲戚,没有人知道她是谁,从哪里来,只听说她是个寡妇,人人唤她“三娘子”。
三娘子爽利能干,一个人经营客栈,兼卖粥饭,还养了一大群驴子。
大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不论是出差公干的,还是私人旅行做买卖的,要是路过汴州不够钱花,只要到板桥客栈来,三娘子就会降价接济他们。
所以呢,人人夸她会做生意,板桥客栈人来人往,相当热闹。

元和年间,有一天,许州人赵季和路过汴州,走到板桥,天色已晚,于是就近投宿,走到板桥客栈门前。
三娘子热情地迎上来:“客官从何处来?要往何处去?”
“我从许州来,要去东都洛阳。天晚了,想住在你这里。”
“今晚呢,已经没有好床位了,委屈你睡角落的床位,可以吗?”
“没问题。”
赵季和在最里边的床铺安顿下来,床铺隔壁正挨着三娘子的卧室。
三娘子端茶送水,照顾客人周到殷勤。到了就寝时间,她端来一坛陈年的美酒,对客人说:“这是我自家酿的陈酒,众位客官都喝一杯吧,暖一暖身子,洗一洗旅途的风尘。”
她娇笑着,打开酒坛的盖子,一瞬间,酒香溢满了客栈。
“干杯!”
“再来一杯!”
客人全都围到三娘子身边,一杯接一杯饮酒,谈笑风生,气氛很快活。三娘子酒量非常好,喝了好几杯酒,却没有一点醉意。赵季和也跟大伙一起说说笑笑,但他没有喝三娘子的酒。赵季和生性谨慎,出门在外,素来滴酒不沾。
没过多久,旅客们醉了、困了,各自上床睡觉。三娘子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吹灭了烛火。

夜越来越深,众人都已酣睡,赵季和独自醒着。
隔壁传来悉悉窣窣的声音,他透过墙缝窥视,看见三娘子点亮蜡烛,搬出一个木箱子,往地上铺开一张锦缎,然后从木箱里取出一个小木人、一匹小木牛和一套小犁耙。小木人大约六七寸高,做得精致逼真。三娘子把它们放在锦缎上,念了几句咒语,含上一口水,喷向它们。
水一淋,小人和小牛当即活了过来。
小人搬起犁耙,驾到牛背上,牵着牛,开始耕锦缎里的一块田地。他来来回回耕了好一会,把那块田耕得平平整整。等田地耕好,三娘子递给小人一袋荞麦子。小人播了种,种子立刻发芽,很快开出荞麦花,不一会儿,结出荞麦粒,风一吹,麦子成熟了。小人将荞麦收割下来,脱好粒,得到三升荞麦,双手捧着,交给三娘子。三娘子搬出一个小石磨,让小人把荞麦磨成粉。等小人干完活,三娘子对着他念了几句咒语,小人和小牛又变回小木偶,一动不动站在地上。接下来,三娘子把锦缎、小木人、小木牛、小犁耙和小石磨收回木箱子里。
然后,三娘子把荞麦粉做成了烧饼。
“喔喔喔……喔喔喔……”,公鸡啼鸣,天色微亮,旅客们纷纷起身,准备离去。
三娘子从卧室走出来,手里端着一盘香喷喷的荞麦烧饼,体贴地说:“各位客官,清晨饥饿,吃块饼子再走吧!”
赵季和回想起昨晚的事情,心中疑惧,没有吃烧饼,直接走出了客栈。
刚出门没几步,他听到一阵奇怪的驴叫声,回头一看,只见吃了烧饼的客人同时跌倒在地,嘴里发出驴子的嘶鸣。一眨眼,他们全部变成了驴子。
三娘子马上把驴子赶进驴棚,把客人的财物据为己有。

赵季和内心惊奇,但他没有把这件事讲给任何人听。过了一个多月,他办完洛阳的事回到汴州,仍然到“板桥客栈”投宿。这一次,他事先做了几块荞麦烧饼,烧饼的大小和形状跟三娘子的烧饼一模一样。
三娘子还像上回一样,春风满面地迎接他,端茶送水十分周到。
这一晚,客栈没有别的客人,三娘子让他住最舒适的床铺,就寝之前,叮嘱他说:“明天早上,咱俩一起喝杯清茶,吃些点心吧!”
“多谢你的好意,我事急,鸡一啼就要出发上路。”
“没问题,我为你准备可口的早餐。”三娘子笑着说,“早点睡,晚安!”
第二天清晨,公鸡啼鸣,赵季和起身洗漱。就在他收拾行装的时候,三娘子端上来一盘荞麦饼子:“客官辛苦了,清晨饥饿,请吃早点。”
说完,她放下烧饼,转身走开,去烧开水。
赵季和连忙从盘子里拿起一个烧饼,偷偷换上自己带来的一块。
三娘子很快回来,有点讶异:“咦,怎么没吃呀?”
赵季和笑答:“真巧,我的干粮就是这种烧饼,两种饼子完全一样啊!”
他取出自己的烧饼,吃了一块。
三娘子在他对面坐下,给他倒了一杯香茶:“虽说饼子一模一样,但这是我亲手为你做的麦饼呀!你不要尝尝吗?”
“你的心意,我当然不辜负。”赵季和含情脉脉地看着她:“三娘子,你辛苦了,也吃一块我做的饼吧!”
他把偷换的荞麦饼递给她。
三娘子接过烧饼,才咬了一口,马上趴倒在地,发出驴子的嘶鸣。她回头看了赵季和一眼,来不及说一句话,就变成了一头健壮的母驴。
赵季和给她套上挽具,骑上她,走回家去。他带走了那个小人偶木箱子。不过,因为不知道咒语,也不懂幻术,他没有办法让他们行动起来,也就没有办法把别人变成驴子。

后来,赵季和骑驴游历了很多地方。
三娘子真是一匹最强壮的驴子,能吃苦耐劳,日行百里。最难得的是,她对他千依百顺,从来不违逆他的意思。
四年后,赵季和骑驴入关,走到华岳庙。路旁站着一位老人,看他们来到面前,突然拍手大笑:“板桥三娘子,好久不见!你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他伸手抓住笼头,对赵季和说:“她虽然有过错,但遭受这几年的罪,也够可怜的,放过她吧。”
说完,他摘下驴子的笼头,双手掰开驴嘴,把驴皮撕开。
三娘子脱去驴皮,迅速变回人形,她直起身,拜谢过老人,一句话也没有跟赵季和说,钻入人群中,消失不见了。
从那以后,再没有人听说过她的消息。

后来,赵季和回了家,安顿下来。他娶了妻子,生了孩子,可是呢,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想起三娘子,他就觉得很惆怅。

后记:《板桥三娘子》这个故事,最吸引我的,是故事背后的世界。
这两天我找到文言原文,一遍遍读去。从前不知道它,这回是初读,竟有惊艳的心情。如同那日细读《柳毅传书》,只觉好得超乎想像。只可惜这两天得改测验卷。我发誓一有时间,我要把它重新写一翻,我要用力地,诚心诚意地,再一次感受它在旧书页历尽风尘后犹存的风韵。
安房直子在《手绢上的花田》借用了这个故事的幻想方式——板桥三娘子床前的一席地,拉木牛耕种的小木人,它们统统在安房直子的手绢上复活。安房直子的那个故事,写得不算太成功,但这真是无比美妙的幻想。
我更爱这个唐人故事,它安静地躺在唐传奇中,内里曲折惊心,结尾尤其好,路旁那位拍手言笑的老人,最让人回味无穷。
他是谁?
板桥三娘子何许人也?
我思慕着故事背后的世界,觉得它比故事表层所呈现的更宽广。
老人、三娘子、赵季和,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故事之外,另有故事……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我有时想,故事无穷的魅力,也许在于它没有讲出来的部分,对读者来说,它勾起的是永远的思慕,一再思慕,无穷思慕。

本故事参考资料:《河东记》第十篇《板桥三娘子》,作者薛渔思,收录于《太平广记》卷第二百八十六,幻术三。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2 18:43:11
卖香屁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一对兄弟,大哥叫黄大郎,小弟叫黄小郎。
兄弟俩各自娶了媳妇,于是商量着分家。
黄大郎说:“我是嫡子,理应继承父母留下的砖瓦房和山脚下的肥田。”
黄小郎是庶子,只好带媳妇搬入茅屋,去耕种山坡上的瘦田。
话说那黄大郎其实是个大食懒,长了一身懒骨头,他吃香喝辣,穿锦缎绫罗,从小到大不肯动手做事。他媳妇也跟他一个样,夫妇俩秤不离砣,日日睡到太阳晒屁股,总不到田里干活。日子一长,肥田长满荒草。
黄小郎却是个勤快人,娶的媳妇也争气,小夫妻勤勤恳恳,早出晚归,往山坡瘦田种上了豆子。小郎每日除草、灌溉、施肥,把田地整理得十分漂亮像样。等豆子种够了时日,满田大黄豆粒粒饱满结实,教人看着流口水。
那黄大郎看看自家田里的荒草,又看看小郎田里的美豆,不由红了眼。一天晚上,趁夜黑风高没人见着,跑上山梁去放了一把火。
那大火“毕毕剥剥”烧了半夜,把小郎长势喜人的豆子烧成一片灰烬。
第二日大清早,黄小郎出得田去,见满田豆子全成了灰,不由得放声大哭。他一边哭,一边拿锄头往灰里刨,刨呀刨,竟给他刨出来一颗金豆子。他捡起来放鼻子前闻一闻,气味香喷喷极诱人,忍不住便放入嘴里嚼两嚼,小小一颗金豆子,竟然喷喷香吃饱了肚子。
吃了金豆子,真是奇哉怪也,内心的凄凉苦闷一下子完全散尽,胸腔里头尽是热辣,尽是欢喜。他“哈哈哈”欢笑起来,把锄头一扔,撒腿跑回家去。
回到家见着媳妇儿,媳妇儿问他:“你乐啥呀?”
黄小郎说:“娘子,咱家的豆田给烧光啦……”
话没说完,只听得“嘭”一声响,他放了一个屁。
媳妇儿看他那样子,很生气:“田烧光了你还乐?”
黄小郎止不住欢畅,接着往下说:“我在豆灰里捡着颗金豆子……”没说完,又是“嘭”一声响,他又放一个屁。
“咦,好香呀!真香!”媳妇儿闻得一屋子异香,不由得跟着快活起来,“你一定吃了香屁豆!咱的屋子都给熏香啦!——相公,你有这么香的屁,为什么不进城去卖,赚几个钱回来呢?”
“好主意,我这就进城去!”
说去就去,黄小郎穿上草鞋,一路跑,一路跑,跑进城里。
那会儿集市还没有散呢,他蹲在地上,写了个草标,放在跟前:“卖香屁!”
那市集有卖鸡鸭鹅的,有卖南瓜冬瓜葫芦瓜的,有讲故事卖口才的,有耍花拳绣腿卖武艺的……像黄小郎这样蹲着卖香屁的,说得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大伙儿爱热闹,见着稀罕事儿,都围过来看。不一会儿,来了个胖大娘,开玩笑说:“我日日闻人放臭屁,从没听说屁会香。小哥儿,我这就买你一个香屁——来,你放一个,教咱见识见识。”
黄小郎立马翘起屁股,“嘭”一声,放出一个香屁。大伙儿一闻,果然馥郁醉人,既有桂花之芬芳,又有美酒之香醇。
“这个屁我买了。”大娘一手拉起黄小郎,“你跟我回家,到我屋里放两个,熏一熏衣裳。”
黄小郎跟胖大娘去到她家,屁股朝着衣柜,翘了两下,“嘭!嘭!”接连放了两个屁。太美妙了!霎时间,一屋子弥漫了奇异的香味,胖大娘这下可高兴,按一个香屁一两银计算,付给他三两银子。
刚收下银子,还没走出门口呢,县官老爷的管家找上门来了:“哎,卖香屁的,你跟我来,咱家老夫人要买你的香屁熏衣服哩!”
黄小郎跟随管家去到县官老爷的府第,到了老夫人跟前。
管家教黄小郎先放一个,黄小郎就“嘭”一声放了一个,果然立马香气满屋。老夫人好不欢喜,当下赏给他一盘时鲜果子。黄小郎吃过果子,老夫人又让小丫头带他去衣帽间熏衣裳。那黄小郎快活得“嘭嘭嘭……”“嘭嘭嘭……”,一连放了九九八十一个香屁,把那一屋子衣物熏得芳香无比。
县官老爷这下可高兴,按一个香屁一两银子算,付给黄小郎八十二两银子。
黄小郎带了银两回家,小夫妻无限欢喜。那会儿正好同村有个人欠了赌债,正卖黄牛、卖田地。黄小郎当即拿卖香屁得来了银两买来黄牛,置了田地。
这下可好,黄大郎听得消息,也去那豆子田的灰烬里刨,刨呀刨,刨呀刨,刨了好几天,果然给他刨出一颗黑黄色的大豆。黄大郎如获至宝,捡起来就吃——那豆子有股怪味道,吃着也不知道是啥滋味了。
那黄大郎吃了大豆,肚子痛起来,想吐却又吐不出来,捂着肚子跑回家,他媳妇儿问:“你怎么啦?”
黄大郎皱眉道:“我在小郎豆田的灰里刨出颗黑金豆子,吃了肚子胀得慌。现在渴极了!你快拿水来。”
大郎媳妇一听,只乐得眉眼开花,立马给他端上来一盆凉水:“也该着咱们命里要发财,快喝了这盆水,到城里卖香屁去!”
黄大郎喝光凉水,胀疼难耐,只觉得有一肚子屁要放。他急忙跑进城,直奔官府,在那官府门前大声叫唤:“卖香屁!卖香屁!”
再说那县官老夫人,自打上回买了黄小郎的香屁,一屋子香了好几天,她闻着香味,每日欢喜。这下听得卖香屁的又来了,连忙让老管家往屋里请。
黄大郎进得屋来,再憋不住,“噼-嘭!”“噼-嘭!”两下子,连屎带屁屙了出来。
这一下可是臭气冲天,害得老夫人隔夜吃的山珍海味全吐了出来。县官老爷勃然大怒,一拍桌子:“来人啊,拉下去,重打三十板子!”
衙役当即拉了黄大郎下去,按在地上,往他屁股“噼噼啪啪”重重打了三十下。打完,那官老爷还不解气,又命老管家取来个木头楔子,紧紧钉住大郎的屁股眼,以防他再度放臭屁、屙臭屎。
黄大郎出了官府,一瘸一拐回到家,趴在炕沿上,一味哼哼。媳妇儿过来问:“相公,这下可卖得银两回家?”
黄大郎出声不得,只用手指指了指屁股。媳妇帮他解开裤子,这一看,可吓傻啦!
黄大郎好不容易说出一句话:“难受死啦,你快给我拔了吧!”
媳妇抓住那屁股楔子,用力一拉——这下可好,只听得“哗啦”一响,楔子拔出来了,连楔子一同喷出来的,还有一股奇臭的稀屎巴巴,直喷了大郎媳妇儿一身一脸。
从那天起,黄大郎和他媳妇儿就沾上了臭气。不管他们去哪儿,周围的人都要捂鼻子。

后记:好多故事书里,《卖香屁》连接在《狗耕田》屁股后面,合成同一个故事。我整理《狗耕田》,觉得那个故事“狗”的意象很到位,故事讲起来也首尾呼应,已经有内里的完整,不需要再加上卖香屁的尾巴。
但是我不能舍下这“卖香屁”的故事,它实在十分精彩,而又能合适于孩子们的趣味——我给小屁孩讲这个故事,没有不笑的。
前阵子我与思呈探讨“屎尿屁”的趣味——我以为小孩儿这种趣味很健康,其实它在对文明社会发笑,给这种可笑的禁忌挠痒痒。小孩儿本是自然之物,在小孩儿眼中众物平等。但是文明社会却以屎尿屁为禁忌——禁忌往往教人发笑,因为,原本就没啥好禁忌的嘛!

本故事参考资料:河南民间故事《两兄弟》;四川民间故事《兄弟分家》;以及其它卖香屁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6 08:18:35
范丹问佛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个穷叫化子,名叫范丹,他没有父母,孤苦伶仃,只好讨饭度日。
日复一日,范丹长到十八岁,看着别人娶妻生子,心想,自己也该有点积蓄,成家立业了。他开始省吃俭用,每日把讨来的米装在一个大米升里。
可是非常奇怪,米升总装不满,来来去去只有大半升。
一天半夜,范丹起身解手,看见一只白老鼠,正在米升里偷米吃。
范丹怒从心上起,一把扑过去,捉住白老鼠,按在地上。
“吱吱,吱吱!”白老鼠说,“范丹,你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
“什么?”范丹觉得很奇怪,“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要一辈子受穷?”
“没错,佛爷就这么说的,不信,你上西天问他去。”
“我就不信要穷一辈子!你等着,我这就上西天,向佛问问前程,看我范丹啥时候时来运转!”

范丹放了白老鼠,穿上破草鞋,出了门,大步朝西天走去。他踏着露水,走了大半夜,天亮时,来到蔡家庄,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下来,敲门讨早饭吃。
一个哑姑娘打开门,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瘦肉粥。吃过粥,范丹把碗还给蔡员外,蔡员外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一大早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蔡员外一听很高兴:“你见到佛,帮我问一问,我家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蔡员外,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天下起大雨。路旁有座土地庙,范丹钻进庙里躲雨,土地公公看见有人进来,问他说:“小伙子,你是谁,急匆匆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你要上西天真是太好了!见到佛,记得帮我问一问,我在黑风山当了五百年土地公公,什么时候能升官,做城隍爷?”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土地公,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通天河白浪滔天,怎么过河呢?范丹正发愁,就看到河里有只大鼋。
范丹大声喊:“大鼋大鼋,过来驮我过河,可以吗?”
大鼋朝范丹游来,问他:“你是谁,要去哪里呢?”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什么时候时来运转。”
大鼋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记得帮我问一问,我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化龙飞升?”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过了河,继续往西走,走呀走,终于走到西天,见到佛。
佛坐在佛台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见范丹来到面前,问他说:“范丹,你找我什么事?”
范丹恭恭敬敬跪下:“范丹来打卦问事。”
“好,你问别人的事,还是问自己的事?”
“先问别人的事。通天河有只大鼋,它修炼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
佛打了一个卦,事就出来了:“大鼋贝壳里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把仙气压住了,你让它把夜明珠取出来,就能得道成仙了。
范丹谢过佛,继续问:“黑风山有个土地公,他已经当了五百年土地公公,什么时候能当上城隍爷?”
佛爷打第二个卦,事出来了:“黑风山土地左脚踏着一坛金,右脚踏着一坛银,你让他把两坛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官当城隍了。”
范丹谢过佛,继续问:“还有一件事,蔡家庄蔡员外有个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佛爷打了第三个卦,事出来了:“等蔡家闺女见到她的亲丈夫,自然就会开口说话了。”
范丹谢过佛,问起自己的事:“佛,白老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我积满升——莫非我要一辈子受穷吗?范丹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呢?”
“我这里有个规矩:问人不问己,问三不问四。范丹,你回去吧!”说完,佛低头微笑,不再说话。

范丹只好和佛道别,往来路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大鼋游过来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你甲壳藏有24颗夜明珠,压住了仙气,取出夜明珠,就能得道成仙。”
大鼋背范丹渡过通天河,请范丹揭开它的壳,从里头取出24颗硕大的明珠:“范丹,你代我问佛,一路上辛苦了,这珠子送你吧!”
一送出明珠,当即风起云涌,大鼋化成飞龙,得道成仙了。
范丹带上夜明珠,继续往回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土地公公叫住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你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把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城隍了。”
“原来如此,你代我问佛辛苦了,这两坛金银就送给你吧!”
土地公从左脚下挖出一坛金子,右脚下挖出一坛银子,两坛金银都送给了范丹。一送出金银,土地公公就接到圣旨,升为城隍爷了。
范丹挑起两坛金银,继续往回走。来到蔡家庄,哑闺女看到他,从阁楼走下来,说:“爹爹,问佛的人回来了。”
蔡员外叫住范丹,问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等哑姑娘见着他的亲丈夫,自然就会说话了。”
“啊,原来如此!闺女刚才看你回来,当即开口说话,这真是姻缘天注定!范丹,你先住下,我把闺女许配给你。”
范丹与蔡姑娘择日成了亲,在蔡员外家住了几天,夫妻俩带着夜明珠,挑着金银回家了。他们建了大屋,置了田地,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佛永远赐福给心怀善念的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后记: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到四个字——“穷过范丹”,我妈都说过:“我们家没有余钱也没有余粮,穷过范丹哦!”
虽然时常听说,却也没有认真考究过,那范丹何许人也?到底有多穷?乡下人对范丹如此熟悉,想必关于他的穷,有个戏什么的。话说从前芦村人的文化知识,戏是很重要的资源。我有时甚至觉得,中国的民间故事,很重要的传播源就是过年过节各村社请人来唱的大戏。比如说陈世美,也是因为有个戏,我妈我奶奶才认得他。
话说这一回,在刘守华老师的书里读到“求好运”故事,觉得有意思,顺藤摸瓜上网一查,找到个《范丹问佛》。一看到“范丹”这名字,顿感亲切有味,仿佛见着儿时玩伴,马上要跑上前去攀亲认故。再一读故事,觉得这是同类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版本,比起守华老师收在书里的《做好事不问前程》更有深意,而在讲故事的技艺上,《范丹问佛》的起转承合也特别完整,特别自然。
起首我就很喜欢,开头出场的偷米白老鼠,它告诉范丹说“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一下子荡出种种人生况味来。这篇故事关于命运与改变命运的基调,就这样定下来了。我觉得白老鼠的意象真好,白老鼠,不该只是个人人喊打的小偷,亦该有点智慧,这故事里的意象就很合宜。范丹问佛求好运,员外误码哑女何时开口说话(问言语其实是问姻缘),土地公问升官,鼋问修身——为官与修身,都要舍得放弃钱财,舍得放下贪念方能成事,这里头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具有深深的佛家智慧。
《范丹问佛》与格林童话《三根魔鬼的头发》属于同一故事类型,两相比较,范丹的故事独具有“舍”与“得”的东方智慧。

本故事参考过刘守华《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 ——“求好运”故事解析》、四川民间故事《范丹问佛》、湖北民间故事《做好事不问前程》,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6 09:01:14
范丹问佛2021(最终修订版)

一苇 述

从前有个穷叫化子,名叫范丹,他没有父母,孤苦伶仃,只好讨饭度日。
日复一日,范丹长到十八岁,看着别人娶妻生子,心想,自己也该有点积蓄,成家立业了。他开始省吃俭用,每日把讨来的米装在一个大米升里。
可是非常奇怪,米升总装不满,来来去去只有大半升。
一天半夜,范丹起身解手,看见一只白老鼠,正在米升里偷米吃。
范丹怒从心上起,一把扑过去,捉住白老鼠,按在地上。
“吱吱,吱吱!”白老鼠说,“范丹,你不要打我,不要打我!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
“什么?”范丹觉得很奇怪,“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要一辈子受穷?”
“没错,佛爷就这么说的,不信,你上西天问他去。”
“我就不信要穷一辈子!你等着,我这就上西天,向佛问问前程,看我范丹啥时候时来运转!”

范丹放了白老鼠,穿上破草鞋,出了门,大步朝西天走去。他踏着露水,走了大半夜,天亮时,来到蔡家庄,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下来,敲门讨早饭吃。
一个哑姑娘打开门,给他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瘦肉粥。吃过粥,范丹把碗还给蔡员外,蔡员外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一大早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蔡员外一听很高兴:“你见到佛,帮我问一问,我家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蔡员外,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天下起大雨。路旁有座土地庙,范丹钻进庙里躲雨,土地公公看见有人进来,问他说:“小伙子,你是谁,急匆匆要上哪儿去?”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啥时候时来运转。”
“你要上西天真是太好了!见到佛,记得帮我问一问,我在黑风山当了五百年土地公公,什么时候能升官,做城隍爷?”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辞别土地公公,继续朝西天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通天河白浪滔天,怎么过河呢?范丹正发愁,就看到河里有只大鼋。
范丹大声喊:“大鼋大鼋,过来驮我过河,可以吗?”
大鼋朝范丹游来,问他:“你是谁,要去哪里呢?”
“我叫范丹,要上西天问佛,看什么时候时来运转。”
大鼋一听很高兴:“你见着佛,记得帮我问一问,我修行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化龙飞升?”
“没问题,我一定帮你问。”

范丹过了河,继续往西走,走呀走,终于走到西天,见到佛。
佛坐在莲台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见范丹来到面前,问他说:“范丹,你找我什么事?”
范丹恭恭敬敬跪下:“范丹来问事。”
“好,你问别人的事,还是问自己的事?”
“先问别人的事。通天河有只大鼋,它修炼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还不能得道成仙?”
佛打了一个卦,事就出来了:“大鼋贝壳里藏有二十四颗夜明珠,把仙气压住了,把夜明珠取出来,就能得道成仙了。
范丹谢过佛,继续问:“黑风山有个土地公公,他已经当了五百年土地公公,什么时候能当上城隍爷?”
佛爷打了第二个卦,事就出来了:“黑风山土地左脚踏着一坛金,右脚踏着一坛银,把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当城隍了。”
范丹谢过佛,继续问:“还有一件事,蔡家庄蔡员外有个闺女十六岁了,为什么还不会说话?”
佛爷打了第三个卦,事就出来了:“等蔡家闺女见到她的亲丈夫,自然就会开口说话了。”
范丹谢过佛,问起自己的事:“佛,白老鼠说,我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我积满升——莫非我要一辈子受穷吗?范丹什么时候才能时来运转呢?”
“我这里有个规矩:问人不问己,问三不问四。范丹,你回去吧!”说完,佛低头微笑,不再说话。

范丹只好与佛道别,往来路走。走呀走,走到通天河,大鼋游过来问:“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你甲壳藏有24颗夜明珠,压住了仙气,取出夜明珠,就能得道成仙。”
大鼋背范丹渡过通天河,请范丹揭开它的壳,从里头取出24颗硕大的明珠:“范丹,你代我问佛,一路上辛苦了,这珠子送你吧!”
一送出明珠,当即风起云涌,大鼋化成飞龙,得道成仙了。
范丹带上夜明珠,继续往回走。走呀走,走到黑风山,土地公公叫住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你左脚踏金、右脚踏银,把金银挖出来送人,就能升城隍了。”
“原来如此,你代我问佛辛苦了,这两坛金银就送给你吧!”
土地公从左脚下挖出一坛金子,从右脚下挖出一坛银子,两坛金银都送给了范丹。一送出金银,土地公公就接到升迁令,升为城隍爷了。
范丹挑起两坛金银,继续往回走。来到蔡家庄,哑闺女看到他,从阁楼走下来,说:“爹爹,问佛的人回来了。”
蔡员外叫住范丹,问他:“范丹,我的事你问了没有?”
“问了,佛说,等哑姑娘见着他的亲丈夫,自然就会说话了。”
“啊,原来如此!闺女刚才看你回来,当即开口说话,这真是姻缘天注定!范丹,你先住下,我把闺女许配给你。”
范丹与蔡姑娘择日成了亲,在蔡员外家住了几天,夫妻俩带着夜明珠,挑着金银回家了。他们建了大屋,置了田地,幸福地生活了一辈子。

这个故事就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佛永远赐福给心怀善念的人。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后记:小时候,常听村里人说到四个字——“穷过范丹”,我妈都说过:“我们家没有余钱也没有余粮,穷过范丹哦!”
虽然时常听说,却也没有认真考究过,那范丹何许人也?到底有多穷?乡下人对范丹如此熟悉,想必关于他的穷,有个戏什么的。话说从前芦村人的文化知识,戏是很重要的资源。我有时甚至觉得,中国的民间故事,一个重要传播源就是过年过节各村社请人来唱的大戏。比如说陈世美,也是因为有个戏,我妈我奶奶才认得他。
话说这一回,在刘守华老师的书里读到“求好运”故事,觉得有意思,顺藤摸瓜上网一查,找到个《范丹问佛》。一看到“范丹”这名字,顿感亲切有味,仿佛见着儿时玩伴,马上要跑上前去攀亲认故。再一读故事,觉得这是同类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个版本,比起守华老师收在书里的《做好事不问前程》更有深意,而在讲故事的技艺上,《范丹问佛》的起转承合也特别完整,特别自然。
起首我就很喜欢,开头出场的偷米白老鼠,它告诉范丹说“你命中注定八合米,不能让你积满升”,一下子荡出种种人生况味。这篇故事关于命运与改变命运的基调,就这样定下来了。我觉得白老鼠的意象真好,白老鼠,不该只是个人人喊打的小偷,亦该有点智慧,这故事里的意象就很合宜。范丹问佛求好运,员外问哑女何时开口说话(问言语其实是问姻缘),土地公问升官,鼋问修身——为官与修身,都要舍得放弃钱财,能放下贪念方能成事,这里头所有的人生大事,都具有深深的佛家智慧。
《范丹问佛》与格林童话《三根魔鬼的头发》属于同一故事类型,两相比较,范丹的故事平易深邃而富有韵律,具有“舍”与“得”的东方智慧。

本故事参考过刘守华《一个蕴含史诗魅力的中国民间故事 ——“求好运”故事解析》、四川民间故事《范丹问佛》、湖北民间故事《做好事不问前程》,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6 23:58:31
神仙1

赤脚黄泥郎2021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王儒生,他在太湖边开办了一家“五味书塾”,专门教小孩子读书明理。王儒生泽心仁厚,大半生在五味书塾传道、授业、解惑,就连穷得交不起学费的渔家孩子,只要肯读书,他都收作学生。
一天正上课,门外下起了细雨,五味书塾来了个八九岁的男孩,他站在课室门外,对王儒生说:“先生,我想读书。”
王儒生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家住何方?你的父母呢?”
“我没有父母,我是在太湖长大的。大家都叫我黄泥郎。”
王儒生仔细打量,只见他赤着双脚,全身沾满泥,衣服都没穿,只披着一张破渔网。王儒生觉得这孩子可怜,于是收留了他,给他买了新衣服、新帽子、新袜子、新鞋子,让他住在书塾里,随堂听课读书。
黄泥郎年纪虽小,做事却勤快,五味书塾里里外外的活计都帮忙打点,他尤其喜欢蔷薇花,每日浇水捉虫,养得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日,王儒生正在教课,突然一阵惊雷,风起云涌,不一会儿,下起了暴雨。王儒生忙把石阶上的兰花草搬进屋,又去关门、关窗。
就那么一忽儿工夫,回到书屋,见黄泥郎趴在书桌上,已经“呼呼呼”睡着了。
“黄泥郎,站起来,认真听课!”
王儒生唤了好几声,黄泥郎却毫无反应。王儒生生气了,抓起黄泥郎的手,用戒尺狠狠打了他手板心三下。可是呢,黄泥郎仿佛没有知觉似的,还是没有醒过来。
等到风停雨歇,同学都散学归家,黄泥郎才醒转来。
王儒生很生气,问他:“你为什么上课睡觉呀?”
黄泥郎大汗淋漓,一脸茫然,也不晓得回答。
见他默不作声,王儒生生气了:“我收留你,是因为你勤奋好学。如今倒好,上课偷懒睡得香,真是朽木不可雕也!明日不要读书了。”
黄泥郎委屈得眼眶都红了:“先生,我没有偷懒。刚才风雨声中,我听到太湖有人喊‘救命’,人命关天,总不能见死不救呀!我就离开书屋,赶去救人了。”
王儒生一听,火冒三丈:“胡说八道!明明偷懒睡觉,怎么编出去太湖救人的鬼话?我看你啊,做梦当英雄去了吧!”
黄泥郎低头说:“先生不相信,就到太湖看一看。我救的五艘船,已经驶入乌溪港了。”
“好,你在家面壁思过,我去太湖看看。”
王儒生走出五味书塾,沿着太湖水岸,走到乌溪港,果然听到船家议论纷纷,一个说:“今日那孩子,真是天神下凡啊!”
一个说:“幸亏得他奋勇救险,要不然呀,船沉湖底,咱们都没命了。”
一个说:“我看他样子,像五味书塾的黄泥郎。”
王儒生走上前,问那些船家:“黄泥郎今天真的到太湖来了吗?”
一个船家说:“没错儿,就是他救了我们。刚才他走得急,一只鞋子还落在我船上呢!”
王儒生接过鞋子,细细看了,没错儿,正是他给黄泥郎买的鞋子。船家感激黄泥郎救命,又是送鱼,又是送蟹,弄得王儒生不知说什么才好,心里暗暗觉得奇怪。
王儒生提了鱼,提了蟹,提了鞋子回到家,果然见黄泥郎光着一只脚,只穿一只鞋。于是他知道这个孩子有神通,但他守住了这个秘密,没有往外说。

那回以后,每到刮大风下大雨的日子,黄泥郎就会趴下酣睡,灵魂出窍,到太湖去救人。先生和同学也不唤他,时间一长,慢慢地习以为常。
有一年,五味书塾招了一个新学生,因为蛮顽皮,王儒生就让黄泥郎跟他同桌,时不时管一管他。一天,孩子们正背新书,突然晴天霹雳,狂风怒吼,手上的书都给吹翻了。先生急匆匆跑去关窗户。就那么一忽儿工夫,黄泥郎已然趴在书桌上,酣然睡去了。新同学心想:“哼,黄泥郎,平日你管着我,今天却上课睡觉,瞧我捉弄捉弄你。”他一时玩心起,弯下身子,偷偷脱下黄泥郎的鞋子,扔到茅坑的屋顶上。
等到风浪平息,黄泥郎醒转过来,急得连连跺脚,哭喊道:“哪个藏了我的鞋子?”
新同学撇撇嘴:“谁叫你上课睡觉?我拿你鞋子玩玩怎么啦?哭什么?”
黄泥郎冲他大吼:“刚才狂风暴雨,沉船都在呼救。我才动身,忽然鞋子不见了,我找了好一会儿没找着。只能光着脚去救。结果还是去迟了,十艘船只救上来八艘,两个船家淹死了!”
王儒生和同学们半信半疑。为了求证,王儒生领着一帮读书郎去到太湖水岸。一到港口,船家纷纷迎上前来,又是送鱼虾,又是送柴米,都对王儒生说:“先生啊,这回真亏得你家黄泥郎救命。只可惜风浪巨大,两艘船没能救上来。”
那个新同学一听,十分后悔,赶紧跑回书塾,爬上茅坑的屋顶,取下两只湿漉漉的鞋子,还给黄泥郎。
黄泥郎跺跺脚,说:“事已至此,找到这双鞋也没有用了。我以后不穿鞋子了,就赤着脚吧!”
从那时起,黄泥郎就一直赤着脚。每回听到太湖有人遇险呼喊,黄泥郎立即起身去救。省去了套袜穿鞋的工夫,救人及时多了。
因为他总赤着脚,大家就都唤他“赤脚黄泥郎”了。

后来有一回,飓风刮了三天三夜,学童不能出门,五味书塾停了课。窗外风越刮越猛,王儒生独坐看书,黄泥郎本来在背书,忽然又趴下,睡了过去。
王儒生见他满头大汗,知道他救人辛苦,蛮心疼他,就拿来一把蒲葵扇,坐到他身旁,为他扇风。
可是,先生越是用力扇,黄泥郎身上的汗就越多,没多久,汗水像溪流一样流下来,“滴滴嗒嗒”“嘀嘀嗒嗒”落到地上。
先生看着焦急,越发往蒲葵扇上使劲。扇着扇着,黄泥郎身上的汗干了,毛孔流出血来。先生吓坏了,急忙放下蒲葵扇,把黄泥郎抱入怀里,大声喊他、使劲摇他,然而,黄泥郎渐渐冷却,最终,没有了气息。
先生又是搓他脉门,又是捏他人中。可是,不管先生怎么弄,黄泥郎没有再醒来。
黄泥郎死了。
王儒生失声痛哭,守着黄泥郎的身体,一天一夜没有合眼,后来他累了,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一睡着,就梦见黄泥郎来到他面前,对他说:“先生啊,你给我帮倒忙了。这几日黑风精作怪,掀翻了湖面所有的渔船,我救了人,救了船,就想要制服他。与他正较劲呢,你却给我扇起了逆风,这不但增强的黑风精的力量,而且阻碍我前行,耽误了回来的时间。如今我已经制服黑风精,把它囚禁在风罐子里,以后太湖就会风平浪静,不会有大灾难了。但是呢,我的魂魄脱离肉身太久,无法回来了。”
先生陷在梦里,伤心得落下泪来:“黄泥郎,是我害了你啊!”
“先生不要难过。我原本不是凡人,是太湖鲤鱼仙子和黄儒生的孩子。”黄泥郎说,“如今虽说失了肉身,但我没有死灭,魂魄仍然能够凝聚。请先生到太湖边,为我做一个泥塑的身体,让我的灵魂有所归依。”
王儒生从梦中醒来,埋葬了黄泥郎的肉身,然后去到太湖边,与船家、渔民一道,筹集了一笔钱,为黄泥郎造了一个泥像,为了防止风雨把泥像打散,又给他盖了一座庙子。庙子盖好了,黄泥郎托梦给王儒生和当地的渔民:“多谢各位为我塑像。以后但凡在太湖遇溺、沉船,只管唤一声‘赤脚黄泥郎,救命!’——我会即刻前来相救。”
从那以后,赤脚黄泥郎就成了太湖的守护神,无论什么人遇难落水,只要唤他一声,就能得到他的救助。

西汉末年,光武帝刘秀落难,来到太湖,坐在船上,在水面漂了十多天。眼看要靠岸了,谁知道,突然来了一阵怪风,把大船打翻在水里。正在危急关头,浪头出现一个浑身黄泥,光头赤脚的男孩子,那男孩力大无穷,一手捞起大船,一手救起刘秀,把他放回船中,然后他用手掌托起大船,迎风踏浪,仿佛走在平地上一样。不一会儿工夫,就把刘秀与大船安全送到岸边。
刘秀感激不尽,但他还没来得及道谢,男孩消失了。
刘秀问岸边的船家:“刚才救我的男孩是何方神圣?”
船家告诉他:“他就是我们太湖的赤脚黄泥郎。”
后来,刘秀登基做了皇帝,专程到太湖边上,为黄泥郎修建庙宇,给黄泥郎塑了金身,封他为“黄泥相公”,还赐给他一双紫金靴,一顶紫金帽,一身华美的锦锻衣裳。
不过,太湖的渔民和船家依然叫他“赤脚黄泥郎”,为什么不叫“黄泥相公”呢?因为呀,如果喊他“相公”,他就要穿衣戴帽、着袜蹬靴,把自己打扮得像个相公模样,再出来见人——那未免就耽搁了救人的时间。

后记:我到图书馆借得一本《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要说全倒不怎么全,可是我要感谢这本书,因为书里有赤脚黄泥郎,这是别处没有见过的。我一见赤脚黄泥郎,就喜欢赤脚黄泥郎。于是查找资料,资料也只在网上有,从无名网友的叙述,可知黄泥郎故事真实流传。这位小男孩是太湖水上的保护神,在太湖当地名声显赫,与南中国海的妈祖娘娘齐名。
2018年7月,我把这个故事带到无锡,在善生阅读馆给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孩子们非常喜欢黄泥郎,有个孩子趴下装睡,嘴巴念叨说:“不要吵我,我去太湖救人啦!”能够把这个太湖故事带回到太湖边,真让我心生喜悦。

本故事参考资料:太湖民间故事《赤脚黄泥郎》;《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6 23:59:14
神仙2

柳毅传书2021

一苇 述

唐朝时,有个读书人,名叫柳毅,他上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取,正准备还乡,忽然想起有个老朋友在泾阳,于是改变行程,去泾阳访友。
来到泾阳地界,走了六七里路,天下起大雪,一群巨大的水鸟突然在他面前飞起来,柳毅的马受到惊吓,嘶叫着,沿着一条野路狂奔。不知道跑了多远,马平静下来。柳毅举目四望,四野茫茫,一位女子正在风雪中牧羊。那些羊的头和角十分奇特,它们一边吃雪中枯草,一边仰望长空,跟柳毅平常所见的羊儿大不一样。
柳毅走到女子面前,想要向她问路。
那女子异常美丽,可是双眉紧锁,脸上有泪水的痕迹。
柳毅下马问她:“姑娘,你是什么人?为何独自在风雪中牧羊?”
女子抬起头,看看柳毅,又看看远方,还没有开口说话,泪水滚滚滑落:“不敢瞒先生,我不是凡人。我原是洞庭龙君的女儿,人人称我‘龙女三娘’。三年前,父亲把我嫁给泾河龙王的小儿子。万万没想到,丈夫性情粗暴,行为放荡,他沉迷酒色,一不高兴就兴风作浪,淹没良田。我多次规劝他,他却对我拳打脚踢。我向公公婆婆诉说,没想到,竟然因此得罪了公婆。他们把我赶出家门,让我放牧行雨雪的羊工,还催着暴风和雨雪一路折磨我……”
“哦,原来如此。这些羊,果然不同寻常……”
“没错,这羊群是龙王行雨行雪的羊工。它们其实是下雨下雪的云团,平日里,是由家奴放牧的。”
“泾阳龙族太欺负人了。你既是洞庭龙君的女儿,为什么不想办法请父兄搭救?”
“我早已用血泪写成家书,只苦于找不到能为我传递书信的人——空中常有鸿雁,可是鸿雁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洞庭湖的万顷波涛。水中常有游鱼,可是游鱼不肯为我传书,它们害怕泾河龙族凶蛮残暴……我独自在泾阳受苦,父兄至今无从得知。”
吹打在龙女身上寒风和雨雪,此刻也吹打在柳毅身上。龙女的寒冷成了柳毅的寒冷,龙女的痛楚成了柳毅的痛楚,他觉得龙女眼中的泪水,也正从自己眼眶流出。
“我是凡人,但也是热血汉子,我愿意为你传递书信。不过,去到洞庭湖,如何能见到洞庭龙君?”
龙女拔下头上的玉簪,交给柳毅:“洞庭湖北面有座龙王庙,庙前有棵社橘大树,你只须用我的玉簪在橘树上敲三下,自然有人出来接你。”
柳毅接过书信和玉簪,辞别龙女三娘,骑上马,朝洞庭湖走去。因为心中挂虑,他走了一程又回过头去看。然而,他回头望时,龙女和羊群已不知去向。
柳毅策马向前,很快,一人一马就离开了泾阳地面。一离开泾阳地面,暴风停了,雨雪也停了。

柳毅带着龙女的书信,马不停蹄奔走,终于来到洞庭湖畔。洞庭湖北面的确有一座龙王庙,庙前果然有一棵社橘大树,柳毅手持龙女的玉簪,在橘树上轻轻敲了三下。不一会儿,听见“呼哗——”“呼哗——”水响,洞庭湖万顷碧波忽然分开,一位身披鳞甲的巡潮将军踏着波浪,来到柳毅面前,恭敬地礼拜:“贵客敲龙君门边树,有什么吩咐?”
柳毅还礼,说:“我有一件十分要紧的事情,要当面见洞庭龙君。”
巡潮将军牵起柳毅的手,分开波浪,带柳毅来到湖底,走入洞庭龙宫。龙宫用青玉和水晶砌成,园林中种着奇花异树,柳毅四面观看,只觉得满眼都是珍宝,每一件器物都价值连城。
洞庭龙王在青木茶几旁接待柳毅,请他喝君山著名的青螺茶。
“壮士,你远道而来,有什么要紧的事吗?”
柳毅取出龙女的书信和玉簪:“前些时日,我路过泾阳地面,遇到龙女三娘,她正在暴风雪中放牧羊群。她向我诉说她的苦楚,我受她嘱托,为她传递家书,受她指引,来到这里,而见洞庭龙君。”
洞庭龙君展开龙女用血泪写成的书信,一看完,顿时泪流满脸:“我枉为龙君,竟然把女儿嫁给这种凶暴小人,实在大错特错啊!如果不是壮士你仗义传书,我还不知道女儿受到这种虐待,罪过,罪过!”
洞庭龙君让人把信送往后宫,不一会儿,后宫传出一片悲泣的声音,就连倒茶的侍女、执戟的家将、种花的童子,也都痛哭流泪。
突然,悲哭声中传出一巨响——“轰隆!”
紧接着,又传来一声——“轰隆隆!”
在巨大的响声中,一条喷火的巨龙冲出正殿,霎时间,雷霆、霹雳、云雾在空中环绕,雨、雪和冰雹纷纷落下。
那巨龙一刻也不拖延,猛然冲天飞起,霎时间不见了踪影。
巨龙卷起的旋风使宫内的宝石和珠玉飞上半空,柳毅扑倒在地,久久不能起身。
洞庭君扶他起来:“使贵客惊吓,实在抱歉。刚才出门的家伙,是我弟弟钱塘君。”
柳毅坐回席上,浑身仍在颤抖。
“柳君不必惊恐,他出发时暴躁,归来时将会变得平和。”洞庭君给柳毅倒酒,向他赔礼,让他喝酒压惊。

酒还没喝完呢,空中传来和悦的音乐声,门外吹进来一阵暖风,风中的彩云像花朵一样,彩云上站着一群仙女,被簇拥在正中央的龙女,正是当日在泾阳牧羊的女子。
看到柳毅,龙女三娘的神情又是欢喜又是悲伤,眼泪一滴滴落在地上,每一颗泪珠都变成了珍珠。
她朝柳毅礼拜,然后捡拾起珍珠,跟随迎出来的母亲走入后面的庭院。
洞庭君也跟进去看望女儿。
这时,从屋外走进来一个人,他身穿紫袍,手执青玉,高大轩昂,虎虎有生气。而他说话的声音,就像敲响的战鼓:“我辰刻从洞庭出发,巳刻到达泾阳,午刻在那边战斗,未刻回到这里。回来的途中我赶到九重天,向玉帝报告了这件事。玉帝知道龙女冤屈,也了解那龙子蛮横,原谅了我的过错。我从前犯的过错也因此被宽恕了。我性情刚烈,出发时来不及向你问候,冒犯了宾客,请你宽恕我。”
说完,钱塘君退后一步,跪拜请罪。
柳毅走过去扶起他,觉得自己扶起了一个巨人。
这时,洞庭君回到席上,他问钱塘君:“这次伤害了多少生灵?”
“六十万。”
“糟蹋多少庄稼?”
“八百里。”
“那个无情义的小子呢?”
“我把它吃了。”
洞庭君叹了口气:“愿玉帝饶恕你。”
钱塘君高兴地大声说:“他已经饶恕了!”

柳毅在水晶宫住了一段时间,吃过丰盛的酒宴,听过《洞庭碧波》的音乐,看过《钱塘破阵记》的歌舞剧……一天,龙女三娘亲自为他歌唱新制的《龙女还乡》。
听着还乡曲,柳毅不可遏止地思念故乡,于是他向洞庭龙君道别,决定返回家乡。

柳毅为龙女传递家书,使龙女得救归家,洞庭龙宫上下人物都感激他。临别时,洞庭君打开碧玉箱,送给他一枚能分开水路的犀牛角。钱塘君拿出琥珀盘,送给他一颗能照亮黑暗的夜明珠。龙女展开绸帕,送给他一包眼泪凝成的珍珠。水晶宫人人送礼给他,珊瑚、玉石、鲛绡……礼物成垛成堆,光彩夺目。
柳毅接受了礼物,踏上归途。
回到家乡,柳毅出售了几颗普通的宝石,便得到超过百万的钱财,不少富贵人家前来提亲,可是柳毅都没有答应。他很想念那位流泪的龙女,常常取出龙女赠送的珍珠,反反复复地看。他眼前常常浮起泾阳的暴风雪,以及暴风雪中牧羊的女子。
后来,柳毅还是结婚了,他娶了一位渔家女子——这位渔女的样貌跟龙女有几分相似,他第一眼看到她就很喜欢她。
过了一年,妻子生了一个男孩。小男孩一哭,小额头就会冒出小小的龙角,虽然外面晴空万里,可是屋子里会下雨。小男孩一笑,柳毅的屋顶就出现彩虹。
柳毅从妻子怀里接过孩子:“不要再瞒我了,你就是龙女三娘啊!”
妻子笑起来:“我嫁给一位凡人,可是生下的孩子,却还是小龙呢!”

十年后,柳毅一家人迁到别的地方居住,有认识的人在街市遇见他,觉得他的面貌跟刚娶妻时一样年轻。
三十年后,柳毅一个侄孙坐船到外地做买卖,在水中见到一座仙山,山上传出缥缈迷人的音乐,柳毅在山上看着他,朝他微笑招手。
他所看到的柳毅,跟他小时候看到的柳毅一样,依然年青,仍旧俊美。
这位侄孙子回到家,到处对人说,柳毅已经是神仙了。

后记:我很喜欢《柳毅传书》这个故事,李朝威的原文奇丽生动,我用自己的方式复述了它,在讲故事的技艺上,深感受益无穷。
龙主管雨雪,主管天上降水,因而龙女牧羊,牧的是云团。这个画面美极了,我以为我们最好的画家应该把她画出来,挂在画廊里,让她跟波提切利的女神比美。至于龙女的泪水,当然,都凝结成了珍珠。它的意思说,痛苦也是财富,中有珍宝。柳毅为龙女传书,源于痛苦的感同身受,除了同情,还有侠气。在漫天风雪中,这位落第书生,不能在人世求取功名,一点急公好义,成就了千古传奇。可见主流之外,另有美好人生。
一段时间不写童话了,觉得幻想的根芽不可遏制要从内心的土壤冒出来——于是龙女生下孩子,孩子哭闹时,额头竟冒出小小的龙角。

本故事参考文本:唐传奇《柳毅传》 李朝威著;粤剧《柳毅传书》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7 09:49:45
神仙3

巧嘴的龙女2021

一苇 述

古时候,海边有个打鱼人,他在月亮下捕鱼,一网撒下去,拉上来一条大怪鱼。
那怪鱼有多怪呢?它足有百斤重,长着人的脸,海豚的身子,腹部有四只脚,颈下有两只手。仔细看呢,会发现它脖子上有一圈淡金色的短发,像一条精致的围巾,脑袋后面呢,又还有第三只眼,三只眼目光流盼生辉,像三颗绿星星。
整个海港的渔人都围过来看,有的提灯笼,有的举火把。大伙儿议论纷纷,没有人知道那怪鱼是个什么东西。
一个老渔夫说:“就算不是人类,也是海里有灵性的东西,杀死它是不吉祥的,不如放归大海。”
打鱼人不肯放,他以为怪鱼珍稀难得,指望它挣点钱。等到周遭渔人散去,他把怪鱼抱上鱼车,拉回家中,放在天井里,拿一张席子盖在它身上。

没想到,到了半夜,那怪鱼竟独个儿说起话来。打鱼人悄悄起身,蹑手蹑脚走到天井,听到席子底下传来女子清晰的声音:“唉,怪只怪我自己——只因赌气离仙界,落入渔夫网上来。”
渔人掀开席子,问她:“你是鱼?是人?是神仙?”
那怪鱼骤然看到打鱼人,吓得直抖,即刻闭上眼,合上嘴,再也不说一句话。
打鱼人胆怯起来,想要丢弃它,却又不甘心。他四处跟人说,自己捕获了一条奇珍的大鱼,这鱼夜里会说人话,谁想要的话,给三十两银子就行。

有个爱管闲事的小地主,听说了这怪鱼的新闻,专程到打鱼人家里来看怪鱼,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越看越新奇,就给了打鱼人三十两银子,取来个大竹筐,把怪鱼背回家中,放在屏风后面,用一张绣帘遮住。
到了半夜,小地主悄悄起身,隔着屏风偷听,果然听见一个女子清脆的声音:“唉,怪只怪我自己——只因多嘴说闲话,就被移来另一家!”
小地主连忙追问:“你是什么来历?说来听听呀!”
可是呢,那怪鱼听见人声,立即闭上嘴,不说话了。
小地主又是哄骗,又是吓唬,又耍猴戏逗它,折腾了一夜,好不容易天亮了,那小地主困得眼皮儿直打架,一头倒在床上,呼噜呼噜睡熟了。
小地主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娃儿贪玩,凑到怪鱼那里看。
怪鱼说:“渴死我了!渴死我了!”
两个孩子心地好,马上取来小水桶,打了几桶井水,浇在它身上。怪鱼不满意,抱怨说:“井水淡澌澌,海水多滋味。”
小地主的妻子听到这话,吩咐仆人挑来几担海水,把大怪鱼养在大水缸里。
孩子们围着水缸玩耍,一味逗它。但大怪鱼总闭上眼睛装睡,不理会他们。

又过了几天,小地主半夜睡不着,又惦记起那怪鱼来。他悄悄起了身,蹲在水缸下,这一回,他听到一个美妙的声音,在唱戏呢:“哎哎呀,我祈求天公,祈求地母,祈求山神与海神,祈求门神灶神水缸神,也祈求这一家的小地主——放我回归大海吧!快放我回归大海吧!哎呀呀,放我者生,留我者死!哎呀呀,放我者生,留我者死!”
小地主自小爱唱戏,听它唱得好听,就接着它的腔调说唱起来:“怪鱼怪鱼你听着,我是这家小地主。你明明白白告诉我,你身世如何,来自何处,说得清楚,我一定放你。如果装聋作哑不言语,天一亮我就宰了你,放入油锅煮,煮呀煮呀煮……”
“说话算话,一言为定!我呢,本是南海龙王第九个曾孙女儿,东海龙王第三十八位龙孙的未婚妻。只因跟未婚夫吵嘴,赌气游到浅水湾,不幸落入渔人网——这几日,困得我好苦也!困得我好苦也!快快送我回大海,日后定当报答你。”
小地主听她说话伶牙俐齿,实在忍不住笑:“原来是个巧嘴的龙女。好吧,你放心,明日就放你回去。”

小地主请了一顶轿子,把龙女抬到海边,雇了一条好渔船,他亲自背那龙女上船,吩咐渔船驶离海岸。
到了开阔的水域,他亲手把那巧嘴龙女放回大海。
那龙女一入海,喜得眉飞色舞,连声说:“好呀,好呀!多谢哥哥,多谢哥哥!”
一转身,潜入海底,不见了。

过了半年,那小地主在市集游玩,一个渔人向他兜售珍珠,满满一斛明珠,又大又圆又亮,小地主非常喜欢,问他价值。渔人说:“这是深海龙宫的珍珠,只卖给有缘人,既然你喜欢,就卖给你吧!它们价值五百两银子。”
但是,小地主当时没有带钱。渔人说:“没关系,你先把这斛珍珠带回家,今晚我到你家取钱。”
可是呢,那渔人晚上没有来,第二天没有来,第三天没有来,一直都没有来。小地主把那斛珍珠倒出来,发现斛底有一张信笺,写着一行字:“幸亏没放油锅煮,不然哪来一斛珠?”
小地主禁不住哑然失笑——原来,这一斛珍珠,是那位巧嘴龙女送来的礼物。

后记:在《中国民间故事史》读到这个故事,忍不住笑起来。刘老师说,这个故事里龙女的形象是不慎落入险境的憨态天真的巧嘴女子。这真是正解,我也这么想。
幸好傻人有傻福,爱说话的孩子有糖吃,最终,这巧嘴龙女得救了。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宋 刘斧 《青琐高议》之《异鱼记》

2021.8.7修订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7 15:07:06
神仙4

白菜姑娘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一对种菜的老夫妇,已经很老了,却没有子女。他们看着别人家小孩子活泼可爱,总是很羡慕:“唉,要是有个孩子,该有多好……”
一天清晨,老爷爷挑了一担萝卜到县城去卖,才卖掉一半,下起雨来。老爷爷只好戴上斗笠,穿上蓑衣,挑起剩下的萝卜走回家。走到半路,看见一个垃圾堆,垃圾堆上有三个小姑娘,一个坐着,一个趴着,一个睡着。
“真可怜啊,谁这么狠心呢?”
老爷爷清空了一个箩筐,抱起湿漉漉的小姑娘,放入箩筐里,然后他脱下蓑衣,盖住箩筐口,为她们遮挡雨水。
回到家,放下担子,老爷爷告诉老奶奶:“老太婆,真走运,我捡到三个小姑娘,在箩筐里呢!”
老奶奶掀开箩筐口的蓑衣,哪里有什么小姑娘呢?里头只有三棵病蔫蔫的小圆白菜。

老爷爷傻了眼,但他舍不得扔掉小圆白菜,就拿到菜园子,种到白菜地里,像照顾小孩子一样照顾它们。
病蔫蔫的小圆白菜很快长水灵了,在阳光下,仿佛会眨眼睛,会说话儿,会迎着风跳舞。
到了冬天,下了大雪,老奶奶要做饺子,就吩咐老爷爷:“你到菜园子去,看还有啥青菜,摘点儿回来做饺子馅。”
老爷爷来到菜园子,菜园子满地白雪,所有的菜都被大雪覆盖了。老爷爷拨开松软的白雪,挖出一个胡萝卜,正要走。忽然,身后有人唤他:“爷爷!”
回头一看,雪地上来了三个俊俏的姑娘,脸蛋白生生的,眼睛水灵灵的。
老爷爷愣住了:“你们是谁?”
“我们是白菜姑娘,是您的孙女呀!”
老爷爷高兴坏了,赶紧推门入屋,告诉老奶奶:“老太婆,咱们的孙女来了!”
老奶奶放下擀面杖,招呼她们:“好孩子,快进来,咱们一家人包饺子吃。”
三位姑娘系上绿叶围裙,帮老奶奶擀面皮儿、剁菜肉馅儿,一家人围着火炉子,亲热地说话儿,温暖地包饺子。没过多久,饺子包好了,煮得香喷喷的,热腾腾地端上饭桌——真好吃呀!
从那天起,三个姑娘做了老夫妇的亲孙女,她们种田、喂鸡、料理家务,侍奉两位老人安度晚年。

县城里有一个霸道的贵公子,春天骑马踏青,在溪边看到三位姑娘洗衣裳,就停下马来,目不转睛地注视她们。
“长得真好看呀,我要娶她们,三个一起娶!”
贵公子找来三顶大红花轿,抬到老夫妇门前,要带走他们的孙女儿。
大姑娘说:“爷爷奶奶老了,你要娶我,得为他们修筑一块墓地。”
二姑娘说:“爷爷奶奶老了,你要娶我,得为他们准备好寿木和寿衣。”
三姑娘说:“爷爷奶奶老了,你要娶我,得为他们打一块大理石墓碑。”
“哈哈,这算什么难事呢?没问题!”
贵公子请人为两位老人修筑了墓地,准备了寿木和寿衣,还打好了大理石墓碑。
三位姑娘说:“你真好,等我们侍奉老人家过世,再嫁给你。”
贵公子等不得,发起怒来:“你们逗我玩是不是?来人啊,给我抢!”
凶狠的奴仆一涌而上,三位姑娘哪里抵挡得住呢?只一眨眼工夫,就被抢走了,塞入大红花轿里头。
大花轿抬呀抬,抬进了贵公子的大别墅。贵公子心花怒放,掀开红帘子,啊呀呀,哪里有姑娘呢?轿子里只有三棵水灵灵的圆白菜。
贵公子吓坏了,担心得罪神灵,赶紧唤来一个巧嘴媒婆,叫她用箩筐挑起那三棵白菜,送回老夫妇家。
三棵白菜一回到家,又变回三个大姑娘,尽心尽力地照顾老爷爷和老奶奶。

后来,老爷爷和老奶奶过世了,三位姑娘安葬了他们。她们在坟前烧了香,磕了头,忽然在风中飘起来,变成了三棵白菜,缩得小小的,镶嵌在墓碑的右下方。
直到现在,在那块大理石墓碑上,仍然刻着三棵小小的圆白菜呢!


后记:从前有一回,我感觉中国故事写得差不多了,就问刘老师:“您给看看,还有没有一些特别重要、特别好的故事,被我遗漏了呢?”
于是他在电话里,很认真地给我讲述这个故事。他说,故事是从孙家香老人那里听来的,这个故事浓郁的乡土气息打动了他。他说,这个故事洋溢着诗意,饱含着中国乡村朴素的人情。
放下电话,我莫名地想到“菜根谭”三个字。我迅速地写下了这则故事的初稿。书写时,书房里,仿佛弥漫着白菜的清香。


本故事曾听刘守华老师讲述,参考过孙家香讲述 肖国松整理的《包白菜姑娘》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7 15:30:16
神仙5

田螺姑娘2021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个孤儿,名叫谢端。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邻居桃大娘把他养大,养到十六岁,桃大娘的亲生儿子娶媳妇,谢端不方便再住在桃大娘,一个人搬回到父母留给他的旧屋子。
谢端独自耕种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心地善良,是远近闻名的好人,邻人但凡有难事,都会去找他,就连过路旅人遇到困难,也喜欢找他帮忙。
可是,虽然大家都喜欢谢端,但他还是娶不上媳妇——他实在太穷了,吃了上一顿就得担心下一顿,哪个姑娘愿意跟他过苦日子呢?
一天傍晚,谢端在稻田里捡到一个大田螺,那田螺与众不同,螺壳色泽清亮,曲线流畅,格外好看。谢端越看越喜欢,就把田螺带回家,养在蓄水的水瓮中。
自从养了田螺,谢端不再觉得寂寞。每天清晨他挑水回家,把清水倒入水瓮,总要静静看那田螺一会,看够了,就对它说:“田螺,田螺,我出田干活了。”
每天黄昏他扛锄头回来,也总要到水瓮边看看,告诉那田螺说:“田螺,田螺,我回家来了。”
就这样,一天又一天,过了三个月。

一日傍晚,谢端从田间回家,推开门,闻到了暖暖的饭香。一看饭桌,好奇怪呀,蒸好的鱼、炒好的菜、煲好的汤、热腾腾的米饭,整整齐齐摆放着,正等待他归来。
谁煮的饭呢?谢端查看炉灶,炉灶刚刚熄火。他拿筷子夹起青菜尝了尝,菜的味道很熟悉,正是他从小到大吃的饭菜的味道啊!一定是桃大娘煮的!谢端高高兴兴把饭吃了。
一天是这样,两天也还是这样,一连七八天,每天傍晚回到家,总有饭菜热腾腾等待着他。谢端心里十分感激,这天他吃过饭,跑到桃大娘家,想要向桃大娘道谢。没想到,他还没开口呢,桃大娘就责怪他:“阿端呀,我辛辛苦苦养育你长大成人,为什么你偷偷娶了媳妇也不告诉我?我瞧你媳妇水灵漂亮,烧饭做活利落勤快,快带过来给大娘瞧瞧!”
谢端深感奇怪,可是他没有说什么,低下头,傻笑了一会,回家了。
第二天,他照常清晨起床,到河涌挑水回家,照常看望田螺,照常跟它说:“田螺,田螺,我出田干活了。”他勤快地做完水田里的活儿,提前一个时辰回家,但他没有推开门,只是蹑手蹑脚趴在窗缝上,朝屋内看去。不一会儿,他看见一个姑娘从水瓮出来——啊,她长什么样子呢?布裙十分朴素,是青色的,头上只插着一支荆钗,看上去十分干净秀丽。她打扫了房屋,擦净了灶台,走到水瓮边,一伸手,捞上来一条鱼。然后,她到屋后菜园子摘了一把菜,又从衣裳口袋里倒出米,淘洗干净,到炉灶前生火煮饭。
趁田螺姑娘忙着煮饭,谢端静悄悄走进屋子,偷偷拿走水瓮里的田螺壳,藏在床底下。
田螺姑娘煮好饭,来到水瓮旁边,探头朝水瓮看。啊呀,田螺壳不见了!
正吃惊,谢端从门背后跳出来,一把抱住她:“哈哈,我可捉住你了!”
“放开我,放开我,我得回到田螺壳里!”
“别回去了,留在这里,做我的媳妇儿,好不好?”
“不要,不要!”
但是,田螺姑娘找不到她的田螺壳,没办法回到水里,只好留在谢端家,做了谢端的媳妇儿。

田沟里有一个蚂蟥精,喜欢田螺姑娘很久了,看到田螺姑娘嫁给种田人谢端,嫉妒得全身上下赤红赤红的。一天,趁谢端和田螺姑娘外出干活,蚂蟥精变作一位算命先生,偷偷跑进谢端家,爬进床底下,把田螺壳偷走了。
蚂蟥精回到田沟,等到傍晚,看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就对着田螺壳念咒语:“咳,咳,咳!田螺,田螺,回螺壳!”
那会儿,田螺姑娘正淘米煮饭,听到这句咒语,泪水“滴滴嗒嗒”落下来,身不由己放下饭锅,朝田沟走去。蚂蟥精见她走过来,连忙举起田螺壳,对她念:“回螺壳,回螺壳!”
田螺姑娘身子一软,一下子,被收回田螺壳中,出不来了。
谢端顺着田螺姑娘泪水的痕迹,一路找,找呀找,找到田沟,看见田螺在水里,很高兴,就走下水,把她抱起来。
蚂蟥精见谢端下水,即刻缠住他的脚踝,狠狠地吸他的血。
谢端回到厨房,朝脚踝洒了很多盐,蚂蟥最怕盐,一沾上盐,很快就缩成一团,死去了。

田螺姑娘又回到阿端身边,他们的生活过得平静幸福。
不过,有时候,夫妻俩也会吵架,田螺姑娘一生气,就会跺跺脚,说:“我再也不理你了!”说完,她就钻回她的田螺壳,躲在水瓮里,好几天不出来。
谢端只好到水瓮边,温声细语对她说很多好听的话,给她唱好多温柔的歌,田螺姑娘喜欢听他说话,爱听他唱歌,不多久,气就消下去,又回到他身边。这样子过了两年,田螺姑娘生了一个儿子,儿子胖乎乎很可爱,长到了七八岁,天天跑到外头玩,村里的小孩取笑他:“咳,咳,咳,你妈妈有田螺壳!叮,叮,叮,你妈妈是田螺精!”
孩子听了这些话,从水瓮里找到田螺壳,偷偷把螺壳藏到屋后桂花树下的石洞里,然后跑到外头,对小伙伴说:“你们瞎说,我妈妈没有田螺壳,我妈妈不是田螺精。”
田螺姑娘找不到她的螺壳,就再也无法变回田螺了。
后来,她跟一般人间女子一样,生了好多孩子,有了好多孙子。再后来,田螺姑娘变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
过了很多年,又过了很多年,天时不好,闹饥荒,好多人饿死了,好多人外出逃荒。田螺姑娘曾孙子的曾孙子在后园的老桂花树下找到一个田螺壳,那田螺壳呀,足足有三升壶那么大,他用螺壳来贮米,螺壳里的米就总是满的,怎么吃也吃不完。一家人就靠着那个田螺壳,安然度过了饥荒。
人们说,那就是当年田螺姑娘的螺壳。

后记:很小的时候,我妈妈给我讲过这个故事。那是傍晚,已然干了一天的活,我跟着她,从水稻田走路回家。
一向以来,我喜欢田螺姑娘这个意象,她象征着水田对中国人的馈赠。田螺姑娘从水稻田来,她赐予人平常日子的丰衣足食,一种乡村气息的幸福生活。

本故事源于母亲所讲的故事,参考过《搜神后记》之《白水素女》,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8 08:19:45
神仙6

鱼姑娘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个打鱼人,名字叫豆腐,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生活,父母留给他的渔船烂掉了,渔网也破了,但是他没有办法弄到新的渔船、新的渔网。
有一天,他到河边打鱼,刚买了新渔船的老渔人金贵嘲笑他:“豆腐,你这张网烂得像坨屎,龙王撞上来都网不着,也就只配拿来擦屁股——我看你还是别待在河边了,你瞧你把我的鱼都吓跑啦!你拿它到山梁上去撒吧,说不准能网个仙女回家。哈哈……哈哈哈……”
豆腐羞愧极了,抬不起头来,抱着破渔网离开河岸,朝山梁走去。
他一边走,一边哭。
山梁上有一个水潭,名叫桃花潭。桃花潭的水很深很清澈,水面上落了一层桃花瓣儿。豆腐擦干眼泪,想碰碰运气,于是他走进浅水里,把渔网往水里一撒。没想到,这一撒网,竟然捕上来一条漂亮的蓝鳍鱼。
豆腐高兴起来:“哈哈,正所谓不怕网破只怕网不撒!我肚子饿了,这鱼不大不小,红烧刚刚好。”
“豆腐,豆腐,你不要吃我。”蓝鱼开口,对豆腐说,“你用家里的瓦罐装山泉水养着我,以后我给你烧饭。”
豆腐把蓝鱼带回家,从床底下取出仅有的大瓦罐,洗干净,装上山泉水,把蓝鱼养在瓦罐里。到了烧饭时间,蓝鱼就从瓦罐出来,变成一个穿蓝裙子的鱼姑娘,给豆腐烧火煮饭。
鱼姑娘的蓝裙子有两个口袋,她从左边口袋倒出米,从右边口袋倒出鱼,不一会儿,饭热菜香。鱼姑娘给豆腐装好饭,摆好碗筷:“豆腐,饭煮好了,你慢慢吃。我回瓦罐了。”
豆腐很满意:“你也一起吃吧!”
鱼姑娘摇头说:“我是潭水龙王的女儿,不能吃人间烟火——要是吃了这顿饭,我就再也不能变回鱼了。”
“做鱼有什么好?你不如做我老婆,以后跟我一道生活。”
鱼姑娘留下来和豆腐一起吃饭,吃完饭,她落下泪来:“我怕擅自和你结婚,父亲要生气。你到潭边去求一下我父亲吧!你要说:‘水龙王,水龙王,我要娶你的鱼闺女做新娘。’”
豆腐去到桃花潭边,大声喊:“水龙王,水龙王,我要娶你的鱼闺女做新娘。”
桃花潭漾起一个大大的水波,水龙王的头露出水面:“明天你跟我上山猎鹿,我在后面撵,你在前面堵,如果能成功猎到金鹿,我就把鱼闺女嫁给你。”
豆腐回到家,告诉鱼姑娘:“水龙王明天跟我上山猎鹿,我在前面堵,他在后面撵,只有猎到金鹿,他才答应这门婚事。”
“我父亲是猎鹿好手,只要他不反悔,你们一定能成功猎到金鹿。不过,我父亲脾气反复无常,如果他突然不见了,你要看烂泥塘有没有水牛,如果有三头水牛,你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冲上去,把它们紧紧按在一起,事情就会成功。”
第二天,豆腐和潭水龙王一起上山,七头金鹿从山林出来,水龙王在后面撵,豆腐在前面堵,眼看着就要猎到鹿,水龙王突然不见了。
豆腐看见旁边烂泥塘有三头水牛,就壮着胆子跑下去,把三头水牛的牛角紧紧按在一起,那三头牛马上变成水龙王。这一回,两个人再联手去猎鹿,很快,七头金鹿全给捉住了。
豆腐和鱼姑娘结了婚,开始时,日子过得很快活。鱼姑娘擅长织布,很快挣够钱给豆腐买来新的渔船、新的渔网。有了新渔船和新渔网,豆腐每天鱼满舱,他们的日子慢慢过富裕了。
再说那个金贵,他有个女儿叫金花,模样儿长得很漂亮。她见豆腐每天鱼满仓,人也越长越英俊,就对豆腐说:“豆腐,你听着,如果你每天把鱼送我一半,我就在你衣领上绣一对鸳鸯。”
鱼姑娘只会织布,不会绣鸳鸯,豆腐每天只能穿素色衣裳,听金花这么说,豆腐动了心。他每天把捕到的鱼分一半给金花,金花果然在他衣领上绣了鸳鸯。
鸳鸯绣好了,豆腐每天捕了鱼就去跟金花待在一起,饭也不回家吃了,觉也不回家睡了。
鱼姑娘很伤心,一天傍晚,她对豆腐说:“你要蓝鱼,还是要金花?”
豆腐说:“我要金花。”
鱼姑娘伤心地用脚跺地,跺着跺着,脚变成了鱼尾巴,那鱼尾巴一个劲往泥土里钻,钻呀钻,越钻越深,过了一会儿,只剩下头和脖子露出地面。
“豆腐,你说,你到底要鱼,还是要花?”
豆腐还是说:“要花。”
鱼姑娘一下子全钻进土里,不见了。
豆腐和金花在一起过了三年,他的渔船慢慢烂了,网慢慢破了,他打的鱼越来越少了。后来,金花跟别人跑了,再也不回来。
豆腐想起鱼姑娘,就抱起烂渔网,跑到桃花潭边哭。
他一边哭一边撒网,可是每回拉上来,网里只有空空的潭水。
潭水边有只蛤蟆,问他说:“豆腐,你哭啥呀?”
豆腐把整件事从头到尾讲了一遍,一边讲,一边流眼泪,他流了满满一汤盆的眼泪。
蛤蟆可怜他,对他说:“我能吸干潭水,帮你把鱼姑娘找回来,不过在吸水的时候,我的肚皮会一颤一颤地动,那实在不怎么好看,你无论如何不要笑。”
“我一定不笑。”
豆腐擦干眼泪,看蛤蟆吸水,才吸到一半,蛤蟆的肚子便鼓得比豆腐还高,一颤一颤地动个不停,看上去,真像一块又肥又大的豆腐,丑极了,可笑极了。
豆腐看到蛤蟆那个样子,忍不住了,终于大笑起来,他笑得捂住肚子在潭边打滚,他笑得喘不过气来。
等他笑完,蛤蟆已经不在了,桃花潭又是满满一潭水。
豆腐再也找不到鱼姑娘了。

后记:很久以前,我看过类似这个故事的连环画,当时只觉得它跟田螺姑娘相似,以为是个相类的故事。这几天,顺藤摸瓜在网上看了另外的几个版本,觉得它有它自己的特质。
《鱼姑娘》至少有四个故事元素富有独特价值,一是“上山撒网”——另辟蹊径,说不准有新发现,豆腐改变惯常的做事方式,果然有新收获;二是“牛变龙王”,这宗变化很奇特,有它内在逻辑,我暂时想不出它的象征意义,只觉得魅力非凡;三是“鱼姑娘往土里钻”,她是鱼,本属于水,可是绝望时钻进土里,五行说土克水,故事正体现着这一点;四是“蛤蟆吸水,肚子像块肥圆豆腐”——我因为这个细节,给故事里的无名小伙取名为豆腐,写完只觉人与名字得其所焉,他软弱,缺少主见,而且不贞,充其量也就是块豆腐了。
至于当年那本连环画,我已经想不出里头的形象,隐约感觉鱼姑娘似乎穿着蓝衣裳,像海水一样的蓝,所以我感觉她是一条蓝色的鱼。
而这个故事,正弥漫着蓝色的忧伤。

本故事参考资料:连环画《鱼姑娘》;湖南民间故事《鱼姑娘》;瑶族民间故事《红鱼的故事》;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8 08:22:34
地名的故事2021

1躲婆弄

浙江绍兴有一条小巷子,名叫“躲婆弄”。为什么叫躲婆弄呢?这有个故事。
话说大书法家王羲之清晨漫步,看见一位老婆婆在街头卖扇子。街上热热闹闹的,可总没有人光顾老婆婆的扇子摊。王羲之可怜那位老婆婆,于是走上前,取出笔墨,在那些扇子上写起字来。开始时,老婆婆以为他挑选扇子呢,并不在意,等到发现时,摊子上所有的扇子都给他写过字了!老婆婆不高兴,骂起来:“千刀杀的,净会糟蹋东西!你不买扇子也就罢了,干嘛乱涂乱画呀?”
王羲之听老婆婆气势汹汹,赶紧逃出几步开外,对她说:“婆婆别生气,待会儿有人来买扇子,你就说扇上有王羲之手迹,卖100钱一把。”
“两个钱的扇子污了,一个钱都没人要,还100个钱呢,我今天是倒血霉了……”老婆婆唉声叹气,难过得落下泪来,正想收摊,没想到,一下子围上来几个人,他们拿起扇子,越看越惊奇:“老婆婆,你这扇子多少钱一把?”
老婆婆一愣,破涕为笑,想起刚才的话,连忙说:“扇子上有王羲之手迹哩,100钱一把。”
没想到,一下子,那几个人买走了十多把扇子。不一会儿,大伙儿围过来,都争着买,不到一盏杯工夫,扇子一把没剩下,全卖光了。
老婆婆获了大利,喜出望外。第二天清晨,她一看见王羲之,马上抱起满满一箩筐扇子,追上去请他写字。
王羲之没法子,只得给她写。
一天如此,两天如此,三天四天五天六天……王羲之心想,再不能这样写下去了。但他又总不忍心推却。怎么办呢?后来,每每见到老婆婆,他就拐进路边一条小巷子,小心翼翼地躲起来。
后来,这条小巷子得了个名儿,叫“躲婆弄”。

2贺家池

绍兴有个大湖,叫贺家池。明明是个湖,为什么叫“贺家池”呢?这有个故事。
话说那地方呀,早先没有水,倒有个贺家庄。六月的一天,正是农忙时节,庄子里的人都在田里收稻子。突然,地上冒出两个竹笋,绿莹莹、明晃晃,看上去真稀罕人啊!
一庄子人全围上去看,一个说:“怪事,这附近没有竹林,怎么长出笋来呢?”另一个说:“这东西不像普通竹笋,说不准是玉石,应该很值钱。”又一个说:“不如咱挖它起来,将来献给朝廷,说不准能当上进宝状元哩!”
说挖就挖,有锄头的拿锄头锄,有铁偢的拿铁锹掘。
却说有个壮汉,他力气大,性子急,一锄头锄伤了笋根,那笋忽然一抖,“汩汩汩”冒出血来。大伙儿吓得直往后退。可是,能退到哪里呢?只见那两根笋子猛然一伸,高高翘起。天啊!哪里是什么竹笋,原来却是一头巨龙——两个像竹笋的东西其实是它的龙角。
巨龙一翻身,不得了,整个贺家庄连同附近的田地,一霎那,全沉入地底下,不见了。
大地上光溜溜留下一个大湖,就是现在的贺家池。

3白鹿泉

获鹿县有眼泉叫“白鹿泉”,关于这眼泉,有个故事。
话说从前韩信屯兵抱犊塞,天时暑热,久旱不雨,军中缺水以致于无法烧饭。韩信内心焦急,他虽是军事天才,但也不能呼风唤雨啊!
一日午后,韩信骑马出城,一来想要疏散疏散心情,二来也想察看察看地形。走了一程,远远瞥见一只白鹿,韩信弯弓搭箭,“嗖”一声,飞箭若流星,射中了!韩信拍马追上前,可是左看右看,没有鹿呀。只看见箭羽竖直插在地上,还在颤动。
“真是奇怪,莫非我眼花,看错了?”韩信翻身下马,从地上拔起那支箭。
没想到,箭一拔出,一道白水从拔箭处喷涌而出,直射韩信脸面。
韩信大喜过望,凑上去,张嘴喝水。喝够了,他打马回营,通知伙夫来这里取水。因为这眼泉是射白鹿得到的,所以称为“白鹿泉”。


附记:第一则故事是听绍兴蔡朝阳老师讲的。这个小故事里,老婆婆的形象真是呼之欲出啊,王羲之也很可爱——我爱它弥漫着的浓郁的人间烟火气息。
第二则“贺家池”参考过周作人《地名与物的传说》,此故事可归入“地陷为湖”故事群,其惊心动魄处,胜过“水淹泗州城”。至于故事的主题,“龙角出血”的情节,仿佛隐喻大自然受到人类伤害后的震怒。
第三则射鹿得泉的故事参考万珍《射鹿得泉的来历》,“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本是西汉太史公司马迁记下来的李广射虎传说。唐代诗人卢纶引而入诗,成千古绝唱。这则“韩信射鹿”与“李广射虎”有相似处,但结尾大不同,我爱极了射鹿得泉这一节,它让我想到大地的丰饶与滋养。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8 13:26:10
神仙7

干鱼神君2021
一苇 述

早先有个颜书生,晒了几条大鱼做干粮,进京去赶考。
走呀走,走到大枫山,山上有棵大枫树,树下有个铁夹子,正夹着一只小黄鼠狼。小黄鼠狼鸣声哀恸,颜书生心想:“蝼蚁尚且偷生,何况这只小兽?”
他动了恻隐之心,走入矮树丛,解开铁夹子,放走了那只小黄鼠狼。
可是呢,放了黄鼠狼,他又心中不安:“猎人捕获猎物不容易,我把它放了,岂不是害他亏损?算了,赔他个大干鱼吧!”
颜书生从背包取出一条最大的干鱼,夹到铁夹子上,走了。

咱们暂且不说颜书生,说说那个放铁夹子的猎人。他上得山来,见夹子上夹着一条干鱼,大吃了一惊:“俗话说,‘水里有兽为精怪,山中现鱼是神仙’——哎呀,定然是神佛显圣,劝诫我不要杀生。”
他当即下山,把这件事报告官府。县官一听,也深以为奇,于是召集了几个富商,捐了一笔钱,在大枫山大枫树旁边,修建起一座庙,把那条干鱼恭恭敬敬供奉起来,尊它为“干鱼神君”。
干鱼庙建好了,猎人顺势出家,当了寺庙的住持。
地方上的百姓听说这事,纷纷前来上香朝拜。那干鱼神君据说十分灵验:求财的做生意发了家;求子的连生了贵子;病重的烧了香祈了福,没几天就痊愈啦……没过多久,干鱼庙就香火鼎盛了,干鱼神君美名远扬。

再说那位颜书生,他在京城中了进士,在翰林院修了几年学问,因为品格才华皆出众,被派回家乡做官。这一天,轿子抬到大枫山,颜进士见山上多了一座寺庙,觉得奇怪,于是停了轿子,实地察看。
干鱼庙住持见来了个大官,殷勤地沏茶侍候。颜进士问他:“你这座干鱼庙,是什么来历?”住持便把当年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叙说了一遍,讲完故事,他领着颜进士,走到干鱼神君面前,为他烧香祈福。
颜进士看见干鱼神君,不由得哑然失笑。他心中感慨,提起毛笔,龙飞凤舞,在大红柱子上写下一首诗:

去闻黄狼叫,
归见干鱼庙。
世上本无神,
尽是人在闹!

说来奇怪,这首诗传开后,干鱼神君就没有从前灵验了,干鱼庙也慢慢破败下来。

后记:这一阵,重读《中国民间故事史》,一则一则读“鲍君神”型故事的古今异文,深感有趣,上网查《干鱼庙》,也找到很多文本。要说故事意象呢,我最喜欢《异苑•鳣父庙》。那故事说,大枫树腐朽中空,鱼贩子载活鱼到树下躲雨,雨水灌满树洞,他淘气起来,把一尾金鲤鱼搁在树洞里。“村民见之,以鱼非树中物,或谓是神。乃依树起屋,宰牲祭祀,未尝虚日,因名鳣父庙。”
树洞里的金鲤鱼,且是活的——多吉祥好玩啊!可是呢,思量来思量去,总还是干鱼的文本更多,流传更广;论情节曲折有戏剧性,也还是以干鱼故事为上。于是,忍疼舍弃大枫鲤君,做成这篇《干鱼神君》。


本故事参考文本:刘守华《中国民间故事史》;东汉 应劭《风俗通义•鲍君神》;南朝 刘敬叔《异苑•鳣父庙》;湖北民间故事《干鱼庙》;湖南民间故事《干鱼庙》;河南民间故事《干鱼庙的故事》。

2021.8修订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9 11:54:38
神仙8

蜈蚣菩萨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一个学童,名字叫文初,七岁那年的一天,他写字写累了,跑去后园看腊梅花。
腊梅树下,有两只小公鸡,正扑腾着翅膀,互相争竞,啄一条小蜈蚣,文初走过去,赶跑两只公鸡,救下了那条蜈蚣虫。
那会儿文初年纪小,玩心大,一向也喜欢观察虫蚁,他见蜈蚣伶俐可爱,就做了个青竹筒,让蜈蚣住在里面,当作心爱之物,放在假山的石缝里养起来。
从那天起,文初吃饭时总要端了饭碗到后园去。他吃猪肉,那蜈蚣也吃猪肉;他吃螃蟹,那蜈蚣也吃螃蟹;他吃盐水花生,那蜈蚣也跟着吃盐水花生。这样一年又一年,文初渐渐长高长大,那蜈蚣也养到一尺多长,小拳头一般粗壮,全身上下乌金油亮,模样儿特别凶猛,全家上下都有点怕它。
这蜈蚣似乎通晓人的心意,知道别人怕它,平日间总是隐匿不见。它只跟文初友好。文初一叫唤,它就会马上出来,一百多条腿子又舞又蹈,十分欢喜。

一转眼,文初长到十五岁,要解散总角,束发加冠了,一家人设了酒宴庆祝他长大成人。父亲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文初,你从前顽劣蒙昧,不通世务,日日养虫玩闹,我念你年少无知,总不曾管教你。如今长大成人,也要准备投考功名,光耀门楣了。”
文初侍立在父亲身旁,不敢说一句话顶撞。
行了束发加冠的礼仪,文初照旧端了饭碗到后园腊梅花下,还没有开口叫唤,那条蜈蚣就从山石缝隙爬出来,它陪着文初吃过饭,挺起身子,朝文初拜了三拜,突然飞越院墙,不见了踪迹。
再往后,文初的事务渐渐多起来,功课也越来越繁重,第二年,文初考中秀才,再往后两年,他又中了举,于是父母为他打点行装,让他上京城去考进士。

文初到省城等了三日,没有等到约好的同窗,只好一个人独自上路,走了七八天水路,又走了七八天旱路,来到一座大山脚下,那地方四围都是嶙峋的怪石,路边有茂密的森林,也有房屋和村落,但却没有看见一个人。到了黄昏,好不容易找到一座破落古庙,庙里有几个和尚,看着也还和善,他决定在庙里住一晚。
吃过斋饭,文初坐在月亮下乘凉,山风吹过,传来一个妩媚的声音:“文初,文初哥哥,吃饭啰——文初,文初哥哥,喂我,喂我——”
那个声音软绵绵富有磁性,十分迷人,文初不由自主答应了一声:“哎,来了——”
文初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笑一笑,隐去了。
文初很高兴,一再回味那女子美丽的容貌,想得心里痒痒的。
他搬来一把梯子,爬上墙头,想找到那个女子。
庙里的老和尚从僧堂出来,见他站在墙头,大吃一惊:“施主,你要去哪里?”
“刚才墙头有个女子,她唤我名字,我答应了,想找到她,可惜她已经走了。”
“施主,你脸上有妖气,一定遇上美女蛇了。”那老和尚说,“这样的荒山野岭,哪会有正经女子?但凡有人唤你名字,都是万万不可以答应的啊!你一旦答应,那蛇精半夜就要来找你,吃你脑髓,取你性命。”
“啊?那可怎么办呢?”
老和尚从僧堂拿出一把宝剑,对文初说:“这美女蛇道行不深,她只修成美女的头脸,身子还是蛇的身子,也不是完全不能对付。今晚你一定不能睡着,你要点亮蜡烛,振作精神,手执宝剑坐在房中等它,一看见它从窗户进来,即刻拿剑砍杀它。”

文初坐在烛火前,一直守到深夜,双眼盯着窗,不敢有一刻松懈。鸡鸣第一遍,美女蛇没有来;鸡鸣第二遍,那美女蛇还没有来。文初旅途劳顿,又不惯熬夜,心想天都快亮了,蛇精还没有来,莫非那老和尚骗自己?他精神稍一松懈,困倦就弥漫上来,伏倒在桌上,迷迷糊糊睡着了。
突然,门外刮来一阵腥风,窗“砰”一声被吹开,紧接着,一个簸箕大的蛇头从窗外伸进来。那蛇精张口喷吐,一团毒气罩住了文初的头面,文初浑身酸软,手中的宝剑还没举起,就“匡当”一声落在地上。
文初只吓得魂飞胆丧,心想,今日我命丧于此,恐怕再回不得家乡,见不着爹娘了。
正在危急关头,说时迟,那时快,一道乌光从窗外飞进来,一下子缠住了那蛇精的七寸。文初定神一看,原来是一条尺把长,拳头粗的蜈蚣——正是他从前喂养的那一条!那蜈蚣矫健敏捷,身子缠住蛇精,脑袋却伏在蛇头上,狠狠咬住蛇精的眼睛,那蛇精吃痛,在地上翻滚。蜈蚣与蛇来来回回滚了几转,缠斗得难解难分,突然,双双从窗户飞了出去。
文初被毒气熏倒,渐渐昏睡过去,天蒙蒙亮时,他才苏醒过来,捡起宝剑,跌跌撞撞到僧房去找那老和尚。
两人循着血迹,去到后山,看见一条水桶粗的赤练蛇死在那里,它全身伤痕累累,血迹斑斑,一条巨大的乌金蜈蚣缠在蛇头上——蜈蚣的身子已经被蛇咬成四段,但是,它的一对大牙仍然紧紧咬住蛇精的脑门,至死没有松开。
老和尚蹲下身子,仔细察看那条蜈蚣,问文初:“施主,这蜈蚣并非本地之物,它与你可有渊缘?”
“十年前,有公鸡啄食它,我赶走公鸡,把它救了下来。”
“蜈蚣虽是虫类,却也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道理。”老和尚合掌道,“它知道你昨夜有难,飞越千山万水前来救你,多少人不及它啊!善哉,善哉!”
文初从死蛇身上掰下四段蜈蚣,把它的身体重新续在一起,流泪埋葬了它,又造了一块墓碑,写上“忠义蜈蚣之墓”六个大字,立在它的坟前。

不久,文初到京城考中进士,封了官。他感激蜈蚣舍身相救之恩,在埋葬蜈蚣的地方建起一座蜈蚣庙,又请人塑了蜈蚣的金身,放在庙里供奉。
那蜈蚣治死美女蛇,也算为当地人除了一个大害,所以蜈蚣庙的香火日益鼎盛,日子一长,人们就称那蜈蚣为“蜈蚣菩萨”。

后记:话说我每每教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一课,都会为美女蛇的故事着迷。鲁迅的笔墨精炼有神,短短几句话,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我自从开始整理民间故事,就立下志愿,总要有一天,我要把那美女蛇唤书生名字的故事写下来,以此来向长妈妈致敬——我对那长毛的故事倒是没啥兴趣。“美女蛇”“唤书生名字”“老和尚”“飞蜈蚣”——就是这些东东教我着迷不已啊!
每回教这一课,也总会碰上一道题:“为什么作者要写美女蛇的故事?”标准答案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秘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话说我对这个标准答案有点意见——你问我为什么要写这些故事,我绝不会回答说,为了增添啥啥神秘感。我之所以写下这个故事,完全因为它很有魅力啊!

本故事参考过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顾希佳《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蜈蚣报恩”故事解析》;浙江民间故事《蜈蚣菩萨》;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9 18:23:41
神仙9

铁拐李2021

一苇 述

铁拐李原来不叫铁拐李,他姓李,名玄,字元中。李元中不瘸不拐,生得身材魁梧,是一位仪表堂堂的美男子。
李元中在砀山修道,吸收天地之精华,感悟四季之荣枯,一日,他福至心灵,得了神通,炼成元神出窍的本事。

却说那元神离开身体,到青山绿水之间游玩,他御风飞行,再无挂碍,仿佛得了无限自由,感受到无边无际的惬意。
“我得了大自在。这真好!我如今想去哪里就能去到哪里,我如今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他驾驭长风,从砀山去到华山。
在华山,他遇到太上老君。于是他走上前,问太上老君:“请问老君,什么是道?”
太上老君说:“我哪说得清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如今离开沉重的肉身,与天地相融合一。我如今乘风远循,内心感受到宇宙的无限逍遥。如此这般,大欢喜,我得道了吗?”
“天地有飘风,飘风不终朝;天地有骤雨,骤雨不终日。你元神出窍,乘风远循,这是得道,又是失道,岂非非常之道?如今,你正介乎于得道与失道之间啊!”
两人越说越投契,于是坐在树下烹茶,谈论生与死,有与无,阴与阳,水与火……因为相谈欢喜,以至完全忘却了时光的流逝。等到李元中的元神终于想起他的肉身,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天七夜。
“我离开砀山太久,觉得空虚。老君,我得回去了。”
太上老君微笑说:“去吧!我给你四句话,你记在心里:辟谷不辟麦,车轻路亦熟;欲得旧形骸,正逢新面目。”

那李元中的元神似懂非懂,辞谢老君,急匆匆离开华山,赶回砀山。可是呢,砀山空无一人,山间只有一只老虎。
“老虎,老虎,你可曾见到我的肉身?”
老虎仰天长笑:“哈哈……哈哈哈……昨日我腹中饥饿,你的肉身呢,已经被我吃掉了!”
这一惊非同小可,霎时间,元神惊惶失措,虚轻如烟气,只感到无依无傍,再难以凝聚收拢。
他落荒而逃,一溜烟来到砀山脚下。砀山脚下有一片树林,树林边躺着一具饿殍。元神慌不择路,“倏”一下,从囱门钻入了那具肉身。这一下,元神得壳,魂魄归位,他觉得镇定、充实,心中一喜,睁开眼,“霍”一声站起身。
“真好,我重回肉身,再次成为凡人。”
他一步一步朝前走。他渴极了,他想喝水。可是,他觉得沉重,觉得累赘,举步维艰。终于,他来到一道清泉边,趴在水边,“咕嘟咕嘟”,喝了满满一肚子水。这一下,解了救命的渴,他缓过气来,往水面一照,这一照,他看到了他自己。
可是,那是谁呀?从前魁梧俊美的李元中不见了,水面映照出来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的叫花子,蓬头垢脸,黑脸巨眼,袒腹跛足,手里握着一根竹拐。
“啊,不行!不这是我。我得离弃这具丑陋的肉身,另找一副皮囊!”

就在这时,太上老君现身在他身后:“且慢,这是你的缘,也是你的法。李元中,道,应在表相之外求得。相貌如何有什么要紧呢?只要功行圆满,便是异相真仙。”
原来,太上老君一路跟随着他,也来到了砀山。老君见他头发零乱,就送给他一个金箍,教他束住乱发,然后以手指点化他的竹拐,把它变成无坚不摧的铁拐,又给他一个酒葫芦,挂在铁拐上。最后,太上老君对他说:“李元中,你的元神经受历练,形相已经改变。以后,你叫‘铁拐李’吧!”
铁拐李摘下酒葫芦,一口喝光葫芦里的酒,就此得道成仙。
从那以后,他在乞丐的肉身安住下来,拄着铁拐杖,背着破葫芦,随时扶危济困,到处行医救人,成了著名的浪荡地仙。

后记:每隔一段时间,我总要到图书馆的一个架子去,找关于神仙道术之类的书看。这倒不是要炼丹修仙,我是对古中国的奇思异想向往不已。铁拐李成仙的这个故事,是神仙故事中最让我向往的——其中隐藏着深邃的象征,直达人生的本质。
人这个族类穷尽一生求索,面对虚空,一再追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个故事给予我至深的启示。


本故事参考资料:《中国神仙传说故事》;民间故事《铁拐李成仙》;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9 22:10:43
神仙10

八仙过海2021

一苇 述


话说有一年,三月三,王母娘娘庆寿辰,八仙齐集瑶池,给王母娘娘祝寿。
八仙,是哪八位神仙呢?——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曹国舅、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吃了三千年一熟的蟠桃,喝了九千年一酿的美酒,八位神仙陶陶然、醉熏熏离开宴席,结伴走出南天门。
一出南天门,就看见一只黄鹤,嘴上衔着 ,飞到吕洞宾面前。
吕洞宾取出信笺,信中写道:“八仙敬启:近日春光明媚,蓬莱仙岛牡丹盛放,国色天香,恭请列位欢聚蓬莱,共享逍遥,——白云仙长恭候。”

八位神仙看了信,当即驾起祥云,说说笑笑,来到东海。
那会儿风平浪静,碧波万顷,海景无限美好。铁拐李不由得高声赞叹:“大海浩瀚无涯,教人胸襟坦荡。”
说着,他把手中铁拐往下一扔:“与其腾云驾雾,不如浮舟泛海。”
那根铁拐是一件宝器,一落到海面,马上舒展长大,化作一艘黑铁小船。
汉钟离依样画葫芦,把手中扇子甩落海面。那芭蕉扇也是一件宝物,一遇海水就铺展开来,变成一条芭蕉船,柔软舒适,恰似懒汉的眠床。
两位神仙一坐一卧,无限惬意自在。
吕洞宾不甘示弱,拔出青龙宝剑,丢落在海面上,那青龙宝剑遇水复活,顷刻间化作一条青龙,驮着吕洞宾乘风破浪,驶向蓬莱。
曹国舅气定神闲,弯腰放下檀香云阳板,云阳板一落水,化作玲珑精美的檀香小木舟。
蓝采和抛出手上的花篮,花篮遇水长大,化作一艘花篮船。仙花随着花篮长大,鲜艳迷人。蓝采和跳入花丛,放声高歌:“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
韩湘子把手中玉箫投入大海,玉箫沉入海水,再浮起来时,化作一只青竹筏。
何仙姑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红荷花,她弯下腰,把绿荷叶铺在海面,默默念诵仙语,那片荷叶徐徐舒展,化作一叶浮舟。何仙姑手执红荷花,站立在荷叶浮舟上,海风吹动她的长发,人脸荷花相映衬红,格外秀美迷人。
张果老走在最后,他不慌不忙,从衣袖掏出个纸折的驴儿,朝驴儿吹一口仙气,那驴儿霎时长高长大。张果老倒骑上驴背,那毛驴儿便撒蹄欢叫,踏着浪花,追上前去。
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件宝物横浮海面,宝光璀璨生辉,宝器的光芒穿透海水,直射东海底的水晶龙宫。

东海龙王被宝光晃得睁不开眼,对花龙太子说:“有人在海面显摆法器,不知是何方神圣,你上去瞧瞧。”
“遵命!”花龙太子披上花锦袍,束好花腰带,带巡海夜叉浮出海面。
这一浮不打紧,不偏不倚,正好从何仙姑面前浮出来——花龙太子见了何仙姑,只感觉天上人间大海里所有女子都没有她好看,他眼珠子不会转了,三魂七魄颠倒了,一心只想抢何仙姑当媳妇:“如此美貌的仙姑,不偏不倚,正好出现在我面前——嘿嘿,这不正是上天送来的礼物吗?”
花龙太子一扬手,掀起一道恶浪,东海马上裂开一道深缝,何仙姑掉下去,不见了。花龙太子抢了何仙姑,随即沉落海底,也不见了。
光天化日之下,龙太子强抢仙女,如何了得?

“气死我啦!”铁拐李打开葫芦嘴,把葫芦放入水中,那个葫芦是盘古开天时结出来的,法力非凡,它咕嘟咕嘟,把东海水喝掉了大半,海面随即下降,露出海龙王的水晶宫。
东海龙王大惊失色,急忙披上战袍,调兵遣将。他一挥龙旗,对十二只神龟先锋说:“快去,把葫芦夺过来。”
十二只巨大的神龟一字排开,朝铁拐李包抄过来。吕洞宾说:“不怕,我来对付它们。”他手握青龙剑,与铁拐李并肩作战,吕洞宾连砍十二剑,十二只神龟全部中剑,变成了礁石。
东海龙王再次挥龙旗:“虾兵蟹将,上阵杀敌!”
十万虾兵蟹将,一听号令,高举虾叉蟹钳,乘着巨浪,朝海面上的七仙扑过来。汉钟离说:“不怕,我来对付它们。”他站立在神龟礁石上,手举芭蕉扇,用力一扇,顿时生出一阵飓风,十万虾兵蟹将被扇到九霄云外。
东海龙王放声怒吼,亲自上阵迎战。见龙王上来,张果老拍拍驴儿的屁股,让毛驴倒转身,毛驴朝海龙王张嘴一喷,喷出三团火焰,一团火焰烧着了老龙王的龙须,另外两团火焰点燃了海水,海水熊熊燃烧,烧到水晶宫。正危急,四位龙女举起一幅巨大的鲛绡,迎上前来,扑灭了海面的大火。
龙王勃然大怒:“你们减我海水,烧我龙须,还要烧我宫殿,真是欺人太甚!今日不是你死,便是我亡。”
那海龙王一摇身,变作一条巨大的真龙,龙身每一片龙鳞都化作刀枪剑戟,霎时间,东海风起云涌,电光霹雳,东海龙王口吐风雷:“轰!轰!轰!……”
七位神仙手拿宝器抵挡,然而龙王的风雷霹雳太太厉害了,七仙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他们节节后退,渐渐升上高空。
韩湘子说:“我来吹一曲《春和雪化》,曹国舅敲檀香云阳板和唱,蓝采和散下仙花,先用仙乐平息龙王的怒火,再与龙王讲理。”
蓝采和把仙花撒下海面,汹涌的浪涛渐渐平静;曹国舅敲打檀香云阳板,一声声,打得云开雾散;韩湘子吹奏《春和雪化》,箫声悠扬,渐渐平息了海龙王的怒火。

这时,南海观音手持杨枝甘露,从瑶池归来,见此情景,就问八仙:“你们不是去蓬莱吗,为什么闹起东海来了?”
吕洞宾说:“并非无理取闹。刚才浮舟渡海,花龙太子拦路抢走了何仙姑,我们才来找龙王理论。”
观音菩萨说:“原来如此,东海龙王,不如化干戈为玉帛,把何仙姑放出来,怎么样?”
“什么?花龙太子抢了何仙姑?真是岂有此理!”龙王吩咐巡海夜叉,“快押出花龙太子,放了何仙姑。”
巡海夜叉押出花龙太子,放了何仙姑。
铁拐李见何仙姑平安无事,马上打开葫芦嘴,倒出东海水。一倒出东海水,海面一下子升高——烟波浩渺,碧波万顷,东海又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儿子强抢仙女,是我管教不严。”东海龙王对花龙太子说,“罚你将功补过,送八位神仙去蓬莱仙岛。”
龙王解开束缚花龙太子的铁索,念动龙咒,把花龙太子变成一艘雕花大龙船。
“坐花船,游东海,太棒了!”八仙哈哈大笑,坐上雕花大龙船,他们把宝器变成乐器,奏起《八仙过海》的仙乐,朝蓬莱仙岛航去。


后记:“八仙过海”是中国神话一个经典场景,年画家、雕塑家都喜欢拿这个场景做文章。为什么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位神仙形貌各异,宝器与本领也各有特色,凑在一起,场面华丽丽的,又十分热闹——正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风。

本故事参考资料:《东游记》;刘守华《八仙传说的魅力》;浙江民间故事《八仙闹海》,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9 22:56:57
神仙11

黄鹤楼2021

一苇 述

从前,武昌蛇山有一对姓辛的夫妇,夫妇俩没有儿女,只开着一家小酒店,卖点小酒菜维持生计。
辛老爹烧菜,辛婆婆酿酒。饭菜可口,酒也芬芳。再加上背山面水,临窗一坐,窗外便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江美景尽收眼底。如此,一日日经营下来,辛家小酒楼的小生意也还算过得去。

一日,来了一位道人,他手拿拂尘,靠窗坐下,点了一坛酒,慢慢儿斟酌品味。可是呢,他喝完酒,没有给酒钱,抹抹嘴儿,走了。
夕阳落了山,辛婆婆点灯结帐:“今天那位道长,没有给酒钱呢,吃了白食。”
辛老爹说:“不计较了,我看他仙风道骨,就当作神仙供养吧,咱家这几年略有盈余,也还供养得起。”
就这么着,那位道人每隔几天来喝一次酒,总不给酒钱,辛家夫妇也微笑招待,对他毕恭毕敬。

过了春天,过了夏天,到了秋天,蛇山下的橘子林“叮叮咚咚”结满金橘子。这天,道人又来喝酒,那会儿江风吹得清劲,道人放下酒杯,从口袋取出一只大橘子,剥开橘子吃了,反过橘子皮,撕开一瓣又一瓣,往墙上粘贴,不一会,贴成了一只小鹤子。
小鹤子毛色金黄,羽翼生光,看上去生动漂亮。道人两手一拍,说:“下来!”
小鹤子一听,马上从墙上飞下来,站到桌面的酒壶上,跳起舞来。周遭的客人见它神奇,纷纷围过来,一边观看,一边赞赏。小鹤子身形俊美,舞姿变幻莫测,仿佛没有穷尽,在场的人看得如痴如醉,不住地喝彩。
等小鹤跳尽兴了,道人又再拍拍手,说:“回去。”
小鹤就离开酒壶,飞上墙,深深镶嵌在墙壁里。

辛婆婆问道人:“客官,你是神仙么?”
道人没有答这个话,却说:“这大半年,我总在这里喝酒,你们殷勤款待,我记在心里。如今我要到别处云游,这只小黄鹤,就送给你们吧!只要拍拍手,唤它一声,它就会下来,为客人跳舞助兴。”
辛氏夫妇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那道人想了想,又说:“以后客人多,你们造酒也辛苦。这样吧,辛婆婆,你拿我这酒葫芦到屋后去,把里头的酒倒入水井。以后,井里就会生出美酒来了。”
辛婆婆接过酒葫芦,走到屋后,把葫芦里的酒全倒入井里。霎时间,井水酒香漫溢,那水井变成了酒井。一桶井水打上来,酒香扑鼻。舀一勺喝,酒意醇厚醉人。
道人背起酒葫芦,走出门外,脚下当即生出一朵白云。他脚踏白云,飘然离去。辛氏夫妇跪倒在地,欣喜得拜了又拜。

有了小黄鹤和酒井,蛇山辛氏酒楼的名声远远传开了。前来喝美酒、看鹤舞的客人,多得如同飘过汉阳树的白云,又像游过鹦鹉洲的鲫鱼。辛氏夫妇因此发财致富,生活越过越好。
一转眼,过了三年。
有一天,那位道人又来到辛氏洒楼,坐在往昔喝酒的位子,点了一壶酒。
辛老爹笑吟吟过来招呼他:“神仙高士,这三年,多亏了你馈赠的小黄鹤和酒井,咱们如同得了金山,生意越做越兴旺。我夫妻俩老来生活有靠,不晓得怎么感谢你哩!”
道人说:“悠悠变老,生活无忧,很好,很好。”
辛婆婆听得这话,叹口气说:“哪里无忧?那酒井净出酒,没有酒糟。咱家养的猪,还得到外头买糟喂!”
道人一听,大笑起来。他提起笔,在墙上写下四句诗:

天高不算高,
人心第一高。
井水当酒卖,
还嫌猪无糟。

写完,他收起笔,取出一支竹笛,吹起曲子来。那曲子真是仙乐,婉转悠扬,说不尽多么迷人动听。墙上的小黄鹤听着乐韵,收腿展翅,从墙上飞下来。它飞出门处,慢慢舒展,渐渐变大,最后,它落在蛇山的最高处。
那道人走上去,乘上黄鹤,腾空飞起,再也没有回来。
从那天起,屋后的酒井不再出酒,又变回普普通通的水井。
辛氏夫妇十分后悔。
后来,他们悟出了此事的道理,在门前贴上“欲壑永难填 知足常欢乐”的对联。又用那三年赚得的钱,在黄鹤起飞之处,修成一座飞檐翘角的高楼,取名为“黄鹤楼”。

后记:我爱极了崔颢的《黄鹤楼》,趁此机会,在此默写一遍: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童年时,我读这首诗,想像前四句诗所涵藏的那个故事。我无数次幻想,崔颢和李白的盛唐,那个诗酒漫溢的时空,在蛇山一带流传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无法穿越到醉酒的诗人面前,去聆听那个失传的故事——或许没有失传,或许就是它了——当然,在盛唐,它或许有更庄严华丽、更风流倜傥的面貌。
不过,谁知道呢?
我在刘老师选编的集子读到它,也有好长一段时间了——然而我总想看到另外的版本。如今,资料越读越多,这个故事的种种记载大同小异。它的面貌是相对固定的。我接过故事的接力棒,照式照样,把它重述一遍。
这个故事,其中地道的中国色彩,除了神仙、黄鹤和酒井,还有浓郁的中国道德意味,它劝人戒贪。欲壑永难填,知足常欢乐——你就知足吧!如此,井水变美酒,仙鹤来跳舞。

本故事参考文本:湖北民间故事《黄鹤楼》 当地居民讲述 蓝蔚 采录;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09 23:24:37
神仙12

张三疯2021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张三疯,从小又疯又傻,没想到傻人有傻福,有一回,给他闯入一个神仙洞,喝了一碗龙涎水,成了活神仙。不论冬寒暑热,他总穿一件千补百纳的破烂衣裳。他无田无地,无父无母,无妻无子,无牵无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那么,他是怎么吃饱的呢?
有段时间,他给人打短工。
一回,一家财主请他锄地。
张三疯对财主说:“我这个人呀,脾气与别人不同。别人白天干活,晚上睡觉。我恰恰相反,我是白天睡觉,晚上干活的。我保证活儿不比别人差,你们千万不要打扰我。”
于是就签了契约。
可是呢,张三疯白天睡觉,晚上也睡觉,眼看要下秧子了,田地还丁点儿没有锄。一天这样,两天还这样。主人看着不对劲,到了第三天夜里,领了个仆人到张三疯的破屋去,想看看他在干嘛。没想到,入了屋,挑灯一瞧,张三疯不在屋里呀!于是财主往田地找他,去到田边,听得鼾声如雷,抬头一看,只见那张三疯躺在田头老树的树杈子上,正“呼噜呼噜”睡得香。
主人气不打一处来:“张三疯,你这骗子。你在我家吃饭领钱,地锄好了吗?”
张三疯打个哈欠,伸手向田里一指:“哪个骗你?田地不正锄着吗?”
那财主抬头望去,只见月亮下,田地间,站着一群健壮的农夫,个个手拿锄头,正在“吭哧吭哧”锄得欢。财主看傻眼了,拔腿就往田里跑,想看得更清楚些。没想到,跑到近前,平地刮起一阵大风,那群农夫一个个拎着锄头,飘到半空中,慢慢地缩小,变成一张张小纸片,飞回到张三疯手里。原来,那是一叠纸片人。
财主惊呆了,走到张三疯面前,舌头打结:“莫非,莫非,你,你是活神仙……”
“什么活神仙?我是张三疯。”那家伙跳上大树杈,翻了个身,又睡着了。

一个夏夜,正是农闲时节,张三疯躺在竹椅上乘凉,他割下一张芭蕉叶,卷成个筒筒儿,凑在耳边,一脸惬意的样子。
四个毛头小伙子围上来,一个说:“张三疯,干嘛呢?”
一个说:“有福同享,一个人偷着乐可不行呀!”
张三疯闭着眼睛,不搭理他们。
四个小伙子说话儿捉弄他,又挠他胳肢窝儿,张三疯总不理会。财主的儿子小胖凑近他,一把抢过那个芭蕉叶筒筒儿,凑到自己耳边,只听得里头传出来“叮叮当当”“伊伊呀呀”的声音……莫非在唱戏?
张三疯坐起身,说:“这是京城顶尖的戏班子,正演《孙行者偷蟠桃闹天宫》哩,你们要不要进京城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
“要哩!”
张三疯往墙根一指,四个小伙齐刷刷望过去,那地里搁着条破旧的长板凳儿。
“那个是板凳龙。”张三疯说,“你们四个挨个儿坐上去,闭上眼睛,就能飞起来。记着,在我说‘到了’之前千万别张开眼哈。去吧!”
于是,四个小伙子跨成一排,坐上那条板凳龙,紧紧地闭上眼睛。张三疯手拿破蒲扇使劲儿扇了几扇,四个小伙子只听见呼呼风响,不一会儿,风停了,疯尧臣说:“到了。”四个小伙子睁开眼,哎呀,不得了!面前华灯璀璨,热闹非凡——原来已经到了京城。台上戏正演得欢,仙女来回穿梭,孙悟空一手舞着金箍棒,一手抱着酒坛子,神仙左一堆右一堆躲避……戏台唱的什么对?没错儿,正是《孙行者偷蟠桃闹天宫》!
那四个乡下小伙子,哪里看过如此精彩的大戏?一个个看得着了迷,又是鼓掌又是喝彩。等戏唱完,夜已经深了,张三疯教四人原式原样跨上板凳龙,闭了眼。然后他摇动破蒲扇,使劲儿扇了几扇,耳畔“呼呼”风响,不一会儿,就回到村子里了。
可是呢,板凳落地,一点人数,哎呀不好,四个人只剩下三个。
财主家的小胖哪里去了?
财主急得找张三疯拼命,张三疯不紧不慢说:“不碍事,过三个月准回来。”
果然,过了三个月,那个小胖拿个钵头,一路乞讨回来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那天夜里看完戏,张三疯说“闭上眼睛”,小胖心里好奇,一心想看张三疯到底是怎么使法术的。因为睁着眼嘛,那板凳龙一动,他就着了慌,摔落在地。没法子,只得走路回来。
你瞧,张三疯蒲扇一摇的工夫,寻常人就得走三个月,他不是活神仙哪个是活神仙?

张三疯夸口说,人世间没有什么地方他到不了,也没有什么人他见不着。
财主家有个小长工,十分羡慕张三疯,央求他说:“我做梦都想游一游皇帝的御花园,看一看皇宫里的公主,你能带我去么?”
“这算什么难事?”
张三疯取来一枝毛笔,往破墙上画了一扇门,轻轻一推,门就开了。张三疯领着小长工走进去,竟然就是皇帝的御花园。两人在御花园游玩,过了一会儿,看见几位花枝招展的公主,说说笑笑的,走过来观赏牡丹花。
张三疯让小长工躲起来,然后脱下他的草鞋,藏在草丛中。大约一盏茶工夫,草丛深处飞出来两只长尾巴的黄鸟,飞到树上,婉啭地唱起歌来。公主们哪里见过这种鸟?都觉得稀奇,牡丹花也不看了,全来到大树下,抬起头看鸟儿唱歌。忽然,几个艳丽的大蝴蝶从花圃飞起来,翩翩起舞,上下回旋,仿佛要和公主们游戏玩耍。那些公主从小被关在深宫中,没见过这么大的蝴蝶,都觉得新奇有趣,个个举扇子追上去,乱扑乱捉起来。但是很奇怪,那些蝴蝶总捉不住,它们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大,到后来,最大的蝴蝶简直跟车轮子一样大了。
那会儿,恰巧皇帝散朝回宫,看见一班公主傻痴痴地笑着,光着脚丫子在地上跑,而她们的鞋子呢,却全都在空中飞来飞去。
皇帝大怒:“什么妖人闯入皇宫作祟?给我搜!”
武士搜索半天,只在假山背后搜出个小长工。那小长工吓得浑身筛糠,把张三疯供了出来:“这都是张三疯捣的鬼,不关我事呀!”
皇帝于是传下圣旨,捉拿妖人张三疯。
武士领了圣旨,去到张三疯的破屋子,张三疯哭哭啼啼,从床底下搬出来一个大肚子陶瓮,将全部家当装进去,然后,他自己也“倏”一声钻进去。
奉旨捉拿他的捕快们围在瓮边,恶声恶气恐吓他,又柔声细语哄骗他,然而他总不出来。没办法,最后只得把整个陶瓮抬上车,运到京城,送上金銮殿。
皇帝亲自上前审他:“张三疯,你出来!”
过了半天,大肚子陶瓮内传出个懒洋洋的声音:“我不出去。”
文武百官都觉得惊异,齐刷刷望向那个大瓮子。
皇帝气得跳起来:“来人啊,把这瓮子打破,看你躲哪去!”
“砰咚”一声,陶瓮打破了,但是,里面没有张三疯。
皇帝捡起一块碎陶片,大声吼道:“张三疯,你在哪里?”
“我在这里!”
“我在这里!”
“我在这里!”
……
一片一片的陶瓮碎片,每一块都这样回答。
皇帝吓得倒退十来步:“唉,唉,张三疯,你真是个神仙啊!”
话音刚落,“蹦”一声,张三疯从空中落下来:“谢主龙恩!”
张三疯原本是个只是半仙,给皇帝金口一封,成了个货真价实的神仙。

据说,从那以后,张三疯不食五谷,长生不死。
他真成神仙了。

后记:林兰《吕洞宾的故事》收录了好几篇“活神仙”故事,中国各地活神仙故事其实相类似,但活神仙的大名各有不同,流传较广的有“张邋遢”“张三丰”“张三疯”“ 疯尧臣”“ 李淳风”……万灿文在《疯尧臣的故事》文后写道:“他的故事,有的说是张三疯的,有的又说张三疯便是疯尧臣的,究竟哪一说对,我也不敢左袒,只好请有考古癖者去考证罢!”
上次做《渔人遇神仙》时,用了“张邋遢”的大名,这篇取“张三疯”用之。

本故事参考文本:万灿文《疯尧臣的故事》;《中国仙话》之《张三丰》;林兰童话之《李淳风的故事》;王屋民间故事《翟神仙》张源 述;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涉江采芙蕖  时间:2021-08-10 22:24:07
神仙13

第九仙2021

一苇 述

话说盛唐时候,长安城有八位嗜爱饮酒的名士,人称“酒中八仙”,也叫“醉八仙”。这醉八仙是谁呢?他们是:状元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大学士苏晋、大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和演说家焦遂。
诗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这么唱的——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醉八仙”中,要数“三斗始朝天”的汝阳王酒瘾最大,酒量最好,酒性最粗豪。
一天,大法师叶静能拜访汝阳王。一进王府,汝阳王就拉他喝酒:“叶法师,咱俩不醉无归,一醉方休,来来来,喝一杯!”
叶法师连忙推托:“贫道素来不喝酒。”
“你引领皇帝游月宫见嫦娥,没有美酒怎么能见神仙?别跟我扯谎啦!来来来,喝!”
叶法师笑起来:“贫道当真不能喝酒。我有位弟子常持满,说得上擅长酒道,可以和王爷做个酒中知己。”
“太好了!请他尽快前来,我要结识他!”
“此人体格矮胖,相貌粗陋,王爷不要嫌弃。”
“不会!不会!”

第二天,那弟子来了,果然是个矮胖子,身高只有两尺,肚子高高鼓起,看上去敦厚稳重,仿佛很有学问的样子。
“弟子常持满,向来心慕‘醉八仙’,自号‘第九仙’。”
汝阳王请他上酒桌坐下,两人相对饮酒。常持满跟汝阳王谈古论今,说到历代兴亡,又说到诸子百家,他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路说下来——汝阳王对答不上,兴味索然,打起呵欠来。
常持满见他学理不通,便转移话题:“王爷,你经常出入皇宫,有没有听说杨妃姐妹的绯闻趣事?”
汝阳王一听,立即来了兴致:“虢国夫人不施脂粉,素面朝天,皇帝却越发宠爱她,你知道为什么吗?”
常持满谦逊地请教:“愿闻其详。”
于是汝阳王眉飞色舞地说起宫廷的秘事,一件件数说皇帝的艳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汝阳王说得起劲,常持满听得着迷,两人酒意渐酣。常持满说:“这酒杯太小了,喝起酒来不过瘾。”汝阳王一挥衣袖:“来人,换两个大碗,再抬两缸百年陈酿上来!”
侍从给他们换上大酒碗,抬上来两缸百年陈酿。
汝阳王看常持满大碗大碗饮酒,却全无醉意,心想我可不能比他先醉,今天非把他灌倒不可。于是他自个儿不喝,却一碗接一碗劝常持满继续喝。两缸酒快喝完了,常持满忽然放下酒碗,抬起头,对汝阳王说:“我的酒量满了,不能再喝了。”
汝阳王怎么肯放过他:“我看你气定神闲,再喝千杯不会醉!”
“不。再喝一碗,我就醉了。”
“名流高士偶尔醉酒,无损风度呀!”
汝阳王走过来,亲自给常持满筛了一碗酒。
常持满站起身回礼,仰起头,“咕嘟咕嘟”喝干了那碗酒。然后,“咕咚”一声,他醉倒在地。
汝阳王命人扶他起来,可是怎么扶得起呢?那常持满稳稳当当坐在地上,变成了一只酒瓮。瓮中酒香漫溢,已然装满百年陈酿。
那酒瓮大约两尺高,肚子鼓鼓的,看上去憨厚可爱,上头刻着“国子监”三个字。
哈哈,原来是国子监的酒瓮呀,怪不得一肚子学问呢!

后记:“酒瓮化人喝酒”的类型故事十分有趣,比如故事中的常持满,酒量虽大,但有限度——酒一装满,就现出原形啦!所以说,凡事不宜太满,一旦满了,就不好玩了。
不过呢,常持满“咕咚”一声醉倒在地,变成一只酒瓮——这个情节当真好玩死了。
薛渔思先生拿汝阳王与叶静能编排故事,一个强人喝酒,一个法术高强,故事虽短,人物栩栩如生。

本故事参考资料:薛渔思《矮道士喝酒》;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TOP↑